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机构教学过程中有效沟通的策略探索
——基于国家开放大学网络课程的教学实践

2022-05-12 09:32王晓峰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辅导教师教学点学期

吴 迪,王晓峰

(1.秦皇岛开放大学, 河北 秦皇岛 066001; 2.河北开放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80)

网络教学伴随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完善,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校为主,开始探索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新模式。谢咏圭等于1993年发文介绍了我国目前网络有声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对比当时的麻省理工学院等发达国家院校的网络建设,对学生的接纳点进行分析与探索。[1]随后我国的互联网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计算机的硬件日新月异,网络教学也克服了重重难题,从简单的计算机教学,逐步发展为交互式、多种媒体手段并行的教学方式。有学者认为网络教学具有一定的“贯彻危机”,使得教学信息在发布者与接受者之间构成一种实施上的屏障,妨碍沟通的有效进行。[2]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教学的探讨更加全面而深入,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后,网络教育的发展更引发了许多学者的探讨。

教与学的沟通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在过程中学生、教师两个沟通主体需要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网络教学辅导中各个主体之间的沟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网络教学的评价效果中,除了教学资源本身的优劣,另外至关重要的环节为教学实施过程,即如何将内容更好地传达到学生,如何更好地将学生的问题反馈到组织者。2020年河北开放大学挂牌,提升教学质量迫在眉睫,辅导教师如何利用网络化手段,更好地成为教师团队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越发重要,以便整个网络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为顺应日新月异的网络教学,国家开放大学逐步整合各省、市电大的教学资源,积极搭建全新的教学平台,布局了庞大的教学网络体系,向实现教学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作为省级区域开放大学,我们通过对网络课程教学的不断探索和改进,不断更新和自我反思,逐步形成了适合基层教学点的网络辅导模式——“跨越机构的辅导模式”。在跨机构辅导过程中,在课程完成内容架构并发布后,主要有三类教师直接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第一类是辅导教师,直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打分;第二类是责任教师,作为辅导教师的领军者,对课程的整体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把关;第三类是班主任,与学生个体联系最为密切,也是常常被忽略的重要环节。在网络教学过程中,辅导教师与学生之间、与责任教师之间、与班主任之间的有效沟通,成为顺利开展网络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

一、辅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我们的跨机构辅导教学,是搭建课程平台后辅导教师参与网络教学团队的各类教研活动,领悟课程教学思路,按照工作量分派不同地市,实现跨越基层教学点实施网络辅导教学。其瓶颈为:很难与所管理学生建立直接有效的沟通途径,以至于对学生学习监管督促不到位,学生对课程作业理解不清晰,影响了教学效果。辅导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应该建立直接有效的通道,如果学生能够与辅导教师及时沟通联络,往往可以缩短信息传达的时间和提高信息接收的效率。

针对这种情况,在原有的辅导教师网格化分派基础上,向各个地市下发了辅导教师的联络方式,除在课程平台沟通交流外,还建立了更为直接的其他社交软件的沟通渠道,形成了“以课程平台为主+其他沟通渠道为辅”的辅导教学路径。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提交率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退回后的作业和参与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主要原因是学生主动联络辅导教师的比率还是比较低。由于开放教育本身的模式,学生更习惯于直接与班主任进行实时交流,对于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没有主观能动意识;另一方面,学生对于引导问题的帖子,没有数量上的回复优势,更趋向于实时在线沟通的方式。

通过辅导教师与学生沟通渠道的打开,整个教学效果中客观题部分的提高不显著,但主观题(讨论题与论文题)在间接辅导和直接沟通两种不同方式上增长的效果比较显著 ,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辅导教师与学生的“一主一辅”沟通渠道对学习效果的正面影响。

跨机构的教学中,辅导教师是由全省选课统一分派,每位教师的评阅任务都会达到数百条,无法达成与每位学生进行实时在线辅导,因此引入了各教学点班主任角色。在这种模式下,降低了需要特别关注的少数群体,但使得辅导教学内容基本符合了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在线沟通的形式在引入直播课程后得到了改善,网络教学团队在学期前和学期中安排两次直播课程,在讲解学习内容的同时,强调网络课程学习的重点和作业要求,也行之有效地减缓了学生与辅导教师的沟通压力,提高了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

二、辅导教师与责任教师之间的沟通

辅导教师与责任教师的分工属于“分—总”,主要方式是通过网络教学团队开展教研活动与单线实时交流。教研活动由最初每学期两次增加至每学期三次:学期初主要由责任教师总体部署本学期的教学规划;学期中主要探讨与解决辅导过程中出现的比较集中的问题,以此提升各辅导教师的服务水平;学期末则用于讨论整个学期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学期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规划做好准备。

每学期的教研活动是一个首尾相接的过程,在没有设置学期中活动之前,往往只能按照学期伊始的规划按部就班地进行辅导工作,再通过学期末进行总结。但加入学期中讨论后,每位辅导教师都可以反映自己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疫情期间进行辅导时,学期中的讨论为完成整体任务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但也应注意到,在学期中之前的辅导工作量,显然要低于中期讨论后。尽管可能与直播课程的时间安排和各个地市的课时安排有关,但中后期学生集中提交学习成果,也与辅导教师集中讨论后更积极地进行学习督导和辅助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辅导教师与责任教师的沟通过程,也是网络教学团队碰撞火花的良好形式。特别是学期末,通过一个学期的辅导工作,根据每个学期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挖掘共同点和不同点,为更好地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提供了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有助于不断提高课程品质。[3]同时,这一类沟通也适用于实时交流的沟通方式,通过在线文字、语音、文件等方式的共享,能够及时反馈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学团队共同及时解决,为跨越教学机构的辅导教学模式提供了管理机制保障。

三、辅导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

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起初并没有重视与教学点班主任之间的联系。但在实践中发现,辅导教师虽然能够按照省校教学规划管理不同区域的学生,但分派后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会出现某种程度的空挡。引入了班主任或者是教学点负责人之后,很快可以打通与学生沟通的环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取单纯网站教学平台,学生、辅导教师、教学点的满意度最低;在集体辅导课程中,提高了教学点的满意程度,但其个性化辅导不足和出勤率的难控,并未见提高其他两方面的满意程度;与班主任的离散型连接关系中,班主任作为桥接,上传下达的繁复工作,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班主任的工作量,但并未见提高辅导教师的满意程度;在直接联络中,辅导教师、班主任与学生两两互通,建立了三角形的沟通模式,为网络教学搭建了顺畅的沟通途径,增加了教学辅导效果,三方的满意度均最高(如图1所示)。

图1 沟通模式满意度

但同时也出现了部分地市学生过于集中地单方面与辅导教师进行联络的情况,辅导教师的重复劳动拉低了整体工作效率。针对此类情况,网络教学团队发起了小视频辅导机制,有针对性地录制了《如何作业》《如何登录》《论文模板》等多个提问比较集中的视频资源,很好地避免了由重复性问题导致的冗长回复,将注意力集中在课程内容的讨论上,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网络教学辅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近两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加速了网络教学的脚步。沟通是网络教学的基础,在学生与教师面对面沟通不能实现的时候,怎样能够有效地传达教学精神、教学文件、教学内容,怎样为学生进行教学辅导,怎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反馈学习效果,有效的沟通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由于沟通的形式多样,怎样的沟通形式更加适合大容量、时间不固定、散点式的开放教育,怎样的沟通模式能使辅导教师的工作量更加合理,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以求达到更好的平衡。

猜你喜欢
辅导教师教学点学期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八年级上学期易错题
How to get relaxed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教学质量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
赣南地区农村教学点教师情况调查分析
More developed,more near-sigh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