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急性膝关节损伤应用CT与MR诊断的临床价值

2022-05-22 11:55张焯壹张德彬高松张超伟李祥生
医学前沿 2022年5期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张焯壹 张德彬 高松 张超伟 李祥生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膝关节损伤应用CT与MR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1-2022.1收治的急性膝关节损伤患者82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41例是参照组,41例是实验组,参照组应用CT检查,实验组应用MR检查。对于两组患者的检出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检出结果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检出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膝关节损伤诊断中MR的应用效果较好,有着较高的应用,与CT检查相比,MR准确性更高,图像显示更加清晰,方便观察,可以为急性膝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急性膝关节损伤;CT技术;MR诊断;

膝关节属于全身最大的屈戌,因为它的外形,所以决定了它不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关节[1]。因此,膝关节的韧带结构在保持膝关节的正常功能以及稳定性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膝关节虽然是一个屈戌关节,但是在屈膝时也能够进行轻度的磨动以及旋转。其主要的功能是传递载荷、负重以及为小腿的活动提供相应的力偶。若是膝关节损伤,将会给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膝关节的诊断,一般采用的是CT和X线检查。近年来,MR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急性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中取得显著效果。本文将以82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1-2022.1收治的急性膝关节损伤患者82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41例是参照组,41例是实验组。参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在23-73岁,平均(52.0±15.50)岁;病程在3-6个月,平均(4.5±1.50)月;损伤类型: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9例,膝关节肌腱损伤患者11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11例,膝关节骨挫伤患者10例;实验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在24-74岁,平均(52.5±15.50)岁;病程在3-5个月,平均(4.0±1.50)月;损伤类型: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8例,膝关节肌腱损伤患者12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13例,8例患者是膝关节骨挫伤。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显示是P>0.05。

方法

CT诊断:采用GEOptima CT660、 GEDiscovery CT750 HD; 工作站: GE Medical Systems S.C.SAW VolumeShare 7; 造影剂:扬子江®欧苏®碘海醇。对患者的整个膝部进行扫描,扫描的方式可以是平扫以及增强扫描。螺距在1.375-1.5:1,扫描参数在120kv,200-250毫安,層间距在5.0毫米;层厚在5.0毫米;注射造影剂为100毫升,注射速度在每秒3.0毫升。

MRI诊断:采用Philips Intra 1.5T:使用膝关节表面线圈对其进行扫描。引导患者选取仰卧位,足部先运用仪器,患肢放置在线圈的中心位置。扫描参数:TE:13.8毫秒,TR:500毫秒,矩阵:256*256,视野在180毫米。梯度回波序列扫描参数:将TR调至最小值,层间距在0毫米,层厚在3.0毫米,视野在250毫米,采集矩阵是:256*512。

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患者的检出结果进行观察和比较。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应用SPSS 23.0 对比分析,包括计数资料、计量资料,表示方法分别是[n(%)]、(),检验方法分别为X2检验、T检验,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检出结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检出结果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检出情况对比

对于并发症检出情况,实验组明显多于参照组,差异显示是P<0.05。见表2。

3 讨论

CT以及X线都是进行膝关节损伤诊断的一般方法,但是,其中有一定的缺点,只能对于关节脱位以及骨折进行一定的准确判断,而对于内、外侧副韧带、交叉韧带、软骨骨折以及半月损伤等都无进行精确的判断[4]。关节镜属于当前进行膝关节损伤诊断的比较准确的方法,能够很直观的对于膝关节内部的情况实施有效的检查,不但能够对于膝关节实施诊断,还可以进行相应的修复以及治疗,但是,关节镜的检查对于患者有着一定的程度的伤害,所以,无法将其作为常规的诊断方式[2]。与CT比较,核磁共振MR可以对于软骨组织的检查做出比较清晰的图像,能够非常清楚的反映组织损伤的程度。本次研究表明:膝关节损伤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的效果较好,与CT检查进行比较,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膝关节损伤不一样类型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而且其图像也更为清楚一点,可以方便医生进行观察,能够更加容易的对于患者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诊断[3]。MR技术是利用机体组织中原子核(主要是H离子)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经射频脉冲激励后产生核磁共振现象并成像。MR特点包括无电离辐射、多方位成像、多序列、多参数、无骨性伪影等,软组织分辨力更高。近年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在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4]。

综上所述,与CT检查相比,磁共振成像的准确性更高,图像显示更加清晰,方便观察,可以为膝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陈起强. CT与MR在急性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29(10):1912-1914.

[2]何顺利. 急性膝关节损伤应用CT与MR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 饮食保健,2020,7(17):217-218.

[3]吴敏. 急性膝关节损伤应用CT与MR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价[J]. 养生保健指南,2019(21):39.

[4]罗乐. 急性膝关节损伤应用CT与MR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 系统医学,2019,4(3):101-104.

猜你喜欢
磁共振成像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
胰腺腺泡细胞癌患者应用CT与MRI诊断的临床效果分析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氙同位素应用及生产综述
MRI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脑干胶质瘤磁共振成像及病理学特点及两者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