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整体性在西安白桦林金融创新中心项目的设计应用

2022-04-14 09:05杨曦
建筑与装饰 2022年7期
关键词:罗西文物形式

杨曦

上海朴泊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 200215

引言

伴随中国最近二十年的城市化浪潮,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繁忙的建筑“工地”,新的城市不断涌现,旧的城市不断被更新。在这样的城市化进程之下,如何科学理性的对待城市建设与更新,如何理解城市与建筑的关系,如何延续尊重城市的历史等问题凸显出来。对于建筑师,如何深刻准确的理解城市与建筑的整体关系,从而科学理性地开展建筑实践活动,对于中国当下的城市化进程无疑是极为必要的。

1 城市的事件属性和进化属性

1966 年,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出版了他的著作《城市的建筑》 。在书中,他将历史学和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引入他的城市与建筑学研究之中,并阐述了他的主张,即“(期望)给出城市的科学观点(解释城市的形成)”[1]并为现代主义建筑(核心要素)找到一个比“功能主义”更加理性更加基础的要素。

1.1 城市的事件属性

这里应该定义“城市”的概念。罗西的城市不同于城市作为建筑处理的社会物质对象,人们可以直接体验和学习。他的城市理念是一种无形的、缺席的抽象,一种自主的、预设的结构,更重要的是,一个日常生活的场所。这些人类事件构成了城市的历史,直接影响了城市的“建设”,因为建设本身就是人类事件。

城市,对于罗西来说,它只是一系列城市事件的发生地。正如艾森曼对罗西的城市所做的定义:“对罗西来说,城市是人类事件的剧场”[2]。K. Michael Hays在他的著作《建筑的渴望》中也写道:“(罗西的)城市是人类历史事件留下的印记,一个‘传记’图”[3]。但我们该如何阅读罗西所说的“传记”图——历史和建筑?罗西为此提出了“城市文物”的概念,它不仅联系了城市的历史,还提供了城市中唯一的具体形式,作为了解城市“建设”过程的证据——建筑文物。建筑文物结合了城市事件和具体的物理形式,对于罗西来说,这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研究城市的必要证据。罗西把它们过去建造,但仍然保存于现在城市中的建筑视为建筑文物,同时它也是一种城市文物。对于罗西来说,所有的建筑文物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被视为城市,因为建筑文物体现了城市,换句话说,城市正因为这些“建筑文物”而存在。罗西提出了将城市视为建筑的假设,他写道:“作为本书主题的城市,在这里应被理解为建筑。我所说的建筑不仅是指城市的可见形象及其不同建筑的总和,而且是作为建筑文物的建筑,是当时城市的建筑”[4]。 因此,所有建筑(城市事件和具体物理形式的结合物)都意味着城市。罗西说过:“谈一座美丽的城市,也谈一谈好的建筑(文物)”[5]。

1.2 城市的进化属性

他在书中称赞历史是研究城市的唯一实用方法,因为他相信城市是进化的。他写道:“我主要想在这一点上确立,城市的动态过程更倾向于进化而不是保存。” ,城市进化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特定过程,可以通过历史学和类型学有效地描述。这里以类型学的研究方法为例,建筑类型学是对不同类型的建筑进行分类的一种合乎逻辑的科学方法,罗西通过建筑类型学的方法,推导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建筑建造”(建筑本身)在城市的“进化”中具备 “自治”的思想;“建造”对罗西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建造”为他提供了一个途径,让他将自己的想法物化到具体的建筑之中,从而展现出为什么城市会以自治的形式出现等城市现象,进一步解释了城市的进化属性。

2 城市是建筑的基础

城市具备进化的属性和事件的属性,城市在建筑(存在)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功能主义被认为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基础核心,但是对于罗西来说,“功能主义”是幼稚的,如他的描述:“幼稚的功能主义”[6]。他完全拒绝了“形式服从功能”的功能主义原则,其意图可以直接从他自己的话中看出:“它(形式服从功能)阻碍了我们按照 真正的规律去研究建筑形式和认识建筑世界”[7]。罗西深受语言学家索绪尔的影响,他提出了著名的命题:“语言是一种形式,而不是一种实体”,索绪尔的提议为罗西这一代建筑师攻击功能主义提供了手段。“建筑中的形式存在于任何特定目的之前并且独立于它们可能被赋予的任何特定目的或可能附加于它们的特定意义,这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8],罗西主要在他的研究中提出了这一论点,特别是他的“类型”一词来批评“功能主义”。罗西并没有直接关注建筑的形式来研究建筑,罗西认为建筑应该像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一样充满理性的思考,所以对于建筑的思考,罗西觉得第一步应该是确定建筑所属的领地,罗西坚信城市就是建筑的领地。建筑理论家K. Michael Hays在他的书中描述了这一点:“我充分相信且确定,罗西将城市的基本属性(自主属性和进化属性)作为建筑内在渴望的结果呈现是正确的”[9]。因为这些方面的原因,罗西决定以城市研究为基础,通过历史学和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去寻找一种更合理的方式来解释建筑。罗西坚信通过描述城市将帮助他找到解释建筑的关键。

3 建筑是城市建设的骨架

城市是建筑的基地,城市事件就是城市的现实,带有城市事件印记的城市历史被视为城市的灵魂。“城市的灵魂”成为城市的历史[10]。建筑成为城市的文物,因为城市事件被建筑记录下来。

对于罗西来说,建筑的形式(类型)就是城市的形式,形式可以更准确地称为“历史文本”[13],因此,建筑形式是罗西了解城市事件进而了解城市“建设”过程的直接证据。罗西写道:“我再说一遍,我在这里关注的现实是城市建筑的现实——即它的形式,它似乎概括了城市文物的全部特征,包括它们的起源”[11]。形式如何概括城市事件的所有特征?实际上,城市历史的城市事件在城市中以两种方式存在,一种是城市发展的过程,表现在现存建筑文物的永久性的形式表面;另一种是包含在“集体记忆”的概念中,这种“集体记忆”是记录在建筑文物的某种深层次的结构,即建筑类型之中。历史事件如何转移到集体记忆中?艾森曼解释了这一过程,他写道:“历史总是起始于最初的那些功能与形式统一的物件,但是,当形式与功能不在统一,只有形式会依然如故,历史将变成实实在在的记忆,此刻,历史结束,记忆开始”。

从以上艾森曼的陈述来看,建筑的形式承载着两种“历史”:原始历史和变成记忆的“历史”。原始历史直接体现在具体的形式本身,而记忆存在于形式的深层结构中,即建筑类型中。原来的历史是由它的形式和原来的功能所固定的,它是独立的,并且可以识别单个建筑形式;但第二个“历史”——记忆是集体的,它造就了城市——城市内的整个建筑形式具有连贯性和连续性。这就是为什么罗马、双城和佛罗伦萨等城市说明了它们是连贯性和连续性的,即使是由成百上千个具有个性的建筑构成的城市,也因为独特的“轨迹”。当“记忆”取代“历史”时,时间就变成了“记忆”,人们通过记忆了解历史。罗西写道:“记忆,在这个结构(城市结构)中,是城市的意识;这是一种理性的运作,它的发展以最大的清晰度、经济性和和谐性展示了已经被接受的东西”。这种记忆,城市的意识,保证了城市建设具体过程的连贯性和连续性,它取代了历史,成为城市的“骨架”,成为“城市的灵魂”。

因此,建筑形式(建筑类型)作为建筑的最终存在形式,其承载的原始历史和集体记忆保持了城市的历史、记忆和形式的连续性,保证了城市建设的连贯性,成为城市建设的骨架。

4 西安白桦林金融创新中心项目中基于城市属性和建筑属性的理论实践应用

4.1 项目概况

西安白桦林金融创新中心项目位于古都西安,项目地块位于朱宏路以东,凤城二路以北区域,与汉城湖遗址公园一路之隔,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详见图1)

图1 项目区位图

项目定位为金融行业总部办公集群,总用地面积约6.3万m2,总建筑面积约32万m2,包括7栋高层办公楼(含一栋33层,150m高办公塔楼),一组三层商业街区及两层地下室。

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城市的集体记忆是饱满很丰富的,在规划设计之初,充分吸取罗西的《城市建筑》中对于城市属性的事件和历史的理论论述,从城市旧有形制和 “建筑文物”——大雁塔、小雁塔、城墙、宫殿等吸取设计灵感。在如下方面做了理论与实践的尝试。

4.2 城市进化

4.2.1 古都西安规划精髓的延续。延续城市的肌理与空间,不断进化。在城市设计层面,整体规划格局采用品字形布局,品字形布局不仅能很好地满足办公园区的功能需求,同时这种形制更是对西安城市所保留的九宫格规划古制的一种致敬。(详见图2)

图2 规划概念生成

4.2.2 城市天际线的延续。项目对城市公共空间做出了积极贡献。首先在城市天际线的处理上,采用西低东高的体量布局,友好的回应了地块西侧仅一路(朱宏路)之隔的汉城湖遗址公园和东侧的高层建筑组群。(详见图3)

图3 规划概念鸟瞰

4.2.3 中国传统建筑“台基”类型的现代演绎。在设计中充分尊重场地特征,为友好呼应延续场地西侧汉城湖遗址公园的空间特征,除了商业部分采用三层的坡屋顶建筑进行回应外,高层塔楼的裙房创新使用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台基的类型(详见图4),相互错开,即保留了台基的基本形制同时形成层层叠叠的台基空中花园(详见图5),将西侧汉城湖遗址公园巧妙引入到基地之中,形成了在公园中办公和购物休闲的综合办公园区,为城市公共空间注入新的活力。(详见图6、图7)

图4 中国传统宫殿台基类型

图5 创新台基类型设计逻辑

图6 创新台基类型设计效果图

图7 创新台基类型竣工图

4.3 建筑的形式——中国传统建筑“塔”类型的现代演绎

吸取小雁塔的密檐类型(详见图8),在塔楼立面进行创新设计。七栋高层办公立面吸取了西安小雁塔密檐的立面逻辑,古为今用,营造出现代又不失传统的立面造型。(详见图9)

图8 西安小雁塔

图9 小雁塔密檐类型创新设计逻辑

密檐类型在建筑立面的设计实践中不仅仅延续了密檐的建筑形式,还尝试结合新的节能技术,涉及雨水收集,遮阳及太阳能发电等节能减排技术。

4.4 建筑的事件化与集体记忆

基地大小和西安著名的大慈恩寺差不多,大慈恩寺和环绕其一圈的市民生活场景带给项目设计最初的设计灵感:高耸的大雁塔是整个寺庙环形景观步道的轴心,景观步道成为当下西安市民日常生活的舞台;千年古塔静静守候观望着我们,历史与现实交融,时空上的互动,沉浸式体验,让人特别感动,这也是罗西的著作中说的建筑事件,集体记忆等等,这也是项目希望呈现的理想状态。在项目设计中,希望建筑能静静的延续历史,定格现在,展望未来;围绕建筑,将场地与建筑整体打造,设计成一个大公园,成为城市的舞台;公园与建筑两者结合成为汉城湖旁一个重要的文化地标,成为西安的城市“书房”。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在现代主义建筑中融入区域文化,体现区域文化特色?从城市与建筑的整体性出发,利用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区域传统建筑的空间和符号类型进行研究,运用在新建建筑中,体现当地文化,是一个有效途径,在西安白桦林金融中心的建筑实践充分展现了这一特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在继续,很多城市的原始文脉和集体记忆受到严重的破坏,如何能科学理性可持续地进行城市建设,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阿尔多·罗西从城市的角度对建筑的存在性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建筑类型学建立了城市与建筑的整体性原则,这一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对于设计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应被忽视。

猜你喜欢
罗西文物形式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文物的栖息之地
文物的逝去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妈妈的神奇时间(下)
西罗西咖啡店(外三首)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