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康复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影响评价

2022-04-13 06:02李晨刚
智慧健康 2022年36期
关键词:心肺冠心病康复

李晨刚

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内科,甘肃 张掖 734000

0 引言

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不断增多,致死率及致残率也在不断提升,已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心血管疾病人数已达2.9亿,而冠心病患者达1100万[1],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加、运动量缺乏、脂肪酸饮食及不规律的作息,使得罹患冠心病的人群越来越年轻化,随着现代人整体健康水平的下滑,当务之急是控制冠心病的发生,并降低其致死率及致残率。疾病的治疗方式较多,如药物治疗、PCI术治疗、干细胞移植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可使多数患者获益,但也有并发症多、技术复杂、费用高及效果有限等问题[2]。心脏康复治疗是此类疾病良方,通过运动训练、呼吸训练及健康教育等经济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使得患者的躯体、心理及社会功能得到综合提升,随着心脏康复治疗理念的推广及相关指南的推荐,此种治疗方式获得显著效果,能切实改善患者现状[3]。鉴于此,本次研究选取102例冠心病患者为主体,探讨心肺康复治疗对其产生的积极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以102例冠心病患者为主体展开,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1年3月。纳入标准:①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②患者意识清楚,病情稳定;③既往无此运动习惯;④积极配合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运动障碍;②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③合并严重心律失常;④3个月内接受过心脏手术或介入手术。将这些患者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分成2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40~81岁,平均(60.41±7.34)岁;病程1~15年,平均(5.56±1.12)年。观察组患者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为39~80岁,平均(60.78±7.28)岁;病程1~14年,平均(5.78±1.10)年,两组患者以上基线资料的选取具有良好的协调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利尿、纠正电解质、控制感染、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

观察组采用心肺康复治疗。①健康教育:结合患者的实际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对其开展健康知识宣教,提升其对冠心病的认识,与其保持交流,耐心与患者沟通,讲解心肺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具体注意事项,提高其依从性,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氛围。②加强呼吸训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扩胸、弯腰、四肢活动等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坚持腹式呼吸练习,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其右手置于上腹部位置,手按压腹部,腹部保持回缩,呼气时将腹部鼓起,再通过鼻部吸气;指导患者坚持缩唇呼吸操练习,紧闭嘴唇后吸气,再通过鼻子吸气,使得腹部得以鼓起,屏气2s,呼气时将气体缓慢呼出,配合弯腰及摆手等动作,使得身体得以放松。③开展热身运动:患者实施有氧运动前,先进行5~10min的热身运动,以精力拉伸、低水平有氧运动为主,拉伸全身关节及肌肉,监测患者的心肺负荷情况,如心率及呼吸平稳,可适应热身运动频率,则缩短热身运动在5min以内;如患者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则延长热身运动时间,中间多间隔休息,确保患者在平稳状态下热身,全身肌肉关节得以激活。④加强运动训练:根据患者机体状况制定适宜的运动计划,主要开展有氧运动、阻抗训练、柔韧性训练等,使得最大心率达到60%~70%,氧耗量达到最大摄氧量40%~70%。通过踏车、爬楼梯及快走等方式,进行有氧运动,根据患者体能逐渐增加运动强度,每次30min,每周3~5次,直至患者自感劳累;指导患者进行抗阻运动,通过弹力带及哑铃等方式,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通过放松训练,锻炼患者的柔韧性,采用精力拉伸法,锻炼其肩部、腰背部及腿部肌肉,每个部位拉伸10s,逐渐延长至90s,患者保持正常呼吸,以无牵拉感为宜,每个动作重复3次,每次持续10min。运动过程中了解患者有无不适现象,如出现则立刻停止运动,并提醒患者运动时注意调整呼吸,禁止憋气。⑤同伴支持:向患者发放每日运动监测与评估日记,通过同伴教育支持的方式,让患者获得更多支持,从而对自身疾病的恢复抱有信心,提升其自我效能及依从性,自觉投入到每日的运动训练中,提升其运动信念,进而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1.3 观察指标

(1)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监测指标评估其康复情况,其中显效表示患者胸痛及心悸等症状完全消退,心电图恢复正常,心功能提升2级以上;有效表示患者胸痛及心悸等症状得以显著缓解,且心电图趋于正常,心功能提升1级以上;无效表示患者临床症状及指标无变化,心电图及心功能无明显变化。康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生活质量评分:干预4周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加以评估,共74个条目,19个因子,每个条目为1~5分,包含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等4个维度,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越优。

(3)心肺功能指标: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采用迈瑞医疗器械公司UME-C7型心电测试仪测定患者的心率及收缩压,计算其收缩压乘积(PRP),采用安徽安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FGC-A型肺功能测定仪检测患者肺活量,并记录其无氧阀、峰值氧摄取量以及峰值氧脉搏。

(4)负面情绪: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借助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焦虑情绪,总分以50分为临界值,低于50分即正常,50分以上即表示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借助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抑郁情绪,总分以53分为临界值,低于53分即正常,53分以上即表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评分越高,患者负面情绪越严重。

(5)运动能力: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通过CPET计算患者运动耐量(METs)。6分钟步行距离(6MWT):30m开阔平坦的路面每间隔5m设置标记,指导患者在此路段折返行走6min,标记其最终位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系统,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生活质量评分、心肺功能检测结果及负面情绪评分行t检验,康复效率行χ2检验,P<0.05表示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结果对比

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96.08%,显著高于对照组78.4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结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GQOLI-74评分结果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GQOLI-74 评分结果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GQOLI-74 评分结果对比(±s)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肺功能指标测量结果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肺功能指标存在较大差距,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肺功能指标测量结果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肺功能指标测量结果对比(±s)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及SDS评分存在较大差距,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负面情绪评分结果(±s)

表4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负面情绪评分结果(±s)

2.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ETs及6MWT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METs及6MWT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ETs及6MWT存在较大差距,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ETs 及6MWT 情况(±s)

表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ETs 及6MWT 情况(±s)

3 讨论

冠心病多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引起,患者常见胸闷、胸痛等现象,使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现阶段临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但不良反应严重,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对其心理产生较大影响,导致其出现负面情绪,影响其预后[4]。

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其包含心理治疗、作业治疗及康复疗法,为心脏功能的康复奠定基础,使得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得以降低,减少反复住院率,使得患者尽快恢复最佳状态,回归到正常生活及岗位中[5-6]。应为患者寻找多种综合治疗的方法,减轻疾病对其造成的困扰,减轻其家庭经济压力。康复医学贯穿疾病治疗始末,安全性也得到大量临床试验证实[7]。心肺康复治疗作为一种无创的治疗方式,其能对患者心理及行为进行有效干预,使其社会功能不断提高,负面情绪得以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及心理状态得以提高,其广泛运用在心脏病学、呼吸病学领域,使得患者心肺功能得以改善[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康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通过心肺康复治疗,重视患者呼吸训练,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使得患者的心肌缺血及缺氧状态得以调整,心功能得以提升。而呼吸训练可纠正患者错误的呼吸方式,指导其正确呼吸,运动时多摄入氧气,满足身体所需,减少机体缺氧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心肺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METs及6MWT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心肺康复治疗后患者的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得以全面提高。心肺康复治疗为患者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长期坚持可提高患者运动适应性,改善其肌肉代谢、肌肉纤维结构以及心肺功能,从而使得患者的有氧阈值得以提高,血液循环得以改善,稳定患者病情,减少心绞痛发作概率,使其运动耐力得以提升,躯体活动受限得以改善。

心理状态是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冠心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对疾病逃避等,心肺康复治疗不仅注重患者身体机体方面的干预,也注重其心理方面的干预,将心理干预贯穿整个运动治疗过程中,并通过同伴支持,让患者获得更多疾病恢复的信心。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证实患者积极开展心肺康复治疗后,其心理状态得到调整,促进其身心健康,使其疾病向良好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采用心肺康复治疗后不仅有助于提升其心肺功能,还能改善其运动耐量,提升其生活质量,改善其负面情绪,进而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猜你喜欢
心肺冠心病康复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