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高龄基底节脑梗死患者的护理

2022-05-22 13:33陈义超
医学前沿 2022年5期
关键词:高龄护理

陈义超

摘要:总结1例高龄基底节脑梗死患者护理体会,积累高龄人员护理经验。本例患者因“左下肢乏力、言语含糊18小时”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基底节脑梗死,同时本例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治疗护理难度较大。患者入院后通过积极对症治疗和及时采取病情观察、导管的护理、血糖监测、血压监测、预防压疮、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护理干预后,患者病情好转,以准予出院。

关键词:高龄;基底节脑梗死;护理

老年人发生基底节脑梗死几率较大,主要表现有言语受限、音量小、语调低等症状,主要是因为大脑中动脉的深穿支闭塞引起。治疗上与一般脑梗死相同,临床治疗期间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可促进患者恢复[1]。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年龄90岁,2020年8月27日因“左下肢乏力、言语含糊18小时”入院诊治,患者于2020年8月26日下午4时许起患者自觉左下肢乏力感,行走时左下肢拖拉感,8月27日起床后,家属感觉患者言语表达不流利、语速变慢,听力进行性下降、呛咳、声嘶、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呕血、黑便、黑蒙、神志不清、肢体抽搐、二便失禁等表现,至本院就诊。体格检查:T:37.0℃ P:62次/分 R:15次/分 BP:130/80mmHg。入院查体:口齿含糊,语速慢,音量小。辅助检查:2020-08-27 头颅CT平扫检查(CT050662):两侧半卵圆区及基底节区多发缺血灶,建议MR检查。老年脑改变。两侧上颌窦炎。常规彩超:1.脂肪肝;2.胆囊结石。TCD: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1. 基底节脑梗死(右侧)2. 高血压2级(很高危)3. 2型糖尿病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后,心功能Ⅱ级。5.胆囊结石。NIHSS评分(3分)、mRS评分(2分)、GCS评分(15分)、深静脉血栓风险小。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患者90岁高龄,脑功能稳定性较差,皮质抑制能力低,病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难预测的特点,此例患者年纪大体质弱,病情复杂。因此入院治疗后密切观察患者意识、血压、瞳孔、心率变化;观察患者情绪表现,预防躁动、头部剧烈疼痛、呕吐、视物模糊。予患者抬高腿部,促进动脉回流,预防颅内高压。观察患者肢体情况,出现抽搐、强直情况上报医生。

2.2 导管的护理

患者吞咽困难,NIHSS评分(3分)予患者胃管鼻饲方式进食。置留胃管后妥善固定管道,预防打折,护理人员每天对固定在鼻腔的医用胶带进行更换,并在喂食前观察管道是否通畅,避免胃管脱落、打折影响使用。使用后用注射器向胃管注射生理盐水冲洗,避免清理不及时造成有害细菌生成,注射过程中注意速度,避免对患者产生刺激,加重疼痛。并严密观察胃液导管颜色变化,出现鲜红、黑褐颜色液体时及时上报医生。患者病情严重,予留置导尿管,在导尿期间观察患者尿液颜色、性状,每日予患者会阴部消毒2次,间隔1周更换导尿管1次,预防泌尿感染。患者治疗期间建立了静脉扩容和输液通道,护理期间每日对留置针周围皮肤进行消毒2次,预防长时间留置造成皮肤感染。

2.3 血压监测

血压升高易引起并发症,控制血压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患者有高血压2级(很高危)病史,入院体查血压为130/80mmHg,在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对其血压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遵医嘱予以降压药物,控制血压。每日测量血压2次,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控制在正常水平。指导其在日常饮食上减少盐分摄入,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其后血压维持正常、稳定。

2.4 血糖监测

本例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史,机体高血糖状态,在临床治疗介入治疗期间,会增加感染及其他并發症发生风险,因此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需对血糖控制引起重视,血糖控制对患者病情恢复有重要作用。遵医嘱予患者对症药物,控制血糖。血糖监测可及时发现患者异常,及时提供治疗延缓和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每日予患者早餐前半小时、晚餐前半小时、夜间1点进行血糖监测,均空腹状态,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保持稳定状态。

2.5 预防压疮

老年基底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造成局部受压时间长。护理期间,予患者每日擦洗皮肤一次,保持患者皮肤干净、干燥。间隔两小时予患者翻身一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动作,对受压部位予50%酒精局部按摩,按摩时用手掌紧贴着皮肤,按同一方向,力量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用柔软棉垫置于受压部位,减少压疮发生率[2]。

2.6 心理护理

老年人发生基底脑梗死,自理能力差易产生焦躁、恐惧心理,护理期间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采用非语言交流方式,如触摸,使患者感受到关心与理解。鼓励家属积极面对患者病情配合医生治疗,缓解其心理不适,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照顾和爱护[3]。

2.7 饮食指导

患者是高龄老年人,身体各功能都已退化,消化能力减弱,加之有基底节脑梗死,应注意饮食健康。指导患者家属予患者低脂、低盐、低胆固醇食物,并进行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补充。患者吞咽困难,予胃管鼻饲方式进食,护理人员将食物合理搭配好,将其打碎,通过注射器注射方式,将食物送至胃管。动作轻缓、速度适宜,避免患者发生疼痛和呛咳[4]。

3 护理体会

高龄老年人身体各器官退化,易发生基底节脑梗死现象。发病期间及时治疗和针对性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探讨的基底节脑梗死患者90岁高龄,身体抵抗力差,发生基底脑梗死后,病情比较严重。入院后护理人员观察了患者病情发展情况, 并配合医生完成各项功能检测。病情稳定后,予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每日对患者导尿管、静脉输液管道以及胃管消毒清理。定期为患者翻身按摩,预防压疮产生。加强了患者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患者在治疗护理后,病情好转。

综上所述,高龄基底节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因为患者身体机能减弱,器官功能退化,护理人员予针对性护理,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娜. 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与护理分析[J]. 当代医学, 2019, 25(9):5-7.

[2]范静. 高龄脑梗死后遗症及老年痴呆患者压疮的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31):255-256.

[3]韩增灿. 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12例临床分析[J]. 临床医学, 2018, 38(10):39-41.

[4]布布汗·胡斯曼.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护理研究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18, 28(30):332.

猜你喜欢
高龄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右美托咪定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前列腺剜除术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70岁以上司机交驾照每人发10万韩元补贴
石台行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