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技产业园建筑规划设计探讨
——以湖州智能中心为例

2022-05-28 08:33徐书鹏上海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城市规划设计师
建筑与文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景观设置规划

文/徐书鹏 上海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城市规划设计师

1 传统办公建筑与现代科技产业园的区别

传统办公楼规划布局相对规整,更多从满足基本办公需求为出发点,高耗能、低效能、配套不足,缺少产业氛围,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办公研发的需求,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更注重个体在特定空间环境中的直观感受,从室内空间到室外空间,从高层俯视到地面空间的感受。在建筑层面,通过建筑之间廊道连接,增加相互间的可达性,创造更多的交流空间;在景观层面,通过集中绿地、半室外空间(灰空间)、健康绿道的联系,打造更多的公共开放空间。不同的人群在这样的邻里空间中相互交流、学术碰撞,更利于共享知识和创造力的诞生。通过规划建筑的设计手法,创造不一样的建筑、景观空间,从而更好地提升办公品质。

2 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湖州科技城中心区,北临环北路,西临漾西路及规划河流,东南临西凤漾公园。现状以水塘为主,地势平坦,有利于开发建设。项目北临环北路,路以北为现状住宅区,西临漾西路及规划河流,路以西为现状住宅区,东南侧与西凤漾公园比邻,具有非常好的湖泊景观资源,同时地块具有较明显的后发优势。

图1 整体鸟瞰图

基地总用地面积77401.13m2,容积率2.60,建筑密度不超过50%,绿地率不小于20%,地下建筑面积按省停车标准配置,地上停车位原则上不超过总停车位的10%。

3 设计定位

以科技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以产居平衡为基本发展理念,规划发展“科技智能、文化创意、休闲体验、运动体育、商业娱乐”五大核心功能,构建科技、工作、艺术、活力、生态的美学体验区。以科技手段,打造现代智能办公新模式,展现科技之美;以城市动力,塑造湖州特色文化创意产业,享受工作之美;以健康运动,崇尚活力氛围,展示生态之美;以多元互动,打造城市时尚活力之美;以特色文化体验,感受艺术之美。

图2 内部空间人视图

图3 东北角人视点效果图

4 目标对象

本案办公产业集群涵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电商物流、现代服务等内容,目标对象为研发办公人员、企业主、游客及各类消费者。业态类型包括实验室、工作室、企业办公楼、产品孵化中心、综合展示、交易中心、品牌体验馆、电商中心、创意零售商铺、咨询策划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人才公寓、员工食堂、会议中心、商务酒店、时尚摄影等。配套服务涵盖为研发办公人员提供生活服务和休闲场所,为企业提供相关法律、品牌、策划等咨询服务机构,丰富游客消费者体验休闲活动类型。

5 规划布局

(1)平面规划布局:一心三轴、两带两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一心:是指西凤漾景观中心,整个基地建筑以西凤漾公园为核心,整体建筑布局围绕西凤漾景观展开。

三轴:是指规划围绕西凤漾中心景观形成的南北向、西北向、东西向三条景观轴线,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条轴线依次贯穿场地北侧和西侧的场地入口和西凤漾公园,西北向轴线贯穿西北角中心广场,同时也是场地建筑空间布局的主要引导轴线,三条轴线一起引导整个建筑的空间和景观布局。

两带:是指沿湖景观带和中心景观带,沿湖景观带充分发挥了地块滨湖的优势,通过一条架空景观步道,联通三组沿湖多层办公组团,形成颇具特色的沿湖观景平台,同时加强建筑的整体性;中心景观带位于沿街高层建筑组团和沿湖多层建筑组团之间,保证室外景观完美地渗透进建筑内部。

两区:是指沿街高层建筑区和沿湖多层建筑区,空间布局遵循“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布局形式,高层建筑比邻城市道路,形成主要的城市形象面,多层组团比邻西凤漾湖泊,更好地开发利用沿湖景观。

(2)空间规划布局

建筑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布置,藏风聚气,充分借景。北侧和西侧是高层办公楼、酒店、公寓式酒店,南侧和东侧为多层办公组团,此布局形式不仅可以极大地利用日照、通风等自然资源,更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西凤漾湖面景观,共享这一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

(3)借景与造景

规划通过建筑单体的错位及高层和多层的组合来强化组团空间,以形成组团共享场所,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创建更多人性化场所。在高层与多层之间创造了一条中心智谷景观带,串联起所有的组团,形成一条层次丰富、空间有收有放的核心景观轴线。

规划注重利用基地东南侧的西凤漾湖泊,设置沿湖景观步道,增强景观渗透性,与场地外景观更直观地互动,利用借景的手法将外部有利环境引入区内。

6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本案交通以人车分流为道路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基地交通流线遵循“动静结合、人车分流”的设计理念,进入场地的车辆直接通过主次入口的车库坡道就近进入地下车库,内部道路全为人行道路,充分地实现“人车分流”。

(1)车行与消防系统

北侧和西侧均设置车行出入口,出入口和地下车库出入口相结合,汽车可以很方便地进入地下车库,地下车库涵盖所有单体建筑,人可以从地下车库直接进入任何一栋办公建筑,外侧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满足消防的要求。

图4 功能分析图

图5 西凤漾人视点效果图

图6 道路交通分析图

图7 景观系统分析图

图8 总平面图

图9 西南角人视点效果图

(2)停车场规划

停车场库规划采取集中式地下停车。集中式地下停车:整个地块做大面积整体开挖,形成整体地下车库,满足大量停车位的需要。汽车库共设置6 个汽车坡道(其中3 个7m 宽,3 个4m 宽)。地下室设置集中式非机动车停车库,同时本项目停车位100%预留充电桩,充分考虑后期电动车快速增长的需求。

7 景观系统规划

本案景观系统规划设计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景观体系:“一心三轴、两带两区、多露台、多渗透”的立体化景观体系。基地的整体景观布局遵循“一心三轴”的规划结构,结合两主两次的四条景观轴线,通过“外部借景”和“内部造景”两种手法,将场地周边的自然风光渗透进场地内,同时在场地内部营造了“中心智谷”“景观长廊”“中心庭院”等特色景观空间,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景观体系。

表1 公共建筑绿色二星达标情况

(2)沿湖景观架空步道:场地西南侧通过设置沿湖景观架空步道,使西凤漾景观面完全敞开,最大化开发沿湖自然景观,将景观空间与人行空间完美结合。景观设计中,利用巧妙的高差与视觉的变化。在整个设计中利用具有竖向错落变化的屋顶露台和架空步道,不仅增强了景观立体空间,也丰富了观景的视觉空间,在丰富的空间体验中真正做到景观的小中见大。

(3)景观手法:景观绿化按各季节乔灌木错落有序布置,其间穿插特色、雕塑喷泉、景观亭、造型树等元素,加大景观密度和细节的交叉,色调上以金黄、黄色和暗红色为主,使色彩看起来明亮、大方。

8 功能规划布局

本项目功能分为10 个单体楼,为本次初步设计内容。由6 栋高层建筑(15 ~22 层)和3 组庭院式多层办公建筑(5 层)、1 栋独立单层办公门卫用房(1 层)组成。面向东南侧的西凤漾景观,呈现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建筑空间关系,场地内多露台、平台、连廊、天桥等有利于休闲、交流、思考的空间。本项目沿环北路设2 个消防车主要出入口,沿漾西路设置1 个次要出入口。

9 总体消防设计

(1)本地块设置1 个主要出入口和2 个次要出入口,基地内部设置环形道路,均不小于4.0m 宽,道路转弯半径均为12m。尽端式消防道路均设置18m×18m 的消防车回车场。沿高层建筑的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与场地外道路贯通,满足消防要求。

(2)高层公建沿建筑周圈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沿建筑的一个长边且不小于周长的1/4 处设置消防登高场地,其登高场地均不小于一个长边且不小于周长的1/4 同时不小于15m×10m。登高场地距高层建筑外墙的距离不小于5m 且不大于10m。

(3)所有建筑间距均满足防火间距要求,各类设备用房(供电、消防管网等)的设置均按现行消防规范进行设置。

(4)消防控制中心设置在3#、6#、7#楼首层,区内以间距不大于120m 服务半径设置室外消火栓。

10 绿色设计

本项目着力打造绿色环保,生态节能的建筑,绿色建筑是本项目的设计要点。在本项目中,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生态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整合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幕墙、灯光、景观等各专业设计力量,各专业各工作交叉设计,结合绿色建筑相关要求,把本项目公共建筑以“二星级”为目标,打造成地标性绿色建筑。

绿色星级达标、得分情况以及技术措施,针对本项目所处的位置环境等,制定出符合本项目成为二星级绿色建筑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结语

现代化智能科技园区是一个聚合的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必须整体设计协调运作,与时代潮流接轨,避免封闭的建设发展,园区的开发要适合不同规模的企业,满足不同的业态需求。湖州之芯——湖州智能中心,城市智能科技的综合载体,集科技、智能、文化、共享等功能于一体,利用开放的共享实验室、工作室,共享知识与资源,把创意转变为现实的先锋基地。创客空间与邻里空间的打造,让园区充满科技、智能、文化、艺术和设计感的居所空间,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栖息地和灵感之所。

图表来源:文中图片、表格均由上海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提供

猜你喜欢
景观设置规划
景观别墅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火山塑造景观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