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2022-04-06 02:14齐明山张永峰赵福平石志敏
宁夏医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基线溶栓缺血性

齐明山,张永峰,刘 芳,赵福平,许 东,石志敏

脑卒中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而我国依然是脑卒中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1],超过半数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时症状轻微。未予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缺血性卒中(AMIS)患者,发病3个月时遗留明显功能残疾者约占1/3,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会有更好的预后,但也有研究表明这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并无获益[2-3]。目前关于AMIS患者是否予以静脉溶栓治疗存在争议,即使接受静脉溶栓治疗,AMIS患者的预后情况亦不相同。本研究通过分析AMIS患者危险因素、病因分型及影像学资料与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关系,探讨影响AMIS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并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76例急性AMIS患者,其中男性46例,平均年龄(63.28±11.92)岁,女性30例,平均年龄(66.96±12.42)岁;在发病后3 个月随访时功能结局预后良好组50例(65.79%),预后不良患者26例(34.21%)。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岁。②患者症状体征、神经影像学检查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标准[4]。③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对患者进行调查,总分≤5分者[5]。④发病时间在4.5 h内接受rt-PA溶栓治疗。⑤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近3个月有重大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②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③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④既往有颅内出血。⑤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⑥近3个月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⑦血压升高: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⑧活动性内出血。⑨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或其他情况。⑩48 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上限)。已口服抗凝剂者INR>1.7或PT>15 s。目前正在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各种敏感的实验室检查异常。血糖<2.7 mmol/L。CT提示多脑叶梗死(低密度影>1/3大脑半球)。

1.4 资料收集:包括年龄、性别、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既往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吸烟史、《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ONT)、溶栓前血压、血糖、TOAST病因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动脉闭塞型、心源性栓塞型、其他明确原因型和不明原因型)。

1.5 影像学检查参数与方法:采用3.0T MR(Discovery750,GE Healthcare,USA),DWI参数:TR 3 000 ms,TE 65.6 ms,层厚/层间距5/7 mm。所有影像学资料均由1名神经科医师与影像科医师评估,若意见不一致,再次由1名影像科主任医师及1名神经科主任医师共同评估。

1.6 静脉溶栓方法:符合标准患者予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用药量为0.9 mg/kg (最大剂量为90 mg),其中总量的10%在最初1 min内静脉推注,剩余90%使用输液泵持续静滴1 h。

1.7 神经功能及预后评价:溶栓前常规采用NIHSS评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评分,评定内容包括意识、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肢体共济失调、感觉、语言以及构音障碍和忽视等,评分越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定义为:静脉溶栓后24 h内NIHSS评分相较溶栓后最好的神经功能状态评分增加≥2分[6]。主要有效性结局指标采用《90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评分[7],结局预后良好:mRS 0~1分;预后不良:mRS 2~6 分(包括死亡)。

2 结果

2.1 静脉溶栓预后的单因素分析:以患者溶栓治疗后90天mRS评分作为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对2组患者可能影响rt-PA 静脉溶栓治疗有效性的预测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ESRS评分、基线NIHSS评分更低(P<0.05),内囊区新发梗死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1。

表1 AMIS rt-PA静脉溶栓3个月预后单因素分析

2.2 静脉溶栓治疗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SRS评分(OR=1.98,95%CI1.10~3.54,P<0.05)、基线NIHSS评分(OR=1.84,95%CI1.12~3.01,P<0.05)、内囊区新发梗死(OR=5.69,95%CI1.06~30.57,P<0.05)与AMIS溶栓后功能结局良好预后独立相关,见表2。

表2 AMIS rt-PA静脉溶栓3个月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目前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5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共识,但AMIS患者是否行静脉溶栓治疗仍有争议,有一项Meta分析显示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MIS患者有更好的预后,虽然会增加脑出血风险,但不增加死亡率[2]。本研究纳入了76例AMIS患者,50例患者3个月时预后良好,占65.79%,仅有1例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无死亡患者,提示AMIS患者静脉溶栓安全有效。AMIS患者即使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仍有约1/3的患者预后不良,本研究有26例患者3个月时预后不良,占34.21%。因此,若能早期识别影响预后不良因素,我们在静脉溶栓治疗前就能预判病情,并采取相应措施阻止病情恶化。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ESRS评分、基线NIHSS评分、内囊区新发梗死与AMIS患者预后独立相关。

目前尚无预测AMIS静脉溶栓治疗转归的指标,Kim等[8]研究显示,糖尿病是AMIS静脉溶栓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发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单一危险因素对AMIS患者预后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但ESRS评分与患者预后独立相关(OR=1.98),且评分越高预后越差,提示ESRS评分对AMIS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更加准确,可作为预测AMIS静脉溶栓预后的工具。

卒中严重程度是预测卒中功能预后及死亡的独立因素,NIHSS评分广泛用于评价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反映卒中的严重程度。Romano等[5]研究表明基线NIHSS评分是影响AMIS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发现基线NIHSS评分是影响AMIS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1.84),且评分越高预后越差。

研究表明NIHSS评分各项条目中,运动功能受损是AMIS预后差的决定性因素[9],而内囊后肢及侧脑室旁是锥体束集中区,受损后常表现为肢体无力。该区域供血主要来源于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多个研究显示,由于该区域侧支循环差,合并大脑中动脉深穿支病变时,即使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患者预后也较差[8,10];本研究也证实内囊等锥体束集中区受损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是AMIS的主要病因分型,发病初期常症状轻微,但由于在梗死核心区周围常存在大面积的缺血半暗带,早期症状容易加重。Mazya等[11]研究显示合并颈内动脉末端或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AMIS患者,约30%发生END,其中约77%的患者临床预后不良。因此,即使发病初表现为AMIS,也应常规评估有无大血管病变,若发生END,还需积极进行血管内治疗。

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入选的样本量较少,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可能存在选择偏倚,今后还需进行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AMIS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相对安全, ESRS评分、基线NIHSS评分、内囊区新发梗死与患者预后相关。在对AMIS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时应全面评估,筛选出加重风险高的患者,早期给予积极干预,以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争取让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猜你喜欢
基线溶栓缺血性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基于深度约束的超短基线声速改正方法
高度角对GNSS多系统组合短基线RTK影响
WSL下基于GAMIT的高精度GPS/BDS基线解算及精度分析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脑脉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GAMIT用于GNSS长基线解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