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文综合实训课程设置对护生人文素养的影响

2022-03-27 10:33崔小妹石统昆姚桂英王筝杨玲飞王凤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5期
关键词:护理实习生课程设置

崔小妹 石统昆 姚桂英 王筝 杨玲飞 王凤华

[摘要] 目的 设置护理人文综合实训课程提高护生人文素养水平。方法 选取在嘉兴学院医学院就读的2017级和2018级高职护生252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级随机抽取126名作为对照组,2018级126名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运用常规教学方法,研究组运用开设了护理人文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团队由一线教师及临床护理工作人员构成,设计了16学时的实训内容。实训实施过程采用小班化,体验式教学设计贯穿全程,采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拓展训练等多种教学手段,结束后评估相关人文素养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人文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精神与品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文素养综合实训课程有利于培养良好人文素质的临床护理人才, 值得推广。

[关键词] 护理人文素养;课程设置;护理实习生;教学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2)05-017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et up comprehensive training courses for nursing humanities to improve the humanistic literacy of nursing students. Methods A total of 252 cases of 2017 and 2018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ursing students in Jiax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126 ca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2017 class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126 ca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2018 class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ed conven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the "nursing humanities comprehensive training" course. The teaching team was composed of frontline teachers and clinical nursing staff, and 16 hours of training content were designe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practical training adopted a small class, and the experiential teaching design ran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It adopted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group discussion, scenario simulation, and outreach training. After the end, the relevant humanistic literacy level was assessed. Results The humanistic ability and methods, knowledge and skills, spirit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training course of humanistic literacy is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clinical nursing talents with good humanistic qualities, and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Nursing humanistic literacy; Curriculum setting; Nursing interns;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

護理人文最早于1979年由Watson提出,是护理院校课程教育的灵魂,作为一种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课程,护理技术与护理人文是构成护理临床胜任力培训课程的两大基石[1]。2010年,国际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在《柳叶刀》杂志上指出:医学院校的教育改革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课程体系的改革[1]。我国高校护理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往往更多地注重专业技术胜任力的培养,对护理名文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仍有不足。护理人文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是护理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研究显示[2],临床教师在护理实践中的护理人文素养可让护士身临其境感受榜样的力量,目前国内在医教协同、院校一体化建设方面,尚未有具体可行的护理人文院校一体化综合培训课程,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嘉兴学院医学院2017级及2018级在读高等护理学专业专科学生252名作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年龄18~21岁,学制3年。本研究团队初步调研护生对护理人文综合素养实训课程设置的相关章节内容;然后从嘉兴学院医学院2017级护生中随机抽取126名作为对照组,从嘉兴学院医学院2015级护生随机抽取126名作为研究组。列入研究对象的两组护理学生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女性,均为高职专科级学生,各126名,对照组年龄(20.02±1.55)岁,研究组年龄(20.09±1.46)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纳入的学生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护理人文综合实训教学设置前的重要性预调查研究  护理人文素养在护理工作占有重要作用,高尚的人文素养是护理临床实践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护理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因此,在护理人才培养过程中,护理人文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早在1995年,国内就有学者提出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迫切性[1]。随着现在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已经成为护理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美国护理学院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 AACN)[2]在2008版护理本科生教育实践标准中明确指出,人文关怀及其相关的关怀价值、关怀态度、关怀行为、关怀环境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提出“在课程设置中加大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增强人文关怀意识”[3]。人文素质教育以培养人文精神和提高人文素养为目标,最终实现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因此,人文素养的提升很难通过理论讲授的方法实现。现阶段护理人才人文素养教育存在课程设置较少,且以理论课堂讲授为主,实训课时较少,育人效果并不理想的问题[4]。为提升护理人才的人文素养培养质量,嘉兴学院医学院自2018级护理人才培养方案,新增了护理人文综合实训课程。课程组成员由主讲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护士人文修养的专业教师及临床一线护理工作名员构成,对课程进行了精心设计。本课程在2018级护理专业本科生第1次实施教学过程,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了教学效果评价,经知情同意,课程开始前后两届学生共252名参加了教学效果调研。

1.2.2  根据调查相关结果设置护理人文素养实训培训项目  课程共8个实训内容,每个实训是1个独立的内容,但内容设计是循序渐进。见表1。实训1通过人工智能在护理专业中的应用作为切入点,使学生自己真正认识到了人文护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和渴求,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实训2~6针对人文护理的核心技能,伦理、共情、积极关注、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来进行,循序渐进提升自身的能力,实训7针对护理的自我关怀照顾,引导学生将学习的技能先自我应用,保持良好的自我状态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最后实训8针对团队合作能力,医护、护患、护护团队工作中的应用。每个实训内容结束,布置一个实训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护理工作中。

1.2.3  人文素养综合实训教学过程设计  ①体验式教学设计贯穿全程:体验式教学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著名学者杜威在研究“经验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通过将学习者置身于教学设计的情境中,使其产生明确、具体的感悟,从而改变其思维及处事方式的教学方法[5]。体验式教学法在情感和行为品质培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研究表明,对护理本科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具有较好效果[6]。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每个实训内容的设计情景均将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设计点,代入感强,提升学生学习的获得感。②显性知识教学和隐性知识教学相结合:教学设计中采用了案例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显性教学方法,也包括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隐性教学方法。每1次实训均为随机分组,每个实训内容的小组构成及合作对象均不同,这样的体验类似于护士和不同病名之间的工作模式。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结合,在实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和沟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为病名服务意识。

1.3  護理综合能力评估

两组护生在护理名文素养实训课程结束时,与所在用人单位一起讨论共同制订护理综合人文素养能力评价问卷表,在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各级医疗单位中随机抽取20名临床骨干护理带教老师,共同对护理高职2017级、2018级实习护生进行护理综合人文素养能力的评价测评,最终回收评价问卷表100%,问卷有效率均为100%。该问卷表评价的基本提纲包括人文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人文精神与品质评价4大块,每个条目根据答题结果分为很好、较好、尚欠缺3个评估答案。该自制问卷表经信效度检测良好,总Cronbach’s α值为0.86,内容效度指标0.89。

1.4  统计学方法

汇总护生综合人文素养能力评价表中各个条目的答案,分别进行统计,所得数据统一输入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等级资料采用Z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结束后统计护理综合人文素养能力评价测评表共发出252份,全部为线下统一回收, 回收率100%,经查检获得有效问卷252份,有效率100%。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研究组护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能力评价结果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护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3  讨论

3.1  人文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本课程在2018级护理专业本科生第1次实施教学过程,课程结束后抽取各医疗机构骨干教师20名对学生进行了教学效果评价,经知情同意,课程开始前后两届学生共252名参加了教学效果调研。由表1结果可见,观察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人文能力与方法,精神与品质评价好和较好名数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学者指出[7],医学院校应当普遍开设护理人文课程,完善课程设置;院校教师与医院护理人员应加强沟通与联系,共同完善现有护理人文核心课程教学和实训内容的设计。

3.2  实训课程教学模式与护生人文素养提升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实施主体,也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护理人文实训课程的师资队伍尤其重要。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大于言传,既往研究提示,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教师的医学和护理学知识欠缺,而护理学专业教师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不足,是护理名文素养教师的瓶颈问题[8]。本课程教学师资依托于学校医学人文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组建了由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护士人文修养专业教师以及临床一线护理团队构成的师资队伍。教学团队通过多次线上及线下的集体讨论,对课程内容及教学过程进行了精心设计。同时,授课教师团队通过集体备课,集体讨论的形成,保障了授课质量的同质化。本课程采用小班制,一个自然班级为一个授课班级,30名左右为一个授课班级。实训课程每周1次,一次2学时,共计8周完成。可见体验式教学[5,9]为主题的教学方法效果好,学生代入感很强,结合自身的情绪情感体验,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更深。

3.3  护理人文综合实训课程研究展望

护理综合实训是较为成熟的课程,教学方法、案名、课程资源、教材均具备大量的参考资料,主要针对临床护理操作的实践技能。而针对护理人文素质教育开展的护理人文实训课程少之又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案名、教材、课程资源均有待于进一步开发。本教学团队第一轮运行该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收集到了学生的意见反馈,比如,希望可以增加拓展游戏的方法;希望每次分组的人员固定;延长讨论实践等等。在下一轮实施阶段,教学团队将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规范教学组织过程,探索更加科学的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改革。今后应以护理胜任力为方向,构建护士规范化培训临床带教教师准入指标体系[8],开发适合本市级附属院校和医疗机构的临床护理综合实训课程[10],立足临床基于患者视野构建护理人文关怀课程提高患者实际关怀期望匹配度[11],着力探寻一套院校一体化的护理人文关怀临床教学课程体系和特色教学方法[12-19]。

[参考文献]

[1]   程远娟,李昆,程兆华,等.护理人文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3):3027-3032.

[2]   唐庆蓉,陈荣凤,瞿晓萍,等.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意识现况和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1):50-51.

[3]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The essentials of baccalaureate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nursing practice[EB/OL].[2014-06-12].http://www.aacn.nche.edu/education-resources/bacce-ssentia-ls08.

[4]   甘兰君.关怀护理是临床教育的重要内容[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5):230-231.

[5]   金荷芬,朱晓君. 基于任务导向的体验式教学法对提高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效果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7(1):108-109.

[6]   吴琳凤,刘永兵,孙凯旋,等.人文关怀视域下护生职业精神培养现状与对策[J].上海护理,2020,20(6):49-52.

[7]   陈春,王素英,王沧霖,等.护理人文课程设置的调研分析[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18,1(4):202-204.

[8]   李靖,王慶珍,金小红.基于胜任力模型构建护士规范化培训临床带教教师准入指标体系[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12):1568-1570.

[9]   毕春华,薛刚.体验式教学对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 27(3):452-455.

[10]  李娜,周璇,刘小艳,等.《临床护理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7,16(8):815-818.

[11]  范宇莹,孙宏玉,常广明.高等护理教育呼唤人文关怀的回归——人文关怀护理教育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4):1257-1266.

[12] 崔金锐,陈英.护理人文关怀临床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0):2573-2576.

[13]  张欢,李杨,梁涛,等.护理本科生体验性教学的设计与应用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8,33(5):72-75.

[14]  曹曾珍,熊弢.循证护理实践教学在胸心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5):116-118.

[15]  史俊丽.分层次分阶段模式应用于护理带教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3):149-151.

[16]  张艺能,周晓舟,朱桂平,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师资评价指标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1-4.

[17]  王凯,周荷玲,金筱筱,等.PBL双语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4):1-3,7.

[18]  聂格娃.浅谈护生临床带教的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140-142,146.

[19]  刘红敏,李强,张晓杰,等.基于“三导向”医学教育理念的护理名文关怀教学模式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0):80-82.

(收稿日期:2021-10-08)

猜你喜欢
护理实习生课程设置
护生实习手册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门诊部护理实习生满意度调查分析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护理三级查房在老年病房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