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符表达情感用歌声反映心声
——浅谈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

2022-03-22 10:46王志鲲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22期
关键词:翔安南音厦门

王志鲲

(翔安区文化馆副馆长,福建 厦门 361101)

习总书记在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到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同人民在一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之树才能常青。”

我们新一代的文艺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老一辈对文艺工作付出努力和精神不折不扣地永远放在心里。努力实现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把人民永远放在心中,坚持为人民服务,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宗旨,才能在航行中永远向前不离方向。让文艺发挥最大的作用。

这是每位文艺工作者必须做到的,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起点和终点,通过认真学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通过对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学习,让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责任重大。文艺工作者是“灵魂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能启迪思想,温润心灵,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怀。以下谈谈本人近年来探索群众文艺作品的感受。

一、以歌曲提升区域影响力

文艺只有扎根现实生活、来源于生活、紧跟时代的脉搏,才能继续发展与繁荣;只有满足人民对生活的精神需求、反映人民关切的问题,才能既接地气又充满活力。

(一)歌声激发人民热情

2003 年4 月26 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翔安新区,同年10 月19 日正式挂牌运作。2009 年4 月,六载日月轮回,六载春华秋实。翔安上下团结一心,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新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这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激发全区人民爱乡爱土爱翔安的热情,积极投身到新区的经济社会和谐跨越发展浪潮中,也为了更好地推介翔安,宣传翔安,吸引海内外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考察、投资创业,当时我想“厦门有首《鼓浪屿之波》让全国知道厦门,翔安作为新区像上海的浦东能否也有自己的歌曲呢?”在时任翔安区委书记吴南翔的关心和亲自指导下,由翔安区文化中心主任彭鹭花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创作完成了歌曲《美丽的厦门翔安湾》歌词部分,本人负责创作歌曲的谱曲部分。为了让歌曲的旋律与歌词很好地贴切表达翔安的富饶、美丽、翱翔,我参考了很多闽南翔安本土音调,走街访巷采集音乐元素。终于完成了谱曲工作,让词曲融为一体。该曲全长4分钟,分为“富饶篇”“美丽篇”“梦想篇”三个简短的部分,柔情舒缓的旋律,精练流畅的歌词,展示了翔安的风光之美和变化之新。

该歌曲在2010 年8 月获“二十一世纪华人音乐奖”全国大型音乐展评活动群英盛典作曲类最高奖项一等奖。此歌曲还作为翔安区委区政府在翔安隧道通车典礼时的主题歌,并在厦门电视台、音乐广播、公交车T 频道上反复播出,得到了广大翔安人民及岛内外群众的喜欢。

(二)歌声跟紧时代脉搏

我还陆续创作了一批主题鲜明的翔安歌曲,从不同的角度展现翔安的美。例如:让儿童感受闽南童谣魅力的闽南童谣专场主题歌《闽南童谣代代传》;2010 年由翔安区政府、国家奥林匹克中心、厦门日报社共同主办,来自国内外7000多名选手的国际纵走赛主题歌《走在一起,乐在一起》。为了进一步展现新城区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创作了以翔安的景美人更美为主题的《心的绿洲》《翔安的月光》《阮是翔安内厝汉》《阳光下的马巷》《美丽的大嶝岛》《谐声路之歌》,传唱南音宣传歌曲《曲牌》等,并在全国赛事上获得4 个金奖。

以上几首歌,聚焦了翔安这一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滨海新区的新面貌、新气象、新跨越。这些歌传唱开来后,让新区人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极大地提升了翔安的形象,扩大了翔安的影响力,激励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昂扬斗志,对翔安上下齐心协力、抢抓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历史机遇,努力实现“五大基地、一座新城”的发展目标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以歌曲传承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是颗璀璨的明珠,永不熄灭,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因此在创作上我们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能鼓舞人民士气,又能提升正能量,有思想内涵的群众喜问乐见的好作品。人民的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宝藏,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完、用之不完的创作源泉。

翔安区素来民俗保留得较为完整,为了保护闽南传统文化,弘扬时代主旋律,平时我利用工作时间及节假日带领文艺骨干深入田间地头,不断收集、收录相关资料。对马巷闽南童谣、翔安南音、新圩三子文化、内厝宋江阵、内厝汉合唱团等的抢救保护与传承起到了一定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优秀传统民间艺术添砖加瓦。

(一)传承、创编“南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些民俗技艺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为了让越来越多年轻人认识传唱南音,我特意创作了闽南语歌曲《曲牌》和普通话歌曲《中国南音》,以南音特有的音调为引子,结合现代的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好似古今对话的形式,以歌曲的形式及浅显易懂的歌词让更多人了解南音的由来、形式、发展等,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参与学习传唱南音。其中歌曲《曲牌》还受邀参加在台湾举办的同安人联谊大会上演出,获得一致好评。《中国南音》参加由厦门市宣传部举办的“2017 音乐厦门·城市之歌”全国歌曲评选,荣获第四季度十佳歌曲奖,并获年度十佳歌曲大奖!

翔安区在南音的传承与发展上积极探索,通过完善机构、开展培训等措施,推动南音人才队伍壮大。在翔安区委宣传部、文体局、文化馆、镇街等部门的支持下,2007 年7 月,翔安区南音协会正式成立。2010 年起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举办全区南音大会唱,通过十余年的努力,翔安从建区初期的7 个南音社70 名会员,发展到今天23 个南音社230 人左右。推荐优秀人才参加各级人才评选,2017 年南音传习中心骨干郑青青、郭金环、蔡忍宙被评为翔安区第一批民俗文化人才。自2003 年建区以来,连续19 年每年组织参加全市南音唱腔比赛,每年报名参赛的人数均占全市参加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并在各个级别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各个组别获奖人次达到近百个,其中2017 年“厦门市第十九届南音比赛”中,区文化馆组织155 名参赛选手,精选28 个节目,获得“优秀组织奖”,还获得儿童组二等奖2 项,青少年组、成人组、综合组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各1 项,其余节目均获得优秀奖。原创南音节目多次代表厦门参加福建省各类比赛,其中《将进酒》参加2018 年11 月18 日在福州举办的福建省第七届福建省艺术节全省获二等奖,《颂和平》节目参加2019 年5 月21 日至22 日在泉州市艺术馆举行的第三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大赛南音专场全省决赛,并获得该类别全省二等奖。

(二)弘扬、创作“宋江阵”

闽南地区古老独特的文化瑰宝——宋江阵,以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为原型,原是用来抵抗倭寇的武术阵头,历经数百年艺术锤炼,融入“蝴蝶阵”“田螺阵”等阵头和脸谱、锣钹鼓点等民间艺术元素,逐渐成为闽台地区节日庆典必不可少的表演形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对台文化交流项目。为了传承弘扬这一民俗非遗项目,我先后创作了《少年宋江阵之歌》《闽台宋江阵》。其中《少年宋江阵之歌》先后多次随少年宋江队访台交流。2015 闽台(翔安)宋江阵民俗文化节在内厝镇莲塘宋江阵民俗文化广场开幕,歌曲《闽台宋江阵》首次成为该类活动的主题歌,歌曲以中国的大鼓开场配上宋江阵武术队形、动作展现了这一民俗非遗项目的悠久历史,体现了两岸闽台宋江阵的同宗同源源远流长的血脉,反映了闽台两岸广大群众的心声。

正如列宁说:“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须为这些群众所了解和爱好。它必须结合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他们。它必须在群众中间唤起艺术家,并使他们得到发展。”

三、以歌曲鼓舞提升心灵正能量

习总书记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习主席的话再次为我们指出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充分认识自己肩上的责任,首先要提升自己心灵正能量,用栩栩如生的文艺作品,形象、立体地展现出来。把优秀的的文艺作品,不断深入提升她的心灵正能量,做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同时,文艺界的名人很多,社会影响力不小,应当充分发挥名人效应,做到德艺双馨承先垂范、严己厉行引领文化艺术风向标。我认为作为一个基层工作者更应该做到这一点,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一)灾情突发“触动灵魂”

2009 年5 月12 日汶川地震那触目惊心的一幕至今还记忆犹新,媒体上报道的全国上下齐救灾的感人事迹及场景让人难以忘怀。虽然不能亲临现场抗震救灾,除了参加献爱心活动,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心潮翻滚,第一时间创作了《真爱无敌》这首歌曲,歌曲宣扬了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一起救灾,人民子弟兵、志愿救援队争分夺秒的救人感人情怀。该歌曲在福建省海峡卫视《金曲强强滚》栏目播出后反响极大;同年10 月创作的《海西创业厦门先行》一曲也收入在由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文联、厦门音像出版社主办的“鹭岛飞歌六十年”歌曲集中。

(二)投入抗灾“激发热情”

2016 年9 月15 日凌晨百年一遇的的超强台风莫兰蒂正面袭击厦门翔安区,灾后厦门满目疮痍。作为首当其冲的翔安更是严重,文化馆剧场的顶棚被无情撕裂。看着第一时间从四面八风赶来救灾的人民子弟兵、电力抢修队、电信、武警消防等,厦门第一时间发起自救工作,作为翔安人的我一边积极投入救灾工作第一线,一边策划着如何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音符表达出来。通过手中的笔写出受灾后四面八方万众齐心重建家园的歌曲,宣传正能量鼓舞士气。于是我马不停蹄不顾疲劳,从作词、谱曲再到录音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创作了两首歌曲《邻里情》《我最敬爱的人》。其中歌曲《我最敬爱的人》中所描写的“你”我用了第二人称的写法,泛指在此次抗台中所有坚守岗位、第一时间参与救灾的人们,因为有“你”才有厦门救灾的速度。因为有你厦门才能在这么快恢复供电供水。歌曲在闽南之声“翔安好所在”、音乐厦门、厦门卫视播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

(三)参加抗疫“人人有责”

2020 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席卷全国,全国上下齐心抗击疫情,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除了亲自参加翔安区总指挥部调查湖北武汉等返厦人员隔离情况,社区志愿者入户调查及出入测量体温、夜班值守、高速公路来厦登记情况等20 几次,还拿起手中的笔一口气创作、制作了《用爱守护》《永不言弃》《近在咫尺》《胜利的泪珠》4 首战“疫”公益歌曲,歌颂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一线的所有志愿者,不畏牺牲守护人民生命,体现了和平年代最伟大平凡的白衣战士、一线工作者大无畏的精神。

这些歌曲一经推出立刻得到了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艺术馆、中国音协、福建音协、厦门市宣传部、厦门市文联、厦门市文旅局等30 几家媒体、广播等单位公众号采用刊登,其中由本人作曲的《近在咫尺》收录至中宣部学习强国、今日头条、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官网、福建音协等30 多个平台。歌曲深深激励、鼓舞了战斗在一线的白衣战士、一线工作者,充满战胜疫情的决心。

总之:追求真善美是文艺作品的永恒价值。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要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将自己的理想信念化作跳跃的音符,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让艺术之树永远常青!

猜你喜欢
翔安南音厦门
厦门正新
弦管南音“固首”体系研究
翔安三日游
庄丽芬 让南音流传得更远
李进杰的南音情
“偶”遇厦门
厦门猫街
南音乐器配合的多样均衡之美
食在厦门
翔安老区变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