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木的生物学特性

2022-05-13 03:28刘立波刘运伟艾志强郭思琪
中国林副特产 2022年2期
关键词:林龄生长量株高

刘立波,刘运伟,艾志强,郭思琪,王 红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伊春分院,黑龙江 伊春 153000)

接骨木(SambucuswilliamsiiHance.)为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别名宽叶接骨木、马尿烧[1]。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张广才岭,其次是小兴安岭南部有少量分布,常见于采伐迹地、河流附近或阔叶疏林下。接骨木是集绿化、食用、药用为一体的珍贵野生经济植物,接骨木种子可榨油,油中含人体必需的脂肪酸85.17%,其次叶中还含抗坏血酸、胡萝卜、芳香油等[2],花和果实用于香料生产,糖果点心工业生产中作乳脂和糖果染色剂,果实可加工果酱、果冻、果子羹,花朵添加于葡萄发酵液中,酿成的酒具有玫瑰香风味[3]。接骨木的茎枝,根皮、叶、花、果实也可作药用,接骨木全年可采,晒干切片用,其性味甘苦,主治骨折、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炎等,树皮煎汁用于治疗肾炎和水肿病等[4-6],同时该树种生长快,枝叶茂盛,果期长,果实鲜艳,具有抗旱、耐贫瘠、抗菌等优点,可在庭院、公园观赏栽培,美化环境,并对堤坝、沙砾坡地有固坡效果,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功能,因此该种植物的开发具有很大经济价值和产业化前景。目前对接骨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根皮、茎、叶、果实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尚未见到较系统地对接骨木果油原料林培育方面的报道。鉴于此,对接骨木的物候期、植株及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摸清生物学特性,为其科学栽培与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苗木来源为小兴安岭植物园内采集多年生接骨木种子,2010年通过播种育苗人工培育的S1-0苗木,于2011年植苗造林。多年生野生接骨木为林外向阳坡地。

1.2 试验地概况

小兴安岭植物园,128°54′E,47°43′N,海拔231.3 m,年平均气温0 ℃左右,1月份平均气温-23.8 ℃,绝对最低气温-43.1 ℃,7月份平均气温20.3 ℃,最高气温37.3 ℃,年降水量600,坡度15°左右,地势向阳,土壤为森林暗棕壤,土层较浅,黑土层20~25 cm,土壤pH值5.5~6.0,呈弱酸性。

1.3 试验方法

1.3.1 物候期观测。物候期我们对栽植的接骨木进行了3年连续观测,试验结果为3年平均值,采用野外调查与试验地调查相结合,每隔3天观测1次。观测地点选择2处:小兴安岭植物园露地栽培试验地内、林外向阳坡地。

1.3.2 接骨木不同时期萌生枝条生长量调查。分别在6月10日、6月24日、7月2日、7月9日、8月13日不同时期对4个定位点观测的接骨木萌生枝条进行生长量调查。

1.3.3 接骨木根萌枝条和径萌枝条的生长量及萌生枝条数量调查。2015年和2016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林龄2年、林龄3年的接骨木苗木当年从根部萌生枝条、从径部萌生枝条的生长情况及萌生枝条数量进行了调查。

1.3.4 接骨木果实生长发育状况观测。在样地内进行定株观测,2015年和2016年连续观测2年,随机抽到15株调查,分析接骨木单株单串果重、单串果穗量、单串果的果量、单株树果串量、单串果穗的宽度和长度等果实生长发育状况。

1.3.5 不同造林密度成活率及生长量调查。2014年在造林试验地上设置3种密度进行造林,分别为2 m×2 m、2.5 m×2.5 m、3 m×3 m,每个密度50株,重复一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学特性

2.1.1 形态特征。 接骨木为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 m,树皮灰褐色,枝有纵条棱,无毛。有皮孔,冬芽卵圆形,先端钝,有3~4对鳞片。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在萌枝或壮枝的叶稀轮生;小叶5~11枚,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一般长4.5~6.5 cm,宽2~3 cm,小叶柄短;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花较松散,花序呈伞形,花序轴侧枝有时向上斜展,花小,白色至黄白色;花冠辐状,裂片5,长椭圆形,常外翻;雄蕊5。核果近球形,径3~5 mm,在初熟时,多为红色。成熟后紫黑色,稀暗红色;核2~3粒,卵形至椭圆形,有皱纹,长2.5~3.5 mm。花期5月末~6月初,果期6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下旬脱落。

2.1.2 生境条件。 野生接骨木生长于采伐迹地、林区路边、河流附近、灌丛间或阔叶疏林中。耐寒性较强,可耐-50 ℃低温;对土壤要求不严,耐旱、耐瘠薄土壤,对城市土壤适应性较强,生长强健。又因其耐荫性强,是难得的耐荫性观花观果树种,可作为疏林的下木或建筑阴面场地的绿化材料。根系发达,萌蘖性强,抗有毒气体能力强,忌水涝。

2.1.3 物候期。观测结果见表1。

表1 接骨木物候观测记录表 月-日

续表

2.2 植株生长发育规律

2.2.1 接骨木不同时期萌生枝条生长量调查

2015年分别在5月7日、5月26日、5月29日、6月10日、6月24日、7月2日、7月9日、8月13日不同时期对四个定位点观测林龄5年的接骨木萌生枝条生长量进行调查。

表2 接骨木不同时期萌生枝条生长量

通过对不同时期接骨木萌生枝条生长量调查可知(表2),6月10日接骨木萌生枝条生长量平均值为32.36 cm,生长量最大;其次是5月26日萌生枝条生长量为22.83 cm,5月7日接骨木萌生枝条生长量最小,平均值为8.13 cm。生长量出现两个低点,第一个低点是5月初,第二低点是6月中下旬,分析原因可能是6月中下旬正是杂草生长最旺盛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抚育管理没有及时跟上的话,就会影响接骨木枝条的生长,因此从6月中上旬开始应该加强幼林抚育管理。从7月上旬开始接骨木萌条生长量逐渐减小,一个多月萌条只生长了11.1 cm。从萌生枝条生长规律来看,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上旬是接骨木枝条生长量最大时期,从这一结果可以确定施肥重点,为促进枝条生长发育,应在5月26日~6月上旬施速效氮肥,为促进枝条成熟,应于7月上旬补施磷钾肥。

2.2.2 接骨木根萌枝条和径萌枝条的生长量及萌生枝条数量调查

2015年10月16日,在小兴安岭植物园接骨木试验地内,通过对林龄2年接骨木当年从根部萌生枝条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可知(表3),当年从根部萌生枝条数量为7~16个,当年从根部萌生的枝条长度为平均为121.8~131.1 cm,当年从根部萌生枝条地径平均为0.97~1.07 cm。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林龄2年接骨木从根部萌生的枝条数量较大,平均单株接骨木萌生的枝条数量达到了10个,萌生枝条数量较大,应该从林龄2年开始修剪过密枝条,修剪时可留3~4个主枝,主枝上保留2~3个侧枝,侧枝再保留2个二级侧枝,主枝平面角度90°,与中心枝成45°~60°。层间要有50 cm左右距离,3年内整形完成。

表3 林龄2年接骨木从根部萌生枝条生长量及萌生数量

2016年随机调查林龄3年的接骨木根萌枝条和径萌枝条的萌条高、萌条径及萌条数量。

通过对接骨木根萌和径萌生长调查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可知(表4),林龄3年接骨木当年从根部萌生枝条和从径部萌生枝条在萌条高、萌条径及萌条数量上差异不显著(P>0.05),林龄3年接骨木当年从根部萌生和从径部萌生的枝条平均长度分别为100.82 cm、111.45 cm,平均萌条径分别为0.797 cm、1.033 cm,平均萌条数量分别为5.5个、4.79个,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接骨木萌条无论是从根部萌生的还是从径部萌生的枝条生长量和萌生数量相差不大。

表4 根萌和径萌枝条的生长量及萌条数量比较

2.2.3 接骨木果实生长发育状况观测

在小兴安岭植物园接骨木试验地内,我们对林龄5年四个定位点的接骨木单株进行了树高、平均冠幅、单串果重、单串果穗量、单串果的果量、单株树果串量、单串果穗的宽度和长度的调查。

通过对接骨木结果情况调查可知(表5),林龄5年的接骨木平均树高为2.10 m,平均冠幅为1.85 m,平均单串果重22.79 g,单串果穗长和果穗宽接近,分别为6.70 cm和6.68 cm。平均单株鲜果产量1566.8 g。

表5 林龄5年接骨木单串果质量和单株树果产量

2.2.4 不同造林密度成活率及生长量比较

植苗造林时设置3种密度,分别2500株(株行距2 m×2 m)、1600株(株行距2.5 m×2.5 m)、1100(株行距3 m×3 m),每个密度50株,植苗造林当年7月22日调查接骨木成活率,10月份调查接骨木造林当年株高、地径生长量。从表6中可以看出,造林当年不同栽植密度株高差异显著(P<0.05),栽植密度2500 株/hm2株高生长量最大,平均株高生长量为99.15 cm,株高生长量大于其它两种密度,栽植密度2500 株/hm2造林当年成活率最高72.73%,高于其它两种栽植密度,随着栽植密度减少株高生长量和成活率有减少趋势,同时结合林龄5年接骨木平均冠幅为1.85 m来看,植苗造林时密度为2500株比较适宜。

表6 不同栽植密度接骨木造林当年株高、地径及成活率调查

3 结论与讨论

人工栽培接骨木与野生接骨木在生物学特性上无差异,不用进行栽培驯化。

从萌生枝条生长规律来看,5月中下旬~6月中上旬是接骨木枝条生长量最大时期,从这一结果可以确定施肥重点,为促进枝条生长发育,应在5月26日~6月上旬施速效氮肥,为促进枝条成熟,应于7月上旬补施磷钾肥,同时6月中上旬开始应该加强幼林抚育管理。

在栽培上,林龄3年接骨木当年从根部萌生枝条和从径部萌生枝条在萌条高、萌条径及萌条数量上差异不显著(P>0.05);接骨木林龄2年时开始修剪过密枝条,修剪时可留3~4个主枝,主枝上保留2~3个侧枝,侧枝再保留2个二级侧枝;造林密度为2500株/hm2林龄5年时产量最大。

猜你喜欢
林龄生长量株高
杉木胸径性状遗传参数年龄变化趋势研究
湘北绿桐I号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
刺槐林不同林龄林分形态及植被特征分析
檫树优树半同胞子代测定林树高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川西亚高山不同林龄云杉人工林林地水源涵养能力比较研究
不同香榧无性系子代测定林嫁接穗条年生长量比较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