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2-05-22 13:33张凤季华安国防娄阳云王征
医学前沿 2022年5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课程思政

张凤 季华 安国防 娄阳云 王征

摘要:系统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医学各学科之间密切联系的桥梁,也是医学生首先接触的富有人文和生命医学教育特色的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而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中是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学团队围绕《系统解剖学》课程特点,从教学方法应用、内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思政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类课程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目标。2019年9月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指出“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1] ”。2020年5月,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课程思政的任务、目标、实施推进的方式等方面给出了明确的指示[2] 。在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正确把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内涵式发展是当今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必须强化“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坚守职业道德培养的主阵地,牢记专业课程进行思政教育的功能定位,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开创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1.系统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結构、位置和毗邻关系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课程内容包括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为其他基础及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系统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旨在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融合,提高课程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除了使医学生获得本学科基本知识、理论与技能外,还培育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高尚的职业情操,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理念、求真博爱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通过修订教学大纲、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手段、完善评价指标、科学规划课程思政切入点和实施路径等一系列措施,系统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不仅可以改变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剥离和脱节的现状,而且可以丰富课程内涵,建设有温度的生命大课。系统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改革趋势,对推动“知识-能力-素质-价值”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对提升医学生专业素养、增强责任意识、培育职业情操、激发家国情怀等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系统解剖学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合职业道德、责任意识、科学精神、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结合PBL、TBL等教学方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以案例讨论、生讲生评、生问生答、边做边评等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依托线上慕课平台和课外实践活动等融入思政元素,鼓励学生在知识反馈过程中大胆质疑、深入探究,逐步形成批判性思维方式,以夯实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联系的有效性。

3.教学内容的设计

以重要人物、典型案例、科学实验为切入点,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和课外实践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真正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立体化育人目标。

3.1课堂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是课程设计,不同的思政元素融入的侧重点、切入点和突破口各不相同。课堂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应讲究技巧和策略,应处理好知识导向和价值引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感染和引领学生。例如:在第一堂课讲解绪论时,引用浙大老校长竺可桢的名言“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大学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借蔡元培先生就任北大校长时对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抱定宗旨、砥砺德行、尊敬师友,引领学生开启大学学习生活。在讲解各系统时结合重要发现和人物故事,如讲解消化系统时,引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马歇尔和沃伦发现幽门螺杆菌的事例,弘扬医学科研工作者执着追求、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讲解各章节知识点时,介绍最新研究进展和未解之谜,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和理想,勇攀科学高峰,为推动医学发展贡献力量。

3.2结合新冠疫情实践经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突发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全球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自上而下及时采取了全方位的管控措施,有效阻止了病毒的扩散,并向世界各国实施援助,体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面对疫情,党和政府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制度的优越性;疫情也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考验,全体医务人员不惧风险,舍小家为大家,驰援疫区,坚守岗位,救死扶伤。作为医学院校,肩负为祖国和人民培育守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医学人才的责任和使命。从医学生的角度出发,提高职业素养,树立社会责任感,提升人文素养,形成正确三观,具有家国情怀,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要求。疫情期间涌现出的英勇人物、典型事迹、重大医学科技进步等是鲜活的思政素材,作为医学院校的专任教师,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作为课程思政并与专业课有机融合,形成协同效应,是当下的发展目标。

3.3大爱无言,感恩无语良师

在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遗体捐献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生命虽已终结,却将身躯献身医学,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人体基本结构,是医学生求知路上的启蒙老师,医学界尊称他们为“无语良师”,也称 “大体老师”。在第一节实验课上,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向无语良师致敬宣誓,庄严承诺;每逢清明节,组织师生举行缅怀仪式,向遗体捐赠者表达敬意和对家属的慰藉;向学生们讲述遗体捐献家庭背后的感人故事,使学生们感受人性的伟大,感悟无语良师的遗志,怀一颗敬畏之心,探生命科学之秘。将思政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培养心中有大爱,守卫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医护人。

3.4结合课程特色,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活动

以课堂内外融通的方式探索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思政路径与方法,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践行“知识-能力-素质-价值”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感悟。以浙江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杭州医学院接收站正式成立为契机开展“生之永续”生命教育系列活动;邀请浙江省红十字会和浙江大学医学专家,举办 “大爱无言、生之永续”主题沙龙,共同探讨生命延续;建立遗体捐献宣传队,举办遗体捐献现场宣扬活动;此外,进行遗体捐献调查、宣讲和科普,并走访遗体捐献者家中进行事迹采访和慰问;另与杭州市临安区民政局及红十字会合作,建立专门的“无语良师”缅怀基地,定期走进社区、广场等开展遗体捐献宣傳活动,并充分发挥杭州医学院人体科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宣扬生命文化教育理念。

4.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课程基于CIPP评估模型,对课程思政的建设基础、资源配置、实施行动、最终成效等进行深入探索与挖掘,构建全程性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CIPP评价模型即“决策导向评价模式”,于1966年,由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m,D.L.)在对泰勒的“行为目标导向模式”进行反思后提出。CIPP由“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投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和“成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四部分构成,能较全面、系统地反映评价对象全貌,比较重视过程评价和反馈作用,具有计划、组织、实施、再循环的动态评价特点,能够把师生在课程开发、实施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纳入评价的主要内容,避免课程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片面性[4]。

5.展望

课程团队将以此为契机,建设和完善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深入挖掘系统解剖学专业课程自身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增强课堂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注重职业素养和医德医风教育,提升人文修养的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具有人文关怀、求真博爱精神和家国情怀等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 而如何挖掘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到课程思政教学建设中,并兼顾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规律,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需要教学团队进一步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 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R].教育部,教高[2019]6号,2019-9-29.

[2]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R]. 教育部,教高〔2020〕3 号,2020-5-28.

[3] 沙国禅.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建构与实施[J].人民教育,2019(07).

[4] 黄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立意与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8(02).

项目来源:杭州医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系统解剖学“SFCK202110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