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差异表达的癌—睾丸抗原筛选及表达初步验证*

2022-05-29 05:06李晓莹薛春红农蔚霞葛盈盈张庆梅谢小薰曾麒燕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信息学数据库基因

李晓莹,刘 畅,李 鑫,薛春红,农蔚霞,葛盈盈,张庆梅,谢小薰,罗 彬Δ,曾麒燕

(广西医科大学 1.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2.基础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3.第一附属医院;4.广西高校生物分子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21)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原发性肝癌的75%~85%,是第二大肿瘤致死病因[1]。HCC 恶性程度高,易复发转移且发病隐匿、进展快,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预后差[2],因此急需探寻新的治疗方法。癌—睾丸抗原(cancer-testis antigen,CTA)是一类在肿瘤中表达,而在除睾丸以外的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的肿瘤相关抗原。因其肿瘤特异性和免疫原性,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理想靶点。研究发现,CTA参与肿瘤的发生,可作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标记[3],部分CTA作为肿瘤抗原疫苗,如NY-ESO-1,MAGE-A3等应用于临床治疗已取得一定疗效[4],这表明CTA在肿瘤诊断和免疫治疗等具有应用前景。目前,大部分CTA在HCC 中的功能还不清楚,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寻找与HCC 密切相关的CTA。本研究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在HCC中差异表达且与预后相关的CTA,然后分析它们在HCC 中的功能,并初步验证这些CTA在HCC中的表达情况,旨在为后续深入研究HCC免疫靶向治疗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组织标本

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手术患者32 例[男28 例,女4 例;年龄32~65 岁,平均(44.5±9.2)岁]HCC 组织及其中10 例配对的癌旁组织,组织离体后取材置于液氮保存。Edmondson-Steinner 法病理分级:Ⅰ级0 例,Ⅱ级22 例,Ⅲ级9,Ⅳ级1 例。TNM 分期:Ⅰ期0 例,Ⅱ期10 例,Ⅲ期2例,Ⅳ期20例。同时,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标本收集经患者知情同意和广西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20220145)。

1.2 生物信息学分析

1.2.1 基因表达分析 利用GEPIA 数据库(http://gepia.cancer-pku.cn/)在线分析CT抗原数据库(http://www.cta.lncc.br/)中258 个CTA在HCC 中的表达情况,Log2(Fold Change)>0、P<0.05被认为是表达上调基因,Log2(Fold Change)<0、P<0.05被认为是表达下调基因,并以Log2(Fold Change)>1,P<0.05为标准,获取HCC 中显著差异表达CTA,结果以R语言绘制火山图可视化。

1.2.2 生存分析 采用Linkedomics 数据库(http://www.linkedomics.org/login.php)对显著差异表达CTA进行Cox Regression生存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获取与HCC预后相关的CTA。

1.2.3CTA基因功能分析 采用Linkedomics 数据库以相关系数r>0.3 为标准获取HCC 中显著差异表达且与预后相关的CTA共表达基因,用DAVID在线工具(https://david.ncifcrf.gov)对CTA共表达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预测CTA在HCC 中的功能,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以R语言绘制柱状图和气泡图可视化。

1.3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HCC 中NUF2、PBK、KIF2C、OIP5、SPA17 mRNA的表达

采用RNA 提取试剂盒(南京诺唯赞公司,#RC101-01)提取组织总RNA。用cDNA 逆转录试剂盒(南京诺唯赞公司,#R323-0-1),将总RNA逆转录成相应cDNA。SYBR Green 染料法行qPCR(南京诺唯赞公司,#Q711-02)检测,反应条件:95 ℃预变性30 s;95 ℃变性10 s,60 ℃退火和延伸30 s,共计40 个循环反应。所用引物由生工生物(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见表1。

表1 qPCR扩增引物序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CC中差异表达的CTA基因筛选

通过GEPIA 数据库查找258 个CTA基因在HCC中的表达情况,发现63个CTA表达上调,15个CTA表达下调(图1);筛选表达上调、排名靠前的8个CTA,即NUF2、PBK、ATAD2、KIF2C、OIP5、SPAG4、CASC5和SPA17,这些CT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织(P<0.05)(图2)。

图1 GEPIA数据库分析258个CTA在HCC中的表达

图2 GEPIA数据库分析8个CTA在HCC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

2.2 差异表达CTA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

为进一步评估显著差异CTA与HCC 预后的关系,使用Linkedomics数据库对上述8个CTA进行生存分析(图3),发现NUF2、PBK、KIF2C、OIP5和SPA17等5 个CTA均与HCC 患者的临床预后相关(P<0.05),CTA 高表达者的总生存期低于低表达者。

图3 Linkedomics数据库分析5个CTA在HCC中的生存曲线

2.3 HCC 中NUF2、PBK、KIF2C、OIP5、SPA17 mRNA的表达分析

qRT-PCR 结果显示,HCC 中NUF2和PBKmRNA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见图4。

图4 RT-qPCR检测NUF2、PBK、KIF2C、OIP5和SPA17 mRNA在HCC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2.4 NUF2、PBK、KIF2C、OIP5、SPA17功能预测

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与NUF2表达正相关的基因1 907个;与PBK表达正相关的基因1 486个;与KIF2C表达正相关的基因2 242个;与OIP5表达正相关的基因1 582 个;与SPA17 表达正相关基因230 个,主要参与转录及其调控、细胞分裂、纤毛形态发生等生物学过程,涉及细胞周期、剪接体及RNA运输、轴突导向等信号通路,见图5。

图5 NUF2、PBK、KIF2C、OIP5和SPA17的GO和KEGG分析

2.5 NUF2、PBK、KIF2C、OIP5、SPA17与HCC临床参数的关系

以癌组织CTAmRNA 表达中位数为界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高于中位数为高表达组,否则为低表达组),分析CTA表达水平与HCC患者性别、年龄、HBV 感染、肿瘤大小、血清甲胎蛋白(AFP)、肝硬化、WHO 分级、TNM 分期等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均无相关性(P>0.05),见表2。

表2 NUF2、PBK、KIF2C、OIP5、SPA17 mRNA的表达与HCC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

3 讨论

HCC是广西高发性疾病,近年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5],因此急需新的辅助疗法,肿瘤免疫治疗因有较好的特异性和较小的副作用而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CTA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筛选出HCC中显著差异表达且与预后相关的5 个CTA:NUF2、PBK、KIF2C、OIP5、SPA17;进一步对这5 个CTA进行功能预测,随后进行CTA表达的初步验证,并探讨CTA水平与HCC临床参数的关系。

NUF2(NDC80 kinetochore complex component)也称为CT106,作为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家族,主要参与动粒—微管黏附、细胞有丝分裂等过程,其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6]。研究发现,NUF2的缺失可诱导肝癌细胞周期阻滞引发细胞凋亡,并明显抑制HCC 生长[7]。Liu 等[8]报道,NUF2在HCC中高表达,可作为HCC不良预后的标志物。本研究也表明NUF2在HCC组织中高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NUF2与HCC预后相关,推测其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促进HCC的发生发展。

PBK(PDZ-binding kinase)也称为CT84,是MAPKK 家族成员,能与cdk1/cyclin、P53、NF-κB 等相互作用,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9]。Yang 等[10]报道,上调PBK表达能通过ETV4-uPAR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另一研究表明,HCC中PBK高表达与肿瘤大小、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下调PBK表达能抑制HCC 的生长和转移[11]。本研究也发现PBK在HCC中高表达;PBK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可能与样本量例数较少有关。

KIF2C(kinesin family member 2C)也称为CT139,主要参与微管解聚、微丝与着丝粒位点结合及染色体分离,从而调控细胞的有丝分裂进程,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12]。OIP5(Opa interacting protein 5)又称CT86,主要参与调控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对维持着丝粒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13]。SPA17(sperm autoantigenic protein 17),在CTA家族中又名CT22,是一种透明带相互作用蛋白,主要存在于精子尾部的纤维鞘中,参与精子成熟和受精过程[14]。研究发现KIF2C、OIP5和SPA17均高表达于HCC,其中KIF2C和OIP5与HCC 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关系,SPA17与HCC 的分化有关,且KIF2C和OIP5与HCC 不良预后相关[15-17]。本研究通过RTqPCR检测发现KIF2C、OIP5、SPA17在HCC与癌旁组织中表达无显著差异,可能与样本数较少和组织异质性等因素有关。

本研究经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并初步分析了HCC 中高表达的CTA,并通过实验验证NUF2和PBK在HCC 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这提示NUF2和PBK有望成为HCC 潜在治疗靶点。本实验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病例样本量较小等,后期需进一步扩大临床样本量,并结合HCC患者预后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其分子机制,以期为HCC 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信息学数据库基因
Frog whisperer
鸡NRF1基因启动子区生物信息学分析
生物信息学辅助研究乳腺癌转移相关lncRNA进展
PBL教学模式在结构生物信息学教学中的应用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创新基因让招行赢在未来
数据库
数据库
基因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