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肿瘤药的临床综合评价

2022-05-30 06:42邱晓燕余悦武卓张雨霏张翠珍钟明康
上海医药 2022年25期

邱晓燕 余悦 武卓 张雨霏 张翠珍 钟明康

通信作者:钟明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任药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卫健委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委员,国家药事管理质控中心专家,上海市临床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以及中国医院协会药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医药信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

摘要:新型抗肿瘤药逐渐成为癌症治疗药物发展的主要趋势。目前大量创新药、仿制药上市,需要科学化、同质化、规范化地对新型抗肿瘤药品进行综合评判。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可以多维度评估新型抗肿瘤药的实际临床应用价值,对药品保障和临床应用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检索了评估新型抗肿瘤药的临床综合评价及卫生技术评估报告,对现有的综合评价文献进行总结。共纳入22篇新型抗肿瘤药相关的评价报告,均为中文文献。其中18篇为快速卫生技术评估报告(rHTA),4篇题为临床综合评价,涉及最多的癌种为非小细胞肺癌(10篇,45.5%),涉及的22种评价药品中埃克替尼被提及最多次(3篇,13.6%)。主要评估维度为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临床综合评价报告公开数量少,形式各异;rHTA报告形式较为统一。总体文献数量偏少,评价药品较为分散,涉及的癌种分布不均衡,且一部分经济性评价缺乏中国地区数据。未来尚需更多完整的临床综合评价或HTA报告补充更多维度证据,全面促进我国新型抗肿瘤药临床综合评价的发展。

关键词:临床综合评价 卫生技术评估 新型抗肿瘤药 多维度评估 循证决策

中图分类号:R95;R979.1文献標志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22)S2—0126—10

引用本文邱晓燕,余悦,武卓,等.新型抗肿瘤药的临床综合评价[J1.上海医药,2022,43(S2):126—135.

Clinic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antineoplastic drugs QIU Xiaoyan,YUYue,WUZhuo,ZHANGYufei,ZHANGCuizhen,ZHONGMingka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HuashanHospital,FudanUniversity,Shanghai 200040,China)

ABSTRACT Novel antineoplastic drugs have become the leading trend in cancer research.As more and more of these drugs rush into the market,ascientific,consistent,and standardized drug evaluation framework for novel antineoplastic drugs is deemed necessary. A clinic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ssesses the practical value of the drugs in multiple dimensions, which serves 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decision-making in drug formulary change,procurement,and clinical use.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urrent literature about clinic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reports of novel antineoplastic drugs. A total of 22 published articles were included (all written in Chinese),among which 18 were termed "rapid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rHTA)and the other 4 were entitled "clinic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10 articles,45.5%) and icotinib (3 articles,13.6%) were discussed most often. Safety,effectiveness,and economical values were the main dimensions of evaluation. Overall, clinic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ports are not well- published. The format and dimensions of evaluation of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literature with "clinic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 their title are far from consistent compared totherHTA reports. The drugs under evaluation and the types of cancer involved are scattered in addition to the lack of pharmacoeconomicdata in China.In the future,full evaluations with all of the dimensions are highly encouraged and need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novel antineoplastic drugs in China.

KEY WORDS clinic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novel antineoplastic drugs; 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evidence-based decision making

癌症在绝大部分国家都已跃升为导致死亡的第一大原因-3],抗肿瘤药的发展和需求日益上升。然而,新型抗肿瘤药品在临床价值、创新价值高的同时患者用药经济负担较重,是我国乃至全球各国药品审评、目录准入和价值评估的工作重点45]。而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以药品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多维度药品价值评估机制,为药品的供应保障决策与合理使用提供重要循证依据6]。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2021年版试行)》[6](以下简称《21版综评管理指南》),并以心血管病、抗肿瘤、儿童药品为第一批重点关注领域于2022年6月29日分别发布了相应的临床综合评价技术指南,大大促进了我国药品的多维度价值评估及循证决策的发展进程。因此,本文以新型抗肿瘤药品为例,对现有的新型抗肿瘤药综合评价文献进行描述总结,探究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综合评价现状。

1新型抗肿瘤药物

据统计,全球每年肿瘤新发超过1900万例,死亡近1000例,其中我国2016年的新发癌症病例为406.4万,癌症总死亡人数突破241万(23],对癌症关注度的攀升使得抗肿瘤药物成为新药研发的热点。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抗肿瘤药逐渐成为癌症治疗药物发展的主要趋势。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抗腫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1年版)》中的定义,新型抗肿瘤药分为小分子靶向药物(如“替尼类”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单抗”)类药物[8]。美国在1992-2017年间通过了64个抗肿瘤药品的“加速批准”申请9;我国2019年的新药上市批准首次超过美国达58个,其中新型抗肿瘤药有14个。不断涌现的新机制、新靶点,大量创新药、仿制药上市,而新型抗肿瘤药品又具有高价格、高价值的特点,使得临床选用、市场准入及医保目录遴选等等情况下对新型抗肿瘤药进行选择时缺乏参考依据,亟待适合新型抗肿瘤药品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科学化、同质化、规范化地对新型抗肿瘤药品进行综合评判[10]。

2卫生技术评估与药品临床综合评价

卫生技术包括药物、医疗器械、服务提供模式等。卫生技术评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HTA)是利用循证医学、卫生经济学、社会学等的方法,在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社会公平性等层面对各种卫生技术进行系统性评价,广泛应用于新药审批、药品定价、药品目录遴选、合理用药等,为医保及临床决策提供合理选择的循证依据,使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发挥最大的价值[12-13]

快速卫生技术评估(rapid HTA,rHTA)是HTA的一个分支。一个完整、系统的HTA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数年完成,比如经济学评估中需要建立成本效果模型及预算影响模型,在某些证据不足时可能需要研究者开展补充研究,有时不能及时、快速地为政策及临床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为满足决策者快速决策的需求,rHTA应运而生,相比完整HTA在评价方法和流程上进行简化,针对具体问题并根据决策者的需求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获取当前最佳证据,以评估分析现有证据为主,加速整个HTA的过程[12-17]

我国近年来愈来愈重视“价值医疗”的发展,对医保目录实行高效的精细化管理,逐步将HTA纳入政策文件并作为卫生技术管理的重要手段[18]。利用“价值医疗”的理论思路,可以量化单位医疗服务或医疗投入的产出,从多个维度协同衡量医疗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质量。

因各国HTA的评估主体各异(政府机构或独立学术机构等),相应的HTA评估原则和应用方法也有所不同。中国根据自身情况研究并创立了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体系作为药品HTA方法学的本土化应用,吸取国际HTA经验但又区别于HTA框架下的指导意见,以技术评价和政策评价这2条主线,通过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等6个维度,利用真实世界数据和药品供应保障信息对药品的综合应用价值进行多主体参与的多维度评估。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在证据收集的方法上主要有文献分析、问卷调研、真实世界数据分析等方法,其中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维度更适合文献分析和真实世界数据分析,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评价可采用问卷调研法[6.16],与国际上大部分HTA指南采用的分析法相一致,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3新型抗肿瘤药的临床综合评价

国家卫生健康委药政司联合国家癌症中心,围绕《21版综评管理指南》的要求,聚焦癌症及抗肿瘤药物的特点和评价需求起草了《抗肿瘤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技术指南(2022年版试行)》(以下简称《抗肿瘤药品综评指南》)。两份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指南的出台,意味着我国在药品HTA方面不断开拓,新型抗肿瘤药品的临床应用管理进入了新阶段。

临床综合评价或HTA报告常用于药品、器械、操作等有关医院目录或医保目录准人的决策中,提交的评价报告可能包含明确的产品信息和模型参数,可能为保密及避免产品导向性等原因,此类报告以文章形式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较少,卫健委也强调了临床综合评价数据信息不得随意泄露或私自使用6]。HTA暂没有国家统一的管理指南,有一定社会平台上的HTA评估报告公开(如中兴公益HTA中心),但可能收录不完全或部分内容不公开展示。为避免各种偏颇,本文参照李苗苗等(20]的研究方法,以学术检索平台为准,对新型抗肿瘤药的临床综合评价及HTA的文献进行检索。

3.1文献检索及筛选

中文以“临床综合评价”和“卫生技术评估”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中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学科筛选为“肿瘤学”及“药学”;外文文献在PubMed等外文数据库的搜索式为((((clinic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itle/Abstract]) OR (health technologyassessment[Title/Abstract])) OR (rapid review [Title/ Abstract])) OR (HTA [Title/Abstract])) AND (((oncology)OR(cancer))OR(tumor)),检索时间为建库以来至2022年8月31日,语种限中英文。采用双人独立筛选计算机检索文献结果,在阅读标题后筛选出新型抗肿瘤药相关报告,排除无全文、非中英文、非新型抗肿瘤药(如传统化疗药、手术、检测技术、止吐药等)文献,阅读全文排除实质为文献综述等其他文献类型的结果,并提取文献信息;若筛选和提取过程中有分歧,则由第3方共同讨论达成共识。

3.2综合评价及HTA文献概况

经计算机及人工筛选后中文平台分别得到4篇和18篇有关新型抗肿瘤药的临床综合评价[21-24]和HTA报告[25-42],发表时间均在近3年内;英文平台无符合条件的文献,与李苗苗等[20]的检索结果一致,或许由于国外HTA报告同样较少发布于期刊平台而集中在HTA机构和卫生管理系统。

在中文报告中,除1篇直接对比两个单抗药物的临床综合评价外,其余报告均参照相应的指南或技术指导选择其评价维度和指标。共22篇报告中,有3篇涉及一个或多个药物对应一种或多种肿瘤治疗的评价(其中1篇为硕士学位论文),其余报告均呈评价药品与所涉疾病一对一的评估关系。所有HTA报告均为rHTA。本文纳入的临床综合评价及HTA报告的基本特征如表1。

以所评估的药品来看,22篇报告共涉及22种药物,其中16种药物有1篇报告涉及,5种药物有2篇报告涉及,1种药物(埃克替尼)有3篇(13.6%)报告涉及。疾病角度来说,22篇报告中有10篇(45.5%)涉及非小细胞肺癌,2篇涉及肾细胞癌,2篇涉及结直肠癌,2篇涉及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其他的癌症类型(骨巨细胞瘤、卵巢癌、鼻咽癌、晚期肝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黑色素瘤、头颈癌、晚期胃癌等)各有1篇报告涉及。埃克替尼作为肺癌靶向药,3份报告均为针对其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评价。所有文献均采用描述分析法对新型抗肿瘤药作多维度评估。

3.2.1综合评价文献情况

本文纳入的4篇临床综合评价报告中,1篇为硕士学位论文[21],该文评价了包含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在内的多种新型抗肿瘤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情况(表1),并针对吉非替尼作了进一步成本-效果分析。由于篇数较少,各个临床综合评价报告之间的差异较大。1篇报告直接对比了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在多个癌种中的综合价值,其余3篇均讨论单一癌种;除非小细胞肺癌有2篇涉及外,其他癌种均无重叠,且评价的新型抗肿瘤药也无重叠,展现了新型抗肿瘤药临床综合评价的丰富范围。3篇期刊文献均来自不同期刊。

章越凡等(23]的临床综合评价在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之外还采用了体内药学特性、药品质量、药品顺应性、药品临床价值综合评价(指南推荐情况)、药品信息服务评价这几个其他文献没有的维度。该文发表于2019年,文中说明其评价体系依照2015年发布的《中国药品综合评价指南参考大纲》(*3]设定,有别于2020年发布试行版的《21版综评管理指南》。其他3篇文献均发表于2021年之后,其评价维度和指标体系更接近《21版综评管理指南》中的指导意见。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是2份指南中都明确设立且列在前位的评价维度,而药品质量、顺应性的定义也与《21版综评管理指南》中的“适宜性”维度有重叠。曹旺等(22]发表的评价报告关注达沙替尼在儿童白血病中的使用,虽然也为肿瘤领域,但由于儿童用药的特殊性,该文参照《儿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技术指南》进行抗肿瘤药的评价,不过评价维度与《21版综评管理指南》及《抗肿瘤药品综评指南》相同。总体而言,几份指南考察的药品相关指标相似,证据的质量也都采用Cochrane、AMSTAR等标准作评价。

在这几篇临床综合评价中,仅《晚期肝癌一线系统治疗药品的临床综合评价》(24]涉及了《21版综评管理指南》中的全部6个维度,这可能是因为其他3篇评价报告来自医院或研究生课题,评价落在医院重点考察评估的维度或实际研究需要上,并不一定覆盖所有维度。

3.2.2 HTA文献情况

18篇HTA均为rHTA报告,评价单位均为医院及医院药学部。所有文献均为一个优先评价药品对应一个癌种,共涉及17种新型抗肿瘤药物(有2篇评价埃克替尼)和8个癌种;10篇评价了替尼类药物,4篇评价了单抗类药物;8篇涉及非小细胞肺癌。可见,替尼类药物被评估的较多,而非小细胞肺癌是目前医院的评估关注重点。期刊分布方面,这18篇评估报告中有7篇均刊登在《中国新药杂志》上,2篇刊登在《中国药学杂志》上,其余报告刊于不同杂志。具体见表1。

纳入的18篇rHTA的结构均与国内外HTA指南或共识等[1-3.4]一致,均清楚描述了纳入评估的药品、疾病人群、对照药品、结局指标、文献证据类型等,统一按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3个维度进行评价。表2总结了所有报告中纳人的文献情况。除1篇有关地舒单抗的报告外,各报告均纳入了meta文献和经济学研究文献进行评价。18篇rHTA中有12篇纳入了其他HTA文献,大部分报告以英文文献证据居多,其中地舒单抗[42]的rHTA以国外HTA文献为主要评价证据来源,没有单独的meta和经济学文献。由于尚未有统一的HTA指南或抗肿瘤药物HTA的共识,本文以《抗肿瘤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技术指南》(10中建议的抗肿瘤药物各维度评价指标作为参照。所有18篇rHTA报告中,仅有1篇在有效性评价中纳入了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指标,其余报告均以肿瘤学常用有效性指标进行评估,如主要临床结局指标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次要临床结局指标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等。2篇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药物的rHTA文献[37.39]使用了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和完全血液学缓解(CHR)作为有效性指标,属于该疾病常用的疗效观测指标45,与《抗肿瘤药品综评指南》中对于血液肿瘤的评价建议相一致[10]。安全性方面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主,详细指标因具体抗肿瘤药品及疾病而异。经济性方面,有2篇rHTA未能筛选到相关文献不作評价,2篇以各国HTA中的经济性评估意见代替一手经济学研究证据,4篇rHTA只纳入了国外的经济学评价,而评价埃克替尼、安罗替尼及恩度的rHTA使用的经济学评价均来自中国地区的研究。埃克替尼、安罗替尼、恩度均为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抗肿瘤药物[46-48],中国市场销售使用较多,这可能是经济学评价以中国地区研究为主而国际上缺乏相关研究的原因。经济学的评价指标基本为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 effectiveness ratio,ICER)、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QALY),使用Markov模型测算。

除评估伊布替尼和地舒单抗的2篇rHTA[40.42]外,其余均表明以AMSTAR、CHEERS量表为其证据质量评估标准。部分纳入其他HTA报告作为证据的文献还声明其使用了国际卫生技术评估机构网络(InternationalNetwork of Agencies for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INAHTA)制定的HTA报告条目(HTA checklist)进行质量评价。

3.3具体药品评价情况

以我国目前公开的期刊文献来看,rHTA较多而完整的HTA或临床综合评价少,评价药品比较分散。其中,阿帕替尼、奥希替尼、阿柏希普不仅各只有1篇评价涉及,而且报告均未能纳入他国HTA报告,也无经济学文献或中国经济学文献占比较少。相对来说,阿帕替尼、奥希替尼、阿柏希普在药品评价方面存在空缺,对于我国开展证据补充研究及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有很大意义。以下简要描述这几种药品的评价报告,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3.3.1阿帕替尼

阿帕替尼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款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产生抗肿瘤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胃癌、结肠癌、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妇科肿瘤、肝细胞癌、甲状腺癌等[49-50]。由于阿帕替尼已广泛应用于胃癌、结肠癌的治疗,但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价值尚不明确,许金秋等[26]对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了rHTA。

该评估各文献平台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7月,纳入标准为综合性HTA报告、系统性评价/meta分析、药物经济学文献,排除无全文、重复发表、结局指标不符合规范的文献,最终得到系统评价/meta分析6篇,未能纳入HTA报告或药物经济学文献。

有效性指标评估了ORR、DCR、PFS。综合结果来看,阿帕替尼单用相比安慰剂或紫杉醇/多西他赛,均可提高患者的ORR、DCR、PFS,但阿帕替尼与安慰剂相比的ORR提升无统计学差异。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相较于多西他赛单药可显著ORR、PFS;阿帕替尼联用较单用可显著提升DCR。

安全性指标评估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高血压。与紫杉醇/多西他赛相比,阿帕替尼单用显著降低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但手足综合征、高血压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与多西他赛单用相比,胃肠道反应和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但无患者退出研究;骨髓抑制和手足综合征发生率相似。

这篇rHTA反映出阿帕替尼与现有治疗相比显著有效,不良反应总体耐受,但缺乏经济学研究说明其增加的治疗成本是否具有更高收益。由于阿帕替尼的研究集中在国内,纳入的文献无国外研究,且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还在探索,总体研究数量偏少,但对于中国人群的临床应用参考意义较大。为丰富临床综合评价的证据支持,未来研究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临床研究以及国内的、多角度的经济学研究。

3.3.2奥希替尼

奥希替尼作为第3代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TKI5],于2015年在美国获批,随后于2019年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由于奥希替尼价格昂贵,且在有效性的优势上存在争议,徐霞等3对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适应证展开了评估。

评估限定人群为一线适应证批准的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 L858R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年患者[52],对照措施限定为第1代和第2代EGFR-TKIs、化学治疗、靶向药物或联合用药,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0年12月。最终共纳入文献16篇,其中系统评价/meta分析7篇,经济学评价9篇,未能纳入HTA报告。

有效性方面评价了PFS和OS这2个指标。在未发生脑转移的患者治疗中,奥希替尼单用较其他一线治疗获得最佳PFS的概率最高,其中一篇文献报道概率高达99%;获得最佳OS概率为25%,仅次于达克替尼(50%),且非亚裔患者亚组分析显示其OS优于达克替尼。在发生脑转移的患者治疗中,PFS和OS都是奥希替尼获益最大,获得最佳PFS(37%)和最佳OS(29%)的概率均仅次于吉非替尼+培美曲塞+卡铂方案(分别为57%和47%)。

安全性评价了3级以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EGFR-TKI单药治疗相关毒性较小,其中奥希替尼毒性概率最小。

9篇经济学研究中4篇为中国地区研究,但由于临床数据更新、健康效用值非中国人群等原因,最终只采用其中1篇作为该rHTA的分析证据。从医保角度出发,仅考虑直接医疗成本,最终测算结果发现奥希替尼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相比较,其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远高于支付意愿阈值,在有脑转移人群的亚组分析中依然不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综上,奥希替尼与其他一线治疗,尤其是前两代EGFR-TKIs相比,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但并不具有经济性方面的优势,药品价格、治疗成本是影响其综合价值的关键。好在,2020年奥希替尼的一线治疗已纳人国家医保,2022年中標价由之前的15300元降至5580元一盒(53],未来的经济学研究可重新对奥希替尼的成本-效果比进行测算。

3.3.3阿柏西普

与前上述前2种EGFR-TKI药物不同,阿柏西普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于2012年得到美国FDA批准用于奥沙利铂耐药或肿瘤进展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常与FOLFIRI方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和伊立替康)联用。王君萍等[34]对阿柏西普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治疗收益进行了综合评价。

干预措施要求为阿柏西普联合FOLFIRI方案,对照其他靶向药物联合FOLFIRI/FOLFOX4(亚叶酸、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纳入所有相关的HTA报告、系统性评价/meta分析及经济学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2月。最终筛选得到共6篇文献,其中系统性评价/meta分析和经济学研究各3篇,经济性研究地区均为国外。

有效性评价汇总了3年生存率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显示阿柏西普联合FOLFIRI/FOLFOX4方案显著优于FOLFIRI/FOLFOX4标准方案,一篇meta分析中3年生存率OR为0.52,3年无进展生存率OR为0.63。

安全性方面涉及常见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腹泻等,以及胃肠道穿孔、高血压。阿柏西普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但胃肠道穿孔、高血压及高危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低剂量阿柏西普的高血压发生率比高剂量更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3篇国外经济学研究结果不一。日本的研究显示阿柏西普联合化疗方案相比雷莫昔单抗联合化疗有明显的ICER优势;西班牙的研究显示阿柏西普可让患者延长生存期,其获得的ICER远高于花费,具有治疗效益;美国的研究则认为阿柏西普在该国获得的ICER不具有成本效益。

目前阿柏西普在我国仍处于II期临床试验阶段,所以还未有在中国人群的使用数据及价格信息。参考国外的使用经验,阿柏西普可能有效性尚可但不良反应较多,需等待中国人群的临床数据出炉做进一步评估,并期待有经济学研究评估其在中国的成本-效益,在治疗收益、不良反应、价格三者之间作出权衡。未来研究希望能关注不良反应方面的改善,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乃至更多癌种的患者带来更安全的治疗药物。

4总结与展望

综合上述所有临床综合评价及rHTA,我国目前公开发布在期刊上的新型抗肿瘤药的多维度评估以医疗机构牵头、rHTA报告为主,主要考察了所涉新型抗肿瘤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国际上现有的HTA指南评价内容以经济性和有效性居多、安全性紧随其后,可能是纳入的rHTA的评价以这3个维度为主的原因。与其他维度不同的是,经济性评价由于药品在不同国家/地区的上市情况和售价不同、各国医保报销政策不同、医保药品目录不同以及当地支付意愿等等因素都不尽相同,不同国家/地区的经济学研究结果不一定能直接换算比较,甚至治疗方案、疾病人群的不同都可能影响经济学结果。由于上述经济性评价不同国家/地区间不通用的特点,总体而言所有文献对于安全性、有效性的证据和评价结论较为充分,而经济学方面的评价质量及评价结果有一定差异。

所有文献均采用定性描述分析。rHTA与完整HTA或临床综合评价的区别即为其在方法学与评估速度上的取舍和平衡,所以减少评估维度、文献描述分析为主是rHTA的特点。文中涉及的rHTA报告的方法和结构高度统一,均较为规范,与《抗肿瘤药品综评指南》涉及的指标要求也相一致。而临床综合评价方面,公开检索到的临床综合评价文献有限,可能与前文提到的评审机构不一定公开报告有关;纳入讨论的4篇中仅1篇为完整覆盖所有维度的评价,所以本文对于临床综合评价报告的现状暂无法得出有效結论。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文献的检索可能有所偏倚。一方面,各国的HTA报告较少发表于期刊,在文献数据库搜索可能不合适,但各国的HTA机构不同且独立,无法有效覆盖现有的所有报告。另一方面,外文检索词中包含肿瘤、癌症这些大概念词,结果匹配时可能会与具体药品名或疾病名等关键词:搜索结果有所不同,虽然检索结果与李苗苗等[20]一致,但同样有检索词偏差的局限性,且非中英文结果也未能纳入。

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公开的新型抗肿瘤药临床综合评价及HTA报告数量有限,以rHTA报告为主,评价的维度局限在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且评价所涉癌症种类较为集中。期待独立学术、研究机构以客观的角度对各种新型抗肿瘤药品进行多维度评价,覆盖到多种癌症领域,提高新型抗肿瘤药在临床决策时的证据丰度。同时,需要鼓励进行全维度的完整临床综合评价,在现有评价证据不足时可考虑自主进行全面的系统/META分析乃至临床、经济学研究,并利用发现的证据缺口倒推所欠缺的研究方向,让研究和综合评价双向促进,使我国新型抗肿瘤药的发展更进一步,推动我国新型抗肿瘤药临床综合评价技术、乃至其他疾病领域临床综合评价指南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Bray F,Laversanne M,Weiderpass E, et al. The ever-increas- ing importance of cancer as a leading cause of premature death worldwide[J].Cancer,2021,127(16):3029-3030.

[2]ZhengR,Zhang S, Zeng H, et al.Cancer incidence and mor- tality in China,2016[J].J Nat Cancer Center,2022,2(1):1-9.

[3]SungH,FerlayJ,SiegelRL,et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CA Cancer J Clin,2021,71(3):209-249.

[4]崔积钰,韩优莉.基于中美日新药上市现状对比的抗肿瘤新药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21,14(8):52-59.

[5]藕顺龙,罗静,王松,等.历年?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概况与变迁[J].中国药房,2022,33(11):1392-1396.

[6]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规范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卫办药政发〔2021〕16号[A/OL].(2021-07-21)[2022-08-24].http://www.nhc.gov.cn/yaozs/s2908/202107/532e20800a47415d84adf3797b0f4869.shtml.

[7]国家药物和卫生技术综合评估中心.关于发布心血管病、抗肿瘤、儿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技术指南的通知[EB/OL].(2022-06-29)[2022-08-24]. http://www.nhei.cn/nhei/ znfb/202206/c01d87a290664b01bf42a9dad769d69f.shtml.

[8]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1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1〕612号[A/OL].(2021-12-20)[2022-08-25].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112/0fbf3f04092b4d67be3b3e89040d8489.shtml.

[9]BeaverJA,Howie LJ, Pelosof L, et al.A 25-year experience of U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ccelerated approval of malignant hematology and oncology drugs and biologics [J].JAMA Oncol,2018,4(6):849.

[10]国家药物和卫生技术综合评估中心,抗肿瘤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技术指南[S].2022.

[11]徐佩佩,李汶睿,曾力楠,等.国内外卫生技术评估方法学指南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房,2020,31(12):1500-1505.

[12]唐惠林,门鹏,翟所迪.药物快速卫生技术评估方法及应用[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6,14(2):1-4.

[13]刘梦娜,吴斌,艾丹丹,等.药物快速卫生技术评估方法学研究-以抗肿瘤用药为例[J].中国药房,2022,33(11):1386-1391.

[14]KhanguraS,Konnyu K, Cushman R, et al. Evidence summa- ries:the evolution of a rapid review approach[J]. Syst Rev, 2012,1:10.

[15]Tricco A C, Antony J, Zarin W, et al.A scoping review ofrapid review methods[J].BMC Med,2015,13:224.

[16]董名扬,王舒,菅凌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现状[J].中国药房,2021,32(22):2813-2816.

[17] Varley ?, Tilson L, Fogarty E,et al. The utility of a rapid re- view evaluation process to a national HTA agency[J].Phar- macoeconomics,2022,40(2):203-214.

[18]王海銀,孙辉,王昊德,等.价值重塑下的我国卫生技术评估发展与展望[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2,29(6):1-3.

[19]高鹏,刘言.价值医疗的概念及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22,12(1):57-62.

[20]李苗苗,吴雪,徐思敏,等.快速卫生技术评估的概况性综述[J].中国中药杂志,2022,47(12):3125-3135.

[21]王瑶.EGFR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临床综合评价[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22.

[22]曹旺,尉耘翠,刘璐,等.达沙替尼治疗儿童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综合评价[J].中国药物评价,2021,38(3):183-190.

[23]章越凡,汪硕闻,范国荣,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的药品临床综合性评价[J].中南药学,2019,17(8):1274-1279.

[24]符雨嫣,金春林,孙辉,等.晚期肝癌一线系统治疗药品的临床综合评价[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1,19(10):66-70.

[25]赵冰清,白羽,张艳华,等.阿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J].中国新药杂志,2020,29(24):2868-2873.

[26]许金秋,沈凯.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2,19(6):50-54.

[27]薛文鑫,张藜莉,程吟楚,等.阿昔替尼治疗晚期或转移肾细胞癌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0,36(8):1002-1006.

[28]纪汶君,门鹏,王玉刚,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J].中国药师,2022,25(1):102-112.

[29]牟菲,关月,郭桂萍,等.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J].中国新药杂志,2022,31(9):913-919.

[30]沈姗,杨洁,刘云霞,等.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J].医学新知,2021,31(5):350-356.

[31]徐霞,梅丹,冯平,等.奥希替尼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J].中国药业,2022,31(5):115-120.

[32]金情政,郑彩霞,余王梅.恩度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J].中国医院统计,2020,27(2):156-160.

[33]刘一,黄琳,门鹏,等.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J].中国新药杂志,2021,30(12):1137-1146.

[34]王君萍,汪国玉,张梅,等,抗血管生成药物阿柏西普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J].中国新药杂志,2022,31(4):391-396.

[35]张关敏,赵冰清,张艳华.尼拉帕利治疗晚期卵巢癌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J].中国药学杂志,2021,56(20):1642-1648.

[36]王志宏,李婷,赵紫楠,等.尼妥珠单抗用于晚期鼻咽癌患者的卫生技术评估[J].中国药学杂志,2021,56(1):75-80.

[37]王雪儿,张艳华,宁华,等.达沙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0,37(14):1755-1759.

[38]韩晶,门鹏,刘维,等.西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J].中国新药杂志,2020,29(5):582-588.[39]白羽,王雪儿,张艳华.尼洛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J].中国新药杂志,2020,29(1):113-117.

[40]边妍,郑志华,罗思宇,等.伊布替尼治疗CLL/SLL、MCL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J].今日药学,2021,31(8):587-591.

[41]王艳,吴晓玲,门鹏,等.培唑帕尼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细胞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J].中国新药杂志,2019,28(24):3030-3034.

[42]芮明军,唐文熙,李洪超.地舒单抗治疗骨巨细胞瘤的卫生技术评估[J].中国药房,2020,31(16):2010-2017.

[43]中国药品综合评价指南项目组.中国药品综合评价指南参考大纲(第二版)[J].药品评价,2015,12(8):6.

[44]卢静雅,沈建通,赵齐园,等.医院卫生技术评估的流程与方法新进展[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9,19(11):1367-1372.

[45]慢性髓性白血病中国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20,41(5):353-364.

[46] Shen G,ZhengF,RenD,etal.Anlotinib: a novel multi-tar- geting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in clinical development[J].J Hematol Oncol,2018,11(1):120.

[47]石远凯.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J].中国新药杂志,2021,30(9):803-808.

[48]中国科学院.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抗肿瘤新药恩度上市[EB/OL].(2006-08-01)[2022-08-25]. https://www.cas.cn/xw/ kjsm/gndt/200906/t20090608_649450.shtml.

[49]Xie C, Zhou X, Liang C, et al. Apatinib triggers autophagic and apoptotic cell death via VEGFR2/STAT3/PD-L1 and ROS/Nrf2/p62 signaling in lung cancer[J].J Exp Clin Can- cer Res,2021,40(1):266.

[50] Scott LJ.Apatinib: a review i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and other advanced cancers[J].Drugs,2018,78(7):747-758.

[51]SoriaJ,OheY,Vansteenkiste J, et al. Osimertinib in untreat- ed EGFR-mutated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 N Eng J Med,2018,378(2):113-125.

[52]Mok TS, Wu Y,AhnM,et al. Osimertinib or platinum-peme- trexed in EGFR T790M-positive lung cancer[J].N Eng J Med,2017,376(7):629-640.

[53]藥智网.药品中标数据.奥西替尼.[EB/OL].[2022-08-31].https://db. yaozh. com/yaopinzhongbiao? comprehensi- vesearchcontent=%E5%A5%A5%E5%B8%8C%E6%9B% BF%E5%B0%BC&.

(收稿日期:202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