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药物疗法模块为例

2022-04-08 02:55裴婷婷莫胜林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技能护理能力

黄 云 ,谢 静 *,杨 丽 ,裴婷婷 ,莫胜林

(1.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卫生学校,广西 柳州 545006;2.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6)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护理专业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方案中被确定为主干必修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起到支撑作用。本单元模块为药物疗法,围绕“后疫情时代,如何运用信息化平台,依据行业标准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和职业技能等级要求,提高护士各项操作技能及并发症处理能力,培养专业严谨、敬业奉献的实用型护理人才”这一主题,以真实的医院工作过程为主线,以“救死扶伤、甘于奉献”思想为指导,“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保障护理安全、关爱老年群体”课程思政内容为支撑,利用在线课程平台构建“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项目驱动教学,融入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协作等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目标。

1 教学设计

1.1 依据岗位要求与工作实际重构教学内容

深入医院调研,分析岗位需求,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项目式教学内容。将护理学基础课程内容分成基础理论、入院程序、医院感染、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药物疗法、静脉输液与输血七大模块,本次教学内容为模块6,基于真实工作过程确定教学时数为16学时。

1.2 依据“1+X”技能等级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依据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确定知识目标:(1)正确陈述给药原则、注射原则;(2)正确描述各种注射法的目的、常用部位,掌握口服给药法、药液抽吸法、各种注射法的操作,举例说明静脉注射失败的原因;(3)正确实施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心肺复苏技术;(4)复述老年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能力目标:(1)具备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能力;(2)具备熟练地将各项操作技能应用于临床工作的能力,分析与药物疗法相关护理案例的能力;(3)具备良好的心理调节、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

依据“1+X”技能等级标准确定素质目标:(1)培养热爱护理工作的思想,逐步形成临床思维;(2)培养人文关怀意识;(3)树立不畏困难、解决问题的坚定信念,塑造慎独、严谨的品质。

1.3 结合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策略

1.3.1 依据学生特点,全面分析学情 知识基础:学生具备一定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健康评估知识基础;经过前5个模块的学习,初步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认知能力:学生为16~18岁,接受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偏低;学习方法不佳、目标不明确;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听课效果差;有较强的记忆力和模仿能力,但应用能力不强;临床思维尚未建立,应用能力不足。学习特点:学生性格开朗,思维活跃,易接受新鲜事物、新观念,不服输;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动力不足,团队协作意识有待提高。

1.3.2 构建“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模式,完善教学组织与管理方案 利用在线课程平台构建“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模式,通过“对老年患者实施药物治疗”这一项目,达成教学目标,分别从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过程几方面进行整体规划。运用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启发式教学法6种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爱心、耐心、细心、仁心、责任心、南丁格尔”6个小组,通过课前探学、课中实操、课后拓展3个阶段,以及导言、明确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和总结6个环节,让学生在模拟工作情景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1]。

1.3.3 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构建多元立体化教学资源 运用原创微课、3D动画视频、操作视频、希沃授课助手等信息化手段,构建多元立体化教学资源。通过学习通、钉钉等线上教学平台,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主教材: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材《护理学基础》;辅助教材:国家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教材《老年照护(中级)》;校企活页教材:《学生工作手册》;辅助教学资源: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用书、《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评分标准》;信息化教学资源:通过钉钉平台上传的在线课程。

1.4 依据行业标准和国赛评分标准进行多元评价

依据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设置过程性评价权重,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2 教学过程

2.1 课前准备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操作训练,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任务,进行过程性考核、实时监测;采取分组学习的方法,促进团队合作,优势互补;开放实训室,增加操作训练时间;课前培养小演员、“小老师”、标准化病人,学生参与课程建设,增加课程趣味性[2]。

2.2 课中学习

教师针对线上教学内容回顾点评,利用新任务的引入、相关知识讲解(突出重点)、任务实施、任务拓展(突破难点)、回顾总结等环节,以真实工作过程为主线,充分融入课程思政,实行项目化教学[3]。筛选案例、构建情景,设计教学活动。利用希沃小游戏、闯关游戏、赛站式游戏、星级评比、大家来找碴、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思、学、做,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课程教学融入技能大赛内容,高标准要求学生,提高护理技能。

2.3 课后巩固

通过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利用课后测试了解学生薄弱环节,增加相应练习。开放实训室,由“小老师”指导学生练习,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进行线上答疑,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以皮下注射操作为例,先播放介绍患者相关信息的视频,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听取患者的心声,了解患者的需求;之后播放护士长介绍操作要求的视频,了解行业规范。利用标准化病人创设教学情景,由“五星级”护士示范皮下注射胰岛素操作,学生认真观察操作要点,教师总结归纳,学生思考皮内注射与皮下注射的区别。融入课程思政,让学生学会关爱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

3 学习效果

3.1 做中学、学中做,掌握知识要点,达成知识目标

学生对模块5和模块6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结果及知识掌握情况见图1、2。通过“做中学”掌握知识要点,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图1 章节学习前后学情调查结果

图2 章节学习前后单元测试题正确率比较

3.2 主动学习,提高合作探究能力,达成能力目标

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分析解决与药物疗法相关的护理案例。小组合作式学习培养了学生心理调节、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在全区中等卫生学校护理技能大赛中,3人获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16人获三等奖,1人获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三等奖。

3.3 融入课程思政,达成素质目标

将“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保障护理安全、关爱老年群体”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教学全程,培养学生关心、关爱患者的人文关怀意识。

4 特色与创新

4.1 对接职业岗位新能力,落实“三教”改革

将行业标准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1+X”技能等级标准相结合,对护理学基础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应用工作手册式教材,推进模块化教学,促进学生尽快适应职业岗位新要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

4.2 设计教学过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达成教学目标

创设教学情景,引入临床护理案例,利用问题引入新知。利用PPT、视频、微课等引导学生探索,通过示教、互动游戏、比赛等方式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临床,使知识得以延伸拓展,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4.3 创新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改革

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构建“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模式,利用PPT、微课、微视频、学习通、钉钉、希沃系统、微信、问卷星、思维导图和自建教学资源库等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实现“做中教、做中学”。实施项目驱动教学,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协作等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目的[4]。

4.4 对接行业规范及医院要求,融入课程思政

将“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保障护理安全、关爱老年群体”思政内容融入教学,引导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关爱患者,树立不畏困难、解决问题的坚定信念,形成慎独、严谨的品质。

5 教学反思

5.1 互助式学习模式有待完善

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不同,随着课程难度的加深,学生对同一技能点的掌握出现差异。设置不同难度的课后拓展任务,由已经掌握相应技能的学生担任“小老师”,一对一帮扶尚未掌握的学生,缩小差距。

5.2 医院专家参与教学较少

尽管医院专家被聘为兼职教师,但其主要精力仍放在医院工作上,上班时间和上课时间经常冲突。对此,我们深化校企合作,由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共同完善教学资源库,引入三甲医院优质资源,让临床新技术走进课堂,满足学生未来工作需要。

5.3 以赛促学有待普及

护理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为少数优秀学生,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参赛机会。应将技能大赛引入课堂,以赛促学,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不断提升学生护理技能水平,满足临床工作要求。

猜你喜欢
技能护理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劳动技能up up!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