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安国民工担架团的支前运动

2022-05-12 09:32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安国伤员民工

刘 娜

(河北博物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11)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可见人民群众的支前运动对淮海战役的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在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其中有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那就是民兵担架队。担架队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成立的担架运输团队,主要负责战时伤员的救护及转移运送工作,有力地支援了前线的战斗。

河北博物院院藏文物中,有一本《支前课本》(如图1所示),由冀中军区人民武装部编写,在1948年11月印发,是人民武装冬训的教材,提供给冬校和中队部队员教育使用。教材共有十六课,包括努力支前、担架队、大车队、大车行军、装备好(一)(二)、行军、执行任务、民工模范、宿营、立功挑战、保守秘密、反对开小差、结合生产、搞好群众关系、荣归,系统地介绍了一次支前运动从组织准备、行军到回归的过程以及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在关于支前课本内容的说明中以安国支前民工担架团为例,因此也可以说这是对安国民工担架团支前运动的一次总结。在解放战争中,安国民工担架团踊跃支前,克服重重困难,保证伤病员及时救治和转运,圆满完成支前任务。

图1 《支前课本》(人民武装冬训教材)

一、组织

1946年夏,全面内战爆发,解放战争拉开了序幕。晋察冀战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必然会对东北、华北和晋冀鲁豫战场的形势产生很大的影响。从1947年4月开始,晋察冀军区部队发动正太战役、青沧战役,有力地配合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夏季攻势作战。在取得了青沧战役的胜利后,晋察冀野战军又发起保北战役,集中主力歼灭驻扎在固城、徐水、容城的国民党军,以完成“配合东北的秋季攻势,牵制关内国民党军向东北增援”的战略任务。随后又发起保南和清风店战役。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的阶段,党中央提出了“举行全国性的战略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的战略方针,同时为了把战略决战突破口选在东北,要求华北部队牵制关内傅作义部队,不使其出关增援东北。①河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河北文史集萃》(革命斗争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7页。为此,华北野战军筹划组织了察南、冀东战役。在这几次重要的战役中,安国组织了民工担架团,支援前线,为保证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摆在我们眼前的最重要任务,是要我们集中一切力量,争取全国的胜利!我们在毛主席、朱总司令领导下,军队越打越旺,胜利越多;一年左右,就可能从根本上把国民党反动政府打垮了!我们每个老百姓,从今再努一把力,不怕艰苦,不怕路远,争先恐后,积极支援前线。如抬伤员、送子弹、送粮草……这样,解放全中国,大家享幸福,就更会早日到来!”这是《支前课本》中第一课《努力支前》的内容。朱德总司令在晋察冀战场上强调过,要动员党政军民齐上阵,利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前线,为战场提供一支强有力的支前大军。首先这需要做好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号召群众积极参加,当然人民群众对参军支前的热情十分高涨,安国人民便是如此。1945年8月,安国解放后出现了参军和劳军的热潮;1946年9月,安国县委动员全县人民加强战前准备,全力支援前线;11月开展了大规模的扩军支前运动,动员5个连的编制开赴前线;1947年3月,县委书记赵士珍带领千余名民工奔赴前线;6月下旬,安国担架队随晋察冀野战军参加保北战役;8月至10月间,安国组织1 200余人,400副担架,400辆大车参加保南和清风店战役;1948年2月至10月,支前民工担架团跟随第一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九旅,参加察南、冀东战役。②河北省安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安国县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年版,第673-674页。

《支前课本》对担架队的人员组成和编队有明确的规定。担架队包括后方担架队和前方担架队,各队都要有队长和队副负责领导和指挥队员。在前方的要求身强力壮,20岁至45岁的青壮年;在后方的要求18岁至45岁的青壮年。这里限制了支前队员的年龄,但在实际的支前运动中,一些队员身强体壮,支援前线的热情尤为高涨,虽然超了年龄,但依然参加了支前并且立功。担架队是按三三编成,即三付担架为一班,三个班为一排,三排为一连,每付担架四个人。队员坚强,组织健全,才能完成任务。担架队中除担架队员外,还有通讯员、伙夫、司务长、卫生员、文书等人员。1948年的察南、冀东战役中,安国的支前民工担架团是在自报公议的基础上组成的,团部的组成是:团长杜志才,政委徐振清,总支书记刘亚光,设供给处,处长党荣,会计杜审之,伙食管理员朱宝辉,另有1名医生,4名通讯员,《冀中导报》特派驻九分区记者解力夫为随军记者。民工团设7个连队,由安国市和下设6区分别编成,各区武委会主任担任连长,区委委员任指导员,连以下以村为单位,大村设排,小村设班,由村长担任排、班长。③河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河北文史集萃》(革命斗争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8页。

1947年10月10日,《中国土地法大纲》正式颁布,这是在全国彻底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推动新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随着各解放区土地会议的召开,平分土地成为广大农民的首要大事,解放区呈现出“土改狂潮遍地来”的新局面。土地改革的深入发展使广大农民翻身获得了土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不仅积极发展生产,还踊跃参军参战,积极承担抬担架、运粮草等任务,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后方开展土地改革,积极发展生产,前方热烈讨论土地法,支前情绪高涨。安国担架队在察南、冀东战役的前线召开了雇贫农会议(如图2所示),会上政委解释了土地法大纲,宣读《告农民书》,民工听了一致宣誓要立功,并纷纷给村里的贫农团写信,提出和村贫农团挑战,姬家庄全体民工的信上说:“我们在前方帮助部队打老蒋,不怕辛苦,不怕一切困难,希望你们在家眼睛擦亮,与地主恶霸坏蛋们坚决斗争。”这样一来,支前民工深受鼓舞,更加安心支前。支前民工在前线战斗,留守的人员在后方除了做好自家的生产之外,要连同支前民工的田地一起耕种,并帮助解决家里可能出现的生产困难。民工模范李济林(李吉林)没能去前线,积极在后方做好工作,慰问出征民工家属,帮助出征民工的家属做生产计划,解决生产上的困难。“他在前方抬担架,你在村里做庄稼;前方打胜仗,后方生产要搞好,战争生产都不许耽误。他去抬担架,是为了大家的利益,村里的人们,就应好好地照顾他,解决他家里生产上的困难。拨工互助都有益,组织起来都便利,轮流出勤两不误,该他出勤,你就帮他种地,该你出勤,他就帮你种地,大家一条心,互相帮助,大力支援前线,解放全中国就会很快到来!”

图2 1948年关于安国担架队的剪报

前方支前和后方生产相结合,民工支前便没有了后顾之忧。在出发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检查工作:衣服、被服、鞋袜、米袋、行军锅、油挑子、菜刀、勺子、锥子、针线、短柄铁锨、小镐、行军壶等需要的东西都要装备好,损坏了装备如担架等要及时修理,数量不够时要及时添补,人员更得要健全,这样在接到上级命令后,才能保证按时出发,顺利地执行任务。

二、职责

担架队远离家乡、奔赴战场,首先要做到必须时刻跟随解放军战斗部队。这就要求在行军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按照序列前进,担架队员不要随便行动,更不能和大部队失去联络,队员之间也要互相照应、互相帮助。白天行军时,如果发现了敌机,可以按照防空规定,以班或以组为单位,迅速分散,利用地形地物作为掩护,隐蔽起来;夜间行军时,不能大声喊叫、擦洋火或者吸烟,要注意保持肃静。为了防止有队员掉队,每个人的背后可以披上白手巾或白纸,这样后面的队员可以看得清楚前行的方向,以便跟着前进。如果需要宿营,应提前派人探查情况及筹备给养,到达宿营地如果村小房少,还可以露营,在此过程中,一定要缩小目标,提高警觉性,尽量隐蔽以免遭受意外损失。

担架队最主要的任务是救护和转运伤员,到达战场执行任务时,要做到听指挥,守纪律,爱护伤员。为此,担架队提出“一切为了伤员”“有伤员有我,有我有伤员”“照护伤员好比亲兄弟”“轻抬轻放,抬走稳当”的口号;为救护好伤员,要做到“三快”和“四不散”:“三快”即动作快、转运快、吃饭快;“四不散”即飞机打不散、分散执行任务不散、不完成任务不散、突然意外情况不散。担架队员时刻谨记,早抢救几分钟,伤员就会有更大的可能活下来,晚抢救几分钟,就可能会有危险,转运伤员时,自己多受些累,伤员就会少受些痛苦。其中跟随王家坪部队的担架队员轻伤不下火线,雨天行军不掉队,在3天的激战中,不分昼夜抢抬负伤战士,36里的路程每夜往返两次。在南口阻击战中, 国民党军除用机枪封锁路口外,还动用飞机轰炸、扫射达36次,民工临危不乱,抬着伤员时而隐蔽,时而匍匐前进,遇到紧急情况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伤员,机智灵活地完成了任务。在古北口战斗中,国民党军为封锁运送伤员的道路,白天用机枪扫射,用飞机和大炮轰炸,夜间用照明弹配合飞机监视,给伤员的转运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为了能够及时抢救伤员,民工们四处侦察,在荒山上开辟出一条隐蔽的小路,山路崎岖难行,原由4人抬的担架只能改为2人抬,但有的地方担架也不能上,民工就背着伤员往上爬,战斗结束时,伤员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民工们除了抢救伤员外,还在战场上帮助战士挖工事、驾云梯、运送弹药,部队打到哪里,民工就跟到哪里,完不成任务不回家。民工担架队在支前中表现出来的钢铁般的意志和战斗精神也鼓舞了部队战士的斗志,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二十九师三纵九旅给安国民工团的信中写道:“自你们随我旅行动以来,迄今八月,曾随军专(转)战察南、平北、冀东等地区,协同我军作战中显示了你们无比的英勇与顽强团结,给予我们胜利进军中极大的帮助与兴奋,我们今后一定要在你们的热烈支援下,为打更大的胜仗,歼灭更多的蒋傅匪而奋斗!”

根据《冀中导报》记载,安国民工团在支前中表现出了三大优点,首先当然就是爱护伤员,另外就是主动帮助群众生产和开展节约支前活动,因此担架团不仅是战斗队,也是工作队。在保北战役的支前中,担架队共给三个区锄地273亩,拉耠子播种108亩,抹房15间,打场46次,全县民工节约柴草5 000斤,米55斤,送交分区战委会以支援前线;在冀东、察南战役中也是如此,民工团出征的6个月零13天中,在56个村,帮助2 500多户加做了7 500多个整工的活儿。在到达热河小石光、树沟村时,由于敌机轰炸干扰生产,农民无衣无食,担架队员当即决定每人每天节约4两米,捐献给贫民,在此期间安国民工共捐衣服49件、棉花套子132斤、杂粮66斤、麦子18斤、边币50 000元,帮助贫民拾柴8 142斤。①河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河北文史集萃》(革命斗争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1页。

担架团同时也是宣传队。担架队在支援前线的过程中抢救伤员、对伤员爱护备至,到驻地后帮助当地群众生产,认真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损坏东西要赔偿,借东西要送还,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起到了宣传作用,让当地许多不了解共产党的老百姓认识到共产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是一心为人民群众谋求解放的。同时担架队员要多向群众宣传平分土地,宣传胜利形势,宣传军队力量的强大、军队爱护老百姓的事实以及解放区老百姓是如何爱护军队的。另外民工回到村里之后也要多宣传前方的胜利事迹,部队爱护民工的情形以及在前方的美满生活。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担架队员无论在战时还是平时行军宿营途中,都要注意保守秘密,不需要自己知道的事情不能随便打听;自己知道或听到的机密信息,例如部队番号、动作方向或任务等,不能随便乱说。

三、立功与荣归

1948年12月,冀中军区人民武装部印发了选集《支前英模故事》(如图3所示),其中写到,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冀中广大民兵民工,由于政治觉悟的提高和长期斗争中的锻炼,成千上万人参战支前,配合主力作战,在保卫冀中解放区与群众利益中发挥了极其伟大的作用,涌现出大批功臣模范,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选集中搜集了九篇支前功臣的材料,这只是支前中的一小部分英雄人物和事迹。军队前进,群众支援,支援前线,不怕困难,担架队员在支援前线的过程中不要耍滑,不要偷懒,不要开小差,要做立功模范。安国民工担架队的队员在执行任务之前,都会制定立功计划,争取立功。他们在支前中,英勇参战,救护伤员,不怕劳苦,不惧牺牲,坚决完成任务,创立功绩。(如图4至图7所示)

图3 1948年冀中军区人民武装部选集《支前英模故事》

图4 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军区人民武装部颁给王洛成的奖状

图5 李乙卯的奖状

图6 李乙卯的立功证

图7 韩造起的立功证

图8 安国支前民工团获得“钢铁民工团”锦旗①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燕赵辉煌 党旗飘扬——中共河北历史图册》,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7年版,第54页。

保北战役结束后,东罗庄部为安国担架队庆功,有39名民工立小功,14名民工立大功,并奖励安国担架队毛毯15床、毛巾150条。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为西章(令)岭村支前模范担架队李吉林(李济林)题写“支前功臣”匾。察南、冀东战役的支前,历时8个月,历经40多个县份,跋山涉水,行程万余里,期间参加了几十次战斗,担架队员冒着枪林弹雨,奋勇前进,没有丢掉一个伤病员,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表彰安国民工担架团,野战军三纵队授予安国支前民工担架团“钢铁民工团”的光荣称号(如图8所示),并赠“钢铁民工团”“支前先锋”“艰苦卓绝”“伟绩可歌”锦旗5面和每人一幅“跋山涉水、不辞劳苦”袖章,同时还赠送了机枪1挺、手枪2支、步枪130支。

担架团光荣地去支前,顺利完成任务后光荣地回来。为此设有荣归证②耿晖:《担架团——解放战争中人民群众的伟大创举》,《档案天地》,2014年第12期。,也叫完工证(如图9、10所示),“到前方去,完成任务就复员,军队欢送,到处欢迎,很光荣”,这是参加支前民工完成任务光荣回家的证据,并且回到村里之后,要按照证上写的天数记工。

图9 1948年10月18日冀中九分区支前民工部颁发给李乙卯的完工证

图10 1948年10月18日冀中九分区支前民工部颁发给韩造起的完工证

解放战争是人民的战争,只有依靠人民群众,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才能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正如毛泽东指出,“战争的伟力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在解放战争中,在晋察冀战场上,安国民工担架团以极大的革命热情,冒着生命危险在火线抢救伤员,精心护理伤员,对担架队员们来说,抢救伤员就是参加了战斗,他们上前线、抬担架、背伤员,为保持军队的战斗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担架团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举,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猜你喜欢
安国伤员民工
去往花开的地方
林安国藏品
敢为当先
寒冷冬夜 地下通道睡滿待業農民工
大运河放歌
军医教你战场上如何自救互救
民工买保险
背我上楼
蓝色生命线
蓝色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