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使用处方分析

2022-05-22 01:32贾益铭
医学前沿 2022年5期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

贾益铭

摘要:目的:探析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处方合理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降血脂的50份药物处方,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分析处方使用合理性。结果:50份降血脂的药物处方中,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处方比例86.00%(43/50),其中诊断不全1份,占不合理药方的20.00%;不良药物相互作用有1份,占处方不合理比重20.00%;用法用量不适宜2份,所占比重40.00%;联合用药不适宜1份,占有比重20.00%。结论: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使用频率高,处方问题较多,临床工作人员应持续改进。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降血脂药物;处方分析;用法用量

高血脂指的是由于患者脂肪代谢异常导致机体血浆脂质高于正常值。临床常表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二者兼有。如不采取及时有效治疗手段,将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当前,临床用于高血脂治疗药物种类主要包括贝特类、胆酸鳖合剂类、他汀类、烟酸类。其中,他汀类由于效果显著,副作用少,降脂功能确切,其临床应用范围较广[2]。为进一步探析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处方合理性,本文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50份降血脂药物处方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具有降血脂药物处方的50例患者,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此次研究。患者年龄37-79岁,平均(45.68±6.11)岁,其中男性患者31例,年龄37-78岁,平均(40.28±5.19)岁,女性患者19例,年龄37-79岁,平均(42.36±6.02)岁,患者临床诊断基本为高血脂症,其他病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1.2方法

对我院住院药房及门诊部门他汀类药物进行统计归类发现,阿托伐他汀(药物批号:R22978-S90876)是主要他汀类药物。按照2015版《临床用药须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SFDA版)药品说明书、《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等相关资料,结合每一位患者实际身体情况、具体病情,对含有阿托伐他汀的降血脂药物处方进行评价分析。

1.3观察指标

统计他汀类药物处方百分率和阿托伐他汀的利用评价指标,记录分析不适宜性处方和不合理性处方。

2 结果

2.1阿托伐他汀处方分析

50份降血脂的药物处方中,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处方比例86.00%(43/50),43份他汀类药物处方中,处方不合理使用的有5份,所占比例11.63%(5/43),其中诊断不全1份,占不合理药方的20.00%(1/5);不良药物相互作用有1份,占处方不合理比重20.00%(1/5);用法用量不适宜2份,所占比重40.00%(2/5);联合用药不适宜1份,占有比重20.00%(1/5)。其中阿托伐他汀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后可能存在不良反应的处方5份,出现频率为22.73%(5/22)。联合用药情况如下表1。

3 讨论

由于脂质不溶于水只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高血脂常被认为是高脂蛋白血症,临床将高血脂分为原发性高血脂症和继发性高血脂症[3]。他汀类药物治疗使用频率极高,但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和处方的合理性同样值得临床加大研究力度。他汀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泻、皮疹肌炎、横纹肌溶解症、肌痛、血清转氨酶上升等。其中阿托伐他汀容易产生药理反应,半衰期长,无服用时间限制,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范围比较广泛[4]。

本研究中,他汀类药物处方共计43份,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脂患者的比例达86.00%(43/50),其中含有26份阿托伐他汀处方,占比60.47%(26/43)。处方合理性分析发现:43份他汀类药物处方中,不合理处方5份,占有比重11.63%,处方诊断不全1份,占不合理药方的20.00%;不良药物相互作用有1份,占不合理比重20.00%;用法用量不适宜2份,占比40.00%;联合用药不适宜1份,占比20.00%。其中诊断不全是由于高血脂患者血浆中多种脂质含量超出正常值,常同时患有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蛋白血症等。他汀类药物主要用于高血脂患者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但不适用于所有降血脂情况,临床应用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开具处方;不良药物相互作用、聯合用药不适宜包括(1)非诺贝特。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服用,容易导致患者肝损伤,不利于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发生肌病的几率。阿托伐他汀浓度相对比较高,危险性大。(2)奥美拉唑。阿托伐他汀与奥美拉唑联合服用,同样一定程度上损害患者肝脏,降低治疗效果,增加患者产生肌病的几率。(3)地高辛。阿托伐他汀与地高辛联合服用,可能引起患者发生洋地黄中毒情况。

综上所述,通过对全部50份降血脂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阿托伐他汀是他汀类主要降血脂药物,临床降血脂药物处方不合理情况仍然存在,应及时降低处方不合理性,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慧芳,杨贵荣,杨长春.非他汀类药物治疗血脂异常的实践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9,9(24):44-48+92.

[2]焦静.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04):496-497+474.

[3]孙建芳.降血脂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及合理用药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18,4(03):96-98.

[4]吴小利.某院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和处方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9):80-81.

猜你喜欢
他汀类药物
三种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PCI干预患者血脂及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影响
我院125例住院患者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的安全性分析
他汀类药物联合全雄激素阻断一线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分析
他汀类药物引起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浅谈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的安全性
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与临床观察
浅析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