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

2022-05-22 07:16张智达宋秋敬
医学前沿 2022年5期
关键词:气滞灌肠血瘀

张智达 宋秋敬

摘要: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中原发性占痛经总数的90%左右,区别两者最关键的就是生殖器官有无器质性改变,其次就是原发性痛经发病人群相对于后者较年轻,发作时间在月经来潮前12小时及来潮后数天。原发性痛经的特点就是:数量多、年轻化、发作长,严重影响着广大女性的正常生活。对于本病的治疗,西医缺乏明确的发病机制,多以抗炎、镇痛为主,用药后效果明显,但作用时间短,依懒性强。中医药本着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既可综合治疗,又可中医药单独治疗,在本病的治疗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痛经作为妇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病与年轻女性,见于月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小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呈局部痉挛性,痛引腰部及尾骶部。原发性痛经指非器质性改变引起的疼痛,中医上本病属于月经病篇中“经行腹痛”的范畴,中医学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至今天,对本病的临床主症、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都有着较为清晰的理论框架,下面结合近年来中医学界对本病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1.中医病因病机的概括

本病发生多有嗜食辛辣刺激之品、起居无常、房事不节、情志失常致气血亏虚或气血运行受阻,发病部位在胞宫、冲任,与肝、肾两脏关系密切, 痛经的重点在“痛”字上,病机当属“不通则痛、不荣则痛”[1]。

2.中医治疗手段

2.1中药内服

中医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辨证的结果。中医妇科教材上关于本病的辨证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以及气血虚弱、肾气亏虚、阳虚内寒。诸多医家在此辨证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做了新一步衍变。董组因和吴晓燕[2]将其分为实证的寒凝血瘀、气滞血瘀和虚证的气血虚弱、肝肾亏虚四型,共观察病人60例辨为对应证型,并选取相应的治法和选方,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0%。张梅香和侯苏谊[3]选取逍遥散、温经汤、圣愈汤加减对应治疗气滞、寒凝、气血虚证型患者。通过对已有的68组病例加以分析发现未婚多于已婚,未育多于已育,经前疼痛多于来潮后疼痛。且实证在经前一周服,虚证在月经来潮第一天开始,用药时间为一周,连续使用三个月经周期并统计疗效,发现实证的有效率高达95%以上,虚证也有87%。

2.2中医特色疗法

2.2.1针刺

痛经的选穴多在任督、肝脾肾静脉上。根据虚实不同会选择相应的腧穴,实证为:三阴交、中机、十七椎、次髎、地机,虚证为:三阴交、关元、足三里。在首先分清虚实的基础上进一步辨证选穴进行针刺可达到理想效果。

黄志刚[4]运用针灸治疗本病,治疗组主穴为双侧次髎和三阴交,然后依据辩证加相应的配穴,气滞血瘀的加太冲和血海,寒湿的加归来与关元……对照组在疼痛時口服布洛芬解痉止痛,连续观察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后统计发现针灸辩证选穴治疗本病具有极高的治愈率,且此法安全可行,无不良反应,应广泛推广应用。

杜敏和韩怡菊[5]对于辨证为寒湿型的原发性痛经治疗组选用毫火针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组的操作流程为将毫火针在外火焰中烧至通红然后迅速刺入所选穴位上,对照组只用普通针进行针刺,以少腹部疼痛程度量化评分来反映针刺效果,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那么对于特定的证型---寒湿型,治疗原则为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毫火针便可以利用其温热刺激特点激发周身阳气,温通脉络。

2.2.2推拿手法

“内治之法即外治之法,内治之理即外治之理”,推拿就是一个外治治疗内病的代表,相关研究表明推拿可以盆腔的局部血供及血流,可以梳理脊椎神经的紊乱来减缓痛经程度[6]。

赵娟[7]等采用普通辨证推拿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首先是常规推拿:在冲任两条经脉上行掌推法调和气血,在腹部施揉法、摩法及推法,在后背广泛行擦法至皮肤红润为宜;然后依据辨证选取特定的穴位并行相应手法;对照组采用布洛芬口服,治疗时间为三个月经周期,后计算数据发现治疗组的有效率远大于对照组的。

2.2.3中药灌肠法

中药保留灌肠即是将中药汤剂通过肛门灌注至结直肠,因为女性其特殊的生理结构,通过结直肠对于药物的吸收以及前后阴的经络属络关系作用于女性盆腔部位从而发挥疗效[8]。

张晓燕[9]选用自拟方早晚各一次进行中药灌肠,根据疼痛的程度选用4-6周疗程,经过统计得出总的有效率达94.6%,中药保留灌肠后药液经过肠黏膜的吸收,以及药液的热力和对局部的影响可发挥疗效。

2.2.4其他特色疗法

青春期的未婚女性由于其体质的特殊性是本病发生的一个重点人群,刘念[10]采用八段锦配合推拿疗法对照单一手法治疗青年期女性共计119例,经统计学计算分析得出综合治疗的有效率远远高于其他单一治疗,体现了一加一大于二。且发现针对不同的证型每种治疗手法各有其优势,如八段锦中的“左右开弓似射雕,摇头摆尾去心火”对于气滞血瘀型具有较好的疗效。

3.总结与展望

祖国医学经过漫长的发展衍变对本病有着独到的见解,历代医家发明总结出众多治疗手法,中医内治、中医外治及内外联合治疗,每种治法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但缺少当代医学所需的疗效机制的研究和理论数据的印证,因此新时代的中医人首当其冲的是传承精华,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临床研究,用统计学方法说明我们的优势,为临床应用提供强大理论支撑和数据保障。

参考文献:

[1]嵇波, 任晓暄, 赵雅芳, et al. 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述评[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8(13): 1856-1858+1862.

[2]董祖因, 吴晓燕. 辨证分型治疗痛经60例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2(04): 298-299.

[3]张梅香, 侯苏谊. 辨证分型治疗原发性痛经68例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3(09): 457.

[4]黄志刚. 针灸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09, 28(07): 377-379.

[5]杜敏, 韩怡菊. 毫火针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 2015, 5(01): 109-110+144.

[6]张磊, 李征宇, 岳旭迎, et al. 推拿镇痛临床及机理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16(01): 115-118.

[7]赵娟, 王继红. 辨证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J]. 中医外治杂志, 2015, 24(05): 45-46.

[8]王晨亦, 魏绍斌. 中药灌肠疗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 江西中医药, 2019, 50(09): 75-77.

[9]张晓燕.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原发性痛经68例[J]. 临床医学, 2012, 32(02): 117-118.

[10]吴薇, 刘念. 八段锦配合推拿治疗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3, 10(03): 14-17.

猜你喜欢
气滞灌肠血瘀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灌肠机专利技术综述
自拟方结肠灵汤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从滞论治慢传输型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