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的中西医治疗方法研究综述

2022-05-20 13:47宋秋敬张智达
医学概论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西医治疗方法综述

宋秋敬 张智达

摘要:痔病作为一种血管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但本质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因此,痔病的治疗仍是肛肠科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梳理痔的常见治疗方法,充分运用中医内治外治相结合的手段,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

关键词:痔;中西医;治疗方法;综述

1概述

痔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屈曲和扩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在我国,痔疮占肛肠科疾病的87.25%[1]。现代医学对痔的病因-尚不完全明了,大多学者认为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1)解剖学因素:①肛门位置相对较低,影响肛门直肠部血液回流。②痔静脉无瓣膜,血液回流困难,导致痔的形成和发展。(2)感染因素:痔静脉丛的血管内膜炎和静脉周围炎使这些血管壁脆化、薄弱,引起静脉曲张,最后形成内痔。(3)不良的排便方式。(4)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致便秘,嗜食辛辣刺激肛门直肠使之充血,形成痔核。(5)遗传相关:血管的先天性缺陷。(6)妊娠和分娩过程中痔静脉血的郁滞、激素致血管扩张等。(7)腹腔、盆腔压力增高.(8)年龄相关:年龄大肛肠血管、肌肉等组织弹性差,易形成肛门部郁血有关。(9)微量元素锌的缺乏。目前国内外对痔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但越来越多的学者遵循以下治疗原则:(1)无症状不治疗。(2)先保守后手术。(3)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中医治疗

现代医学治疗痔病无外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辅以物理治疗,而中医学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且独到的经验治疗痔病,特别是在保守治疗改善症状方面。与西医相比,中医药治疗痔疮的方法多样,如中药内服、中药熏洗、枯痔疗法、针灸疗法等,这些方法损伤小、易于被患者接受,且能明显缓解症状[2]。中医学认为,痔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导致的,人体气血阴阳失衡。主要病机为风湿热邪入侵,导致机体气血不畅、瘀阻经络,下注肛门[3]。主要可分为湿热下注、气滞血瘀、气虚下陷等证。

2.1内治法

常用内服药物,多为清热药、补虚药及止血药,一般具有清热凉血、祛风润燥、清热利湿之功效,如槐角丸、化痔丸、痔宁片、防风通圣丸、麻仁丸等。

2.2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在肛肠疾病中运用广泛,不仅能有效减少药物经过胃肠道引起的不良反应,而且能直达患处,具有精、准、快、简之特点。常用外治法包括熏洗坐浴、敷药、针灸等。

2.3熏洗坐浴法:本法将药物加水煮沸,先熏后洗,或用药液作热敷或坐浴,病变处受到温热药气作用,血管扩张,促进循环。具有消肿、止痛、活血收敛作用,适用于嵌顿痔的治疗。熏洗方药常用五倍子汤、苦参汤等。

2.4敷药:把药物直接贴于穴位或患部,以治疗疾病。本法能使药力直达病所,还可使药性通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治病。具有疗效满意、使用方便、安全绿色等优点[4]。常用的外敷药有五倍子散、四黄膏、黄连油膏、玉露膏、通用消肿散、金黄散等。

2.5针灸治疗 近年许多医家在治疗痔疮的方案中也加入了针灸疗法,不论是针刺、挑刺、艾灸,还是耳穴压豆、穴位注射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常用的穴位多选用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及经验有效穴,如长强、八髎、承山、百会、秩边、足三里等[5]。针灸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双向良性调节、操作简便、安全、经济等优点[6]。

综上所述,痔病患者可选择的中西医治疗方法众多。在西医治疗方面,口服药物治疗较多,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手術治疗有其特有的适应症但易复发,物理治疗作为辅助治疗,疗效局限。中医方面治疗,治法多样,副作用小,疗效确切。内治法主要是针对不同患者病情辨证施治,这样既能有效缓解痛、痒等症状,又能从根本上调整人体气血阴阳,但目前尚无标准化治疗方案,见效慢,依从性差,疗效差异性大;本病的外治法,方法多样,简便安全、经济省时、耐受性好、疗效佳、副作用小及易接受等,具有西医治疗所不具备的优势。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在治疗痔病方面,中医药有着较大前景,但目前基于循证医学以及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仍然缺乏,统一而规范的安全评价体系仍需探索。

参考文献:

[1]安阿玥. 肛肠病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2]关威, 李师, 张晓明. 中医治“痔”的古代文献研究[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31(06):10-13.

[3]贺春菊, 梁劲军, 李洋, 等. 痔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药用药规律[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7,23(01):14-17.

[4]韦麟.外敷疗法临床应用[J].中医外治杂志,2005(01):29-32.

[5]桑伟, 铁宝霞, 高峰, 等. 针灸治疗内痔研究进展[J]. 河南中医, 2020,40(06):956-959.

[6]蒋香玉, 粟胜勇, 母叶, 等.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机制研究概况[J]. 河南中医, 2020,40(02):304-307.

猜你喜欢
中西医治疗方法综述
麦香遍地粮满仓——山西省“三夏”生产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心理咨询方法的国内适用性问题发现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提高中西医儿科教学效果的对策
中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