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方治疗骨髓抑制期气阴两虚型急性白血病临床研究

2022-04-12 12:58王海南孙艳舫杨淑莲李迎巧吕春颖关旭鸥刘海英王会朋
陕西中医 2022年4期
关键词:气阴血常规骨髓

王海南,孙艳舫,杨淑莲,李迎巧,吕春颖,关旭鸥,刘海英,王会朋

(廊坊市中医医院血液病科,河北 廊坊 065000)

急性白血病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临床特点以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出血、发热、贫血等[1-2]。现阶段,西医临床上对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主要以化疗、支持干预、造血干细胞移植三种方法为主,其中化疗为其中常用治疗方式,可对患者相关症状进行有效改善,但其产生的药物不良作用可对患者骨髓造血功能产生影响,引发骨髓抑制,致使患者生存质量降低[3]。对于处于骨髓抑制期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西医临床上多实施红细胞输注、升白细胞药物等治疗,但疗效不够理想。在中医理论中,急性白血病属于“血癌” “血证”等范畴,正气不足、复感瘟毒、精气内虚等为主要病因,此类患者历经化疗后,正气进一步受损,阴精耗灼,致使气阴两虚,引发骨髓抑制,治需益气养阴[4]。本院近年来通过益气养阴方对处于骨髓抑制期的气阴两虚型急性白血病患者展开治疗,并以我院接收的300例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发现该方案在提升临床疗效、改善血常规指标方面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骨髓抑制期气阴两虚型急性白血病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150例。对照组,男77例,女73例;年龄35~75岁,平均(55.12±5.46)岁;白血病分型:急性髓性白血病9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0例。观察组,男76例,女74例;年龄36~75岁,平均(55.52±5.67)岁;白血病分型:急性髓性白血病9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8例。病例纳入标准:①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5]中的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白血病;②处于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即白细胞(WBC)<4×109/L,血红蛋白(Hb)<110 g/L,血小板(PLT)<100×109/L,粒细胞<2×109/L[6];③符合《中医诊断学》[7]中的邪毒内蕴,气阴两虚证;④意识清楚,知晓研究后配合知情同意书签字。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基础性疾病、脏器功能障碍;②存在不可控制的出血、感染;③骨髓移植;④认知、精神障碍;⑤中药过敏史。此研究与《赫尔辛基宣言》相符合,且两组性别、年龄及白血病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WBC<1×109/L时,酌情通过津优力、立生素等药物行升白细胞处理;PLT<10×109/L时,输注血小板;Hb<80 g/L时,输注悬浮红细胞。

1.2.2 观察组:予以益气养阴方,具体组成:黄芪、地骨皮各20 g,党参、沙参、天冬、半枝莲各15 g,白花蛇舌草30 g,生地黄12 g,黄药子、当归、枸杞子各10 g,甘草6 g。若食少纳呆加焦三仙,紫癜加仙鹤草、侧柏炭。水煎后取药液400 ml,分2次口服,1剂/d,持续14 d。

1.3 观察指标 ①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前、治疗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对两组患者面色苍白、乏力气短、腰膝酸软、反复低热中医症状进行评分:无症状计0分,轻度计2分,中度计4分,重度计6分。②疗效:依据中医症状积分减分情况予以总有效率判定与计算:症状积分降低≥70.0%为显效;症状积分降低≥30.0%为有效;症状积分降低<30.0%或增加为无效[9]。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③血常规指标:治疗前、治疗后,对两组实施血常规检测,测定WBC、Hb、PLT计数。④安全性:治疗前、治疗后,对两组肝肾功能实施检测,以判定治疗安全性,肝功能指标主要为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locase,AST),肾功能指标为血肌酐(Creatinine,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均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公司,7180型)检测。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1。治疗前,两组面色苍白、乏力气短、腰膝酸软、反复低热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面色苍白、乏力气短、腰膝酸软、反复低热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更低(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见表2。观察组总有效率97.33%高于对照组90.67%(P<0.05)。

表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例(%)]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比较 见表3。治疗前,两组WBC、Hb、PLT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BC、Hb、PLT计数均提升,且观察组更高(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4。治疗前,两组ALT、AST、Cr、BU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Cr、BUN均有一定提升,但与治疗前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比较

3 讨 论

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常见的一种,当前临床治疗以化疗为主,但即使经化疗后效果达到完全缓解,5年生存率也仅为40.0%~50.0%[10-11]。同时,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化疗后,容易产生骨髓抑制这一不良反应,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均降低,且于化疗后10~14 d达到最低点,即出现骨髓抑制期,导致感染、出血风险增大,不仅使患者痛苦增加,而且影响后续治疗方案的实施,进而影响疾病总体转归[12-13]。现阶段,西医临床上多通过输注红细胞、予以升白细胞药物等方法对急性白细胞骨髓抑制期实施干预,虽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但此类治疗方式费用相对昂贵,且存在相关不良反应。

近年来,中医药在处于骨髓抑制期的急性白细胞患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予以相关汤剂,不仅可促进患者相关症状有效缓解,且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中医理论认为,在化疗药物攻伐的影响下,急性白血病患者气阴受到伤耗,气血津液损伤,且邪毒内蕴,致使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并对骨髓造成损伤,引发骨髓抑制,需从益气养阴方面入手对此类患者进行干预[14-15]。本次研究通过益气养阴方对处于骨髓抑制期的气阴两虚型急性白血病患者展开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面色苍白、乏力气短、腰膝酸软、反复低热症状评分比对照组低,且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提示对处于骨髓抑制期的气阴两虚型急性白血病患者实施益气养阴方治疗可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气阴两虚方中黄芪补气养血,地骨皮凉血除蒸,党参补中益气、养血生津,沙参滋阴清热,天冬养阴生津,半枝莲清热解毒,生地黄养阴、生津、清热,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黄药子清热解毒,当归补血活血,枸杞子滋补肝肾,甘草补气益脾,调和诸药[16-17]。通过益气养阴方对骨髓抑制期的气阴两虚型急性白血病患者展开治疗时,全方具有良好的益气、活血、清热、养阴效果,可促进内蕴的邪毒清除,并使气血生成、正气恢复,进而使患者相关症状得以缓解,提升临床疗效。

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化疗后处于骨髓抑制期时,患者WBC、Hb、PLT水平均下降,可导致感染、出血风险增大,进一步引发贫血,影响患者预后[18]。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WBC、Hb、PLT水平均比对照组高,提示通过益气养阴方对骨髓抑制期气阴两虚型急性白血病患者实施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血常规指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益气养阴方中的黄芪水提取物可对血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刺激作用,使G0期红系细胞顺利进入S期,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并对骨髓的髓腔形态学进行改善,进而发挥升WBC、Hb、PLT的效果[19]。生地黄中的地黄乙醇提取物可对出血、凝血时间进行下调,改善相关血常规指标[20]。采用益气养阴方对骨髓抑制期气阴两虚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全方各味药物从不同方面发挥协同作用,可有效切中病机,使患者骨髓抑制程度得以缓解,进而促进WBC、Hb、PLT水平提升。除此以外,本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治疗后ALT、AST、Cr、BUN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在骨髓抑制期气阴两虚型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中,益气养阴方安全性理想。益气养阴方由益气扶正、养阴生津、解毒祛邪药物组成,配比科学,诸药药性相辅相成,不良作用较轻,可进一步提升治疗安全性。

猜你喜欢
气阴血常规骨髓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功能、免疫的影响
生脉饮合百合固金汤对中晚期肺癌(气阴两虚证)化疗患者的增效减毒及睡眠质量效果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