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护理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探讨

2022-05-07 14:25郭芳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9期
关键词:稳定期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郭芳

摘  要:目的  评估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分为试验组(n=40)与参照组(n=40)。参照组予常规护理,试验组予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慢阻肺病症状量表评分、呼吸困难程度量表评分、BODE指数及遵医嘱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呼气流量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用力肺活量、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呼气流量峰值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慢阻肺症状量表评分、呼吸困难程度量表评分、BODE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慢阻肺症状量表评分、呼吸困难程度量表评分、BODE指数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遵医嘱比例(95.00%)高于参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行护理管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和临床症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和遵医嘱比例。

关键词: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管理;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9-0081-0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患者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气道发生不可逆的气流受限,造成患者肺功能下降,在急性发作期间甚至会出现呼吸功能衰竭[1]。在慢阻肺稳定期,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能够降低其急性发作次数,减轻症状[2]。慢阻肺患者临床症状为咳嗽、咯痰及呼吸不畅等,患者极易发生呼吸衰竭,导致患者缺氧,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尤其在夜晚,慢阻肺患者呼吸不畅较为严重,故可造成其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下降[3]。鉴于此,本研究针对2019年8月~2020年8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讨论,分析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分为试验组(n=40)与参照组(n=40)。试验组患者中女16例,男24例;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66.23±10.59)岁;慢阻肺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48±1.53)年。参照组患者中女14例,男26例;年龄51~81岁,平均年龄(66.29±10.64)岁;慢阻肺病程1~13年,平均病程(6.51±1.56)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肺功能检查确诊为慢阻肺,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证候诊断标准的初步验证》中慢阻肺稳定期诊断标准[3];具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排除标准:认知能力异常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心、肾功能异常者。

1.3  方法

参照组予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病情予以常规护理,遵医嘱实施药物治疗,对患者开展病房管理与用药干预。

试验组应用护理管理。健康教育:加强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指导,取患者端坐位,上半身微微前倾,指导患者将双手放置在腹部,深吸气后收缩腹肌并咳嗽,将肺部及支气管中的痰液咯出,告知患者用双手感知收缩腹肌的位置及力度,以便于患者自行咯痰时能够掌握用力方式[4]。不良嗜好干预:戒烟戒酒是避免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急性发作的重要方式,故临床中应帮助患者科学戒烟戒酒,提高其生活质量[5]。针对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和指导,引导家属与患者共同参与戒烟,并监督和鼓励患者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戒烟,以便提高患者戒烟成功率。呼吸方式干预: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多存在通气不足症状,其横膈肌活动能力下降,故大部分患者多需要用力呼吸,其呼吸方式不符合临床实际需要,是一种典型的胸式呼吸方式,其呼吸时间较短,呼气及吸气程度较浅。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肺泡通气量减少,其呼吸肌氧气量消耗相对较大,机体处于低氧状态,同时,用力肺部呼吸形式的体力消耗水平相对较高,所以即使对患者开展通气量维持治疗,患者的死腔通气症状也无法得以改善,因此,其消耗远大于通气效果,是一种低效的呼吸方式[6-8]。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呼气流量峰值[9]。评价患者护理满意度,量表满分2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护理满意度越高。分别采用《慢阻肺病癥状量表》、《呼吸困难程度量表》、《BODE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症状、呼吸功能及运动耐力,满分分别为40、4、10分,分数高则说明患者慢阻肺病症状越严重、呼吸困难及运动耐力越差[10]。通过访谈方式了解两组患者的遵医嘱情况,满分为20分,15~20分为患者能够完全遵医嘱、10~14分为患者能够基本遵医嘱、1~9分为患者未遵医嘱。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用力肺活量、第1 s

用力呼气容积、呼气流量峰值指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慢阻肺病症状量表、呼吸困难程度量表评分、BODE指数等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n(%)]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用力肺活量、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呼气流量峰值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呼气流量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用力肺活量、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呼气流量峰值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慢阻肺症状量表评分、呼吸困难程度量表评分、BODE指数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慢阻肺症状量表评分、呼吸困难程度量表评分、BODE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慢阻肺症状量表评分、呼吸困难程度量表评分、BODE指数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遵医嘱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遵医嘱比例(95.00%)高于参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慢阻肺具有发展快、反复发作的特点,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慢阻肺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营养不良、能量代谢异常、活动不耐受等[11]。慢阻肺患者随着病程延长,极易合并呼吸衰竭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对患者生命安全及生命质量均有所影响,因此对患者进行护理措施研究十分必要[12]。本研究针对老年慢阻肺稳定期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呼气流量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用力肺活量、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呼气流量峰值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通过对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可有效提升患者呼吸通畅性,改善其生活质量。有研究显示,在给予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护理管理后,患者能够遵医嘱进行各种自我健康管理活动,提高患者的步行距离[13]。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试验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遵医嘱比例(95.00%)高于参照组(77.50%)。提示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遵医嘱情况。护理管理的目的在于改善老年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临床症状,通过锻炼呼吸肌,改善患者的疲劳、乏力和呼吸困难症状,提高对体力活动的耐受性,增强体质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遵医嘱比例[14]。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慢阻肺症状量表评分、呼吸困难程度量表评分、BODE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护理后,试验组患者慢阻肺症状量表评分、呼吸困难程度量表评分、BODE指数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提示护理管理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和肺功能。同时有研究证实,通过给予老年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呼吸功能运动锻炼、耐力运动训练等,能够充分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肺功能,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15]。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慢阻肺稳定期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且提升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提高患者護理满意度和遵医嘱比例。因此,护理管理在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干预中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伏鑫,赵文波,赵继学.无缝隙护理管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效果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3):252-253.

[2]廖丹,吴庆飞,张鹏意.个案护理管理模式对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13):81-85.

[3]李建生,王至婉,余学庆,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证候诊断标准的初步验证[C].世界中联中医,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学术大会.2010.

[4]陈玉宇,尤智英.健康信念模式应用于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9):2672-2676.

[5]曹二娟.三维一体健康教育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16):2816-2819.

[6]王明航,谢洋,史阳琳,等.益肺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和疗效满意度的影响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医杂志,2019,60(14):1202-1208.

[7]邢丽娟,丁淑芳,徐凌.移动新媒体延伸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慢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 28(4):51-53.

[8]谢菲,廖海艳,李敏,等.个案跟踪式管理在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27(4):809-813.

[9]钟晓夏.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急性加重次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20,17(11):1684-1687.

[10]顾思佳,谢莉玲,杨晓琴,等.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 18(24): 3598-3601.

[11]何军,申永春,吴艳秋,等.血清白介素-19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表型,肺功能和系统性炎症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50(3):438-440.

[12]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专委会吸入治疗与呼吸康复学组,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联盟.稳定期慢性气道疾病吸入装置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9,42(4):13.

[13]付丽,孙晨岑,史春丽.集束化护理管理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9(s1):122-124.

[14]朱俞彤,刘祚燕.物联网云平台的肺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184-188.

[15]杨晓丽,刘选文,王靖博,等.C、D级稳定期慢阻肺伴抑郁患者营养状况与抑郁程度、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1, 25(9):1311-1313.

猜你喜欢
稳定期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社区综合管理在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治疗中的价值与意义
肺康复护理应用在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中的效果及价值研究
慢阻肺合并哮喘稳定期仍需用药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