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系统纪检监察工作的“三个导向”

2022-04-18 15:13吴佳
企业文明 2022年3期
关键词:执纪纪检监察导向

吴佳

导向是行动的指引和方向。坚持“问题、目标、结果”三个导向相统一的理念,有助于提升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思维方式和工作能力,有助于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向着清廉地质系统的目标砥砺奋进,最终在不断取得令党和职工群众满意的工作成效中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坚持问题导向贯通履行“三个职责”

问题导向是从当前社会发展和地质系统工作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把握目前存在的问题点,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纪检监察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就要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使“监督执纪问责”三个职责贯通履行越来越聚焦、越来越精准、越来越严格。

监督执纪问责越来越聚焦。即管住关键人——单位班子成员特别是党政一把手、项目负责人和主管人财物等“关键少数”;管好关键事——侧重选人用人纪实、重点项目效能监察、民主集中制执行、专项治理和协助巡视、审计等事宜;管到关键处——监督“三重一大”决策过程、确保依规依纪依法,监督招投标、确保程序到位,监督资金拨付、确保手续齐全等环节,围绕委托业务费、野外用工、野外租车、备用金使用等方面,在加大查找廉政风险力度的同时查找业务风险、管理风险、法律风险;管在关键时——在七个法定节假日期间进行作风建设明察暗访、在项目进场前进行廉政提醒并签订军令状、在干部异动时进行廉政集体谈话等。

监督执纪问责越来越精准。即不断加强专业训练、实践锻炼,真正做到“坚决把党章规定具体地、丰富地、生动地落实到纪律检查工作中”;坚持深入一线,全面准确掌握情况,查清案子的背景、过程、结果等细节,综合考虑违纪违法行为的情节、危害程度、时间节点、动机原因、认错态度、一贯表现、群众口碑等因素,坚决杜绝随意放大或缩小问题情形,坚决禁止提高或降低处理标准,坚决防止“拍脑袋”决策、拍“大腿”后悔、拍“屁股”甩手;发现问题后精准把握政策、精准对照规纪法、精准作出处置。

监督执纪问责越来越严格。即把纪律和监督挺在前面,加强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章党规、执行党的纪律等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以事实为上、以纪法为绳、以证据为王,严肃查处违反党纪的行为,并把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使违纪者受到处分,使违法者受到制裁,使犯罪者受到谴责。近年来,笔者所在单位即以“七问”(一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否落实?二问对党风廉政建设总体情况和工作要求是否心中有数?三问党风廉政教育是否有效开展?四问项目、资金和干部管理等制度是否健全?五问对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是否得力?六问对廉洁自律方面问题的查处是否到位?七问对审计、巡视、信访或者其他途径发现的问题是否整改到位?)责任传导机制为总抓手,对本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强力推进责任追究。

坚持目标导向一体推进“三不”

目标导向是从未来出发,谋划长远和整体的工作思路,明确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坚持目标导向,一体推进“三不”,就要做好以下工作:

坚持边办案边整改,把加强整改作为立足点。在查办案件过程中,不仅把违纪违法事实查清楚,还要做到边查边改、止损挽损。如:对个别干部政绩观偏差、盲目决策的问题,督促其单位进行再研究再论证;对违规债转股、致使国有资产存在重大流失风险的项目,要求其及时整改;对个别干部政商关系“亲”“清”不分,个别单位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弱化等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推动深入整改。

构建统筹联动格局,把提高治理效能作为着力点。突出派驻纪检部门、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等方面的领导,注重与单位驻地纪检监察机构与高校的联系,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细化问题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的请示报告、沟通会商等制度。把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结合起来,修改项目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办法,强调资金流向哪里、监管就到哪里。完善项目立项、考核、绩效管理、监督评估及预算编制和执行等制度。加强委托业务和外协业务统筹管理,实行外协项目备案制。为防止故意规避集体决策或借集体决策名义集体违规的行为,科研项目以及财务、人事、基建、资产、设备采购等都实行公开。

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把筑牢道德防线作为落脚点。坚持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革命先烈的廉洁风范和优良作风。结合查处的案件,深入研究腐败的心理诱因,将警示教育与党纪国法的解读、党的宗旨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警示教育。对处理的案件全部指名道姓通报,不但公布主要案情,而且剖析案发原因,进行纪法解读;不但指出不足,而且指明整改方向,进行教训反思,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地质人“三光荣”“四特别”优良传统,切实增强法纪意识和规矩意识,推动清廉湖南建设在地质系统落实落地落细。

坚持结果导向有机统一“三个效果”

结果导向是以单位发展和职工群众满意作为筹划和推进工作的根本评判标准,关注工作做得怎么样。坚持结果导向,就是要充分运用“四种形态”提供的政策策略,通过有效处置化解存量、强化监督、遏制增量,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把讲政治贯穿纪检监察全过程。查办案件时,注重从政治上认识和把握,增强党的肌体健康,修复政治生态,堵塞制度存在的漏洞。案件处理中,既要依规依纪依法,又要体现人文关怀,实现纪法贯通、情理融通。查办案件后,督促开展有针对性的警示教育,既分析政治生态和廉政建设存在的风险点、提高以案为鉴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研究解决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注重看“两个确立”是否捍卫、“两个维护”是否做到,看政治生态、选人用人是否改善,看权力运行是否规范,看信访量是否下降、营商环境是否优化、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是否得到提升;既坚决纠正“四风”,又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既要正风肃纪反腐,又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对干部因探索创新中出现的失误,按照“三个区分开来”容错纠错,真正做到对党负责、对干部负责。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纪检监察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日常监督中,由上级一把手定期对下级一把手进行谈话提醒,提早拉一把,防止小错酿成大祸;审查调查中,在思想教育中释纪释法,于执纪执法中传道传情,确保其心服口服、认罪悔罪;回访教育中,对受处分干部既把握严管的“尺度”、又自带“温度”,让“有错干部”变“有为干部”;办理申诉案件中,设身处地为当事人“减压”,不仅把规纪法讲到位,更要为他们找出路、指方向,用在情在理的一席暖心话、一件合理合法解决其后顾之忧的暖心事换来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把促进完善发展贯穿纪检监察全过程。当前,地质系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纪检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要将纪检监察与改革举措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与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和治理体系结合起来,与净化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结合起来,推动党委在谋划改革和转型发展时把防治腐败的理念和措施融入其中,健全廉洁风险防控机制,防止改革的重点领域成为腐败的高发区域;推动权力运行公开,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压缩权力设租寻租空间;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保护涉案单位合法权益,改善营商环境。

总之,“问题、目标、结果”是事物发展的“一体三面”,三者相互贯通、相辅相成。坚持“三个导向”是推进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思维方法,也是谋划和落实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遵循。

(责任编辑:若 妍)

猜你喜欢
执纪纪检监察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纪检监察机构如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偏向”不是好导向
纪检监察干部要争做勇于担当的排头兵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执纪不因事小而“散光”——不“大小统管”的执纪,就是对企图违纪者的纵容
执纪监督蒲城破解熟人圈
纪检监察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