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年党史中领悟文化自觉

2022-03-24 16:25杨淑慧
宜春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民族

杨淑慧

(玉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一、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

(一)致力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

中国共产党关于“文化自觉”的实践,是在对文化历史地位深刻认识过程中,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承担文化历史责任,从而不断实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文中提到了“文化觉醒”,这里的文化觉醒指在实现思想观念转变的基础上,解除自我意识的束缚、科学认知世界和民族、理性把握个人前途并不断践行追求。通过对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历程的认识,可以发现人们的警醒与清醒往往伴随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因此,要通过对警醒与清醒的认识,把握产生文化自觉的前奏和社会发展的态势。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先知先觉”者,从文化层面上分析中国积贫积弱的深刻根源,在曲折崎岖道路的不断摸索中,抨击封建道德礼教、启发民智、探索文化自觉的起始,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推动文化自觉,不仅是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更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理论论战的成果,其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在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中,形成中国的新理念、新文化,进而通过思想启蒙和转型实现救亡图存。中华文化在曲折探索中,找到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迈向现代的道路。从近代先进文人开启的“救亡图存”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迫使民族文化实现觉醒、推动国民素质再提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通过28年的浴血奋战,中华民族获得新生、实现了中国历史的伟大觉醒。民族觉醒究其本质在于文化的觉醒,“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1](P1516)在探索过程中,把握我国传统伦理本位思想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群众斗争实践,唤醒国民的人民观念、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其整个探索过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五千年文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实行改革开放,着力发展经济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2](P146)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真理的基础上修正错误,在接力探索中将“以阶级斗争为纲”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而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文化自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理论、实践勇气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向前。改革开放被称为我国的第二次革命,这场经济领域的变革同时也推动了社会主义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变革。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觉醒更是中国文化的伟大觉醒,因此,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进一步践行文化自觉的本质。此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四有新人”的提出,在新历史起点上实现了经济与政治的双向互动,呈现了经济与文化上下结合的良性模式,推动我国经济建设方向的根本扭转,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

(三)回顾百年党史,开创时代新局

2008年12月18日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3](P789)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确定,是在中西文化相遇后,先进的中国人民在反对外来压迫过程中实现的文化觉醒,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选择的文化自救道路,即在探索中将外来的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在不断奋斗中推动中国文化不断飞跃。历史证明,任何民族的觉醒都是从文化觉醒开始的,文化进步作为社会进步先导,古今中外概莫如此。新欧洲的出现、发展、崛起的演进过程同样也伴随着文化的觉醒。从13世纪末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到新兴资产阶级高举民主、自由、博爱旗帜打开近代欧洲历史序幕的活动,都推动欧洲科学技术以及文学艺术实现新飞跃。而耶路撒冷“哭墙”的存在,则是作为犹太民族苦难历史的见证,以文化的字眼在民族的血脉中保存了罗马人毁城的证据。今天,流离失所的犹太人在多次失去故土后,在文化符号的见证下即便流落到世界各地,也牢牢把握犹太文化的核心,坚定着共同的文化信念。以色列国家的宣布正是依靠文化自觉背后的强大凝聚力,在文化认同基础上,以以色列人的共同称谓,引领国家和民族的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激荡着“民族复兴”的时代最强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成为必然趋势,这就需要从文化深层含义出发把握当下的文化自觉,即以文化的觉醒为先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建设先进文化。正如“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在对“制度文化”落后现状的觉醒和“观念文化”现实反思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分析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现状,在实践中探索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自觉道路。从而使文化在服务时代发展的同时,推动文化自觉走向社会实践,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集中体现。此外,文化自觉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实践与唯物史观、无产阶级思想的具体应用密切相关。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仍需要从文化自觉出发寻找动力和源泉。当代的文化自觉,是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面前展现的充分自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实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在秉承我国百年文化自觉思想基础上,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转化,更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新时代的鲜明主题和时代主线。

二、文化自觉是民族觉醒的内在要求

(一)文化自觉体现民族觉醒的历史逻辑

文化自觉需要民族、政党在文化上实现觉悟和觉醒,即实现文化觉醒。文化自觉需要正确认识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承担历史责任,进而实现文化自觉精神力量的最大发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是以文化觉醒为开端的整个民族的觉醒,更是中国共产党政党力量的主要来源。文化自觉发展的历史逻辑关系到文化自身的发展和振兴,同时也决定国家、民族、政党的前途命运。清华大学钱逊教授认为:“我们处在一个文化觉醒的阶段,这也是一种思想的解放。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4]文化自觉首先需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并在与世界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中吸收养分,进而在构建传统文化体系基础上体现时代特点。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碰撞中逐渐意识到文化觉醒和觉悟的重要性。在求文化自救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探索中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结合,使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展现了强大生命力。

(二)文化自觉体现民族觉醒的价值逻辑

关于中华民族文化自觉何以可能及其发展方向的定位,需要从文化自觉的价值逻辑出发。西方文明在世界文化发展中话语权的主导地位与其经济发展、政治定位密切相关。实现文化的觉醒和觉悟,一方面要避免西方自由主义学者所鼓吹的终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抛弃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思想;另一方面,也不能转向新儒家倡导的单纯复归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探索。文化自觉价值逻辑的探索,需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正确处理西方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当代西方文化将自己标榜的“普世价值”,通过“自由”“人权”“民主”等幌子表现出来,力图在全世界推广其主张的文化价值观念,挑战我国的文化自觉。马克思早在《资本论》中就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拒斥了资本逻辑:“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5](P297)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永恒真理”、“普世价值”理念的批判,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对人类文明进步以及文化交流在社会发展中积极成果的充分肯定。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6](P196)文化自觉体现着民族觉醒的价值逻辑,因此,要在高度的文化自觉基础上,实现本民族文化的振兴和繁荣,进而影响民族的未来和政党的前途。列宁指出“关在教育大门之外的劳动群众中,正在掀起一个追求光明和知识的汹涌澎湃的高潮。我们以自己推动这个高潮并为它服务而有权感到自豪。”[7](P116)他认为工人和农民文化的觉醒和觉悟以及党的领导,能够实现劳动群众精神的急速进步。列宁制定了第一个工农国家的文化革命纲领,他认为文化革命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对建立社会主义至关重要,指出“苏维埃政权要在几年或几十年内‘弥补千百年来文化上的缺欠’”,同时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利用本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一切优秀成分,更好的为劳动人民服务,最终建立一种新型的、为人民利益的文化。

(三)文化自觉体现民族觉醒的实践逻辑

张冉在《文化自觉的概念界说与本质特征》中结合学术界关于文化自觉的定义,基于人们不同的思考视角和关注层面,从不同侧面对文化自觉的概念进行界定:“文化自觉是人类在求取自身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对人及其文化存在状态、现实使命、未来走向的自觉。”这里作者对文化自觉概念的界定强调其实践性、历史性以及现实性。文化自觉是民族觉醒实践逻辑的体现,是对人理性自觉的认识。文化自觉的根源与人理性自觉的发展具有一致性,其实践演变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文化醒悟的发展程度表现不同;而文化自觉是基于具体实践的自觉,其中文化自觉的实践过程在文化反省和创造中,体现了文化觉醒的意识和心态。文化自觉的内涵十分丰富,而基于文化认同基础上文化的觉悟和醒悟是其前提。

三、新时代赋予文化自觉新使命

(一)把握文化自觉的新高度

毛泽东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是主动自觉地将维护文化历史和传统作为主要出发点,在把握“本土化”和“本国化”的基本前提下,使新文化染上中国特色,以更好的适应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此外,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阐述,是在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将文化自觉应用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具体方面,使中国文化改变了传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旧范式,创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新范式,最终步入了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正确轨道。党的十五大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新论断的提出,要求在对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把握中理解文化自觉的力量,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视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该论断将新时期的文化建设提高至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地位。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切实践行“文化自信”,在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高度对文化价值作出充分肯定,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觉的历史逻辑演变与人类的理性自觉具有一致性,需要结合历史范畴、把握历史规律,正确认识文化自觉在人类社会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在新历史方位下把握文化自觉的新高度,体现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承担文化自觉的时代责任。

(二)践行文化自觉的新使命

民族觉醒的时代价值赋予文化自觉的可能性,因此,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同时结合中国文化发展的真实境遇,将其立足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以更好地推动文化自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在革命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进而实现实践价值的最大化,最终在民族觉醒的实践逻辑中实现文化自觉。“忧危启人智,厄穷见人杰”,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化觉悟和醒悟,在唤醒民族意识觉醒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过程离不开中华儿女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在近代史上,民族意识的觉醒伴随着历史的百年激荡,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维新救亡”、“三民主义”再到新文化运动,一批批先进知识分子率先睁眼看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党史新起点,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促进文化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的发展脚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担负起文化发展的新使命。

一部百年党史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在把握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来龙去脉中,不断汲取历史经验,能更加自觉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崭新阶段。新时代文化自觉的历史逻辑演变,同样需要把握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此外,文化自觉还需要主动承担文化建设的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深刻把握我们党的文化纲领、文化政策和奋斗目标,高举文化发展的旗帜,从而更有力地推动我们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民族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我们的民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