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四位一体”,实施课程思政
——以高校写作课为例

2022-04-16 17:20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思政考核

刘 鹏

(青岛农业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实施课程思政,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高校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思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说:“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那么作为文学类专业课程之一的高校写作课如何有效地实施课程思政呢?从写作课实际教学来看,课程思政必须贯穿于课前、课中、考核、实践等课程教学全过程,“四位一体”地搞好课程思政。

一、课前备课挖掘思政元素

课前备课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认真备课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写作课实施课程思政,在课前备课中就要不断挖掘写作课的思政元素,构建讲课内容。挖掘思政要素,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发掘一些既符合他们兴趣爱好,想听愿听的,又有思政教育效果的内容。比如高校写作课理论知识一般比较晦涩难懂,用例子进行阐释是比较好的讲解方法,这样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在备课中,为了讲解某个写作知识点,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准备一些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例子,使这些例子既能阐释相关理论知识,又有思政元素,如为了阐述“材料是形成主题的支撑”[3]这一要点,可以准备钟南山、陈薇、张伯礼等奋战在抗疫前线的例子:

例1 钟南山的抗疫故事。

2020年1月18日,钟南山登上从广州开往武汉的高铁。他临危受命担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为的是查明在武汉报告的一种未知的“新型肺炎”。此前几天,钟南山还向全国民众呼吁,普通人如果没有迫切需要,不要前往武汉。在武汉实地调研后,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确认,这种“新型肺炎”已经出现“人传人”现象。1月20日,钟南山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时,果断向社会公布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的情况,拉响了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警报。此后,他多次出席新闻发布会,为公众答疑解惑,为一线战“疫”注入信心。[4]

例2 陈薇的抗疫故事。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武汉被按下“暂停键”。号令如山,冲锋向前。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带领军事医学专家组奔赴武汉,连续奋战113天,和全国人民一同打赢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5]

例3 张伯礼的抗疫故事。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通过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将“中国方案”应用于抗击疫情中。……“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他在抗击“非典”时立下的铮铮誓言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又一次兑现。[6]

通过他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先进事迹让学生总结和学习这些人的爱国精神。这些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涌现出来的鲜活的例子,学生比较感兴趣,通过这些例子可给学生阐释“材料是形成主题的支撑”这一知识点,同时也能通过这些例子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再如“通讯”是很重要的一种新闻文体,在备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了解什么是人物通讯,可以准备《一颗稻谷里的爱国情怀——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7]这样的人物通讯。袁隆平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公众人物,举他的例子,大家都喜欢,这样既能使学生了解人物通讯的范式,也更容易使学生被袁隆平院士身上的爱国精神所感染。

课前备课中不断挖掘思政元素,要多考虑学生的兴趣点是什么,学生爱听什么,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入手,只有课堂内容学生爱听愿听,思政教育才会有切实效果。

二、课中有效进行课程思政

上课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环节,把课上好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保证。保证上课质量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负责。上课时要声容并茂,提高学生的听课热情。只有学生认真听课,才能使学生在学好写作课理论知识时也能很好地接受思政的熏陶和影响。

在课堂上实施课程思政时一定要坚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不能强制给学生灌输思政内容。另外,结合具体写作课知识进行思政教育时要合情合理地阐述,切记不能生搬硬套和牵强附会。这是因为强制宣教和生搬硬套的做法学生一般都比较反感,这样既会影响课程思政的效果,也会影响写作课的教学效果。写作课实施课程思政,要把思政元素融入到知识点的讲解中,不能为了课程思政而课程思政,要把课程讲授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在讲解某个知识点时,可以拿具体的爱党、爱国等具有思政元素的例子加以阐释,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也能受到教育。比如在讲“新闻”时,可以选取展现国家发展变化的新闻消息。

例4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北斗系统是党中央决策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工程自1994年启动,2000年完成北斗一号系统建设,2012年完成北斗二号系统建设。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服务,标志着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取得决战决胜,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目前,全球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系统。[8]

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重大成就,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进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例5 赣南老区以精准防贫保险筑起“防贫堤”。

据统计,截至9月底,赣州市所有县(市、区)均已开展精准防贫保险工作,购买保险金额2 822万余元,惠及135.39万人,保险理赔1 147例,理赔金额544万余元,有效防止1 000余户家庭返贫致贫。[9]

阅读这则新闻能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的发展变化,通过这些新闻报道能让学生无形中受到教育。

上课时也要兼顾好知识讲授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平衡,课堂上既不能仅仅只是课程内容的讲授,而缺乏思政教育,也不能为了做好思政教育,而忽视课程内容的讲授。课程内容讲授要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之中。写作课不仅“要有知识功能,更要富含价值引导功能,能够深入学生心灵,引领学生思想和精神的攀升”[10]。

三、课程考核融入思政元素

每门课程都有课程考核环节,一般分为过程考核和结课考核。写作课要把思政融入到考核中。

(一)过程考核融入思政元素

过程考核包括考勤、讨论、写作练习等。在平时考勤中,要严肃出勤纪律,可用学习通等教学辅助软件进行考勤,对缺勤者进行劝诫,扣除相应的考勤成绩,还可通过重点提问最后排学生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到前排就坐。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学生端正上课态度。

在平时讨论、写作练习中,要融入思政元素。例如可以爱党、爱国、爱校等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学生在查阅资料和写作时身心都能受到教育。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笔者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各种形式的征文活动,通过这些征文活动,学生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增强了他们对党的认识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二)结课考核融入思政元素

写作课结课考核一般是闭卷考试的形式,写作课教师在出试卷时可以出一些融合思政元素的题目,使得结课考核既能考查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又能使学生无形中接受到思政教育。比如写作课考试一般要出写作题,那就可以将思政元素与题目融合。例如,让学生以抗疫爱国精神为主题写一篇诗歌或者散文。既是对学生写作课听课效果的考查,也能通过这个题目使学生受到思政教育。

总之,写作课实施课程思政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的考核环节,通过课程考核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

四、教学实践提升思政素养

写作课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一般都会设教学实习环节,这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学实习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爱国教育基地等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场所,在参观后,让学生交流参观心得。随后,要求学生把参观时的所思所想所观写成一份实习报告,加深思政教育的效果。实习报告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话剧剧本,可以是游记散文等等,写实习报告目的也在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批阅完实习报告后,及时给学生上一次实习报告反馈课。通过反馈课评析实习报告写作中的问题,分享写的比较好的实习报告,加深教学实习课的思政教育效果。以笔者所带的写作课教学实习为例,笔者曾带着学生参观本校的校史馆,让学生了解母校的发展历程,增加他们对母校的热爱和自豪感。参观结束后笔者组织学生口头交流参观心得,要求学生以本校的杰出校友和先进人物的故事为原型,创作一部话剧。创作过程,学生需要大量查阅相关人物的资料,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母校的归属感和崇敬感。在评阅完话剧剧本后,及时为学生上了反馈课,评析了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分享了好的话剧剧本。从参观到反馈课,学生们收获了丰富的写作知识,接受了生动的爱校教育。

总之,写作课实施课程思政要将思政教育和思政思想贯穿于写作课的课前、课中、考核和实践等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四位一体”。让学生掌握写作理论知识,提升写作能力时,也能提升思想素质。课程思政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时刻以做好课程思政为己任,为国家培养更多有能力有道德的有志青年。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思政考核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内部考核
思政课“需求侧”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