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法对国内老旧社区现状及热点演化的研究

2022-05-28 08:33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建筑与文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热点图谱聚类

文/李 弢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副教授

任悦宁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引言

在城市更新由增量建设转化为存量规划的高质量发展背景下[1,2],对城市中老旧社区进行更新改造能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3]。老旧社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更新改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满足现行社区居民对居住的要求,了解老旧社区研究现状并进行进一步研究是必要的[4]。

文献计量法的理论依据是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大量的研究文献,通过知识图谱定量、直观地显示知识及其关联,挖掘研究现状及热点[5,6]。本文采用CiteSpace 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关于老旧社区的相关文献进行定量分析,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对老旧社区研究进行定性辅助分析[7],了解老旧社区研究现状并对老旧社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更多可能性。

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此篇综述性文章主要使用软件CiteSpace5.7.R2 对样本数据进行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直观地展现科学发展的新动态及新趋势,通过了解老旧社区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的老旧社区更新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研究方法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数据的选取,数据选取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文献,通过不同范围的两次检索确定两组数据。在检索的过程中,通过对文献追踪方式补充检索遗漏的文献,尽可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8]。第二部分对已搜集数据进行分析,运用知识图谱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和系统综述。通过第一组数据分析得出现行老旧社区领域研究现状及热点演化,并使用第二组数据辅助分析,共同得出结论。

本文使用Excel 对文献发表数量的增长趋势进行统计;采用CiteSpace 软件对关键作者及研究机构进行统计;采用关键词共现、突现及聚类分析得到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和演化规律;并通过定性辅助分析对整个领域的研究内容进行描述,得出国内老旧社区现状及热点演化的基本发展趋势。

1.2 数据来源

通过中国知网平台的全文数据库对期刊文章采用高级检索方式。第一组数据,检索主题为“老旧社区”的全部期刊文献,检索时间为2021 年3 月3 日,检索到相关研究文献1272 篇。剔除无效文献和与研究主题相关程度不大的文献后,得到规划学领域文献580 篇。第二组数据,高级精确检索主题为“老旧社区”的核心文献,检索时间为2021 年3 月3 日,检索到核心文献121 篇,筛选后得到规划学领域文献94 篇。

2 老旧社区研究现状

2.1 发文量变化趋势

一个领域的研究状况、发展趋势及研究进展可以通过论文的年度发表数量及其变化反映出来[9]。使用excel 工具进行统计并通过图表直观显现两组数据的文献年增长趋势及之间关系,准确地表现该领域研究现状(图1)。由于2021年文献的检索时间只有1 ~3 月份,不够全面,此年文献不计入统计分析。

图1 2003—2020 年老旧社区研究发文量趋势

2003 年国内出现有关老旧社区研究的第一篇文献,且在其后6 年间发文量较为平缓;在2009—2011 年发文量略有增长,之后回跌;在2016—2018 年的3 年间年发表量上升;且2019—2020 年论文数量迅速增长,到2020 年增长为231 篇。说明从2019 年开始国内众多研究者开始重视关于老旧社区问题,仅2019—2020年两年的发文量就占到总发文量的59.3%。发文量的快速增长反映出我国对老旧社区研究的重视程度急剧增加,从折线图趋势可以推测2021 年老旧社区研究仍然是研究热点。

利用第二组数据辅助分析,关于老旧社区核心论文的发表从2015 年开始出现,随着城市发展及更新[10],老旧社区研究也发生质的变化:2015—2018 年度核心论文年发文量起伏变化,处于平稳阶段;2019—2020 年两年核心论文年发文量增多。因此,2015 年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年,代表人们对这一主题的关注度增强以及研究质量水平的提升。

从以上两组数据均可看出老旧社区这一主题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关注,老旧社区研究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发展空间较大,研究的现实意义大。

2.2 机构网络分析

机构网络图谱可以发现研究机构之间是否存在合作关系,为评价机构的学术影响力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对老旧社区全部期刊进行研究机构网络共现分析,图谱中节点代表发文机构,节点间连线代表相互间的共现关系(图2)。

图2 老旧社区研究机构网络图谱

结果显示,研究机构有233 个,机构合作关 系125 个,Q 值=0.7524,S 值=0.9705。机构间合作较少,主要以相关专业院校和其他规划设计研究所或设计研究公司合作为特点,形成了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为核心、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为核心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为核心的研究机构网络。其余研究机构对于老旧社区这一主题研究较少且研究分散不成体系。众多研究机构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发文量最多为23 篇。研究高校多处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因此老旧社区研究也最早开始于发达城市。

2.3 主要研究作者

作者网络图谱能发现值得关注的学者以及之间是否存在合作关系[11]。对老旧社区全部期刊文献进行作者网络分析(图3),图谱中节点代表作者;节点之间连线代表作者间存在合作关系。

图3 老旧社区研究作者网络图谱

结果显示,作者284 位,之间合作关系148 个,Q 值=0.9722,S 值=1。如图可知发文作者形成了5 个较稳定的核心团队:从2009年开始浙江工业大学崔婷等对建筑全生命周期住宅进行研究;2012 年北京工业大学刘畅、于海漪进行老旧社区研究;2014 年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鄢涛等人对社区水系统进行研究;2016 年开始北京工业大学胡慧琴、徐知秋对老旧社区适老化进行了探索研究;2017 年西南交通大学刘昌贵老师等对老旧社区适老化及停车问题进行探索。

整体来说除少数作者间有合作关系,其余作者联系较少。研究者分布分散,呈现多为点状、少数为网状的特征,说明老旧社区领域的学者们主要是个人进行研究,不同研究者之间的合作较少。

3 研究热点及发展演进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研究主题的高度凝练,关键词共现图谱有利于人们分析研究热点,配合突现词功能了解研究前沿,关键词时区图和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有利于分析研究热点的演化[11]。

3.1 老旧社区研究热点

研究关键词的中心性、频次能够反映一段时期某一学科领域的热点主题[12]。在CiteSpace 中对老旧社区全部期刊数据进行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图4),结果显示N=151,E=400,老旧社区研究频次超过10 的关键词如图4 所示。

图4 老旧社区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在CiteSpace 软件中,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与中心性数值成正相关。一般而言,当中心度数值>0.1,表示该词具有较强影响力。由图4可知,中心度高于0.1的依次有:老旧小区(0.57)、老旧社区(0.40)、老旧小区改造(0.32)、改造(0.21)、城市更新(0.19)、公共空间(0.15)、适老化(0.11),这些关键词与老旧社区研究具有高相关性。

从2003 年国内出现老旧小区到2008 年出现老旧社区,可以发现研究主体从规划层面上的老旧小区转向具有社会学属性的老旧社区这一概念,在地域范围的基础上更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归属感,并在之后围绕老旧社区、老旧小区关键词进行研究。研究内容有改造、公共空间、微更新、适老化、风景园林等,是新时代背景下的研究热点集中所在。

使用CiteSpace 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了解关键词内在的逻辑关系[13]。图谱中通过块状区域面积大小反映该聚类相关研究情况和占比大小,依据网络结构和聚类的清晰度,提供了模块值Q 值和平均轮廓值S 值两个指标评判图谱绘制效果。一般而言,Q 值在[0,1)区间内,Q 值大于0.3 就意味着划分出来的社团结构是显著的;当S值在0.5以上,聚类一般认为是合理的,当S 值在0.7 时,聚类是高效率令人信服的[11]。

本文将全部期刊数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将老旧社区相关研究内容归纳为 12 个聚类,得到Q 值为0.6381,S 值为0.8609,聚类令人信服(图5)。

图5 老旧社区关键词聚类图谱

3.2 老旧社区研究前沿

通过在文献中提取突现词来确定老旧社区研究前沿[14],对老旧社区全部期刊数据进行突现词分析,突现时间最小单位设置为1,得到42 个突现词。由于老旧社区研究从2009 年开始逐渐得到关注,因此本文分析从2009 年开始出现的突现词。

2009—2021 年13 年间共有22 个高频突现关键词(图6)。2009—2011 年物业管理、物业服务成为热点研究问题;2014 年改造一词受到关注;2015 年居家养老问题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2018 年老旧社区、老旧住区、公共空间、微更新成为热点关注;2019 年城市更新、适老化、居住环境等关键词备受关注,对于具象化的居住环境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图6 老旧社区主要突现关键词

从研究热点、前沿关键词,可以看出老旧社区研究由开始的物业管理转向物质空间环境的改善和针对特定人群需求的研究。近期前沿热点和趋势主要围绕公共空间、适老化、居民满意度调查,说明近期学者对于老旧小区的研究呈现出对特定人群的关注、特定物质空间的改进、对居民心理需求的重视。老旧社区更新由开始规模拆建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改造,以满足使用者的居住需求为核心,居民满意度也由此成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效果的核心衡量指标[15]。

3.3 发展演进分析

时区图(图7)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其所在的位置显示出该关键词首次出现的年份,而两个节点之间的连线则表示两个关键词之间存在联系,即同时出现在某一篇论文中。通过时区图分析研究阶段,得出研究趋势及研究特点。

图7 老旧社区关键词突现时区图谱

3.3.1 研究阶段

根据演化进行主题路径分析,可大致将2019 年间老旧社区相关研究的时序演进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 年以前)概念初始阶段,2003 年国内首次提出老旧小区的概念。

第二阶段:(2008—2015 年)研究探索阶段,2008 年国内出现老旧社区一词,研究范围领域扩大,相关领域的研究从较小内容转向更为宏观的层面。

第三阶段:(2015 年至今)繁荣拓展阶段,2015 年开始先后出现公共空间、老龄化、微更新等多个热点词语。

物业管理→城市更新→老龄化→公共空间→微更新,研究内容的演化反映了国内老旧社区研究内容的演化及发展趋势。

3.3.2 研究趋势

(1)管理角度和体制层面,呈现由物业管理模式、社区治理模式转向居民参与度高的变化趋势。小区的老旧程度是由存续时间和管理水平决定的[16],在存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社区管理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2)改造方式和内容层面,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公共空间研究、微更新老旧社区,改造呈现多样化趋势。

(3)精神层面,对人口老龄化研究和对居民的满意度调查表明,研究者开始针对特定人群并以居民居住感受为重要研究依据,呈现出对人精神层面愈加重视的渐变趋势。

3.3.3 研究特点

(1)从期刊的年发表量、时间分布和国家政策发布,可以清晰看出该领域研究呈上升趋势,并且随时间变化该方面研究会进一步发展。

(2)研究力量不集中。老旧社区的相关研究者分布分散,除少数有合作关系外,其余主要是个人进行研究,不同研究者之间的联系较少。

(3)研究形式多样化。研究日益呈现出多层次(社区管理角度、更新改造合作机制)多学科(在原有规划学、建筑学、园林学等研究基础上结合行为学、心理学)、多角度(建筑外环境、公共空间、园林绿化)的态势。

(4)研究内容分为管理机制层面、物质空间改造层面和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层面的三个层面的研究。目前对社区物质环境的研究较为全面,针对特定人群活动行为和心理需求的研究较为欠缺。

(5)随着居民对生活品质要求提升,重视居民感受并以此为重要评价依据设置老旧社区评价指标引导老旧社区的更新改造和策略研究。

(6)总体上看,发达城市最先开始关注老旧社区,研究成果较多,面向中小城市老旧社区的关注较少。

结语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可知,老旧社区研究依旧是一个持续研究热点。研究者、机构间若能形成更紧密的联系,则将对指导老旧社区的更新改造与发展有更强的推动力。研究内容上看,可深入研究中小城市老旧社区的现状情况和问题;研究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对于社区环境要求的差异;可针对特定环境、特定人群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影响因素;增加对不同年龄或特定人群的心理差异的关注与研究也是必要的。总体上看,要对缺乏研究、关注度不够的方面进行更多探索及深入研究,使之具有更完整的研究脉络和知识体系。

图片来源:

图1:作者使用Excel表格软件自绘

其余所有图片均为作者使用CiteSpace软件绘制

猜你喜欢
热点图谱聚类
高清大脑皮层发育新图谱绘成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热点
绘一张成长图谱
热点
面向WSN的聚类头选举与维护协议的研究综述
结合热点做演讲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