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作文写法指导

2022-04-21 16:26赵维秋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写作指导高中语文作文

赵维秋

摘要:在写作中,一些学生为了让自己的文章看起来有文采或者高大上,就强行使用大量华丽的词藻和典故,不管是哪种文章都随意堆砌素材,导致写出的文章缺少理性分析和思想内涵,只是摆弄文字,而没有说出自己的见地和想法,存在思想贫乏和认识肤浅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逐渐提升学生对典故和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为自己的文章赋予灵魂。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探讨一下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写作指导

引言:“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只有指向言语表现,指向写作,以言语表现、写作为本位,建构教学系统。”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学习任务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以“人”为本体的思辨性写作过程中得以建构。从学生个体的言语活动经验出发,开展与理性思辨学习融会贯通的思辨性写作,是培养写作核心能力——理解力、思辨力与表达力的关键任务,也是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有效途径。笔者针对思辨性写作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突破困境的思维策略展开了实践研究。

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所谓发散性思维,指的是在写作中可以从多个方向和角度来审视思考作文题目,不要受到定式思维的限制和束缚,学生可以灵活地拓展自己的写作思路。具备较强发散思维能力的学生,往往能落笔成章、思如泉涌,自然能写出好文章。在具体的指导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克服封闭和单一的写作思路,使其发展自身发散思维。例如,针对“东施效颦”这个故事,要求学生围绕这个话题进行自由写作。学生动笔之前给出简单的说明和指导,告诉学生故事中涉及邻里、东施和西施三个人物,让学生自由选择特定的角色构思文章,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能受故事的限制,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并选择其中的一个展开写作。三个角度就是三种不同的思路,就能写出不一样的文章。第一,从东施的角度进行构思,在写作中凸显心灵美才是真的美,着重阐述对于东施效颦这种行为的规劝,确定“论心灵之美”这个写作题目。第二,从赞美西施的角度进行写作,确定题目为“论西施之美”。第三,从邻里的角度进行写作。这样就可以跳出当事人的角度,以第三方身份劝解大众做最好的自己,切勿迷失自我,确定题目为“论做好自己”。学生在多元化思考的过程中,就能确定作文的内容和结构,写出个性化文字,这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学生作文雷同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想要提升学生写作的逻辑性,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我们要重视以下几方面原则。第一,清晰性原则。作文中的中心词和话题内涵前后一致,不能相互违背,同时段落逻辑清晰表述明确、语言连贯。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不让人感到文章语句是缺失逻辑或前后混乱的。例如,一个学生写期中考试失败了:“感到自己内心有压力,马路上人们在便道上慢慢行走,自行车相互追逐,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其中“自行车相互追逐和汽车飞驰而过”,可以理解为竞争给自己带来的学习压力,但是后一句“人们在便道上慢慢行走”,则没有体现压力的感觉,干扰了读者对写作情感的理解,可以删除。第二,严谨性原则。写作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思想或情感,打动或者说服读者是基本目的,也就是说写作有交际功能。所以说在写作中要心怀读者,具备打动和说服读者的张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段落之间、句子之间联系的严谨性,思考文本内容和中心句或主题是否联系严谨,思考自己论据的说服力。一些有丰富经验的语文教师在看作文时,会先看最后的点题句,而后分析文章内容是否符合主题,这就是值得借鉴的经验。第三,合理性原则。写作内容是对生活的体现,如果作文不符合生活逻辑,那么就不会有情感张力和思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展逻辑思维品质,在合理的情境中演绎材料、论述观点。所谓合理性就是合乎生活逻辑,合乎常理。比如,当前的高考作文命题都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涉及选择大学专业、未来就业、适应社会等話题。所以说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教育学生拒绝过度想象和虚构,尽可能地体现生活的合理性。

三、聚焦信息分歧点,寻找核心论题

思辨性写作的第一道难关是理解材料,而理解的前提是通过理性思维来消除“信息模糊”。一段包含现象或观点的文字材料,其中涵盖了涉及范围的边缘信息、限定条件的次要信息与指向关键的核心信息,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如同一个由外而内、环环相扣的同心圆。因此,思辨性写作的第一步,是需要培养能消除模糊信息的清晰“思考力”与深刻“理解力”,以此明确每层信息之间的联系与边界,通过与材料呈现的信息进行深度对话来聚焦论题的矛盾冲突之处——分歧点,亦即核心论题所在,针对专题写作课给出的材料,需要对其内在构成信息要素仔细进行审读与揣摩,从中迅速拨开边缘信息“有人说”“如今”,提炼出“关键词”以及“限定条件”,经由层层追问来寻找其中蕴含的矛盾、因果相互交织的逻辑关系。根据预学任务,小组交流分享:“如今,人们读得太多而没有时间审美,写得太多而没有时间思考”所对应的“实然”,是“如今读写审美意识与独立思想缺乏”;通过探讨预学情境中与之相反的小明的看法:“如今,有人读得多也有时间审美,写得多也有时间思考’”所对应的“应然”,是“这个时代读写需要审美意识与独立思想”。聚焦“实然”与“应然”的分歧点,挖掘出材料的“核心论题”。

四、运用可视化支架,发展理性思辨

思辨性写作教学的思维策略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链拆解写作任务,注重选择适宜的学习支架,将写作思维过程可视化呈现,引导学生探寻、挖掘、关合思维的分歧点,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写作思维路径的主动建构。“‘建构’强调主体性与选择性,指出学习作为一种认识是主观能动选择、主体建构的过程。”通过深入对话、整合思维将观点内在逻辑层层厘清,帮助学生走出非此即彼的初阶思维,在阐释观点和分析理据的过程中谨慎、严密、理性地下判断,从而有效甄别信息、修正观点并回归理性立场,发展理性思辨的高阶思维能力。思辨性写作需要突破传统写作教学重谋篇轻认知、重技巧轻思维的教法,重视内在的思维提升与人格素养的培育,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关合分歧点,在专题写作教学实践中达成学习支架搭建、问题情境创设、互动反思评价一系列综合思维策略的重构。写作视野不仅仅局限于个人情感,而要关注现实、探究本质、揭示价值,在复杂情境中理性地下判断,需要从“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背后的原因、预判事物发展的趋向”三个方面来增强思辨的深刻性与创造性,培养人性丰富的主体,积极反思与改造自身,通过思维策略的反复运用,将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来实现学生主体与思辨性写作之间的双向建构,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结论:总之,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思维策略的实践探索,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通过写作思维模型与策略范式的有效建构,培养学生分析性、逻辑性与批判性的高阶思维品质,使学生收获主体的生命成长与人格养成。

参考文献:

[1]王宝君.探究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开展[J].当代家庭教育,2021(31):127-128.

[2]袁敏.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1(89):52-54.

[3]李娜.具体而微小中见大——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摭谈[J].中国教师,2021(S1):2.

猜你喜欢
写作指导高中语文作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
探析高中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