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首层黄金定律的垂直型购物中心设计策略研究
——以上海大悦城为例

2022-05-28 08:33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建筑与文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动线大悦购物中心

文/郭 嘉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杨 斯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陈向荣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通讯作者)

引言

垂直型购物中心又名高楼式购物中心,内部设有电动扶梯和升降电梯,使得人们可以在各楼层间浏览。此类购物中心一般建在市区或者靠近人口稠密的开放区域[1]。

“购物中心”一词来源于英文“Shopping Mall”和“Shopping Center”,购物中心作为一种复合型的现代城市商业建筑,整合了包括零售、餐饮、娱乐、休闲等在内的多种商业功能,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消费需求,并逐渐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2]。购物中心最早出现于20 世纪20、30 年代的美国郊区,彼时,美国郊区化进程加速,零售业也呈现出往郊区扩散的趋势,于是购物中心在郊区兴起,世界上首个购物中心普遍认为是1931 年建成的Highland Park Shopping Village[3]。购物中心能够建立于郊区有赖于“二战”后美国日渐发达的汽车工业,汽车产业的发展让美国家庭的私家车高度普及,远距离购物得以实现。其次郊区土地价格低廉,购物中心可以占据大面积土地,呈现水平向发展,满足大量停车的需求,也能创造出更加宽敞的购物空间。而对于私家车拥有率不高的国家,公共交通便捷、人流量大的市区会是一个更佳的建立购物中心的地点,而当购物中心进入市区后,在高昂的土地成本压力下,低容积率的水平型购物中心开始向空中集约化发展,出现了垂直型的购物中心。

1 矛盾与问题

客流的聚集是影响商业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人们更愿意去能够轻松到达的底层商铺,而去往楼层越高的地方,一方面时间成本有所增加,另一方面人在购物过程中会渐渐产生疲惫的心理。所以,越往上人流会越少。因此在商业建筑中,具有最高商业价值的往往是临街的首层店铺,随着楼层的增加,商业价值会随之递减,这就是商业建筑的首层黄金定律[4]。

而垂直型购物中心将商铺置于高层空间,是对首层黄金定律的挑战,并不符合人们追求便捷易达的购物心理。如何将人流导向高层,提高高层商业价值,实现各层商业店铺的均好性,化解高昂土地成本下购物中心空间垂直维度发展与商业价值垂直维度递减的矛盾,是垂直型购物中心设计的难点。首层的客流吸引力来源于其极高的可达性与可视性,因此,垂直型购物中心将人流导向高层的突破点一方面在于如何提高多层和高层商铺的可达性与可视性,另一方面是如何打造不同于首层便捷性消费的目的性消费。

2 设计策略分析

大悦城是位于上海静安区苏河湾核心商圈的大型购物中心,处于交通便捷发达的地块,为地铁上盖项目。上海大悦城分两期建设,南楼与北楼通过天桥连接。大悦城一期的南楼于2010 年建成,总建筑面积约为16.3 万平方米,分为地下1 层到地上11 层。二期北楼于2015 年落成,包括地下1 层到地上9 层。上海大悦城的一期与二期建筑都是典型的垂直型购物中心,在缓解购物中心的垂直向发展与首层黄金定律的矛盾中呈现出以下设计策略。

2.1 多首层

“多首层”是垂直型购物中心有效激活多层建筑空间的设计策略。购物中心的首层往往因为视线与路径的易达性成为人气聚集的地点,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多首层”则试图创造多个具有黄金价值的首层空间,其实现一般分为三种模式,一是与城市立体化公共交通空间进行良好衔接,吸引不同方向不同高处的人流;二是通过空间的巧妙设计让人们产生身处首层的氛围感;三是结合场地自然的高差,形成不同标高的入口[5]。“多首层”既能缓解垂直型购物中心随着楼层增加人流减少的问题,也能弥补寸土寸金的地块上不充裕的首层公共空间。

大悦城与城市立体化交通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在不同方向不同标高上吸引聚集人流。大悦城所处地块靠近西藏北路等三条主要城市干道,上海两条地铁线路也交汇于此,同时项目周边有11 条公交路线,交通条件十分便利。8 号线与12 号线的换乘站曲阜站与购物中心的B1 层实现了无缝连接,1 号地铁出口能直接达到商场室内,易于聚集人气。

通过空间的营造和空间尺度的控制,如中庭与边庭这类贯通空间的巧妙设计,也可以让人们在多层空间获得处于地面层的开阔感,打造汇聚人流的新首层,使人气可以辐射至高层商铺,为其注入活力。上海大悦城在南楼的西南角设置了一个贯通三层至七层的边庭,将三层营造成新首层。西南角边庭的外立面采用全玻璃覆盖,引入城市景观,使得该处拥有良好开阔的视野,成为建筑的城市阳台。同时在业态的配置上也强化该层的首层感,设置了一系列甜品咖啡的休闲餐饮业态。边庭还设置了直接通往建筑高层的飞天梯,为高层商业拉动客流。大悦城北楼还有一条贯通八层与九层的特色主题霓虹街,这条顶层的室内街道试图构建日本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的夜市场景感。霓虹街的走廊净高14.8 米,利用狭窄的高宽比来营造室外的街区感,让人仿佛置身于地面层的夜市,丰富了商业场景的趣味性(图1)。

图1 多首层策略(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2 喷淋式购物动线

在购物过程中,消费者往往会出现厌高心理。如何有效驱动客流导向高层,成为了垂直型购物中心垂直动线的设计重点。根据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客流的运动特征有两种,一种是“泳池效应”,即相比于垂直方向的运动,人更倾向于水平方向的运动;一种是“喷淋效应”,即如果限制在垂直方向运动,相比于向上运动,人们更倾向于向下运动[6]。

大悦城利用这种心理效应设计了不同于传统垂直动线的逆向动线,先利用飞天梯径直将人流传送至最高层,然后设计了螺旋而下的立体购物街道引导人们向下运动(图2)。这样既重新构建了购物中心的楼层价值体系,得以实现各层店铺商业价值的均好性,也创造出不同寻常的购物体验。飞天梯是跨越多层的扶梯,一般是只下不上的单向扶梯。大悦城南楼的两组跨天梯可以直接将客流引导至顶层的影院和餐厅,飞天梯起于通高四层高的边庭,然后利用围绕圆形中庭的螺旋动线带动消费者在楼7 层间漫步,让人不知不觉从八层走到三层。

图2 喷淋式购物动线(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3 垂直业态分层

购物中心的空间形态直接影响业态分布,传统购物中心往往呈现出平面上的业态分区,而垂直型购物中心则是结合空间形态和垂直动线设计来设置垂直方向的业态分布。竖向进行业态分区有三个好处,一能形成业态的聚集效应;二能从心理上模糊真实的楼层概念,减少消费者的厌高感;三是垂直分区更加一目了然,方便消费者快速寻找和到达目的地。

大悦城南楼结合边庭新首层、垂直中庭和两组飞天梯划分竖向主题。负一层为大型超市,一层至六层经营潮流零售,七层至九层为餐饮,十层至十一层设置了电影院。北楼的业态分区大体与南楼相同,但北楼的高层还设置了文化创意业态、艺术街区和屋顶悬臂式摩天轮成为了二期北楼的引流亮点(图3)。

图3 垂直业态分层(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4 顶层激活

提升购物中心的顶层空间的活力,不仅能带动城市商业存量的解决,还可以缓解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与商业开发之间的冲突[2],独特丰富的顶层业态也往往能刺激目的性消费,成为拉动客流向上的核心动力。

大悦城二期北楼将游乐观光设施元素与商业建筑相结合,打造了国内首个屋顶悬臂式摩天轮。摩天轮一般位于游乐园的地面层,而将其放置于高层屋顶空间,将为人们带来焕然一新的体验。其次,直径为60 米的摩天轮仅通过一条单臂悬挂在离地100 米处,标识性极强,成为了建筑造型上的吸睛之处,屋顶空间也围绕摩天轮设计了情景式特色餐饮区和屋顶乐园。此外,大悦城北楼的八九层设计了一条名为“More Fun 166”的轻艺术街区,集原创、手作、情调、风味、夜宵为一体,分为手作人街、霓虹街、未央街三条特色主题的商业街吸引不同的消费人群(图4)。“More Fun 166”营造了特殊浪漫的文化氛围,打造创意场景体验式的社交空间,与一层至七层的传统零售形成鲜明对比,旨在激发年轻客群的消费兴趣。

图4 顶层激活(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上海大悦城的案例,总结了垂直型购物中心挑战传统首层黄金定律的四项设计策略:多首层、喷淋型购物动线、垂直业态分层、顶层激活。多首层、喷淋型购物动线与垂直业态分层策略重点在于创造多高层商铺的易达性与易视性,或者营造处于首层的氛围感,而顶层激活策略旨在打造不同于首层的独特的多高层目的性消费,以此凝聚人气。大悦城处于土地资源有限的场地,但通过有效的设计手段化解了矛盾,创造了趣味横生的购物空间。

猜你喜欢
动线大悦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枪击案震惊丹麦
北京荟聚购物中心童乐荟
机械领域专利文献翻译中的语言“动线”探究
Seesaw Cofee朝阳大悦城
你的动线在哪里?
动线思想下的商业导视系统设计研究
INXX 潮势登陆! 携国际潮牌进驻北京大悦城
大悦城左手倒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