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自闭症幼儿合理进行科学区环境创设

2022-05-14 16:26吴燕
幸福家庭 2022年2期
关键词:吊饰童童自闭症

吴燕

对于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幼儿,教师除了给予更多的关爱,还要根据自闭症幼儿的行为特点,营造适合自闭症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以辅助其更好地成长和学习。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对自闭症幼儿的成长十分重要,特别是班级环境对自闭症幼儿的影响比较大。

为了提升自闭症幼儿的教育质量,笔者围绕科学区的环境创设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据笔者观察,自闭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社会性发展不足,他们上课时坐不住,不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难与其他正常孩子交往。为了帮助班上的自闭症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笔者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比如,在集体活动中,笔者会特意设置简单的问题,激发自闭症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活动衔接环节,笔者会让别的幼儿提醒自闭症幼儿,使其明确接下来的活动内容。

此外,校园环境的创设对于自闭症幼儿的成长也很重要,笔者以科学区的环境创设为例,从两方面分析合理创设科学区环境的方法。

(一)墙面装饰简洁,突出教育目的

在创设科学区的环境时,教师要保证环境的整齐简洁,减少不必要的装饰物。比如,在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开展过程中,笔者摒弃了繁杂的装饰,只选用各种各样的树叶来布置环境,方便幼儿观察树叶的颜色和脉络。笔者在布置的时候,力求整体效果的简洁,以减少环境对自闭症幼儿的干扰。

(二)避免悬挂吊饰,减少五官刺激

科学区的环境中不宜悬挂吊饰,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自闭症幼儿的注意力。比如,之前在科学区起装饰作用的吊饰看起来很漂亮,天气晴朗的时候,吊饰在墙面、地面和柜面上形成漂亮的几何图形阴影。自闭症幼儿童童在操作材料时被这些阴影吸引,看得目不转睛,放弃了手上正在进行的操作。笔者发现这个情况之后,立即拆除了吊饰。很快,童童又重新投入到材料的操作中。此外,还有一些吊饰会发出声响,比如风铃,会在听觉上影响幼儿的注意力。另外,一些有气味的吊饰会通过嗅觉影响幼儿的注意力。因此,在科学区要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装饰物。

天宝·格兰丁博士是美国的一位自闭症患者,她在《用图像思考》一书中说:“我通过图像思考。文字对我而言,就像另一种语言。不论口语还是书面语,我都会把它们转换成有声彩色电影,然后像录像带一样在大脑中播放。如果有人跟我讲话,他的话语也会立刻被转换成图像。要想用文字思维的方式来理解我的情况,那是很难的。”

对于自闭症幼儿,视觉提示并不是什么新鲜方式。办公桌或者办公室墙上的一份日程表就属于视觉提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标记、提示图和流程图等也是视觉提示。视觉提示是自闭症幼儿训练视觉导向思维模式、提升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在针对自闭症幼儿进行科学区环境创设的时候,要尽量多采用视觉提示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图形配对,便于幼儿整理材料

在科学区开展教育活动的时候,区域内有很多材料可供幼儿选择。通常为了方便幼儿整理材料,笔者会在收纳筐和收纳架上贴上相对应的标志,如简单的材料贴的标志是图形配对,复杂的材料贴的标志是数字配对、数与量配对、逻辑思维图配对等。对自闭症幼儿来说,最佳的选择就是图形配对。自闭症幼儿利用图形配对整理材料时,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的提升。此时,教师可以根据自闭症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给其增加难度。

(二)利用提示图,帮助幼儿定位

普通幼儿在科学区活动时,经过教师的简单指导就能找到活动的区域和位置,但是自闭症幼儿可能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此时,视觉提示图就能起到作用。

在科学区进行环境布置的时候,笔者会利用一些特殊标记让自闭症幼儿了解科学活动区的空间布局、场地设置和物品陈列情况。在活动区,笔者还会设置一些如何开展游戏的提示图,例如“坐在此处”“集中注意力”“整理材料”“在此活动”等图片。如果一个科学区可以同时容纳4~5名幼儿活动,笔者就在这个区域贴上4~5个圆点的图形。经过笔者几次提示之后,自闭症幼儿能很好地掌握活动区域的范围。

(三)利用流程图,帮助幼儿游戏

为了让自闭症幼儿在活动的时候了解材料的操作方法,笔者选择在添加材料时讲解游戏的

玩法,用游戏流程图将材料的

操作方法直观地展示出来,还在材料上标注了序号。这样不仅简化了材料的操作难度,还能使自闭症幼儿直观地、快速地学会材料的操作方法。

比如,有一份材料是让幼儿了解笔的结构,材料中包括签字笔、自动笔、圆珠笔等。笔者根据每支笔的特点制作相对应的游戏流程图。其中,圆珠笔的组装方法比较复杂,起码由七个步骤构成。为此,笔者在制作流程图的时候,重点将圆珠笔的组装方法进行详细标注,将每一个步骤都清晰地展现出来。为了让自闭症幼儿也能快速理解,笔者将组装步骤分成三步:笔头、笔杆、笔尾。通过任务分解,降低了游戏难度,提升了教学效果。

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场所和操作的物质对象,是决定教学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要考虑自闭症幼儿的特点和能力发展的需要,选择合适且实用的材料。

(一)要避免使用难闻的实验品

有些自闭症幼儿对气味特别敏感,难闻的气味会让他们感到难受。所以,在科学区投放材料的时候,要避免投放带有异味的材料,也可以采用将科学区再细分的方法,将无异味的材料单独放在一块区域供自闭症幼儿使用,并利用醒目图片来提示。

(二)减少干扰项

有一次,笔者在科学区投放了一份材料,是一些生活中的关联性配对物品,有门和钥匙、扫把和簸箕、牙刷和牙膏等。活动开始后,笔者先用门和钥匙作了示范,然后让幼儿自己尋找关联性配对的物品。活动中,自闭症幼儿童童总是把颜色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笔者立即上前指导他:“童童,你看这里,钥匙能开门,那扫把和什么在一起呢?”他拿起一张图片给笔者看,图片上是一只蓝色的碗,和扫把的图片颜色一样。笔者继续提示:“扫把和碗的颜色一样,但是作用不一样哦!碗能盛饭盛菜,扫把可以扫垃圾,你觉得扫把会和什么在一起呢?”童童想了想说:“簸箕。”笔者立马向他竖起大拇指。活动结束后,笔者对此进行了思考,考虑到有可能是物品的颜色对童童造成了干扰。笔者抽空把游戏材料换成了统一的颜色。此后,当童童再次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对所有物品都能按照功能准确配对。看到这样的效果,笔者感到非常开心。

(三)根据幼儿的能力投放材料

自闭症幼儿有属于自己的能力发展曲线。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在投放科学区操作材料时,教师要结合自闭症幼儿的发展水平、优势、不足和教育康复需要,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材料。”

比如,在话题活动“果子成熟了”开展期间,笔者根据话题目标和童童的发展水平,选择投放水果、塑料刀、放大镜等操作材料。活动进行中,笔者适时引导童童去观察和比较,如“水果是不是只能横着切呀?”“这两种水果的籽是一样的吗?”等。在笔者的逐步提问下,童童始终兴趣盎然,在活动期间顺利了解了一些水果的特征以及种子的形态和生长过程。

教师在创设科学区环境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问题,这关系到幼儿特别是自闭症幼儿能否安全、有效地在科学区获得知识、技能和经验。笔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去消除安全隐患。

(一)提前筛选材料,保证软硬件的安全性

1.硬件材料的安全性。幼儿活动的大环境一定要确保安全,比如科学区的一些硬件材料(如柜子、桌面等),要尽量选择不带尖锐的边和角的。对墙角和柜角的一些边角要用软包进行处理,避免幼儿摔跤、磕碰的时候造成二次伤害。另外,电源插座不能裸露,需要有安全插座保护套等装置,避免幼儿触碰时发生危险。

2.操作材料的安全性。在科学区投放操作材料要选择大小适中、无毒无害、不尖锐的材料,在使用前要做清洁消毒处理。比如,在投放豆子、纽扣等材料的时候,要选取大小适中的,太小的材料有可能被幼兒塞进鼻子或者耳朵里,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再比如,在准备“磁铁小实验”时,需要投放的材料中有钉子,后来经过笔者和其他教师探讨,最后把钉子换成了没有尖头的铆钉,这样既保护了幼儿的安全又不影响实验结果。

(二)注意环境安全,保证幼儿正常活动

教师对科学区环境中投放的材料要定期检查,以确保操作材料完好无损,如果材料出现毛刺、断口等问题,要及时更换。对在科学区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教师可以用张贴安全标识的方式对幼儿加以提醒。比如插座上的“禁止触摸”、地面上的“小心地滑”、柜门上的“小心夹手”等,安全标识的颜色要尽量鲜明醒目,可以用红色或者黄色。安全标识张贴的位置要考虑到幼儿的身高,且不能影响幼儿对材料的操作。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

猜你喜欢
吊饰童童自闭症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不对称之美
灵动流苏
童童的老爷车
暑假作业
肥水不流外人田
《吊饰》教学设计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