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总结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
——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22-03-24 07:17柳宝军
观察与思考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国化经验马克思主义

柳宝军

提 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总结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构成了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次历史性飞跃,都伴随着党对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党对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提供重要源泉和基本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为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党发现和揭示规律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学习党的历史、总结历史经验,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的历次经验总结,不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不断深化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性认识。新时代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过程中,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十个坚持”的宝贵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向前进。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充分彰显了百年大党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是一篇里程碑式的重要文献。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三次伟大飞跃。善于及时全面总结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与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以党的百年奋斗史上通过的三个历史决议为依据,深刻阐释和深入剖析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总结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逻辑关联,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总结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良性互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历史性飞跃,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奋斗百年历史经验的总结。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总结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构成了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次历史性飞跃伴随着党对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

善于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党的《历史决议》是党总结历史经验的集大成者。众所周知,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总共通过了三个《历史决议》,分别是1945 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 年6 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及2021 年11 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三个历史决议横跨党的奋斗百年历程,每个历史决议的出台都相隔30 年以上的时间,尽管它们所处的时代方位、所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各不相同,但都形成于党的历史发展的重大变革关头,在重大历史节点上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加强了全党的团结,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历史性飞跃、推动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前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意义,是为了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得出规律性认识,形成科学理论,进而更加自觉地把握历史大势,更加科学地指导实践发展,更加主动地谋划前进道路。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三次伟大飞跃:毛泽东思想的创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新的飞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中,均伴随着党对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百年党史中三次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形成的三个历史决议,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重要文献,对于历史经验的回顾与总结在本质上相当于党对自身一种反思性超越、继承性发展。从对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中,澄清思想认识、凝聚全党智慧、达成思想共识,明确继续前进的方向,达到统一意志、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重要目的;从对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中,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从而为党的政治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提供了深厚滋养;从对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中,加强党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自觉,加强全党的团结和统一,巩固党中央和集中统一领导,为党和人民各项事业实现蓬勃发展、取得伟大胜利提供坚强保障。

(二)党对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提供重要源泉

从哲学角度看,“飞跃”是指旧事物向新事物转化的过程,是事物发展从量变逐渐实现质变的跃迁过程。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每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创立,每一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都是以全面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作为其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内在地包含着党通过历史经验获取的理性认知和智慧启迪,是对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历史经验提炼上升形成的科学概括与理论升华。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与科学总结,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现代化建设实践,总结吸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吸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累的新鲜经验,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这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全面总结历史经验产生的最重要的历史效应,就是凝聚智慧、统一思想、增进共识,创立和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在党的重要会议、重要节点、重要纪念日以及在纪念党的领导人诞辰的讲话中,党都会围绕特定主题、特定事件系统总结历史经验,尽管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并不直接对应和促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历史性飞跃。但是,每一次对历史经验的总结,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和理论源泉,积累了丰富的思想储备和飞跃动能。每一次历史经验的总结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的跨越式发展,在更高维度、更深层次、更宽视野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每一次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全面总结的过程,都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孕育催生的过程,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进步、大创新、大发展的过程,也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历史性飞跃的一个阶段性过程和累积性片段。

(三)党对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基本动力

党的百年奋斗史对历史经验的三次全面总结,助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三次历史性飞跃,尽管每一次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所处的时代方位不同,需要迫切解决的时代课题不同,但都是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通过回眸历史和反思实践来吸取教训、增长经验、丰富启迪,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创造重要历史条件。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跟进一步,党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就深化一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就推进一步,党对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基本动力。

第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着走什么样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怎样走好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第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围绕着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着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诞生在这一时期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理论成果“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第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围绕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标志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为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提供基本遵循

全面总结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飞跃创设了基本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重要标志和鲜明表现,就是将党的奋斗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启迪及时总结提炼上升为党的科学理论形态,体现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立足于新的实践、吸收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并经过实践检验具有真理力量和思想伟力的科学理论形态,具体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创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核心体现和检验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也必须通过党对历史经验总结更有权威和说服力,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重要历史决议在全党以重要文献的形式固定、巩固和发展,又进一步统一意志、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同时,历史决议也为将来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二者形成一个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的共同体。

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不是随意化、虚无化的,而是坚持一定的原则与立场,本着十分审慎郑重的、对党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态度进行的,比如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等。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不是为了总结而总结,而是以我们党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进行总结。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总结历史经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明确前进方向、把握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大势和时代潮流,进而更好开辟未来、推动事业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集中涵盖着党的百年奋斗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既有对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的总结吸收,又有对事业前景和发展蓝图的科学擘画,既有对时代课题和发展难题的积极回应,又有对民族智慧和时代精神的延续汲取,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实践经验的理性升华,是凝聚全党智慧的思想结晶,是在每一特定时代条件下党回应和破解时代问题的产生的思想精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什么样的历史经验、如何总结历史经验以及如何在新的时代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历史经验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提供了基本遵循、思想指引与科学指南。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清晰地展现了在百年奋斗史中,党立足特定时代主要任务、明确重要时代课题、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以及由此推动党的事业实现伟大飞跃的思想脉络与演进逻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统筹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坚持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获取丰厚的滋养、智慧和力量,着力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基础上,将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二、党的百年历史经验总结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性认识

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历史运动是有规律的,但规律往往隐藏在一系列历史事件和历史表象之中,而不会自然呈现,需要人们通过理性思维和能动创造去发现和揭示规律,进而达到运用规律深化认识、指导工作、推动实践的最终目的。发现和揭示规律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学习党的历史、总结历史经验。马克思就是通过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史,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史的研究,揭示了资本运动的规律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引。党的百年历史经验总结不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不断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规律,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

(一)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从历史经验中获取现实启迪和克敌制胜的法宝,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长期执政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我们党通过总结、汲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共产党执政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总结、汲取自身全国执政70 多年来的丰富经验,自觉把握共产党执政兴衰存亡的历史规律,努力提高党自身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在处理政党和国家的关系上,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摆在“四个伟大”中起决定作用的突出位置,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着力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在处理政党和人民的关系上,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宗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铭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道理,将人民摆在党的执政全局工作的最高位置,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确保党实现长期执政拥有可靠、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在执政党自身建设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政治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净化和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科学阐释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推进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有机统一,首次提出并阐释伟大建党精神,大力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深化党和国家监督体制改革等,走出了一条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跳出“历史周期率”的自我监督之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中国共产党在过去通过总结历史经验走到今天,创造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执政功绩,在将来也必将依靠历史经验继续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创造更加辉煌的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二)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和发展史,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先后提出过社会主义改造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建设论、社会主义改革论等理论体系,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学说的创新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回顾和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针对社会主义运动在前进道路上出现的新特征、新情况和新挑战,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国家治理、社会治理、贫困治理、生态环境治理、基层治理、全球治理、风险治理等各个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形成了内涵丰富、体系完整、意义深远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规律性认识,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实践宽度和理论深度,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时代意蕴和当代内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思想宝库。

这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提出,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实现由革命逻辑向建设逻辑到改革逻辑再到治理逻辑的重大历史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际上,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这一命题的提出开辟了考察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新范畴、新维度。如果说革命逻辑重在实现“由破到立”的过渡,建设逻辑重在实现“由无到有”的转变,改革逻辑重在实现“兴利除弊”的目标,治理逻辑则重在实现“从有到优”的调适,着力打造升级版和优化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逻辑所秉持的“破旧立新、革故鼎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内在逻辑所推崇的是“发展经济、增加总量”,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改革逻辑所追求的是“突破藩篱、制度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逻辑更加崇尚“协同优化、系统提升”。其不仅仅要强调对核心要素的构建与健全,更要强调对业已形成的要素体系的完善与优化,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飞跃、实践秩序的优化、制度体系的健全及治理效能的提升,这些社会主义治理理论主张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学说史、思想史,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三)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有着“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远大抱负,在建党前夕,由党的早期领导人作为主要成员的新民学会,就提出过“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学会宗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原则,以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革命实践鼓舞和推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把“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作为中华民族应当自觉承担的使命和责任。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鲜明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承担起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时代责任。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勇担时代责任、引领全球治理,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消除绝对贫困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主张、新思路和新举措,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特别是近年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疫情交织叠加,世界多国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日益加重,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屡屡抬头,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持续加剧,人类社会进入深度调整期和动荡变革期。2017 年1 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界之问,2021 年4 月,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 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再次提出“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的重大命题。中国共产党从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并被写进多个联合国决议,积极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提出了坚持公正合理、互商互谅、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中国主张,为破解“四大赤字”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世界怎么了”和“我们怎么办”提供了中国答案与中国方案。党的百年奋斗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不是称霸世界,而是贡献世界,党的百年奋斗史“不仅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充分体现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的使命和担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意义之一就是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正如《决议》指出的,“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坚持胸怀天下”,被总结为党的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

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自觉传承和发扬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不断开辟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十个坚持”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凝结升华而生的智慧结晶,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为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征程方兴未艾,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十个坚持”的宝贵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中不断推向前进。

(一)坚持党的领导,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进方向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思想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一系列重要理念、重要论断和重要思想,尤其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党的领导进一步上升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中国最大的国情”等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思想。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充分表明,坚持和改进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历史性飞跃的根本保证。历史现实充分表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倍加珍惜“两个确立”的重大政治成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巨大政治优势。

(二)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取向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一切执政活动最根本的价值旨归,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也是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最鲜明的价值趋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只有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未来才能结出更多的理论硕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牢牢站稳人民立场,牢记为民造福的初心,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坚定不移团结带领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之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三)坚持理论创新,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思想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的重要原因。马克思主义不是刻板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及时回应和解答历史之问、人民之问、实践之问、时代之问,在此基础上矢志不渝进行新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才能展现出更大的、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充分发挥党善于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独特优势,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四)坚持独立自主,牢牢站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立场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各个历史时期,尽管历史方位、时代主题以及使命任务均有所不同,但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根本立场不动摇,善于通过总结历史经验、顺应时代潮流提出自己的政党纲领、理念主张和实践方略,引领中华民族朝着正确的方向奋勇前行,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顺应时代潮流、满足人民期待。永葆独立自主的鲜明品格,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本标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牢牢把握历史主动,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坚持高度主体自觉,既不崇洋媚外,又不妄自菲薄,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对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性问题时刻保持清醒,让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行走在正确轨道上。

(五)坚持中国道路,自觉坚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根基

道路决定命运。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先后探索形成了符合本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保障中国共产党顺利完成特定历史时期的使命任务提供了坚实依托。中国道路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坚实的实践根基,如果偏离了这条道路,离开了中国大地和民族特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之树、创新之源也就枯竭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立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扎根中国大地,面向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本土化赋予更为鲜明的民族特性和文化意蕴。

(六)坚持胸怀天下,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意义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主体性和自觉性的政党,也是具有宏阔世界眼光和浓厚天下情怀的政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通过自身的奋斗实践为人类社会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党的百年奋斗史始终彰显着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全球担当和大党风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我们党要坚持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捍卫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历史车轮向着更加光明的目标前进,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新时代产生更为广泛而深远的世界意义。

(七)坚持开拓创新,着力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动力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每一次伟大转折的实现,每一次重大风险的化解,每一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开拓创新的智慧和勇气。时代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解决的,如果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躺在已有的成绩单上自我陶醉,习惯于运用老套路、老办法、老经验解决新的时代问题,党和国家事业注定难以继续向前发展,甚至会丧失历史主动、贻误发展良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失去了根本的推进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创新精神,牢牢掌握高度的历史主动和创新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的实践课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八)坚持敢于斗争,善于维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前进道路上,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和考验,有的来自主观世界,有的来自客观世界,有的来自政治领域,有的来自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以及其他领域,有的来自国内,有的来自国外,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大力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才能够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失误之后拨乱反正,实现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的历史性飞跃。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是在斗争中宣告诞生,在斗争中成长壮大,在斗争中创造伟业,也必将在斗争中开辟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准备具有许多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始终勇于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持历史主动精神,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加主动、更为有效地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化解新征程中的一切风险挑战,引领中华民族复兴巨轮驶向更加光辉的彼岸。

(九)坚持统一战线,持续拓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源泉

统一战线是革命年代完成对敌斗争任务、实现克敌制胜任务的重要法宝,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攻坚克难、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阶级阶层及社会各界党外人士与我们党团结奋斗、荣辱与共,为完成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任务和时代课题贡献了卓越才智和推动力量。党的百年奋斗史雄辩地证明,凡是扩大和巩固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阶段,就是党和人民事业蓬勃发展的阶段,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顺利推进的阶段;凡是统一战线曲折发展的阶段,就是党和人民事业遭受损失的阶段,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遭受挫折的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统一战线主题,画出最大同心圆、找出最大公约数,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调动和激发各个民族、各个阶层、各个界别投身和贡献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十)坚持自我革命,切实筑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保障

拥有先进性纯洁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政治主体。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方针,坚定不移地用自我革命精神,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保证了我们党在百年奋斗路上始终做到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永葆马克思主义先锋队政党的政治本色、先进品格和革命精神,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飞跃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自觉,坚决革除一切滋生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我们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新征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中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以上党的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是百年大党基业长青、永葆青春的独特密码,是百年大党攻坚克难、赢得未来的重要法宝,也是科学回答过去我们之所以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制胜之道,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的指导意义。这十条经验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一个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要坚持系统观念,贯通起来认识、协同起来贯彻,使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伟业的光明前程,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赶考路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猜你喜欢
中国化经验马克思主义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