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助产教育对我国助产教育的启示

2022-04-07 07:38悦,康健,江
全科护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助产士助产专业

马 悦,康 健,江 星

助产学是一门研究女性妊娠、分娩和产褥的全过程,传播正确助产服务理念和传授助产技术的一门学科,是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助产学中助产士是非常重要的,助产士是孕妇孕期的主要照顾者,由技术成熟、专业水平过硬的助产士为妇女和婴儿提供专业助产服务,是降低母婴死亡率、促进孕妇自然分娩的有效措施[2]。随着我国三孩生育政策的启动,国家对于助产士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3],大力发展助产教育是时代所需。现通过对中美两国助产教育进行介绍,以期为我国助产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美国助产教育

1.1 专业协会和认证机构 在美国,助产教育的发展相对来说较为成熟。美国的助产士被划分为注册助产士(certified midwives,CM)、注册护士助产士(certified nurse midwives,CNM)和注册专业助产士(certified professional midwives,CPM)[4]。对于不同注册助产士有不同的专业机构进行管理,管理CM和CNM的专业协会是美国护士助产士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Nurse Midwives,ACNM),管理CPM的专业协会是北美助产士联盟(Midwives Alliance of North America,MANA)和国家注册专业助产士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ertified Professional Midwives,NACPM)[5];其中最具权威的专业协会是ACNM;ACNM的主要职责是评估和制定助产专业的教育标准以及助产士的资格认证。在1971—1991年间美国助产士的认证主要由ACNM负责[6];但在1991年美国为了符合将认证与专业协会分开的专业标准,成立了美国护士-助产士认证委员会(ACNM Certification Council,ACC),ACC是一个由ACNM助产认证部门分化而成的独立认证机构[6-9];主要负责助产士证书的相关事项,这些事项包括初始认证、重新认证和认证相关纪律。2005年该组织的名称更名为美国助产士认证委员会(American Midwifery Certification Board,AMCB)[10],其主要职责与ACC相同。AMCB的认证方法是对CM和CNM的专业认知知识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正常和异常分娩检查,生理学,药理学以及临床技能考核等。而北美助产士的认证机构为北美助产士登记处(North American Registry of Midwives,NARM)主要认证CPM[11],NARM主要职责是制定基于能力的资格认证标准,认证方式是对CPM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2002年,CPM证书获得了国家认证机构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Certifying Agencies,NCCA)的认可,每年接受评估,以确保它们符合国家标准并且是基于能力的认证。美国助产专业协会和认证机构的变化反映出美国的助产专业体系一直在不断完善,如今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规范、职责秩序较为分明的助产专业体系。

1.2 教育模式 美国助产教育中最具代表性的教育模式是在1972年由密西西比大学开发的模块化教学[7],这种教学模式包含详细的课程学习大纲、课程资料说明和其他相关材料,模块化教学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相关课程资料,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提高学生上课效率。20世纪70年代各种远程技术和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为异步模块化教学方式提供了发展平台[7,12],异步模块化教学是指在网络上提供课程的方法,通过远程学习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同时为社区和偏远地区的人们提供接受助产教育的机会。1996年、1997年美国为增加助产士的数量开展了直接入学助产士教育计划[13],该教育计划由布鲁克林的纽约州立大学健康科学中心与北中央布朗克斯医院合作开展并且获得美国助产士学院的认可,在直接入学助产士教育计划中直接助产士除了能与注册护士学习相同助产课程,还可以同时学习医学和基本健康技能方面的补充性教学,以及接受临床指导,所以他们一旦面向临床环境,直接助产士就可以通过临床实习获得入门级助产能力。

21世纪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美国助产教育进行了创新性改变:2015年由于美国妇女保健服务提供者人数短缺,为了增加包括助产学在内的多个学科的医疗保健提供者的数量,ACNM对助产在线教育进行了创新,新增3种教学方式:虚拟教室,助产案例研究和临床技能的在线演示[14]。这些创新的教学策略可以促进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并提高操作能力,为学生与教师不在同一空间时提供一个培训临床技能的场所。在线课程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接受高质量助产教育的机会,包括生活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这些现代科技与教学方式相融合的教学方式为助产教育模式进行了补充。由于美国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短缺,CNM和CM毕业生人数逐年下降,为增加助产士优质毕业生的数量,2019年,美国助产教育学者们提出了“学术医学中心的CNM/CM教育模式”[15],该模型的主要教学方式是建立学习站点。这些站点主要作用是提供真实分娩环境,为CNM/CM对助产学生进行现场实践和教学提供场所。学术医学站点主要设置在医院或者社区中同时还与一些高校进行学术交流,培训对象不限于医院的住院医生和护士,还包括一些高校护理、助产专业的学生。

从美国这些年来助产教育模式的发展历程来看,美国对于助产教育是十分重视的,美国的助产教育跟随社会需求的改变在不断创新和补充。

1.3 高等教育人才结构 美国对能够参与助产士教育的注册护士学历也有一定要求,CNM和CN要求必须是硕士学位或者是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是AMCB认证的最低要求,从2010年,美国就要求助产实践人员最低拥有硕士学位[16]。由此可见,美国的助产士大多为已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拥有良好的基础知识、素质与能力;因此美国的助产士教育水平和能力在全世界名列前茅,CNM和CN的职责在美国也因此能与妇产科医生相提并论,CNM在美国的司法管理局具有处方权,同时CN在纽约也具有处方权[17]。在美国助产士往往可代替一名妇产科医生在接产中担任主要负责人。

2 我国助产教育

2.1 认证机构和专业协会 我国的助产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尚无独立的认证机构[18]。2010年原卫生部发布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规定:助产人员需参加由各省卫生厅组织的考试,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后才可从事有关助产工作,同时参加助产士资格考试之前必须先获得护士资格证书[19-20],这是现在助产士认证考试的一般模式,考试程序一般为先进行实践技能考试,然后为理论考试,考核内容由卫生部规定。近年来,我国的助产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2015年成立了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士分会并成功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助产士学术交流会,助产士分会下设学术委员会、组织委员会、对外交流委员会和继续教育委员会,负责助产士规范培训,继续教育以及搭建交流平台[21]。对于助产士的继续教育培训、助产士认证工作都在不断探索中前进。我国对助产的发展非常重视,特别是2016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让助产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19]。

2.2 教育模式 我国助产教育模式与护理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基本相同,助产专业的学生需额外学习产科相关课程,在完成护理和助产相关课程后,在综合医院完成实习及考核[20]。助产教育课程体系大多以模块划分成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医学基础课程模块、护理课程模块、助产课程模块及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模块等。助产课程模块内主要包含助产学发展史、高级助产学、妇幼保健学、妇幼营养学、优生优育等课程,除了助产专业模块其他模块与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一致[22]。近几年对于助产本科课程设置的研究在不断推进,2019年刘振芳等[23]对国内25所高校助产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各大高校助产专业设置基础护理学和妇幼保健学课程比例最高,其次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当今助产专业协会和学者们从专业性、实用性等多个视角研究助产课程设置,希望使助产专业课程体系建立更具科学性。

2.3 高等人才教育 我国因助产教育发展时间较短,对于高等人才教育和专业人才培训方面相对欠缺,因此大多数助产士的学历往往以专科、中专为主[20],其中中专学历占42%,专科学历占43%,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13%[24]。2014年国家在8所高校开展全日制助产本科招生试点工作,培养本科助产士。2016—2019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截止2019年底,我国64所高校新增了助产本科专业[19]。围绕助产的高等人才教育已经在稳步推进。

3 两国助产教育比较(见表1)

表1 美国和中国助产教育比较

4 启示

4.1 完善我国助产士认证模式和制定统一规范的认证标准 专业的认证机构、标准的认证模式和规范的考核方法是发展助产所需。发展助产专业协会也可以推动助产士的相互交流,为助产教育提供支持,对助产士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定期检验,确保与社会需求、国际发展同步。2015年已经成立了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士分会,这是我国助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建立助产专业认证机构、制定统一规范的认证考核标准、加强与国际助产联盟的交流是今后发展的方向。这也将更有利于推动助产士的职称晋升体系的完善,并显著提升助产士专业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

4.2 建立更加完整系统的助产教育体系,满足不同教育需求 目前我国助产教育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建立完善系统的助产教育体系势在必行。我国需不断完善适合国家发展需求且相对统一的教育体系;借助现代科技创新助产教育方式;对于助产教育课程设置,增加助产专业的课程的占比,注重助产士的临床实践教育的课程设置,使助产教育全面系统地发展;同时积极融入国际助产联盟,参与国际助产交流。

4.3 发展助产高等人才教育,培养优秀助产士 随着国家三孩生育政策的启动,国家和社会对于优秀助产士的需求日益增加。WHO研究表明护士助产士学历越高越能更好地挽救产妇和婴幼儿生命,后期护理质量也就越高[20]。一个助产士学历越高其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也就越丰富,面对一些紧急情况更能做出最优判断。因此加大对助产高等人才教育刻不容缓。近年来,各大高校开始设置全日制助产本科招生试点工作,截止2019年底,共有64所高校新增助产本科专业,但对于培养助产高等人才还不够。针对现有中专、高职院校毕业生可增加从中专、专科到本科及以上继续深造的学习通道[19],设置助产专业的高职院校应尽力为本校助产学生提供深造的机会,探索符合社会需求的助产高等人才培养方案[26],培养更多优秀的助产士;同时,助产士分会对已经获取执业资格证书的助产士可开展系列继续教育和培训,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发展助产士高等人才教育是建立以助产士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服务模式的保障[27],因此培养助产高等人才至关重要。

5 小结

在我国助产教育起步较晚,教育模式尚在不断探索中。近年来,我国助产专业本科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也为助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美国助产教育的发展过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结合我国助产发展背景和社会需求,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助产教育发展道路,为我国妇幼健康事业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助产士助产专业
研究分娩室助产士职业暴露的易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助产士分级授权管理对产房质量控制的影响分析
全球还需900万护士和助产士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