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
——以《建筑制图》课程为例

2022-05-28 08:34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工程师
建筑与文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建筑制图制图专业

文/宫 晨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 工程师 讲 师 硕 士

引言

互联网+背景下,建筑产业升级带来了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建筑制图》作为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之一,如何更精准、高效、高质量地创建专业基础,培育出符合“两性一度”的高素质建筑设计人才,是此次《建筑制图》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过往的学科基础课给人的印象往往与陈旧画等号,《建筑制图》课程授课内容及图例适用于机械制图、结构工程制图等,范围较大,普适性强不利于专才培养。由于这些弊端:“以不变应万变”、内容陈旧高深、不切应用、多学科通用、定位模糊等,过去的基础课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瞬息万变的时代发展正在提醒我们:课程的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专业领域课层面,学科基础课也要行动起来,顺应时代变化。

1 学科基础课程改革的意义

1.1 建筑产业化发展亟须专业基础过硬的从业人员

2020 年3 月4 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工程院、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发文称,当前中国工程师红利已取代人口红利,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近年来中国城镇化高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城市更新”的提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1 年至2020 年间,平均每年建成区面积增长约2000 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建筑业房屋竣工面积高达40 亿平方米,平均每年建筑业总产值近20 万亿。建筑行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行业的大力发展下,建筑市场对从业人才的需求始终有增无减。同时,由于产业化升级改造,对人才的需求在“量”的基础需求上,逐步对“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不断完善行业基础理论的课程体系建设,同样要随着行业的发展方向,对陈旧的课堂知识和课堂教学体系进行改革,遵循新时代“两性一度”标准,进行大力改革,形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金课”。

1.2 建筑制图课程是学科基础课程的重中之重

“建筑制图”是行业“普通话”,夯实基本功尤为重要。与时俱进的优质课程体系,能提高学生基本功的质量,促成学生在专业领域课学习中顺利落实设计构思,同时能促进本专业与关联专业如结构、给排水、暖通等的有效配合,提高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性。

1.3《建筑制图》课堂是培养制图精神的重要场所

《建筑制图》课程是培养职业道德的最佳契机。作为大学入门的第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建筑制图》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讲求时效的做事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社会提供高素养专业人才。

1.4《建筑制图》课程是引入行业法律法规意识的最佳阶段

国有国法,行有行规。行业法律法规意识应在基础课程学习中引入,以正其职业理念。在建筑规模急速扩大的背后,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由于建设周期短而建筑设计制图质量不高,或因设计师单方面追求效果而放低对设计图纸技术参数的要求,导致建成品与初期效果大相径庭或与结构等专业图纸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了建筑工程进度,同时也为建筑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

行业法律规范意识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要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逐渐习得。因此在初次接触制图学习中,就应该引入法规意识,打下坚实的从业法规意识,给社会建设带来十分有利的影响。

1.5《建筑制图》课程现状问题

笔者经过六年以来《建筑制图》教学实践发现,作为学科基础课,制图人才培养面临如下问题:

(1)随着建筑产业迅速发展,人才需求培养周期亟须缩短、对人才专业性要求更高,而现有教学内容具有普适性,与学校培养定位契合度不够。

(2)教材的课程内容有待根据学院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三视图等基础理论部分案例与土木、机械等多专业通用,专业针对性不强。

(3)原有课程内容偏原理,轻应用,不适于应用型大学建筑人才培养目标。

(4)现有教学课时不充足,基本功训练强度与准确度不够。理论满堂灌、课后练习处于无序状态。

(5)计算机代替传统制图的大时代背景下,学生轻视手绘制图,手绘图纸态度不够积极。

(6)理论知识为“孤岛”状态,基础课程与专业领域课程衔接度不高,基础知识的获取与运用存在时间差,应用型培养不够突出。

(7)重技术知识点,缺少职业道德理念和行业法规意识的培养。

2 改革目标的确立

2.1 基于毕业生能力要求

教学改革应立足于学校教学定位,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因此,此次改革目标基于学院对建筑学专业学生毕业能力要求:

能力1:具有扎实的建筑学基本功和良好的建筑学专业软件应用能力;

能力2:具有较强的形象(空间)思维能力和艺术观察鉴赏能力;

能力3:具有良好的综合表达能力;

能力4:具有较强的建筑技术应用能力;

能力5:具有对建筑规范熟悉掌握运用的能力。

2.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下,让大学生的“制图应用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改革工作拟解决以下四个关键问题:

教学目标:从“制图常识”转变到“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内容:从“制图操作技能”转变到“学科大概念体系”;

教学方式:从“操作演练模式”转变到“问题解决与项目学习”;

教学价值:从“学会应用”转变到“核心素养”。

2.3 实施方案

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应方法措施均基于培养目标的设定,本次教改基于学校定位与建筑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如下:

(1)具有建筑学专业知识和能力;

(2)具有获得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3)表达和协调能力;

(4)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此次课程改革培养目标紧跟学院培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拔高。

3 改革策略的提出

改革基于OBE 理念的课程体系,遵循“两性一度”原则,此次《建筑制图》课程体系改革策略为:内容重建、主辅反转、横向联手、纵向延展、“德”“法”复合促发展。

3.1 改革具体内容与方法

3.1.1 课程内容方面:内容重建

紧紧围绕应用型原则,以培养“建筑师助手”为目标,调整原有土木、机械工程等专业通用的制图部分,筛选必备的理论知识,引入建筑行业切实需求的制图标准与原则,重新整合教材。将原有“工程制图”的内容拆解、加强专业特色,将原教材中非建筑类模型转换为建筑基本型,原有不适用建筑设计的章节撤换,将授课内容调整为“职业素养准备”“投影原理”与“建筑图纸表现”三大部分,以此展开专业技能与理念的培养,针对学院培养目标与特色,自主研发教材产品。

3.1.2 教学方法方面:主辅反转

充分利用大学生慕课平台,缩短理论授课时间,增加学生课上训练时间,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作为课堂主角,教师辅佐,在可控范围内强化规范制图培训。

通过课堂中案例演示、项目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任务驱动法,在教师可辅导的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基础训练、高阶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与此同时引入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充分以图纸绘制技巧为核心,充分发挥他们在制图任务驱动下的“思辨力”,以培养学生处理复杂图形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能力,以达到人才培养的“高阶性”与“挑战度”。

3.1.3 课程衔接方面:横向联手、纵向延展

与同一教学周期课程进行联手培养。制图课程开课在一年级第一学期,作为基础课程,其理论知识可以直接运用于同一时间开设的专业领域课程《建筑设计基础(一)》。

因此,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将制图课程各章节的课程进行有效调整,达到与《建筑设计基础(一)》可以横向对接,实现理论与实践“步调一致”,缩短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时间差,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切实做到基础课与主干课“横向联手”。

制图课程内容并非闭环,而是开放的。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二年级、三年级均无制图理论课程的开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制图课堂就此停止。课程研究组将制定“手绘过渡计算机”“制图范图”等一系列措施,与二年级、三年级的专业核心课程充分对接,与四年级的就业市场(设计院)实际要求接轨,以辅佐学生在日后的制图之路中,仍能以正确的方式运用理论知识,达到制图课堂“切合市场要求”“纵向延展”的目的,实现人才培养的“创新性”目标。

3.1.4 课程内涵方面:“德”“法”复合促发展

往日“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技能型”绘图时代已不复返。制图课程要结合时代需求,需要在“道德”“法制”两个维度增加学生理论认知的丰满度。

引入课堂思政,给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树立学生“热忱、严谨、守时、高效”的工作态度,将职业道德融入图纸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标注、每一张图纸、每一个项目之中。

强化建筑行业法制观念。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为导向,引入相应的行业法规、规范为制图行为准则,融入课堂制图的讲授中,增强学生制图的“规则”意识,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OBE 理念的《建筑制图》课堂实施方案本着“以本为本”原则,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认知特征,进行分阶段、抓重点、抓痛点进行教学课程内容的设置、课堂形式的设计、横向课程的衔接、纵向课程的延展以及“道德”“法制”观的融入,以贯彻“内容重建、主辅反转、横向联手、纵向延展、‘德’‘法’复合促发展”的改革策略。

3.2 教材资源建设——内容重建

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将课堂内容重新梳理,分为专业思维预备、投影原理、建筑方案图纸的表达三大部分,将专业基础知识模块、理论基础模块、实践能力培养模块分开实施,增加课程进度节点,增加课堂辅导及讨论、观摩学习时间,一方面利于与同期主干课程衔接;另一方面利于阶段成果的检测,按学习阶段、分层次适度拔高人才培养层次,以利于后续符合“两性一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3.3 教学形式与方法——主辅反转

大力改革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多样化,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从以往老师为主的状态,调整为学生为学习主角,老师充当知识引导和过程辅助角色。

教学方法多样化。利用慕课平台与学习通平台,发挥网络作用,采用“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制图辅导、独立制图”相互交叉融合的教学结构。将理论讲解部分压缩,保证案例时长,增加课上练习、讨论、辅导与集中总结时间。

教学过程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将传授知识、思维方法、工程实践能力三者并重。模拟工程项目设计“思考”到“制图”阶段”,激发学生图纸表达欲,活跃学术思想,培养思辨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直接将其运用到设计课程亟待解决的制图问题中,在课上老师引导下,正确有序地将图纸表达出来,以利于学生过渡至主干课程的学习。

教学形式多元化。前期理论讲解以演示教学为主,后期建筑制图阶段,以情景教学法为主,以建筑物实物为教学道具,促使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动笔表达。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结合实体建筑物,提升学生制图实践能力。

在制图练习方面,分为课上辅导和课下作业两部分。课上以典型案例为主,“老师理论讲解→老师问题提出→学生根据理论思考例题并试画→老师结合课堂试画难点针对性讲解例题→学生再次练习+老师辅导→针对课上集体问题统一再次讲解”,课下以独立制图为主。

3.4 教学特色与创新方案——横向联手、纵向延展

根据与一年级主干课程设计课的时间节点对应,制图课程的安排尽量与设计课相对应(图1),以达到理论学习与设计实践的一个扩大的学习循环,以巩固制图基本功,达到“学科核心能力”的共同培养。

图1 横向联手:建筑制图与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周次与基础训练相对应关系(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同时,结合建筑学主干课程《建筑设计课程》的进行阶段,辅以制定相应标准范图、手绘向计算机过渡知识要点清单、设计课程基础作业抄绘标准、快速制图要点等,将制图课程延展至各个年级(图2)。

图2 纵向延展:建筑制图为基础的主干课程序列关系(图片来源:李江煜绘)

3.5 教学“德”“法”复合促发展

课堂中讲授技能的同时,应结合思政与法制内容,综合培养学生的高阶专业素养。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建筑设计名人事迹、增设与红色工程相关的建筑设计案例,将“职业道德修养”“建筑学法律法规观念”融入到课堂中。做到“教学组织者”“意识引领者”和“知行结合促进者”的有机融合,通过“树典范、立规矩、善启发、促实践”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对职业道德与法治认知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运用到制图实践中去,真正实现道德观与法治观从教学到实践的全线贯通。

结语

基础课程改革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结合专业培养方向与定位,与专业核心课程共同推动学生的能力培养。改革需将教学目标完成从“常识”到“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变,将教学内容调整至从“制图操作技能”到“学科大概念体系”的转变,将教学方式从“操作演练模式”转变到“问题解决与项目学习”,将教学价值从“学会应用”转变到“核心素养”,从而彻底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学科基础课程模式。

建筑制图教学是个系统工程,该系统是建设开放的系统。它与建筑学同时期讲授的专业主干课程密切“相通”,联手培养学生基础制图能力;它与各个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紧密结合,有意识地辅佐学生从手绘设计向计算机制图设计稳步过渡;需要密切结合时代需求和市场定位,找准方向,有目的、高效率、高质量、大跨度地建设制图能力培养体系;需要结合思政与行业法制法规,以提高职业素养、提高从业意识高度、扩充认知广度,最终达到对建筑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猜你喜欢
建筑制图制图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无声手枪如何消音?
习近平的战疫日志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基于auto CAD的建筑制图应用研究
建筑制图课程的多重效用与教学原则
明天我们将生活在怎样的城市?
以就业为导向整合建筑制图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