准幼儿教师游戏实施与创编的现状分析
——以A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3-18 03:22左彩云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情境游戏

左彩云

鞍山师范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习知识、发展智力、习得社会性交往,并能促进其身心发展。既然幼儿从游戏中获益良多、游戏对幼儿如此重要,那么学前教育实践对幼儿教师的游戏实施与指导能力要求就比较高,而且随着时代与科技的日新月异,传统游戏与幼儿的生活必然会有差距[1]。《纲要》在“组织与实施”部分也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过程”[2],因此幼儿教师的游戏创编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而迫切。本文以A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准幼儿教师游戏实施与创编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概括,并提出对策。

一、准幼儿教师游戏实施与创编能力

游戏实施能力,主要指准幼儿教师在游戏内容设计、游戏组织实施及游戏后总结评价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水平与掌控力度。游戏创编能力,根据创造性程度或创造性成分多少,可以划分为三层次,即改编游戏水平、引导幼儿生成新游戏水平、创设新游戏水平。

二、准幼儿教师游戏实施与创编的现状

(一)幼儿教师游戏实施存在的问题

1.游戏内容脱离生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3]《指南》明确提到幼儿的学习方式是从幼儿身心特点出发,采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或亲身体验的方式获取经验,这就决定了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在游戏设计实施时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创设能够直接感知、亲身体验或操作的游戏环境,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采用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进行游戏教学,简而言之就是游戏环境生活化;二是选取设计的游戏内容要来自幼儿自身生活、周围环境,或幼儿知识经验能理解或在其知识经验基础上能够接受的,即游戏内容生活化。

对于准幼儿教师而言,在游戏实施中,游戏环境生活化比游戏内容生活化做的相对好一些。如有的准幼儿教师在见习班级教师指导下,在冬季气温零下十几度的情况下,让幼儿在班级室内背着自制“挎包”、利用攀爬两层床铺拿到置于上铺的海洋球、放入挎包,然后钻过摆成一列长龙的桌子,再将球投入用椅子隔开并围在椅子中心的一个桶内,循环往复,玩起了名为“秋收”的游戏。游戏中,利用了幼儿园的环境场地、玩具设施,或自制玩教具,让幼儿在游戏实施中,充分训练幼儿攀爬、抓握、钻、投、跑等动作技能[4]。

在游戏内容生活化方面,很多准幼儿教师存在着问题,多表现为游戏内容和幼儿生活无关、距离较远,甚至在思想性、教育性方面对幼儿产生负面影响。如准幼儿教师设计的体育游戏《小鸟找果实》,游戏情境是“一只小鸟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路、找不到妈妈,森林里黑黑的真可怕,小鸟饿的肚子咕咕响,它哭了,真可怜,大二班的小朋友来帮它找果实好不好?”游戏玩法是将幼儿分两组,每组幼儿手拿乒乓球拍,双手上下挥动作翅膀状、跑向对面放置乒乓球的位置,取乒乓球夹在下巴处,跑回起点,然后再由下一位幼儿再重复玩法,先完成的组胜利。游戏情境设置里有两个重点,一是找妈妈,二是吃东西。两者比较,对幼儿来说明显是找妈妈更符合幼儿需要、更贴近他们生活。还有帮小动物收获的游戏情境,不论游戏过程中训练发展了幼儿的哪些动作或技能,但仍然存在着幼儿对“秋收”“收获”不理解的问题,反而不如换为“采摘活动”“秋游”“藏宝寻宝”等情境更贴近幼儿生活实际。

2.游戏组织实施不科学

《纲要》提到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5]等原则。既然要考虑幼儿长远发展、拓展其经验和视野,游戏组织实施的环节就要符合科学性的要求,从幼儿身心特点出发。具体表现为:一是游戏要有情境、具有趣味性;二是游戏的组织实施要逐渐由简到难,层次递进,并兼顾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充分利用有效时间;三是游戏的语言、动作或规则、玩法要符合现实,不违反科学逻辑。

从游戏情境设置看,有的准幼儿教师没有情境创设,热身后直接带领幼儿进行活动,致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缺少了一些趣味性和目的地[5]。如一个准幼儿教师在活动后对幼儿说:“接下来,我们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分四步:第一步是钻过呼拉圈,第二步是S形跑过一列锥筒,第三步是走平衡木,最后是迈过小跨栏。每一步的要求是……”在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后,幼儿也能投入到游戏中,但缺少了游戏情境,不仅幼儿的游戏热情和投入程度会大大降低,而且也会造成幼儿情感、意志品质、社会性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从游戏实施的层次性看,有些准幼儿教师忽视了循序渐进、忽视了张弛有度,导致了顾此失彼现象的出现[6]。如体育游戏《拯救小鱼西蒙》,准幼儿教师设计的游戏情境是,“小鱼西蒙被坏人抓到,被大海包围的荒岛上,西蒙妈妈特别着急和担心,希望有勇士将西蒙救出来,需要路过独木桥、珊瑚礁和陷阱,有什么办法把西蒙救出来呢?小朋友们,你们想怎么救?”情境设计本身就不符合科学,本应被囚在水中的小鱼,却被困在荒岛上。游戏实施中,先让幼儿先是走平衡木、过独木桥,然后是手臂平直伸开、跑过珊瑚礁,最后是跳过呼拉圈、躲过陷阱。三个关卡,幼儿都是排队轮流过关,三关之后才轮到下一个幼儿进行。这样的玩法存在的问题有两处:一处是三个关卡设置不合理。假使只有三个关卡、不进行增或减修改的话,那么独木桥环节应放到第二个关卡处,幼儿的动作就处于跑、走、跳即剧烈、平缓、剧烈的一种节奏,不会像原玩法中走、跑、跳中后面连续剧烈的动作,不适于幼儿的身心特点。另一处是,在一个幼儿过关时,其他幼儿都在等待,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从游戏实施的逻辑性看,有的准幼儿教师没有顾及到科学性问题。体育游戏《过河》中,在幼儿预热后,带幼儿来到了由间隔1.5米远的平行放置的两根长条绳子前,准幼儿教师说:“我们前面遇到了一条河,想想看,怎么才能过去呢?”幼儿纷纷回答:“迈过去”“跳过去”“跨过去”。教师一一反馈“说的好”“说的对”……教师的本意是鼓励幼儿思考、探索,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回答,但是幼儿回答明显和现实不符、不合乎科学。现实中称为“小溪”的有跨、迈的可能,但“河”明显比“小溪”要宽,除非借助外物、外力,如撑杆跳、会轻功迈过去、划船、用绳荡过去等,否则,幼儿的迈、跳、跨等动作是不可能过河的。

3.游戏总结评价流于形式

准幼儿教师在体育游戏总结、评价环节,常出现的问题是省略一些步骤,即在游戏结束后,带幼儿放松身体,然后结束活动。还有的准幼儿教师,在放松活动后,简单概括地一带而过,如“刚才我们玩了……游戏,大家高兴不高兴啊?还想不想继续玩啊,下一次,我们还来玩这个游戏。”流于形式的总结、评价,无论是对幼儿的发展还是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极为不利。

(二)准幼儿教师游戏创编存在的不足

1.延用传承多

传统体育游戏或沿用现成的体育游戏对幼儿的动作技能训练、智力促进或幼儿社会性发展都有其独特价值,但在实际体育游戏活动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用或改编后采用。现实中,不管在学校教法课模拟演练教学中,还是在见习实习实践教学环节里,准幼儿教师上交的体育游戏活动教案、组织实施的体育游戏活动,都能看到传统游戏的影子,如小班的小蝌蚪找妈妈(训练双脚向前跳、蛙跳、连续跳)、小兔拔萝卜(训练跳、爬、平衡等)等,或者直接用幼儿园统一订的教材里的游戏、照搬网络上的游戏,不能根据幼儿特点、幼儿园实际条件或自身水平进行改变,灵活性差,没有创造性[7]。

2.套用痕迹重

在传统游戏、教材游戏或其他类型游戏基础上稍加改编,创建的新游戏,属于改编层次水平,绝大部分准幼儿教师处于此种水平。如小班体育游戏《捉老鼠》,也有人称之为《捕小鱼》,就是一部分幼儿手拉手站成一个大圆圈,或者两两幼儿一组面对面拉起手举起来排成排,做“老鼠笼”或“渔网”,放音乐、唱儿歌,扮演“老鼠”“小鱼”的幼儿在老鼠笼、渔网里出出进进,当听到“咔嚓一声”时,扮演“老鼠笼”“渔网”的幼儿立即放下手,被“老鼠笼”“渔网”捉出的幼儿要么表演游戏,要么加入“老鼠笼”“渔网”队伍,直到全被捉住,再交换游戏角色,重新开始游戏。又如,《抢小花》,实际上是游戏“抢椅子”的变形,提供的小花数量比幼儿人数少的器械或玩具变化,训练幼儿快速奔跑的能力。

3.生成性游戏少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准幼儿教师游戏创编三个层次中,改编游戏水平相对多些,引导幼儿生成新游戏、创设新游戏两种水平的极少[8]。生成、创设新游戏的创造性成分可以体现在游戏情境、游戏规则或玩法等不同方面。如一个准幼儿教师设计的体育游戏《小老鼠搬粮食》,游戏情境是“新冠疫情爆发了,住在乡下的小老鼠们没有粮食吃,城里有一个大粮仓,但是粮食太重,从粮仓到乡下要经过独木桥、草地,还要躲避看管粮仓的猫,只有勇敢的小老鼠才能顺利搬粮食,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帮助小老鼠搬粮食吧。”此游戏情境有创新成分,但规则、玩法上没有。此外,生活中,老鼠是四害,是要被灭掉而不会被保护,而且从猫看管的粮仓中运走粮食,有“偷盗”的意义在里面,对幼儿的影响是消极的,明显违反了思想性、教育性的编制原则。因此,从内容、创新两个角度进行修改,需要将老鼠换为疫情中被困守家中没有主人照料的宠物,或是因缺少游人导致资金匮乏、食物短缺的动物园动物;幼儿扮演爱心人士、志愿服务人员,送粮上门;游戏过程中视情况添加消毒、接受健康检查、投喂等环节。

三、影响准幼儿教师游戏实施与创编的因素

(一)对体育游戏的意义认识不充分原因

1989年发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第三条:“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应当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9]2016年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条和第五条都提到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10]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这些政策法规的条款无一不在说明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首要性,而体育游戏是达成此目标的主要途径。而现实中很多准幼儿教师有着“体育游戏就是带着幼儿玩,不出安全问题就行”“体育游戏是让幼儿活动活动、对身体好”“体育游戏最轻松,都不用备课”等等想法,在片面、错误观念影响下:有的准幼儿教师不考虑幼儿情况,照本宣科、拿来主义;有的只考虑动作技能促进身体健康,不顾及智力、意志品质等其他方面,等等。因此,正确认识、重视体育游戏对幼儿的重要作用,充分意识到体育游戏对幼儿体质体能、智力发展、意志品质、社会性的意义,才能认真对待体育游戏的内容设计、组织实施与总结评价。

(二)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脱节原因

职业院校或普通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虽然经过了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系统学习、训练,也学习了《纲要》《指南》等国家指导性文件的精神,但因为实践教学时间短、独立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机会少、缺乏实践经验,因此理论知识、政策文件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表浅层面,在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组织实施与总结评价体育游戏教育活动时,准幼儿教师就会感觉到掌握的内容远远不够,尤其是在活动前自我检查体育游戏活动方案时不能提前发现存在的问题、做好不同情况的准备,活动结束后反思时又感觉活动在很多方面没达到预期效果,但又不知道原因和如何改善。

(三)创新意识不强原因

准幼儿教师的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一是源于中国传统教育“灌输式”的培养,教师缺少引导性、引发性提问,学生逐渐习惯了接受式学习,提问者数量随年龄增长越来越少。而没有问题,也难有创新性思考。二是普通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和学前教育行业一线联系不是十分紧密,绝大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是从毕业学校到工作学校,缺乏行业实践经历,本身游戏实施与创编能力有限,对于准幼儿教师体育实施与创编方面的教授、指导也难有独到之处。三是准幼儿教师的实践经验匮乏。俗话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说的是广泛地阅览、见多识广才能做到去伪存真、清晰地判断、简要地吸取,丰富地积累、充分地准备才能精当地表达。因此,在长期积累、丰富的经验中才能有灵感、创造性的想法,因此,体育游戏的创新来自于长期教学活动实践、反思的积淀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探索。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情境游戏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护患情境会话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