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基于患肌理论治愈腰间盘突出症伴马尾综合征1例

2022-05-22 11:55李国华孙庚申
医学前沿 2022年5期

李国华 孙庚申

摘要:浮针是1996年符仲华博士发明的,2014年符仲华博士又提出了患肌的概念。患肌理论的出现使浮针治疗疾病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明朗化。笔者2019年9月份运用浮针以患肌理论为指导治愈腰间盘突出症伴马尾综合征一例,通过此病例的治愈可能会使我们对腰间盘突出症和马尾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又多一份认识。

关键词:浮针;患肌;再灌注活动;腰间盘突出症;

病例资料

患者某,男性,33岁,司机

主诉:腰及左下肢疼痛伴行走困难2月余伴大小便障碍20余天。

现病史:2019年7月开车时因剧烈颠簸后出现腰及左臀部胀痛,向左下肢后外侧放射。站位明显,平卧位略缓解。因疼痛加重,于当地医院行“腰椎间盘医用臭氧微创手术”(具体过程不详)。术后腰及左下肢疼痛缓解八成。20天后因装卸货物腰部疼痛再次加重,无法站立,咳嗽、打喷嚏可加重疼痛,夜间影响睡眠,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无明显缓解。8月中旬出现腰部疼痛剧烈影响睡眠,左下肢憋胀无力,行走困难,呈“涉水步态”,大小便控制无力,感觉障碍。

既往无特殊病史。

影像检查:腰椎CT示:1.L3-4,L4-5,L5-S1椎间盘突出,L3-4,L4-5椎间盘水平椎管狭窄并L4-5椎间盘水平左侧侧隐窝狭窄;2.L1-2,L2-3椎间盘膨出;3.T12-L4椎体上下缘及L5、S1椎体上缘许莫氏结节压迹;4.腰椎生理曲度变直。

查体:被动体位,腰椎活动受限,鞍区触觉、痛觉、温觉丧失,缩肛运动减弱,左下肢触觉、温觉丧失,肌力减弱。左侧膝腱反射减弱,跟腱反射减弱。疼痛VAS 评分8-9分。

运用患肌理论[1]查体:双侧竖脊肌下段,双侧腰方肌,双侧臀大肌,双侧臀中肌,左股二头肌,左腓肠肌,左胫骨前肌为患肌。

诊断:1.腰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综合征

2.腰椎管狭窄

治疗:上半场,俯卧位,采用符仲华牌一次性使用浮针,在左侧竖脊肌上段自上而下进针,针尖指向患肌,针体在皮下横向运针,并以每分钟约100次的频率左右以扇形摆动进行扫散,约2分钟,配合轻柔提捏竖脊肌中下段,此时患者感觉左侧腰及左下肢疼痛减轻80%,VAS 评分2-3分,触觉,温觉明显恢复。左侧鞍区触觉、温觉明显恢复,嘱缩肛运动时可见肌肉收缩;第二针从腓肠肌远端自下而上进针、扫散,做跖屈、屈膝抗阻等再灌注活动,此时小腿后侧触觉、温觉明显恢复。下半场,分别在双侧臀大肌周围进针,扫散,嘱做缩肛运动,此时鞍区感觉及运动明显恢复。经过5次对上述患肌的治疗,患肌的病理性紧张基本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除,VAS 评分为0分,又经过20天休息,患者恢复正常生产工作。

讨论:

传统观念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因椎间盘的退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突出或脱出进而对神经根、马尾神经产生化学刺激或物理壓迫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马尾综合征(CES)是一种少见且严重的疾病,CES的定义是一系列腰背痛,单侧或双侧坐骨神经痛,鞍区麻木和下肢运动无力,下肢感觉改变或麻木,伴有不同程度的直肠和泌尿系症状[2]。腰椎管狭窄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腰椎椎管相对容积减少,使相邻神经根、脊髓受压迫,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3]。马尾神经是指在脊髓圆锥以下的腰骶神经根称为马尾神经,马尾由L2-5、S1-5及尾节发出的共10对神经根组成[4]。马尾神经穿出椎间孔走行于肌肉附近或之中。通过上述定义可以了解到腰间盘突出症、马尾综合征及椎管狭窄与椎间盘髓核突出、椎管容积变小等骨性结构有关。

这位患者不仅出现了疼痛还出现了感觉及运动障碍,常理认为是混合神经干受到伤害引起。结合患者影像资料分析,CT提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如果是上述问题压迫神经干引起的临床症状,那只能手术解除压迫了,相关文献报道[5]手术是相对于其他方法最为有效的治疗,但是浮针对此病也有显著的疗效:不仅缓解了疼痛,还恢复了感觉和运动功能。难道通过浮针治疗改善了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狭窄的椎管其容积会增大?由于浮针的针体只在皮下,不会触及到椎体,所以不会对骨骼等这些致密的结缔组织有直接的改变。并且,至今也没有关于通过皮下组织改变骨骼形态的文献报道,显然上述假设是不成立的。

浮针医学认为:非感染性疼痛是肌肉的病理性紧张(患肌)挤压其内部或邻近血管引发相关组织缺血导致的[6]。神经末梢收集疼痛信号并转化为电信号,然后由感觉神经传输到中枢。患肌的紧张还会压迫其内部或邻近的神经导致其麻木等感觉障碍[7]。浮针唯一的治疗靶器官是患肌,对其他组织影响的速度慢或者没有影响。[8]

此患者腰部及左下肢疼痛范围大致与下列患肌分布相吻合:双侧竖脊肌下段,双侧腰方肌,双侧臀大肌,双侧臀中肌,左侧股二头肌,左侧腓肠肌,左侧胫骨前肌。鞍区的感觉及运动是由臀上神经、臀上皮神经、臀内侧皮神经、股后皮神经、会阴神经、阴茎背神经等支配,这些神经是由马尾神经出椎间孔形成的分支,行走于竖脊肌下段、臀大肌、臀中肌等肌肉之中,当这些肌肉形成患肌时挤压上述神经会造成感觉或(和)运动障碍。

浮针在上述患肌周围皮下扫散配合再灌注活动,使其充分松解而达到本身及邻近组织气血[9]正常,所以疼痛缓解;竖脊肌、臀大肌等患肌的松解解除了对马尾神经出神经孔后的压迫,使其感觉及运动障碍得以恢复。

本文虽为个案,由于是在新的医学观点、理论为指导下成功治疗,今后可以将此方法对类似疾病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6][7][8]符仲华.浮针医学纲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

[2][5]彭龙,刘扬,赵红卫.腰椎间盘突出症致马尾综合征的诊治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19,25(01):48-50.

[3]王坤,梅伟.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进展[J].骨科,2019,10(03):248-252+256.

[4]孔庆捷,史建刚.马尾神经综合征的基础研究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7,38(11):1432-1438.

[5]符仲华,甘秀伦,吴凤芝,韩琳.气血新论[J].现代中医临床,2020,27(03):68-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