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厚度与儿童屈光性弱视眼的相关性研究

2022-03-30 07:49汪楚青徐舒婷赵汝君万金兰
安徽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眼轴屈光弱视

汪楚青,徐舒婷,赵汝君,万金兰

作者单位:荆门市中医医院(荆门市石化医院)眼科,湖北 荆门448000

弱视是因异常视觉经历导致的空间视觉发育障碍性疾病,远视性屈光参差及由此导致的屈光参差性弱视是引起儿童单眼视力障碍的最主要原因[1],其中约40%的病儿可导致终生视力缺陷[2-3],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其发病机制,不过已经证实弱视病人大脑视皮质功能障碍[4],此外作为视觉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和起始端的眼球,特别是黄斑理所当然地成为弱视研究的靶器官和(或)靶组织[5]。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已成为探究弱视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种重要手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因其具有无创、非接触性等优点已成为临床测定弱视病人黄斑厚度的重要方法[6]。本研究拟通过OCT探究黄斑厚度与儿童屈光性弱视的相关性及影响黄斑厚度的影响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 年5 月至2019 年6 月荆门市中医医院眼科就诊的非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者53例(53眼)作为弱视组,纳入标准:(1)屈光参差标准:双眼屈光度差异球镜度≥1.50 D、柱镜度≥1.00 D;(2)儿童弱视的定义参照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弱视诊断专家共识(2011年)》[7]相关诊断标准,均为中、重度弱视者,4~5 岁儿童矫正视力<0.6,>5~7 岁<0.7,>7~9 岁<0.8;(3)年龄3~9 岁,眼位正常;(4)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病儿近亲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屈光不正以外的其他眼部疾病;(2)黄斑注视性质为偏中心注视或伴有斜视或眼球震颤者。另选择同期55 例(55 眼,均取右眼)正常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

1.2 检测方法使用阿托品散瞳,每5分钟1次,连续滴3 次,半小时后验光,共测3 次,通过带状光检影镜加主观验光获得受试者的屈光不正度数及最佳矫正视力,其中屈光不正度数可换算为等效球镜度,等效球镜度=球镜度数+1/2 柱镜度数。眼轴长度测量采用光学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Carl Zeiss Meditec 生产),测量5次(要求误差不超过0.1 mm 且无低信号提示)取平均值。对已经散瞳病人采用Zeiss 公司Cirrus HD 型OCT 机检查黄斑厚度,选择快速黄斑扫描程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6 mm×6 mm 的直径区域,按顺时针方向行6 条夹角30°、长6 mm 的放射状扫描,根据ETDRS 定义的黄斑九格分区法,黄斑中心小凹为中心,分中心区、内环、外环,内外及外环被等分为上、鼻、下、颞四个象限[8],采用系统内设置的方法进行分析,每眼扫描3 次取平均值,所有检查均由同一名医师完成。

1.3 分析指标比较两组黄斑厚度图像特征及黄斑参数,其中黄斑参数包括黄斑中央厚度、内外环黄斑厚度、黄斑平均厚度及黄斑平均体积等,并比较弱视组内不同性别病儿黄斑平均厚度,此外分析黄斑平均厚度与儿童屈光性弱视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计量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数值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关系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黄斑厚度图像特征对比两组均为黄斑中心区最薄,外环区次之,内环区最厚,且两组外环各象限中鼻侧最厚,其次为上、下、颞侧,内环两组厚度排序不同,弱视组中上方最厚,其次是鼻、下、颞侧,对照组鼻侧最厚,其次是上、下、颞侧。两组各区域黄斑厚度比较结果显示弱视组外环黄斑厚度上、鼻、下、颞侧及黄斑平均厚度均较对照组厚(P<0.05),其他黄斑参数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黄斑参数比较/± s

表2 两组黄斑参数比较/± s

黄斑参数黄斑中央厚度/µm内环黄斑厚度/µm上侧鼻侧下侧颞侧外环黄斑厚度/µm上侧鼻侧下侧颞侧黄斑平均厚度/µm黄斑平均体积/mm3对照组(n=55)235.4±16.3弱视组(n=53)242.2±22.8 t值1.79 P值0.077 312.9±37.8 317.2±15.7 311.6±16.8 306.2±16.0 322.1±32.8 318.5±36.6 312.9±21.3 309.5±20.6 1.35 0.24 0.35 0.93 0.180 0.810 0.725 0.354 287.8±15.6 301.7±12.2 271.7±14.2 267.3±12.3 277.6±11.7 10.0±0.4 300.4±26.0 308.6±19.3 281.0±17.4 275.4±17.1 283.8±16.2 9.8±0.8 3.07 2.23 3.05 2.83 2.29 1.65 0.003 0.028 0.003 0.006 0.024 0.101

2.3 弱视组内不同性别黄斑平均厚度比较弱视组内男性与女性病儿黄斑平均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2.9±15.6)µm 比(284.2±16.4)µm,t=0.42,P=0.674]。

2.4 黄斑平均厚度与儿童屈光性弱视的相关性53例(53 眼)儿童屈光性弱视病儿经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黄斑平均厚度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r=0.429,P=0.009),与等效球镜呈负相关(r=−0.345,P=0.039),即眼轴越长,弱视屈光度越大,黄斑平均厚度越厚。

3 讨论

关于弱视发病机制目前存在中枢机制与外周机制之争,双方均在视觉通路上寻找并定位到影像学与电生理学方面的证据[9-10]。近年来随着影响学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OCT 作为一种非接触式、非侵入式、高分辨率的眼科影像学诊断技术,可在活体上清晰、定量观察视网膜内部结构变化,可从其剖面图像中获得视网膜的绝对厚度,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为弱视外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较多依据,已成为弱视研究的热点之一[11-12],其中弱视眼黄斑结构为研究的重要靶组织之一[13-14],然而以往应用OCT 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多数研究只测黄斑平均厚度,难以全面反映弱视眼黄斑结构[15-16]。基于此,本研究以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病儿为研究对象,应用频域OCT 观察视网膜内部结构,根据ETDRS 定义的黄斑九格分区法探讨弱视儿童黄斑参数特点。

本研究受试者经OCT 检查结果显示弱视病儿弱视眼与正常对照组儿童受试眼黄斑厚度图像特征存在差异,弱视眼黄斑厚度增加,这与Leung 等[17]研究结果较为吻合,提示正常眼黄斑超微下为中心呈浅凹陷,正下方的IS/OS 层呈微隆起形态,弱视眼视网膜上的模糊影像造成黄斑发育进程受阻,表现出与早产儿黄斑结构相似的特点,最终引起黄斑厚度增加,此外有学者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也发现弱视眼的球后视神经横断面面积及非球形性均大于正常眼[18]。研究发现弱视病儿外环黄斑厚度较正常对照儿童增加最为明显,推测这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垂直一致、水平不一致的解剖学特性有关。同时两组比较结果显示弱视儿童黄斑上方最厚,正常儿童鼻侧最厚,这在之前的报道中鲜有发现,提示可能与视网膜到视皮质的视路各个水平(X通路和Y通路)受影响有关。

目前关于黄斑厚度与眼轴长度、屈光度关系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19-20],为明确儿童弱视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增加这一形态学特点是由弱视单因素决定,还是由多种因素参与所致,本次试验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黄斑平均厚度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与等效球镜呈负相关,这说明弱视儿童黄斑厚度受眼轴、屈光度双重因素影响,黄斑的分化发育可能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学过程。Wu 等[21]认为随屈光度加深,眼轴延长,视网膜表面切线力增加,从而导致黄斑中心凹变浅、外周变薄。

总之,经OCT 检测显示儿童屈光性弱视眼黄斑中心凹及外环区比正常眼厚且厚度排序不同,特别是外环各象限黄斑厚度增加最为明显,不过由于本次试验样本量小且所选对象为单点人群,所得结论有一定局限性,因此还有赖更大样本量、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完善弱视发病机制。

猜你喜欢
眼轴屈光弱视
纯电动汽车绝缘电阻仿真检测系统设计
低色温光源为预防近视提供新方法
眼轴测量监控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效果观察
戴眼镜会让眼睛变凸吗?
看书后头晕、眼发糊, 赶紧查查“屈光参差”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注射胰岛素后眼花怎么办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视力、屈光度、眼轴及泪膜影响研究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近视激光手术,小孩也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