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语文作业分层优化设计策略探究

2022-04-21 16:46李研研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语文作业小学中年级教学效果

李研研

摘要:小学中年级语文知识点开始增多,涉及到学生理解、记忆的内容也随之增多。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语文课后作业作为语文学习的延续,是对课堂知识点的巩固,老师通过布置与检查作业可以与学生们形成教学互动,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将作业设计纳入教学设计内容,注意紧扣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一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对小学中段语文作业分层优化设计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语文作业;教学效果;分层优化设计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其课后作业的设计问题。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不仅是对学生知识学习的检验,也是巩固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针对中段语文作业要进行分层优化设计,以此提升作业效率。

一、创新教学理念,注重分层教学设计

小学生因为成长与接受教育的背景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等存在个体差异,以往教学过程中,老师以自己为中心,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展开教学,忽视了小学生们存在学习能力、学习进度的差异,过度重视优秀学生,从而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学习进步。对此,老师应该结合当下创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学习与成长规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顺应新课程改革方向,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分层教育。

比如说,在教学《守株待兔》时,这个故事学生们在以前已经了解并熟知,以往作业被老师看作补充学习以及教学延伸,并未将课后作业纳入教学设计。作业内容多以课本后习题以及习题册为主。但由于每个班级的教学进度都有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存在差异,统一的习题很难起到课后查漏补缺、巩固提升学习的作用。因此,老师从教学设计过程中,就应该将课后作业纳入整体教学内容。需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进度、结合班级学生情况,不断调整作业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写一写对课本内容的读后感,对优等生要侧重于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感悟,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中等生要求语言通顺,将自己的感受描写出来,差等生要求领会文章主旨,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分层教学可以提高对作业完成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挑战自我,结合自身的能力,挑选不同能力的作业,以超越自我为目标,鼓励学生在完成不同难度系数的作业中提升综合能力。

教师应响应国家减负的号召,合理安排作业内容,避免重复化的习题练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语文能力的提升,切不可以刷题数量、答题能力为作业评审的唯一标准。而是要注重创新教学理念,分层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教学目标合理设置,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教学。

二、减少数量,增加质量

当前,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正被那些单调、机械的作业侵蚀。过度的作业量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导致班级作业完成度降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那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而言,更不能一味贪求数量。教师应当在学生能够完成的前提下,贴近最近发展区,布置难易适度的作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文后,A教师布置的作业是“抄写”:

1.请将下列词语抄写5遍。

一顺儿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波纹

2.摘录描写叶子的成语6个。

3.抄写描写叶子的诗句6句。

B教师布置的作业是“词句段综合运用”: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1.理解加点词语,画一画这样的叶子。

2.你觉得这里叶子的特点是:、。这样繁茂的叶子,让你想到了成语:、。

3.看着这些好看的叶子,你情不自禁地联想到的诗句是:。

在上述案例中,A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大,效果堪忧。对于这些机械、无趣的作业,学生不动脑筋,依样画葫芦,做起来索然无味,久而久之便会疲于应付。B教师布置的作业少而精。他先用“画叶子”的方式帮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场景,形象直观地理解词语。然后调动多重感官,提示学生看叶子猜特点,看图联想诗句,让言语实践落到实处,让语用思维得到发展。

三、结合学习规律,循序渐进提高作业难度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在作业设计时,应该紧扣教学进度,循序渐进安排作业,让学生能够打下扎实的基础,以单元为单位,形成一个作业教学系统。让学生从了解课文,到深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重难点,到理解并记忆知识点。再从课文基础学习完成后,到拓展内容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循序渐进掌握知识点,并逐步形成知识学习、运用的良好思维习惯。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进行难度区分,统一化的标准,不仅会导致学困生学习信心下降,备受打击,也会导致优秀的学生无法提升。

比如说,在教学《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单元时,本单元主要围绕自然界的自然景观、现象等内容。老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单元內容,让学生们逐一完成课文预习,在每个课时结束后布置当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巩固作业以及下节课预习任务。根据每节课内容,引导学生们从了解知识点、深入学习、掌握并巩固这样的顺序来完成作业。在整个单元结束后,老师应该进行一个整体作业回顾,可以布置综合要求较高的写作任务,让学生们结合单元主题去创作自己眼中的世界以及喜欢的自然景观,带领学生们走到自然界去观察身边的世界与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对于每个层次的学生而言,掌握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老师可以结合学生们的分层情况,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注重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减少学生们之间的差异,对于整体教学效果提升有着极大帮助。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们每天都稳扎稳打完成预习、复习,将知识点转化为自己所掌握的内容。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结合学生们的分层情况,合理布置合适难度的内容,既能做到学习提升,又能建立起学生的学习自信。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使学习逐步提升,让学习成为一件系统性事情,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创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顺应时代教学变化与要求。切实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实际学习情况与当下学习能力等,合理分层,针对每层次学生布置适宜难度的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出小学语文多种形式的作业布置的方法,激发学生课后作业的兴趣,提升学生课后作业的有效性,并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相关课程,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和水平,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东艳.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20(2).

[2]陆虹.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后作业分层安排的必要性和改进[J].家长,2020(21):172-173.

[3]吕一鸣.核心素养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策略初探[J].读写算,2020(10):153-154.

猜你喜欢
语文作业小学中年级教学效果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创新理念快乐教学
谈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谈学生语文作业纠错评价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