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采购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2022-03-30 01:31马国杰郭依舒李仕玉乔德旗王志武
大学化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危化品化学品危险

马国杰,郭依舒,李仕玉,乔德旗,王志武,*

1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郑州 450001

2郑州大学实验室管理中心,郑州 450001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在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上指出,“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如何从系统观念和体系建设出发统筹发展和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2020年10月下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安全法》征求意见稿,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到安全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实验室中的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并且具有毒害、腐蚀、助燃、爆炸等危险性质,容易对人体、设施和环境造成危害,实际上发生的各类事故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类的占到80%以上的比例,在所有安全检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中涉化问题占到35%左右。所以,高度重视并规范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保障高校发展的基础,是强化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师生和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选择。

1 高校实验室安全的现实状况

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起步晚,总体上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安全习惯不好,安全能力有待提高[1]。实际工作中一是不愿多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导致防范措施不到位,造成的结果是安全观念落后、安全知识欠缺、应急处置能力不足;二是管理中存在危险化学品来源不明,存储不规范,使用记录不完整,共享机制不健全,危废收集标准和减量化有待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体系混乱,多系统数据不能实现互联互通等;除此之外政策法规也不健全,政府部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多数是管理生产型企业的,所以针对高校特点的安全规范十分欠缺。

高校已经发生过多起重大实验室事故,造成师生生命伤害,财产、资料、科研成果损失。据统计,高校实验室由危险化学品引发的事故占发生的全部安全事故的80%左右[2]。比如2016年9月,上海某大学实验室3名研究生进行化学实验时发生爆炸,造成2人眼部受伤,法院审理后认为该大学未尽到安全管理责任,事发时管理人员未有效履行其校内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校方存在重大管理和教育疏漏;2018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环境工程实验室内学生做实验发生爆炸,3名研究生当场死亡,该起事故直接原因是在对镁粉和磷酸搅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氢气被搅拌机转轴处产生的火花点燃爆炸,继而引发镁粉粉尘云爆炸,事故调查组同时认定,该实验室存在违规开展实验、违规购买、违法储存危险化学品等问题。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工作,要减少事故、保障校园安全,不断提升学生安全素养,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 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中的问题

2.1 采购平台、管理台账相互分离

学校曾建立统一的危险化学品采购平台,采购平台实现了师生采购行为合规性,应该说入门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基本建立雏形。实际运行中,师生采购行为和供应商供应行为仍然存在广泛的管理漏洞。例如:部分供应商因资质问题,采购的危险化学品与实际配送危险化学品不匹配的问题,采购平台与实验室管理台账相互分离,危险化学品共享机制不完善,校内流通机制不健全,学校监管部门不能形成有效监管。

2.2 配送不合规,存储不规范

采购平台仅仅实现了采购功能,无法保证危险化学品运输和配送从业人员是否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关资质。相对普通的物流来说,危险化学品的物流运输和配送技术要求更高,更需要全面、可靠的管理和控制[3],如果把危险化学品委托给没有合格资质的物流企业,这些企业在安全上没有充分投入,运输和配送中安全风险便传递给社会,造成更大范围的安全隐患。

危险化学品存在配伍禁忌,如果不能合规存储,容易导致意外释放能量发生燃烧爆炸,比如:酸与碱、氧化剂与和还原剂、遇水燃爆物质等,因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存储成为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实际走访中发现,由于实验室物理空间不足,无法按照危险等级和相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存放。主要存在问题:将危险化学品当作普通物品乱放乱塞,没有分区隔离存放,试剂瓶叠放或开口放置,试剂瓶标签腐蚀或无标签,试剂柜中明线开关,试剂柜与高温设备的距离太近等情况。管制类危险化学品没有执行“五双”制度,即双锁、双账本、双人保管、双人领取、双人使用[4]。

2.3 使用登记不完整,存储设备不足

目前学校实验室危化品使用登记用的是纸质记录表格。领用试剂的时候需要登记,但是时间一长很多人就慢慢不做记录了,这样就难以管控使用人员及使用物品,没有身份信息,不知道谁拿走并用来做什么。一些实验室的化学品领用记录、库存记录往往更新不及时,经常会出现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化学试剂存放地点、使用种类和数量的情况模糊不清,不便于对试剂领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管,容易造成过量采购,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并且一些过期化学试剂清理不及时,过量积压,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危化品使用登记不完整不利于安全负责人进行试剂溯源核查,安全责任也无法落实到位。

存储设备投入不足,试剂柜和危险化学品专用柜配置不足,失效和过期危险化学品清理不及时等,缺少相应的监控、通风、防静电等安全设备,部分存储和安全保障设备老化,大大增加了危险系数,不能确保实验教学、科研等活动安全使用。

2.4 信息化建设理念滞后

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与部分职能分散,造成信息化建设各系统的相互隔离,形成信息孤岛,信息化建设理念滞后,不能满足危化品智能管理的工作需求。由于实验室危化品信息化管理理念滞后,需要很多固定人员管理、盘点及清算,人力管理成本高,并且这种管理方式效率低,工作质量难以保障,也不便于实时了解危化品领用情况、经费结算统计等信息。部分教师采购量大,存储监控措施不到位,容易在实验室形成较大的安全风险;而且目前来看,采购主体有由教师向学生转移的趋势,绝大部分危险化学品采购主体是研究生,如果没有超前的信息化建设理念,容易造成危险化学品校内大量淤积,难以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实时监控,既没有充分利用又容易形成安全风险。

3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

3.1 推进采购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

危险化学品涉及物理空间(房间)以千数计,涉及师生以万数计,涉及行为以万次每日计。因此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郑州大学在调研国内高校管理基础上,认真梳理国内危险化学品供应平台,构建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采购管理一体化平台,目前平台已经开展线上试运行。

采购管理一体化平台构建了以物理空间(房间)为坐标原点,实现危险化学品从供应商合规供应、师生在平台合规采购、第三方服务商入校审验配送、降低师生采购量、强化校内流转服务、危废收集处置等在内的一站式综合平台。

对于管制类危化品,师生登录系统提交订单,然后课题组长、学院安全员、学校主管安全副院长及实验室管理中心副主任依次进行审批确认订单[5],系统自动生成治安报备纸质文档,由中心统一代表学校办理治安报备。在供应商确认订单后配货发货到中心审验配送中心验货收货,系统生成编码并贴码,由配送服务单元配送至实验室,实验室进行签收(如图1)。严格按照“无双”管理流程实行校内配送。实现了危化品入校即进入监管系统,全过程、全方位可监控、可溯源。剧毒和精麻类危险化学品,由学校实验室管理中心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配送,严格使用规范。

图1 易制毒危化品采购流程

采购管理平台的建立可以实现采购管理的管、购分离,师生是采购主体,中心是监管主体;实验室管理中心负责危化品的全面监管及协调工作,师生直接向供应商采购所需危化品,管理和采购相互独立,互相监督,有效杜绝管理漏洞。

3.2 实现多系统数据交互对接

为做好学校教学科研的安全保障,为师生提供一流的服务保障体系,规范交易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危险化学品采购管理平台实现多系统的互联互通。

3.2.1 平台与实验室综合管理数据互联互通

平台实现了与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是学校实验室管理的基础系统,平台在物理空间(房间)的新建、改建、变更等方面与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进行了数据互联互通,有效解决了物理空间变更与采购行为相互嵌套的问题。

3.2.2 平台与人事认证系统互联互通

平台师生信息与学校人事认证系统互联互通,自动识别各类身份信息,为危险化学品采购和审核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撑和保障,实现了一站式登录,全流程记录的可溯源管理。

3.2.3 平台与财务业采平台互联互通

采购阶段,线上采购平台通过工号或学号识别用户身份,实现统一身份认证[6]。采购平台和郑州大学财务对接,可以调取课题组经费数据,实时显示可用经费。实验员购买试剂,课题组长再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提交订单。实验室提交危险化学品只能提交集中采购订单,提交订单时采购平台对经费余额进行判断,余额不足时禁止提交,生成订单成功后订单数据推送至财务系统,财务系统冻结相关经费。结算阶段,供应商确认发货,郑州大学技术物资流转平台先验货,然后配送到实验室,实验室确认收货后,学校财务系统批量解冻订单经费。同时系统自动生成转账凭证,将资金转给供应商。由以上流程可知,从采购、审批、领用到结算,线上采购平台与财务系统每个环节都有数据交互,两者进行深度对接,每次购货、结算情况都有迹可循,使危化品的采购流程变得更加规范(图 2)。

图2 线上采购平台与财务系统对接工作流程

3.2.4 平台与治安报备系统对接

平台对于管制类危险化学品实现自动识别和业务流程自动引导,师生采购危险化学品,系统平台能自动识别危险化学品管理要求、采购审批流程等,自动生成治安报备所需的报备资料,由中心在后台统一导出进行治安报备。

3.2.5 平台与环保部门危险废物收集处置系统对接

师生处置危废和过期危险化学品,需在平台进行提交和选择危废分类,中心进行审核后,称重入库,生成危废收集入库单,入库单与环保部门危废收集处置系统数据标准、数据格式、审验流程、称重规范等一致,中心以整体数据向环保部危废收集处置系统报备。

3.3 完善硬件设施,严格存储规范

为了确保危险化学品供应和流转环节的安全和监管,郑州大学已经建设了由多个危险化学品智能柜构成的危险化学品流转服务平台。危险化学品智能柜具有以下特点:采用指纹、刷卡、人脸识别等多种方式,识别开柜人的身份信息,并有摄像头拍摄进行监控;通过称重、温湿度、气体监测等传感器系统,确保柜子里的各个指标正常,一旦发生异常状态系统会自动报警,将异常信息推送至管理员手机;无需管理人员到场,也可以远程监控授权,安全可靠;危险化学品入库和出库时,通过射频码RFID技术或二维码对危险化学品的状态进行监控[7],系统自动生成出入库台账,包含入库时间、入库员、品牌、货号、规格、数量等。危险化学品智能柜以RFID技术为核心,结合各种传感器,将整个存储节中的相关信息实时管理起来,解决了传统人工管理危险化学品出现的弊端,让危险化学品存储更加安全。

4 结语

高校危险化学品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引发的安全事故,给师生的生命安全及学校的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8]。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成为目前各个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需要更新管理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导向,以安全为目标,推进信息化建设为手段,强化全业务流程的信息化为重点,推进多系统数据交互对接,完善硬件设施和制度,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才能建立完整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地消除实验室安全隐患。实验室安全永远在路上,只有我们不懈努力,才能营造安全有序的实验室工作环境,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

猜你喜欢
危化品化学品危险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从一起案例谈如何认定危化品的代加工行为
海上危化品运输船舶紧急过驳应急处置
危化品运输岂能有乱象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喝水也会有危险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
危险化学品事故为何多发?
拥挤的危险(三)
国内外造纸化学品的发展及现状(2010-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