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应用价值及对舒适度的影响

2022-05-07 14:25辛双凤杜静静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9期
关键词:舒适护理血液透析

辛双凤 杜静静

摘  要: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以2019年4月~2021年1月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舒适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可稳定患者情绪,提升患者身心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对促使透析工作顺利进行,保障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舒适护理;HAMA评分;HAMD评分;舒适度评分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9-0098-04

血液透析为临床治疗尿毒症、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法,能有效清除患者血液中的有毒物质与多余水分,起到维持患者基本生理功能,延长患者寿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1]。纵观临床血液透析患者治疗现状发现,部分患者受对自身疾病及对治疗方式不了解等因素的影响,心理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较为严重,身心舒适度较差,这无疑会进一步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治疗效果,加重病情[2]。由此可知,加强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干预是提升患者身心舒适度、保障治疗效果的关键。本研究对2019年4月~2021年1月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血液透析患者展开研究,力在观察舒适护理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9年4月~2021年1月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男31例,女30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6.35±2.35)岁;透析时间6个月~2年,平均透析时间(1.52±0.12)年;观察组男30例,女31例;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55.45±2.33)岁;透析时间7个月~2年,平均透析时间(1.55±0.1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符合相关透析标准[3]。

排除标准:①合并传染性疾病者。②预计生存期<3个月者。③凝血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透析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准备步骤,同时采取面对面健康宣教形式,对患者开展有关血液透析及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与治疗手段,减轻内心矛盾,提升患者配合度与依从性。透析中,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并时刻留意患者面色是否异常,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安抚,主动耐心询问患者是否突感不适,若出现不适,即刻找寻原因,并上报医师紧急处理。透析后,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及生活指导,并告知患者注意保护穿刺皮肤,尽量避免水、重物刺激,最大程度减少感染、渗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组患者予以舒适护理,主要内容如下:(1)透析前护理。①建立舒适护理小组。以护士长、5~6名从业时间长、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组成护理小组。护士长负责护理指导、护理监督。责任护士负责护理措施执行、护理效果信息反馈等工作内容。组内成员各司其职,最大程度保障护理质量。同时,定期进行血液透析及护理相关知识、技能操作培训,全面提升护理人员业务能力。②心理护理。透析前,与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了解患者心理波动状况,找寻产生波动的原因,对因干预。针对质疑透析治疗效果者,可介绍治疗效果较好的病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减轻其内心焦虑。针对患者因透析治疗费用所产生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者,可介绍国家医保政策优惠及告知家属期望等,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使其积极主动配合透析治疗,保障透析工作顺利进行。此外,还可通过指导患者听舒缓音乐、进行深呼吸等方式,减轻患者内心烦躁焦虑情绪,使其以最佳状态面对治疗,保障治疗效果。(2)透析治疗中护理。①环境护理。可在透析室内播放轻音乐、鼓励患者冥想自己向往的美好事物画面等减轻患者紧张情绪。同时,耐心询问环境温湿度是否舒适,依据患者舒适度适当调整,保障患者以最佳状态进行透析治疗。②体位护理。穿刺前、后,保障在不影响患者穿刺效果前提下,尽量满足患者保持舒适体位要求,提升患者身体舒适度,提高耐受性,保障透析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体位管理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尽量减少穿刺肢体活动,避免影响透析进程。③穿刺护理。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不影响操作前提下与患者交流感兴趣的事物,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疼痛与不适感,保障一次性穿刺成功,进针成功后固定好透析管路,并嘱咐患者切忌大幅度挪动,避免管道脱落,增大内瘘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风险,影响透析效果。穿刺后,护理人员间隔30 min巡访检查一次,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穿刺点有无渗血,询问患者舒适度,针对水肿者,上报医师给予控制,减轻患者不适。鼓励患者及时诉出内心不适,如感觉心慌、呼吸困难等,便于尽早发现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先兆症状,及时干预。密切留意患者面色,如是否有心慌、内瘘震颤音减弱情况,利于快速对症干预,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3)透析后护理。①穿刺点基础护理。透析结束后,执行无菌回血操作,妥善包扎穿刺点,并留意穿刺点渗血情况,针对渗血者,可适当放松穿刺部位弹力绷带缓解渗血。②并发症预防护理,传授内瘘基础护理方法、自评内瘘情况技巧等,叮嘱患者注意保护穿刺部位谨防进水,预防感染,一旦发现穿刺部位红肿热痛需上报医师,及时处理,预防内瘘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③身体舒适度护理。护理人员应用专业护理技术,定时对患者透析皮肤开展清洗、消毒护理,维持患者机体皮肤清洁度,避免污渍引起患者不适。同时,针对身体不适患者,可适当给予按摩,预防或缓解肌肉痉挛与皮肤瘙痒症状,提升机体舒适度。④饮食护理。在不影响治疗效果前提下,可最大程度尊重患者饮食习惯,减轻患者心理抵触感,提升心理舒适度。如可为其制定适宜、富含营养的食谱。同时,需阐明微量元素与维生素对稳定病情的优势,提升患者饮食积极性,促使患者尽可能摄入足量新鲜蔬菜与水果。此外,针对食欲不佳者,可适当改善烹饪方法,从食物颜色与香气方面入手,增强患者食欲,预防营养不良发生,保障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前者>14分表示有焦虑,总分56分。后者>17分表示有抑郁,总分64分,分值高低与对应情绪成正比。

②观察舒适度评分。应用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评估患者舒适度,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及环境四个方面,满分100分,分值与舒适度状况成正比。

③观察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感染、低血压、心力衰竭、内瘘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感染+低血压+心力衰竭+内瘘出血)例数/总例数×100%。

④观察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量表,信度为0.896、效度为0.910,邀请患者从护理内容、护理效果、护理流程、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等方面满意度进行评估,各项满分为25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对应项目满意度越高。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处理数据,HAMA、HAMD评分、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述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精神、生理、社会文化等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述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觀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内容、护理效果、护理流程、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等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所实施的舒适护理干预,为临床新型护理模式,不仅注重对患者进行疾病护理、更注重从患者心理角度出发,全面提升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舒适度,以减轻负性情绪对患者治疗进程及效果影响,达到保障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舒适度的目的[4-5]。分析护理内容,主要分三个阶段对患者开展护理。透析前,通过建立舒适护理小组、开展心理护理,保障护理工作有序开展,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改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提升患者身心舒适度,使其以最舒适的身心状态应对治疗,促使透析工作顺利进行,预防治疗中途终止情况[6-7]。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HAMA、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证实舒适护理可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患者心理舒适度[8-9]。术中通过环境护理、体位护理、穿刺护理能最大程度减轻患者机体不适,预见性评估,及时发现患者心力衰竭、内瘘出血等并发症先兆,并给予对症护理,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并发症带给患者的痛苦,促使透析工作顺利进行,保障治疗效果[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可知舒适护理对减少并发症发生有积极作用。最后通过透析后穿刺点基础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身体舒适度护理、饮食护理,能将治疗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降至最低,最大程度提升患者机体舒适度,满足患者对舒适的需求,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对稳定患者病情、获取患者支持与理解亦有积极作用[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舒适度评分明显更高,患者对护理内容、护理效果、护理流程、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等满意度评分明显更高,证实舒适护理确能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带给患者舒适护理体验,获得患者认可[14-15]。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可稳定患者情绪,提升患者身心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对透析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治疗效果的保障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鑫,李奇.团体心理治疗在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30):3946-3949.

[2]林辉,肖蓓,王喆.高流量血液透析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2):145-146.

[3]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分会血管通路工作组.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J].中国血液净化,2019,18(6):365-381.

[4]张瑞芹,郭佳钰.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0,23(1):41-44.

[5]杨琼,冯瑾.预见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9):144-146.

[6]王慧,张佳馨,和玉,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20,42(19):3028-3031.

[7]陈锦华,李艳芬,俞澜.医护一体化管理型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15):1698-1701.

[8]张兰婷.流程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8):892-895.

[9]蔡娟.质量控制在实施血液透析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3):1726-1728.

[10]年素娟,李惠莉,李儿,等.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0,20(8):597-600.

[11]彭湘,薛琳.321健康教育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13):1020-1026.

[12]李家琳,付丽.血液透析病人饮食治疗态度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考评[J].护理研究,2020,34(2):202-207.

[13]冯秀蓉.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4):528-530.

[14]王玲,梁丽芬,牛杰,等.适应模式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1):1914-1915.

[15]董旭,苏春燕,尚少梅.独立血液透析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3):174-180.

猜你喜欢
舒适护理血液透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优质护理用于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舒适护理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用于肺癌患者护理的观察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