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崖茶研究进展

2022-05-13 20:24蓝剑锋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2期
关键词:药理活性化学成分

蓝剑锋

关键词:石崖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中图分类号】  G64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2--01

石崖茶为山茶科杨桐属植物亮叶黄瑞木 Adinandra nitida  Merr. ex Li 的叶子,又名石芽茶、石岩茶、亮叶杨桐、 亮叶黄瑞木。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广东和贵州等地,资源丰富,民间应用该植物的历史悠久[1]。其味甘、微苦,性凉,归肝、胆、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护肝明目、健胃消食的功效 [2],有清热解毒、退热、止血、镇痛等功效, 民间多用于治疗腮腺炎、痢疾、高血压等疾病[3]。我院制剂石崖茶清火胶囊,已取得药品生产批准文号,以石崖茶为原料按工艺进行生产,在院内广泛使用,并取得显著的疗效。

1.石崖茶的化学成分

1.1黄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中的天然产物[4], 陈美珍等[5]对广西野生石芽茶中的营养成分及其药用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检测。其药用成分总黄酮的含量为28.4%,明显高于其它茶叶。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s) 为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结构中有2-苯基色原酮 (flavone) 的特殊化合物[6]。石崖茶以Camellianin A、Camellianin B和Apigenin为主要黄酮类化合物[7]。目前,对石崖茶黄酮类成分的提取主要采用化学法和物理法,包括加热回流提取法、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和微波提取法等,得率最高可达33.60%。其中加热回流提取法为最常用的方法,得率相对较高;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提取物,且无溶剂残留 [8] 。余杰[9]等从亮叶杨桐中提取生物括性物质类黄酮化合物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亮叶杨桐中总黄酮含量的28.4%。用乙醇提取类黄酮,得率高达97.3%,提取物的纯度为65.5%;用水提取类黄酮,得率为89.7%,其纯度为70.4%. 黄酮类成分具有抑菌、抗氧化、抗肿瘤等活性[10]。

1.2萜类

石崖茶含有种类众多的萜类成分,目前分离得到的萜类化合物共有20个,其中三萜类化合物18个、二萜类化合物2个(α-生育酚、cassipourol) [11]. 刘书霞[12]等运用色谱方法分离纯化,经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石崖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3个萜类化合物,包括11个三萜,2个二萜。

1.3甾体类

石崖茶中目前已知的甾体化合物有2个分别为胡萝卜苷(31)、β-谷甾醇(32)。

1.4多糖

石崖茶经热水浸提,乙醇沉淀得粗多糖(SC)[13]。粗多糖经凯氏定氮法测得蛋白质含量为7.38%,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为57.36%,硫酸-咔唑法测糖醛酸含量为24.11%。粗多糖经Sevage法和酶法联合脱蛋白,得初步纯化的多糖(SC1)。气相色谱分析其单糖组成为:鼠李糖(Rha)、阿拉伯糖(Ara)、半乳糖(Gal)、葡萄糖(Glc)。

2.药理作用

2.1抗肿瘤

陈粤等[14]从石崖茶中分离提取出生物活性物质,并进行小鼠体内抗肿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亮叶杨桐提取物在剂量为500mg/kg时对小鼠肉瘤s-180抑瘤率为64%。对艾氏腹水癌小鼠的生命延长率为51.2%,并且药效与用药量有关 。战宇[15]采用响应面法对亮叶杨桐叶中类黄酮物质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MTT法对亮叶杨桐叶类黄酮抗肺腺癌细胞A549生长的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亮叶杨桐叶类黄酮对肺腺癌细胞A549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呈现显著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结果显示亮叶杨桐叶类黄酮对肺腺癌细胞A549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作用72h时的IC50为13.5μmol/L, 具体的抑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2抗菌

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杆菌、枯草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等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6]。袁尔东[17]等从亮叶杨桐叶中提取黄酮类物质,体外抑菌实验显示,亮叶杨桐叶总黄酮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李斯特菌、志贺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2.3抗氧化

石崖茶中黄酮类、多糖类和酚类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浓度升高作用增强。通过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和Rancimat实验发现石崖茶中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18]。糖尿病患者体内过多的活性氧会加剧糖尿病及诱发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改善体内氧化能力成为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手段,而黄酮类化合物有非常好的抗氧化活性,是目前寻求新的天然抗氧化剂、抗氧化应激的研究热[19]。黄酮类、酚类物质是重要的一类植物化学物 [20] ,陈永生[21]等研究春秋两个季节亮叶杨桐叶中酚类物质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Hep G2细胞的抗增殖作用。研究结果为亮叶杨桐叶中游离态酚、游离態黄酮含量高,分别是142.69±0.58 mg GAE/g DW和112.98±0.37 CE/g DW;游离态提取物超氧自由基吸收能力强、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强和细胞抗氧化能力强,分别是1723.08±109.27μmol TE/g DW、24.07±1.98μM VCE/g DW和900.84±2.68μmol QE/100 g。多糖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具有清除能力, 且纯化后多糖的清除效果比粗多糖好[22]。

3.小结

石崖茶具有黄酮类、萜类、甾体类、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菌、抗氧化等药理作用。民间普遍了解此茶属凉性、并习惯于骄阳酷暑或操劳重活饮服用。积极开展石崖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试验研究,开发出更多的药用价值,对进一步开发壮瑶药,发展壮瑶药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曹 芬,樊兰兰,石崖茶的研究进展. [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23(10),15-16.

[2]李水萍,李妮勤等,[J]中成药,2021,43(05),1280-1285.

[3]刘元,李振麟等.亮叶杨桐叶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7):62-63.

[4]王洪彪,王鹏辉,秦嘉驹,周鸿立.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提纯和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概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8,35(07):44-47.

[5]陈美珍,余杰等.野生石芽茶营养成分与药用成分的分析[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6(01):84-86.

[6]李筱玲,邓寒霜.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2015,61(01):77-79+92.

[7]张鑫瑶,许利嘉等.石崖茶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2,14(11):66-70.

[8]李巧凤,罗雪菲等,纤维素酶联合微波提取石崖茶中黄酮类成分的工艺优化及其成分表征[J].食品工业科技,2020,41(06):15-22+27.

[9]余杰,陈美珍.亮叶杨桐中类黄酮提取及其抗氧化、抑菌作用的研究[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02):52-58.

[10]黄艳,李文琪等.亮叶杨桐叶中山茶苷A对照品的制备及鉴定[J].广西科学,2013,20(01):79-81.

[11]李水萍,李妮勤等,[J]中成药,2021,43(05),1280-1285.

[12]刘书霞,李振麟等.石崖茶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6,47(14):2436-2440.

[13]刘春兰,杨霞,白冬梅,李阳,肖欢涢.石崖茶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及生物活性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06):10-12.

[14]陈粤,余纲哲等,亮叶杨桐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2(2):43-45

[15]战宇,曾庆祝,方玲.亮叶杨桐叶总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对肺腺癌细胞A549生长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0,31(22):6-10.

[16]余杰,陈美珍.亮叶杨桐中类黄酮提取及其抗氧化、抑菌作用的研究[J].汕头大学學报(自然科学版),1997(02):52-58.

[17]袁尔东,肖仔君等.亮叶杨桐叶总黄酮提取及抑菌活性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9,25(03):305-308.

[18]李水萍,李妮勤等,[J]中成药,2021,43(05),1280-1285.

[19]陈永生. 杨桐叶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抗增殖活性及抗增殖作用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20]张静怡. 亮叶杨桐的抗氧化活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1]陈永生,扶雄等.亮叶杨桐叶中酚类物质的抗氧化和抗HepG2细胞增殖作用[J].现代食品科技,2016,32(08):14-20.

[22]刘春兰,杨霞等.石崖茶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及生物活性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06):10-12.

猜你喜欢
药理活性化学成分
通经草研究概况
康复新液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岗梅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半枫荷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壮药积雪草主要化学成分及对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
山荆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金线莲的研究进展
九龙藤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核桃青皮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雪灵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