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会展中心科技馆设计的启示
——以江苏运河文化体育会展中心科技馆设计为例

2022-05-28 08:34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工程师
建筑与文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会展中心科技馆会展

文/万 蕴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工程师 硕 士

万邦伟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教 授 研究生导师 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二院总工程师

1 设计背景

1.1 设计概况

新建项目江苏运河文化体育会展中心——会展中心科技馆位于江苏省宿迁市的湖滨新城合欢路,总规划用地10 平方公里,位于滨湖新区的重要区域,涵盖运河城市集锦、影视基地、时空隧道、艺术创意园、湿地公园、游艇码头、商业及娱乐、会展、科技馆与体育中心。本会展中心科技馆项目位于宿迁湖滨新城发展大道C8 地块内,用地约14.79 公顷,东侧紫薇大道与西侧发展大道(红线宽60 米),建筑主体位于核心位置。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有袁玮、王志刚、方伟、万邦伟、韩重庆、周桂祥、陈庆宁、程洁、臧传国、龚德建、李敏等参加设计,2012 年2 月完成设计,2019 年5 月竣工,荣获2021 年度江苏省优秀工程勘察行业设计建筑结构与抗震设计专业三等奖(图1)。

图1 夜景鸟瞰照片

1.2 设计指标

主体建筑主入口位于地块西侧、北侧,距离主干道、次干道交叉口不少于80 米、50 米。总用地面积为14790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0246 平方米;建筑地上高度为23.55 米;地上4 层,地下1 层;主楼电梯有14 台,机动车总停放885 辆、非机动车地上总停放1286 辆,周围城市道路宽度为40 米。容积率0.40,建筑密度23%,绿地率40%,会展中心展位数:1264个。

2 设计分析

2.1 空间构思

分区明确使会展中心各展馆互为配套,相互独立,便于运营。在建筑外部使形象统一完整,打造成现代流畅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序列空间——形成城市活跃空间,以“纽带”状将南北向的会展中心-室外展场-步行廊道作为景观轴线,串联起开合有序、富有节奏和连贯性的城市空间序列。

2.2 总体布局

会展中心、科技馆(图2)建筑体型大气舒展,结合面向北侧市民广场、西侧纽带形室外展场、南侧入口雄伟礼仪广场,供开幕式使用。

图2 从西北角看的照片

2.3 景观绿化

整体景观设计运用不同景观要素营造出多度景观空间,产生不同身心体验。“纽带”状的室外展场作为景观轴线向南北延伸,串联南侧多个西入口广场、室外展场、南礼仪广场、北市民广场等,形成开合节奏有序、立体连贯的空间序列。

2.4 交通组织

会展中心的人流分别由南北西三个方向的广场便捷进入各展厅。南入口礼仪广场供开幕式与大量人流集散使用。科技馆参观人流由北西两侧进入。机动车出入口设在东北两侧,女贞路设后勤入口。会展室外停车场沿东侧设置。科技馆设在北、西侧室外停车场,人车分流。建筑周边消防车均可环通,各展馆内部皆开进两条消防车通道,各出入口设无障碍缓坡、残疾人坡道和专用卫生间,展厅设置残疾人升降平台。

2.5 建筑单体

(1)功能布局:会展中心主体功能由高大门厅、五个分别容纳5000 人的大型展厅(3 个单层式、2 个两层叠加式,最大无柱展示空间达54×72 米,净高达8.4 米)、序言厅及会议洽谈、多功能大厅、仓库构成。建筑地面三层,地下一层。科技馆设科技展厅、影视厅、多功能厅、实验室、科技培训室、洽谈办公室等。

(2)建筑造型:注重追求技术美学、结构美学与建筑美学的统一,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为依托,体现出科技时代特征。巧妙地将磅礴的体量划分成四个体块,呈半月形展开、节奏感强。整体形象浑然大气、柱廊刚劲有力,与6米高大台阶的宏大气势相协调。科技馆球幕影院隐于建筑之内。建筑主体采用钢结构,外部采用现代的金属板、背栓干挂花岗石幕墙饰面、铝合金板屋面无钉体系(图3)。

图3 从西侧看的照片

(3)经济合理:平面布局完善、合理,利于布展,配套设施先进、功能齐全,造型新颖独特(图4)、造价严格控制、结构选型优化,体现出现代化会展中心科技馆特征,新颖造型极大提升了城市形象,受到了社会的好评。本工程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安全质量有机结合,均已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效果。

图4 从东北角看的照片

3 设计策略

(1)基于客户需求而定位的会展中心,需要对智慧导览设计进行研究,将智能导览、人工导览、硬件导览、5G 导览相结合,根据用户行为模式与参展商行为模式进行交叉重叠式分析,将专业人士、普通客户、业余爱好者的参展逗留时间按照国际上行为活动软件进行计算与研究,优化导览交通与不同年龄段实际线路划分,将不同看展、不同听展、不同参展的模块进行研究与分析,形成不同的方位式、肢体式、点击式的导航方式,系统地编制相关应用软件。

(2)积极解决如何提升新馆与旧馆使用效率的问题,我国商务部于2017 年发布的《中国展览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一文中指出中国国内展馆普遍存在产能趋于过剩、盲目重复建设、使用率低下等现象,多达50%以上展馆使用率低于10%。需要提高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准,积极改造陈旧会展设施,提升会展过程中的高科技含量,积极引进VR 全景智慧模式与5G 会展互动设备与线上线下大数据平台,提升互联网技术服务,声光电、立体与虚拟展示并举,依托地理优势,挖掘周围公共配套设施资源,与省市地区会展产业链默契结合,延长服务链,拓展新功能,提高市民参与积极性,全面开拓新领域,努力扩大会展与管理、运作公共平台,确实提高使用率,真正提升社会效益与经济收益率。

(3)提升会展展览的舒适度、生态性、文化性、科学性、合理性、专业性、综合性、时代性、形象性、地域性、民族性、年龄性、技术性、品位性、多方位、多层次、多功能和可持续性等。进行试验分析和研究,同时对结构减震消能体系、框架BRB布置方案、结构弹缩性时程分析与试验、地震波的优化选取、结构位移响应、增加结构抗侧刚度、降低结构构件变形与损伤、减少钢桁架部位构件变形与损伤等方面进行整体结构耗能研究,提高大跨度屋面结构整体吊装施工作业效率、简化与统一钢桁架结构复杂度与制作难度和施工拼接的不稳定性。

(3)针对钢结构桁架结构体系连接节点进行分析,且对铸钢连接节点进行试验分析、对钢框架中心支撑稳定性进行研究、对结构超限分析与结构幕墙一体化模拟试验、对竖向刚度突变分析、对大跨度悬挑舒适度试验、对抗连续倒塌分析,加强整体刚度试验措施和对大型抗震屋面组合荷载温度效应的研究。

(4)基于特大展厅采用耗能连梁的控制变形,减小地震时的附加应力,提高建筑延性耗能,避免钢梁以外小构件的破坏与损伤。大展厅楼面应采用预应力空心楼板技术,顶层采用钢桁架混凝土屋面板结构体系。地下室层高4 米以上应采用应力分散型抗浮桩替代传统的钻孔灌注抗拔桩等创新设计,可省造价20%至25%。

4 结构创新方法

(1)基于大型与特大型会展大厅的结构选型非常重要,需要对于结构设计基准期、结构安全系数、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特征周期、钢结构抗震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抗震设防烈度、结构安全等级、风荷载、风洞试验、结构体系、温度效应、位移分析、模态分析、结构稳定性进行深入的研究。

(2)根据对于结构屈曲约束BRB 支撑体系

5 设计展望

(1)基于BIM 技术与SCI 体系下对相关技术与工业化体系进行系统研究,从系统论出发,将装配式施工、模数化设计与整合化管理进行集合化,把安全性、节约性、环保性、高效性、组织性、管理型、快捷性、节能性、工艺性、标准化进行融合。

(2)基于海绵城市绿色理论下对固碳减排、碳中和等相关专项节能技术进行综合研究,把生态理论与使用功能相结合,将屋顶汇水、透水地面、地下跌落式水池、中水系统、场地径流减排、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地源热泵、冰蓄冷技术等方面开展循环式绿色节能设计。

(3)基于新冠病毒防控与后疫情时期下对室内外微空间进行应急化规划研究,从疫情防控出发,将场地规划、空间组合、交通组织、流线分配、市民参与、展商管理、通风排尘、嵌入式方舱医院的有机导入。

结语

(1)尽快建立为会展中心客户服务的参展感知IPA 与评价EVO 分析系统,为提高顾客满意度提供有力的依据。

(2)尽快建立为会展中心的参展商服务的展览回馈IPA 分析与改进IMP 评价系统,为以后进一步吸引更多参展商参展做准备。

(3)尽快引入MassMotion 行人模拟和人群分析仿真软件与四位立体象限比较方法,建立配套的会展中心质量EQU 分析系统,更加贴近市民、贴近社会。

(4)尽快构建对会展中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使用效率的管理机制进行合理评估科学评价系统,有助于提升会展中心的社会形象、服务质量和组织层次。

(5)紧密结合城市规划发展、定位与调整,与时俱进,优先打造城市会客厅——会展中心的崭新名片,增加城市聚集力、匹配度、品牌度、策划力、配套度、人才性、亲和性、人性化、时代性、快捷性、科技性与活力度。

(6)展馆的室内外布展需要结合文化内涵、城市活力、工业支撑、科学技术、社会管理、文学思潮、哲学引导、行为统计、文化价值、传统思想与社会包容性,将造价管控性、采光生态性、空间开创性、色彩层次性、消防安全性融入艺术创新性、展示立体性、技术智慧性、5G 普及式与AR 穿越式之中。

图片来源:

本文图片由时差影像的崔旭峰先生负责拍摄。

猜你喜欢
会展中心科技馆会展
科技馆一日游
深圳科技馆新馆
DMC2019引领高质量发展时代6月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
等待亮相
我没有食言
科技馆惊魂之旅
科技馆惊魂之旅
看车展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