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语文课要做到因学施教

2022-05-30 14:06王逾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教学进度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解决,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以此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而想要实现课堂教学方法和效果的优化,则需要立足课堂,考虑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而后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能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方法落实具体教学,体现出“先学质疑,因学施教”的课堂教学特点。

一、确定自主学习的目标

初中语文教师应随着新课标的要求,按照“立足课堂,先学质疑,因学施教”理念创新自身的思维,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不同的体验。教师可以应用自主学习模式,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自主學习目标,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使其利用好学习以及生活中的碎片时间,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及其使用方法,掌握更多的知识以及技能。

《桃花源记》一课,教师可以合理使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及其使用方法,帮助学生在碎片化时间内自主进行预习,并保证预习质量。在确定目标后,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查资料、与其他同学讨论,总结文言文中特殊字词的使用方法等,并且学习和审视相关资料,以便更好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这样方法不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效果,还能够显著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以及质量。

在确定自主学习目标的教学中,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保证学习目标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自主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学生很多时候还是以“听话”为主,导致课堂教学成为一言堂,学生缺少主动思考,更不会用心创造。想要突出学生主体性,确定自主学习目标,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并在这个基础上保证教学质量,需要教师重视新课标要求的落实,改变自身的教育观、价值观,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要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性为目标,并且指导学生确定不同内容的学习目标,体现出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也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学生敢想敢说”的状态,以便实现学习目标。

二、掌握好语文教学的进度

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是按照教材确定教学进度,还是按照学生的情况确定教学进度,始终是教学中存在矛盾的问题,而在长期的教学中普遍是以教材为基础确定进度。在开学的初期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计算教学内容和课时数,以便分配好每节课的教学量,立足课堂、以学生为核心的基础上,落实因学施教的措施,保证教学活动随着学生的认知落实,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的快慢。

在控制教学进度时,很多教师都会思考教学进度放慢的情况下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对此,有利于教师掌握好教学进度。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那么就应该以学生情况确定进度,而不是按照教学量确定进度,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获得。

处理好进度较慢时与每学期教学任务的关系,一般是以“先慢后快”作为主要原则,可采取的具体方法有两种,即学生刚进入初中时培养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以及习惯,可以适当增加课堂教学的“等待”时间,可以减少部分内容,随后以学生认知的提高逐步加快教学进度,这样可以保证整体速度不慢;如果实在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可以保证重点内容监督,教材上的选学课程、带“*”等类型的非必要课程可以尽量压缩时间或者不上,也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

对每学期的课时数进行统筹安排,不进行频繁的测试,保证课时数充足。例如:如果教师每周组织一次测验,但是这样测试占用的课时数较多,难以保证进度。此时,教师可以减少测验次数,可以安排两周一次或者每个月一次,到后期的教学时,可以根据剩余的课时数和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这样既可以保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也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情境教学是一种具有情感化和人性化的特点,将其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能营造轻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主动且积极融入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讲解《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室配备的电视等多媒体设备,播放课文中所描绘景色的图片、视频,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感受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情感,全面感受课文,并且在合适音乐的配合下,渲染和谐、美好的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进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其学习乐趣,改变被动学习局势,使其满怀热情的使其对文字的魅力有深刻的感受。

体验式教学情境也是教师常用的方法,教师要利用好自身的积极思维、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该方法应用的合理性,强化学生学习体验。

《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设计体验式教学情境,辅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对此,教师可以从大量大网络资料中寻找相关的视频资源,引导学生将视频内容与教材内容进行结合,这样便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产生深刻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同时,有利于显著提升教学质量,突出体验式教学的优势,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发展。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需要教师重视自身修养的提升。对于传统教学,学生的适应情况以及感受不同。大部分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因为自身就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对传统教学的适应性较好;而有的对传统教学模式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他们对新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更加喜欢和适应。可见,教师采取的方法很重要点,教师要提高个人魅力,使学生喜欢教师,进而喜欢教师的教学,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

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可以借助于阅读教学,阅读是语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重视学生阅读的指导和监督,使学生大量阅读,进而积累丰富的知识,同时将阅读所获取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一个人的思想水平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阅读的影响,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扩大学生阅读量的同时,保证学生阅读质量。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带着疑问阅读,并通过阅读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有效运用。

在写作教学中,写作的素材很重要,而大量阅读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方法,不仅可以学习其他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还可以摘取文章的句子等经典内容加以运用,进而带着写作遇到的问题应用阅读时积累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质量和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可以促进语文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教师思考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重点从两个方面落实教学:首先,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思维方法时,有意识和目的地使其学会从“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如何构思、为什么要这样写”等方面思考,逐层增加思考的深度,同时结合教材中的诗歌、散文、议论文以及小说等文体调整阅读思维,寻找科学的思考规律。其次,指导学生科学的对课文提问。学生需要掌握在阅读时需要特别注意哪些内容,如抓住课文的题目、文眼、开头和结尾、重点段落、留白处以及关键字词等,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指导学生应用联想、还原、比较、归纳、置换以及推测等方法详细品读课文,养成科学、高效的阅读习惯。最后,提升学生评估问题价值的能力。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能够使其深入理解课文,包括掌握课文的写作技巧以及思想,这一点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问题的价值进行科学评价,从而保证问题的有效性。

五、合理落实因学施教

初中语文“立足课堂,先学质疑,因学施教”的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基础,以“因学施教”的方式提高教学的个性化。

先要从思想上做好教学的基础工作。在现代化的社会条件下,即便是初中学生也掌握着丰富的资源,学习渠道也非常广泛。作为教师,想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激烈讨论依旧没有得到答案的问题。由此可知,课堂是教学主阵地,而教学内容也要以学生的困惑为主。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以解决学生的问题为主。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不易被理解,很多学生在阅读之后都会认为叔叔于勒就是个败家子,不值得同情,忽视了在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这是极为常见的现象。因此,教师可从不同的角度指导学生分析叔叔于勒的形象,那将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认识到于勒也并没有多败家,而是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这样学生可以认识到于勒是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比较特殊的人物,但是也同样可怜。

教师还需要掌握教学资源。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也会变得更加有趣。因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才会发自内心,才能有兴趣,进而按照内心的渴望探索知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立足教材,因学施教,才能把握好资源,促进学生互动,借此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语文能力。例如:《木兰诗》的教学可以利用学生对花木兰的兴趣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到花木兰不仅有男儿的豪情壮志、阳刚之美,还有女儿家的温柔之美。在这样的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学生可以举例说明,使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的世界。

语文教学有着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可以在因学施教的背景下设计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不需要一定按照课上、课下的方式进行,而是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体现出因学施教,保证教学效果。例如:《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先生在血雨腥风的历史时期创作的词作品,气势长虹,在讲解时可以配合同样大气磅礴的音乐,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学习应该是学生的自发性活动,因此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相对较多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个人的能力和知识面有限,在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时容易出现狭隘。因此,教师可以将自主学习与团队结合进行充分结合,促使两种方法达到取长补短的下过,进而提升学生语文成绩和素养。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设计的模式要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出发,全方位考虑学生学习的需求,因此需要教师明确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例如: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可以结合每个小组的特点以及能力设计难度不同的任务,保证小组成员分工学习,认真交流彼此的意见,同时借助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能力。

六、设计科学的实践活动

“立足课堂,先学质疑,因学施教”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活动非常重要。首先,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包括写作、阅读、口语能力等项目,融入到新課标中,体现出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性。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此外,在综合性学习中还包括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

综合性学习不局限在课堂上,不受教材限制,而是面向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性,且综合性学习也是提高教学活动吸引力的重要措施。在设计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放开手脚,大胆教学,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时间以及空间。事实证明,学生自主收集资料、明确分工、整理和应用资料、设计活动等,可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探索月球奥秘》涉及地理、天文等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这是可以自由驰骋的天地,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并提高教学质量。如,组织学生收集与“月”相关的故事、古诗词以及成语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收集、整理以及分析资料的能力也会显著提升,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以及精神。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以“立足课堂,先学质疑,因学施教”的理念创新教学活动,利用自主学习、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等措施进行教学,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意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使其可以通过多元化措施进行自主学习;同时,结合教师指导,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效果,,提升教学水平,强化教学质量和效率。

王逾,甘肃省礼县王坝农业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教学进度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进而不顾其安”是师德问题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