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育贤先生陶瓷艺术中的民族情怀

2022-03-20 12:13汪冲云刘轩序闫若雨景德镇陶瓷大学
景德镇陶瓷 2022年4期
关键词:苏武雕塑情怀

汪冲云 刘轩序 闫若雨 (景德镇陶瓷大学)

一、赣鄱滋养 天赋艺才

张育贤先生,笔名风友,1938 年出生于江西省余干县,系景德镇知名陶瓷艺术家。张育贤对造型艺术有着强烈的敏感度和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把握,从艺50余年,创造了许多构思新颖、造型独特的雕塑作品。1959 年张育贤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因专业突出留校任教。后因国家对传统瓷雕技艺的重视,张育贤被选派到轻工业陶瓷研究所,跟随曾龙升先生学习传统瓷雕,勤奋刻苦加上曾龙升先生倾心相传,张育贤获益良多,为其今后艺术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张育贤时常说自己“别无他求,唯在艺术上贪得无厌”,其对艺术的热爱已经近乎痴迷,多年的创作经历,使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继承中求发展”这是曾龙升先生的教诲,张育贤一直铭记在心。在当时的艺术发展道路有很多的选择,抽象的、变形的、夸张的以及传统的,张育贤选择了侧重后者,在传统中求变,变中求稳,不论是在创作的选材或技法上,都透露着深厚的传统功底,又不乏创新的理念与实践。即使在艺术风格百花齐放的今天,张育贤先生依旧坚定坚持走中国传统的道路,吸收现代与西方艺术不同手法与表现,在他的陶瓷雕塑作品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民族的历史气息,以及对本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认同感,同时不乏时代感。

二、塑形颂德 歌咏华夏

张育贤先生的传统陶瓷雕塑创作并不是一味地继承,而是在继承传统中求创新求发展,与时俱进,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在张育贤的雕塑中有着深厚的民族情怀,作品中充满了中华民族雅俗共赏的大众审美情趣,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

1988 年,张育贤创作的唐代高僧瓷雕“鉴真大师”发表在《中国陶瓷》上,这是张育贤先生为纪念鉴真诞辰1300 周年所作的一件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作品,作品现已收藏在中国国家珍宝馆,人物造型风格极为写实逼真。唐代鉴真大师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佛学家、旅行家,曾经6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与佛学,为中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张育贤创作的人物雕塑不仅对外形的把握十分精准,更加重视表现人物内心及神韵的刻画。这件作品采用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衣物紧贴身体,将人体结构表现得恰到好处,有“曹衣出水”之感。形象的肌肤部分运用涩胎装饰,极能体现出皮肤的质感,使得雕塑作品更加真实。高僧的僧衣上的是裂纹釉,真实自然,充满质感,人物形象双目紧闭,神情宁静,展现佛家淡泊修行与博学深邃,揭示人物内心神态的精神世界,给观众以独特的艺术与精神文化体验。

张育贤把扎实的绘画功底融入传统雕塑中,创造出一系列为人称道,形神兼备的雕塑作品。《太白醉酒》瓷雕将唐代诗仙李白傲视睥睨世间魈小,展现中华文人的铮铮傲骨;瓷雕《杜甫》创作于1989 年,杜甫形象整体消瘦单薄,手中持一书卷,微微侧首,目视远方,诗人身世坎坷,但仍不忘忧家国;瓷雕《孔子》也是白色瓷雕,孔子温仁礼让儒家思想在雕塑造型中得以表现,作品体现了张育贤对中华先贤的崇敬与弘扬。张育贤塑造颂扬中华先贤不遗余力,他先后塑造或绘制了《鲁班》、《孔子》、《贾思勰》、《鲁迅》、《太白醉酒》、《济公》等一系列历史人物,也塑造了当代领袖《毛主席》、《笑看神州(刘少奇像)》以及早年的革命题材作品《红军》、《小哨兵》、《潘冬子》等,颂扬、讴歌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先贤、英烈、领袖。

鉴真大师

三、潜心绘道 笔墨含情

张育贤先生技法精纯,能塑善绘,胸藏丘壑,在绘画领域广为涉略,山水花鸟人物,提笔即成。在陶瓷绘画上,其花鸟画不走寻常路,题材与构思独具匠心,但民族情怀常见笔端。以陶瓷绘画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内核,弘扬优秀传统中华文化。如其釉里红彩绘钟馗,笔力遒劲挥洒,将张先生喜欢的钟进士表现得洒脱、刚毅、镇定。其笔下依然有杜甫、李清照、苏武、济公等人物形象,也有传统题材花鸟、山水画作,如熊猫、八哥、猫、竹子、骏马,以及庐山、桂林,甚至家乡贵溪塘湾、余干乡村的写生画作。其绘画作品无论人物、花鸟、山水,均重视造型与传神,以其精到笔触抒发其内心对祖国家乡、中华传统文化的真挚热爱与情怀。

他的大型瓷板画作品《苏武牧羊》中,以工写结合手法塑造了苏武形象,讴歌了苏武刚正不阿的民族气节。圆形的瓷板画中,苏武眉毛胡须头发都已经花白,屹立在凛冽的寒风中,脚下簇拥着一群瑟瑟避寒的山羊,羊的造型各不相同,十分写实。苏武身着汉服,手执节杖,背景寒风凛冽,折射着恶劣艰苦的流放环境,衬托出主人翁坚毅的爱国精神与顽强的家国民族气节,张育贤将苏武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在画面中表现得酣畅淋漓。艺术作品在主题刻画清晰的前提下,张育贤也有艺术规则的坚守和创造的地方,比如杖节的造型,艺术家采取了能体现节奏感的灵活处理,但上面挂的标志性穗,依然鲜艳如故。作品表现了苏武虽身处困境但有着百折不挠的精神,是苏武高尚人格的体现,也颂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艰苦卓绝,不惧困难的优秀品格。

张育贤陶瓷作品的艺术魅力就在于此,他坚守传统,坚定地选择传统的技艺,在本民族悠久的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不忘初心,让逝去的历史依附于新的艺术生命。在艺术的创作中,张育贤对待传统文化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传承并发扬,并且将其所学西洋艺术中知识和技巧与本民族文化融合,形成了他自己的一种超写实的艺术风格。他从艺四十余年,倾其一生不断研究陶瓷艺术的创作,他对生活观察细微,重视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将他的超写实陶瓷艺术风格不断完善,这一切都在张育贤先生的作品中得以展现。

鲁班

苏武牧羊粉彩瓷盘

四、欣逢盛世 不忘初心

在他的陶瓷艺术作品中,涉及人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这些都来源于张育贤平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成果展,其瓷雕《荷塘佳音》在北京展出,被前国家领导人赞誉为“国之瑰宝”。《荷塘佳音》是超写实瓷雕作品,荷叶和青蛙都表现得十分写实,荷叶叶片上的每一根叶脉都非常清晰,青蛙的肌肉以及身上的花纹纹路都雕刻得十分细致。以自然物象表现歌颂华夏盛世,正是艺术家对家国殷殷情怀的实证。

张育贤的雕塑模仿现实却又超脱现实,他的作品是在传统陶瓷艺术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写实主义,但不是单一的复制客观对象,而是融入了中国民族审美倾向。正如张育贤的创作题材中的小青蛙、小螃蟹、蜗牛等小动物,或是荷叶、白菜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大自然、田园的审美物象。这些题材也不断地被中国绘画、音乐、文学等所表现,这些物象蕴涵着中国传统的审美倾向,故这些审美物象在张育贤的艺术创作的加工下,使观者能从中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情怀。作品中传达出对大自然生活的向往,体现出浓厚的东方气息,同时能反映出现代生活对生命力的追求。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仅要继承前人宝贵的经验和精华,更要突破前人的窠臼和程式,张育贤正是如此,他在前人的成果中不断地汲取营养,积累了深厚的艺术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观念和见解,以致艺术上有着炉火纯青的造诣。民族情怀是一个人对于本民族文化及价值观念,自觉产生的一种认同感与固执坚守的意愿和情操,同时也是个人的一种社会归属感。民族情怀绝非意味着保守和复古,民族情怀当随时代发展,在艺术的全球化语境下,张育贤本着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在艺术作品中始终维系着民族情怀,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任何优秀的作品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正因如此,沉心于艺术创作的张育贤老师作品极富生命力,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张育贤先生作为景德镇声名显赫的陶瓷界老艺术家,为人低调,不善言辞,但待人热忱,也永远保持着一颗爱国、感恩的心,作品多次义捐慈善事业。其艺术始终保持着不走寻常路的创作,但始终坚守艺术为人民,艺术为社会大众的原则。这种一生坚守的原则,让他永远具有一颗淡定自信,坚持学习、勤奋刻苦的艺术干劲,这也是张育贤先生成为瓷都乃至中国陶瓷界一颗璀璨的明星之根本内因。

猜你喜欢
苏武雕塑情怀
苏武庙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写实雕塑
苏武:七千个日日夜夜的坚守
苏武守节
《苏武传》说课稿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