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数学作业设计探索

2022-04-23 22:20陈樱红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作业形式数学思维作业设计

陈樱红

【摘 要】“双减”背景下,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和管理水平再次被推到了教学研究的前沿。数学作业设计要丰富作业形式,丰实作业内涵;分层设计内容,满足不同需求;凸显作业过程,突出数学思考。数学作业设计不仅要实现“减负”,而且要着力“提质”,让作业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关键词】“双减” 作业设计 作业形式 作业内容 数学思维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发挥着诊断、指导、检验、评价的功能。在学习完新知之后,适当适量的作业能起到内化和建构课堂知识、反馈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可或缺。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在练习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技能和思维方法,感悟数学学科思想,培养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推到了教学研究的前沿。“双减”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作业“减什么”“怎么减”,是学校教学作业改革的关键所在。以往的数学作业多存在以书面作业为主,形式相对单一,作业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层次性,作业效果侧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等问题。就小学数学学科而言,应该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有趣、过程丰满、富有思维、探究开放的作业,让学生既“作”有所获,又“作”有所乐。

一、丰富作业形式,丰实作业内涵

(一)巧妙关联,设计生活化作业

雷夫·艾斯奎斯在《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介绍了自己设计数学作业的方法。他千方百计让学生了解数字的威力,明白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笔者从中得到启发,尝试把数学算式还原到生活场景中,賦予数学作业丰富的生活意义。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练习题:

(1)说一说:(4+2)×5在上面两幅图中分别解决了什么问题?

(2)想一想:(4+2)×5这个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的作业,传统教学是教师设计好习题,学生列式解答。在这里,教师让学生根据算式(4+2)×5到生活中寻找与之匹配的实际问题原型。第一个问题“依据算式说图意”,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算式在生活中的意义。算式(4+2)×5在左边一幅图中表示有5堆棋子,每堆有4枚黑棋和2枚白棋,求一共有多少枚棋子;在右边一幅图中表示给5个布娃娃购买衣服,一件上衣4元,一条裙子2元,求一共需要多少钱。第二个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学生需要把算式代入自己的生活,到生活中提取经验,深刻感受这个算式丰富的生活意义。这样的作业走进了每个学生的生活,在作业交流中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虽然具体的问题情境不同,但都要先求出4与2的和,之后再乘5。

(二)凸显应用,设计实践型作业

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实践型作业正好符合以上三个要素,它的特点是突出数学活动的实践性, 使学生不仅会在纸上做数学,而且能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学数学, 能运用所学知识开展调查 、收集、选择、分析、解释信息等活动。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树立实践观念,敢于放手,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并且能够主动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一年级学习完“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后,正好赶上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春季综合实践活动。有的教师敏锐地意识到这一契机,设了如下的数学实践作业:

同学们,明天到动物园参观,每人限带10元现金。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单独购买商品,也可以两个人合起来购买商品。购买之前,先要看清商品的价格,再根据付出的钱算好找回多少钱。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找小伙伴商量,也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这类实践作业,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使用人民币,不但再次巩固了对不同面值人民币的认知,而且对付出的钱、商品的价钱、找回的钱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理解得更加深刻了。有的学生要买一袋15元的爆米花,钱不够,怎么办?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自己想出了不同的办法:有的“借钱买”,向同学借5元,自己一个人吃,下次还给同学5元;有的“拼钱买”,付10元和付5元的两个学生平均分着吃。钱又该怎么还呢?同样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这个问题来自学生的真实生活,又很有思维深度。回到学校后,教师紧紧抓住契机,与学生们一起进行探讨。

15元分成一样多的两份,虽然学生没有学过除法,但是可以借助学具钱来进行操作。先换钱,把一张10元换成两张5元,一张5元换成五张1元。两张是双数,可以分成两个一半;五张是单数,不能分成两个一半,拿出其中的一张1元继续换钱,一张1元可以换成两张5角。现在5元、1元、5角的张数都是双数,都能分成两个一半了。在操作中,学生们经历了换钱,调用了单双数知识,弄清了每人吃了价值7元5角的爆米花。最后进行单位换算和计算,解决了该还多少钱的问题。这样的实践作业,既解决了真实的生活问题,又提升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水平。

(三)关注热点,设计时政性作业

每一门学科都承载着育人功能,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还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设计一些时政性作业,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的意识。

例如,结合社会热点“孟晚舟事件”设计数学作业,有的学生通过调查收集数据,计算出孟晚舟从2018年12月1日在加拿大温哥华被拘留到2021年9月25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经历的天数;有的学生根据此事件的进展画出时间轴;有的学生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和想法。不管哪一种方式,学生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了解到该事件背后的政治原因,激发了爱国情怀。

二、分层设计内容,满足不同需求

(一)课时作业层级设置,激发挑战欲望

每节数学课之后都会有配套的课时作业,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学生都做同样的内容,就会出现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业水平层次,优化作业结构,设置“三星”层级作业,这样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又能实现“减负增效”的效果。

课时作业分为一星基础题、二星提升题、三星拓展题。基础题是每个学生都要做的作业,可以达成巩固基本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的目标。提升题以变式练习和综合应用为主,是大部分学生可以做的作业,旨在提升学生思维水平,掌握灵活解题的方法。拓展题需要多角度分析思考,答案可能多样化,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做或者不做,也可以跟小伙伴讨论之后再完成。

(二)假期作业套餐组合,保持作业兴趣

每到假期,各年级的数学作业可以进行整合,设计成作业“套餐”模式,供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可以在“套餐”中挑选适合自己“口味”的作业。

比如,长假作业可以设置“习惯养成”套餐、“实践体验”套餐、“欢乐学习”套餐,每一个套餐中再设置若干个小栏目。“习惯养成”套餐可以设置每日数学阅读、体育运动中的数学等内容,一静一动,相得益彰;“实践体验”套餐可以设置实际测量、综合与实践等内容,动手、动口、动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合情合理的作业分层,给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权利,有选择权就意味着“作业主动”,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参与性”。当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写作业时,作业就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快乐的学习活动。

三、凸显作业过程,突出数学思考

(一)设计说理表达型作业

传统的数学作业,习题出现在作业本上,学生单一做题,教师批改的时候往往只关注学生做得对不对。长此以往,学生头脑中留下的只有一个结果,而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少关注。说理表达型作业则能变静为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思考有迹可循。

比如:把84-49设计成一道选择题,需要设置A、B、C、D四个选项。

(1)请你算一算84-49的结果是多少。

(2)如果35放在选项B,那么选项A会是多少,为什么?

(3)请你继续给选项C和选项D设计错误答案,你是怎么想的?

选择题中的每一个选项是精心设计的结果,正确答案以外的其他选项都带有一定的迷惑性。让学生设计四个选项,除了其中一个正确选项“35”之外,其他的错误选项都要基于一定的理由进行设置。有的是个位不够减,倒过来用9减4得到错误选项“45”;有的是减法算成加法,得到错误选项“133”;有的是14减9算错,得到错误选项“36”;等等。这样的作业,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思考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结果。

再如:有两根绳子,第一根长39米,第二根长21米,把两根绳子系在一起大约长多少米?设置A、B、C三个选项,并说明理由。

给这道题设置选项,除了要考虑两根绳子的长度之外,还要联系生活经验,考虑打结的长度。所以,其中一个正确选项设定为比60米短一点,另外两个错误答案则可以正好是60米和比60米长一点(A.60米 B.59米 C.61米)。学生经常做这样的说理表达型作业,以后做选择题时,就会去理解每一个选项背后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深刻理解数学知识。

(二)设计深度探究型作业

纪德曾说过:借芦苇的摆动我们才认识风,但风还是比芦苇更重要。数学的现象和本質就好比芦苇与风的关系,数学教学始终应该更多关注数学的本质。深度探究型作业可以引导学生透过数学现象去探究数学的本质。

例如,在学习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后,教师可以设计一次深度探究型作业。“有限可加性”是图形计量的重要原理之一,以长度为例,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不能一次性测出结果,这时可以分成几次测量,每次测量时相互衔接又不重叠。那么,黑板的长度就是几次测量相加的结果。平行四边形面积也可以分成几次进行测量,关键是找到合理的分法。教师可以如下操作:

(1)观察现象:教师用一沓A4纸演示下面的过程,学生观察到这沓纸的侧面原来是长方形,后来变成了近似的平行四边形,但是面积没有发生变化。

(2)深度探究:你能根据这一现象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吗?请你利用画图和说明的方法展示探究过程。

学生在观察中得到启发,把大平行四边形平均分成若干个小平行四边形,然后将分成的图形剪开,位置微移拼一拼,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如果把大平行四边形平均分成16个、32个、64个……小平行四边形,那么当分成的个数无限多时,拼成的图形就变成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长方形的长,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在上述作业中,学生透过数学现象洞悉数学本质,从不同的视角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探究过程展开充分,综合运用画图、动手操作、说理等学习方式;探究结果富有内涵,初步渗透了极限思想,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总之,数学作业设计要摒弃难、繁、偏、旧的弊端,以批判性思维继承与发扬传统数学作业的优点, 以创新性思维优化和创设最合适的数学作业。教师要在作业的形式、内容、过程设计等方面进行综合探究,不仅要落实作业“减负”,而且要探究作业“提质”,让一份份优秀作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成长的“跳板”,让作业成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最美好和快乐的体验。

猜你喜欢
作业形式数学思维作业设计
创新小学语文作业形式 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浅谈小学语文分层作业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