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肝熄风汤治疗阴虚风动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2022-03-29 07:34胜,杨
吉林中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风动阴虚中风

江 胜,杨 俊

(1.亳州市中医院脑病科,安徽 亳州 236800;2.亳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安徽 亳州 2368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又称脑梗死,是因脑血管闭塞引发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缺氧,继而迅速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1]。脑卒中发病急,进展快,残障率、致死率高,易复发,且发病趋于年轻化[2-4]。溶栓、取栓、抗凝、营养神经等方案的早期应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脑卒中的疾病负担,但时间窗限制、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不可逆性损伤等仍极大阻碍疾病的治疗。研究[5-6]显示,中西医联合疗法较单纯西医疗法能更好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学对脑卒中的记载可追溯至《黄帝内经》,归属“中风”范畴。“内风始生于肝”“风胜则动”,故肝风内动是中风急性期起病关键,与疾病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治病当治其根本、审其阴阳,动极者镇之以静,阳亢者胜之以阴,故对于阴虚风动型中风,当以“静”制“动”,“滋阴”以“制阳”。镇肝熄风汤中重用潜镇之品,有“动者静之”之意,辅以益阴潜阳之味,达标本兼治之效。本研究对证属阴虚风动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加用镇肝熄风汤,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9 年1 月-2021 年7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67.02±7.81)岁,合并高血压32例,糖尿病14例,高血脂23例。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平均(66.60±8.30)岁,合并高血压37例,糖尿病13例,高血脂19例。2 组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7],患者均经头颅影像学检查证实诊断。中医诊断标准采用《中风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试行)》[8]所拟中风病阴虚风动证诊断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告知符合上述标准的50~85岁患者实验相关内容,对自愿受试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后纳入此次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血液及心血管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者;2)对治疗相关药物过敏者;3)治疗依从性差,拒绝合作者。脱落标准:1)误纳者;2)治疗周期不满2 个疗程者;3)因严重不良事件而终止治疗者。

1.4 方法 以《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为指导,2 组患者均给予降颅压、改善脑循环、抗凝、神经保护、调压、降糖调脂等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加服镇肝熄风汤。方药组成:牛膝15 g,龟板(先煎)15 g,白芍15 g,川芎10 g,龙骨(先煎)20 g,代赭石(先煎)20 g,牡蛎(先煎)20 g,玄参20 g,川楝子10 g,天冬20 g,生麦芽15 g,茵陈8 g,甘草8 g,临症灵活变通,随症加减。如睡眠欠佳者,酌加远志10 g,酸枣仁15 g;烦躁易怒者,加栀子6 g;头痛者,加白芷10 g,钩藤8 g,菊花8 g;便秘者,加麻子仁8 g,枳实9 g。水煎200 mL,每日1 剂,早晚2 次分服(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鼻饲或口服),7 d 为1 个疗程,2 个疗程后评价并比较2 组治疗效果。

1.5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评定: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试行)》,记录病类治疗前后评分,通过百分比折算进行临床疗效评定。2)神经缺损评定:采用卒中量表(NIHSS)[9]对2 组治疗前后的神经缺损进行评定,NIHSS 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重。3)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10]对2 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定,FMA 评分越高,患者运动功能越好。4)生活自理能力评定:采用Barthel 指数评分量表(BI)[11]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BI 评分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好。5)安全性评价:观察并记录2 组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胃肠道不适、感染、肝肾功能损伤等。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2 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50)例

2.2 2组治疗前后NIHSS、FMA、BI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 组治疗前后NIHSS、FMA、BI 评分比较(,n =50)分

表2 2 组治疗前后NIHSS、FMA、BI 评分比较(,n =50)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2.3 2 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2 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50)例

3 讨论

中风发病,不离风、火、痰、瘀、虚。研究[12-14]发现,“风证”“阴虚阳亢证”是中风急性期的主要证型,与疾病进展、预后与复发密切相关。素体肝肾阴虚者,因情志失和、烦劳过度、饮食劳倦、久病耗损或外邪来犯而致机体阴阳制约失衡,阳气鸱张,水不涵木,木亢生风,气与血并走于上而致脑脉闭阻发为中风,与“风邪”致病相类、符合“动”象。究其根本,内风为标,阴虚为本。

镇肝熄风汤有重镇降逆、益阴潜阳之功效。牛膝酸苦降泄,可逐瘀通经,引上逆之血下行,兼能甘缓培补肝肾,用以为君;臣以矿类、介类之代赭石、龟板、龙骨、牡蛎,诸药皆入肝经,功可镇潜肝阳、平息肝风,川芎辛散行窜,秉性升散,为血中之气药,可通达气血,合牛膝以解脑脉闭塞;肝风为肝阳所化,君臣相伍,则肝风可息,佐以白芍调养肝血,茵陈、川楝子、生麦芽调理肝气、缓重镇之品沉降之性,四药相伍,养肝体、调肝气,恰合治肝之法,配伍玄参、天冬,滋养肾阴,与养血之品合用,达益阴以制阳之效;甘草为使,与生麦芽同用,以防矿石介类重镇碍胃之弊。“动极者镇之以静”,方中重用沉降之品,镇潜肝阳、平息肝风,以“静”制“动”;“阳亢者胜之以阴”,辅以滋阴养血之品,以“阴”制“阳”,符合治病之大法。临床随症加减,灵活变通,可有效缓解各类症状。现代研究[15-16]表明,镇肝熄风汤可减轻神经元损伤,对抗缺血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有效阻止脑缺血的发生发展,改善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加用镇肝熄风汤能更有效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改善神经缺损,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且安全性高。但本研究未能对受试患者进行追踪随访,以明确镇肝熄风汤对脑卒中远期预后及卒中复发的影响,日后仍需进一步的临床观察研究。

猜你喜欢
风动阴虚中风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枯叶蝶(外一首)
波动性高血压之“风动”“痰结”思辨与论治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2型糖尿病阴虚体质者的中医症状临床研究
风展红旗过大关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风动流槽实际问题的调研
老年糖尿病阴虚类证候与垂体一甲状腺轴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