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实情,提升古诗教学的有效性

2022-05-30 14:33苗金龙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古诗古诗词有效性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承载了泱泱千年的悠久历史,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时至今日也依然令人回味无穷。生活在现代的学生每天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新鲜讯息,作为中国人我们自然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足够的了解,才能真正产生文化自信。小学古诗词教学不光是要向学生讲授古诗词的内容和含义,更要通过课程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让学生能够对我国历史文化有更为深刻地认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灵活创新古诗教学,引领学生品味古诗,感受古诗意境之美,从古诗词的内容中有所领悟,培养学生积极正向的审美与文化认同感。

一、古诗教学低效能的原因

(一)教学过程枯燥,学生吃不透古诗

语文教师应当意识到小学生对于古文的理解能力不足,即便是成年人,不同的人对古诗词理解也会有差异,心境和领悟都会有区别,更何况是这群阅历尚浅对人生还充满未知的孩子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常有语文教师习惯于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讲解、分析古诗词,忽视了学生自身对古文理解能力不足的客观条件,导致很多学生听不懂教师所讲内容,一味死记硬背课上教师强调的重难点内容。

教学过程枯燥与教学手段是否多样并无直接因果联系,并不是选用了多媒体教学或举办实践活动就意味着学生学习古诗的过程不再枯燥。枯燥沉闷的求学过程对于天性活泼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低效的,即便有些教师会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在古诗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喜爱的动画、视频、音频、图像素材等形式上花样翻新的教学辅助道具,但就课堂教学的核心而言依然没有做到尊重学生,没有满足学生学好古诗的心理需求。形式翻新所带来的好奇心维系不了多久,待兴趣一过学生依然吃不透古诗,对课本上文绉绉的古诗词眉头紧锁理解不了古诗内容,更谈不上体会和领悟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了,古诗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偏低。

(二)师生交流缺失,教学辅导不及时

在小学古诗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很少有机会接触古诗词等传统文学作品,偶有几名对古诗词感兴趣的学生会愿意主动与教师沟通分享心得,大部分学生是不会主动找老师谈论有关古诗词话题的。教师作为经验阅历较为丰富的长者自然在双方交流问题上要占据主动权,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教师都可以主动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同探讨古诗词知识,或是借由生活实例去为学生普及古诗名言名句、诗人生平故事或传统习俗等知识,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知识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在实践教学中,教学辅导不及时同样是影响古诗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之一。古诗词知识与现代生活差异较大,很多内容与学生现在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古诗词知识的机会也比较少,课后辅导不及时便会影响学生掌握古诗知识。部分教师一味关心学生在课上的表现,在课上认真负责,但对于学生课后古诗学习情况往往没有给予过多关注,导致学生一旦离开课堂就再无接触和学习古诗知识的机会,即使在生活中遇到古诗的问题也不知道该询问谁,古诗课堂的局限性太强阻碍了整体教学发展进程。

(三)缺乏学习氛围,古诗教学难持久

现代生活中能接触到古诗词知识的机会较少,学生若不是在语文课堂中专门学习古诗词,基本上是很少接触到这类知识的,这就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古诗词学习的氛围方面稍有欠缺。在现实生活中,常有学生在课上学了古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或物品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直观见到,或是诗中提及的风俗习惯学生询问家长,却少有家长能真正了解详细地讲给学生听。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刚刚燃起的兴趣火苗逐步在生活中慢慢熄灭,部分学生甚至会觉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都已成历史,诗中内容都是被淘汰的落后文化,对古诗词产生误解。

缺乏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小学生自然会对古诗词外的其他知识更感兴趣,很多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喜欢观看自然科学类的纪录片,偏偏就对文绉绉的古诗提不起兴趣。学习氛围很重要,缺少氛围必然会使教师课上所讲的古诗知识难以持久的保持住,学生们更多的是处于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去学习,并不是真正感兴趣才去了解古诗词知识的,课堂的整体教学有效性自然不太理想。

(四)学生兴趣低迷,传统文化接受难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孩子所能接触到的讯息实在是太多了,成年人都常常迷失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洪流里,更何况是这群未经世事的孩子了。相较于文绉绉的古诗词,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许多更有趣味的知识领域,孩子痴迷天文宇宙,热爱自然渴望探索,生活中等待他们去发现的新鲜事物和陌生环境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他们自然很难静下心来愿意去学习古诗词这些较为枯燥的内容,传统文化等相关知识更是令学生们很难接受。学生对于古诗词等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低迷,自然不利于提高古诗教学质量。

二、提升古詩教学有效性的设计思路

(一)教学设计方面

教学设计是提升小学古诗教学课堂有效性的基石,也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最容易被教师忽略的教学环节。教学设计可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备课、备学生和备教法。

1.备课

语文教师在上课之前自己要先行深入地了解整堂课所要向学生们传达的知识内容具体有什么。这里不光是要掌握课本上所呈现的古诗内容那样简单,语文教师还应深入挖掘教材中未完全写明的知识内容,比如:诗人的生平故事、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古诗所在年代的风土人情等,这些看似超纲的课外知识实则却能为学生还原古诗创作时的历史背景,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古诗内容。

除此以外,教师还应从教材编著方面进行分析,每个单元都有独立的主旨核心,这篇古诗词作品与该单元核心主题有哪些联系,也是需要教师在课堂当中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的。语文教师应在课前充分掌握古诗原文译文等理论知识、古诗相关的时代背景等人文历史知识,以及对整个单元核心主题有深刻理解,这样才能为后续精简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打好基础。

2.备学生

学生是古诗教学课堂的主体,如果学生自身出现问题,纵使教师使出十八般武艺也是无法提高小学古诗教学有效性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准备阶段就要充分掌握学情,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比如:学生近期都在关注中国冬奥会,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普及一下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所选用的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其中雨水选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春分选自清代袁枚的《春风》,清明选自唐代杜牧的《清明》等。这些来自学生感兴趣的冬奥会现场的古诗对学生们的吸引力更强,教师可节选部分内容进行深入讲解,有效提高学生们对古诗知识的学习热情。

3.备教法

教育发展至今天,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若是让人挑选恐怕真是要挑花了眼。教学方法并无绝对优劣好坏之分,每种教法都有着自身的优势与短板。语文教师在备课期间应根据古诗和学情选择合适的教法,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出教法的优势,使教法能够对教学课堂产生积极影响而不是随大流盲目选择一些所谓的热门教法。

(二)课后辅导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日常授课外,语文教师应格外注重课后辅导环节。前文也有提及到,现在生活中学生们接触了解古诗词文化的机会并不多,课后古诗词学习氛围并不理想,如果教师再在这个问题上不引起注意,那么再好的课堂教学也是无法保障长久有效的影响力的。课后辅导跟不上自然会对课堂教学产生不利影响,学生们课后没有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在后续教学活动中还需反复学习曾经讲过的知识,课堂教学效率严重下降,有效性自然不高。

(三)家校协助环节

教育并不是学校一方的事,在提升古诗教学有效性方面还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努力。社会教育方面现在国家已经逐步推进传统文化保护推广工作,电视媒体上近年来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古诗词影视作品,像“中国诗词大会”“唐诗风云会”“中国好诗词”都是弘扬中国传统诗词的文艺节目,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下多看一看这些电视节目,增长见识。

家庭教育方面,大部分家长在学生教育上有心无力,需要教师站住专业教育人角度给予学生家长更多指导帮助。语文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的实践活动,或是由家长与教师共同帮助学生养成晨读古诗词的好习惯。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也要时刻注重与学生家长间的交流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难及时提供建议和帮助,充分发挥家校合力作用,使小学古诗教学的影响力得以更加持久。

三、构建高效古诗教学的策略

(一)精心准备教学设计,深入了解实际学情

语文教师应精心准备教学设计,根据学情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构建符合学生学习能力需求的古诗课堂,既要保障课程内容新颖风趣不枯燥,又要紧跟教学重点不跑题。

教师可将教学设计细化为多个课堂环节,灵活调配教学活动又能兼顾整体效果,达到优化教学设计的目的。根据课堂教学顺序可将教学设计分为三部分,分别为:课前预习与导入、课中授课与理解、课后辅导与追踪。语文教师应在各个环节增添师生互动交流活动,以便教师深入了解学情为学生们设计出更合适的古诗学习活动。

在课前预习与导入部分,语文教师应以古诗主题为核心发散思维寻找相关联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学铺垫,在正式授课前先引发学生对古诗内容的思考。随后的课中授课与理解,语文教师善于以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古诗进行分析,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课后辅导与追踪环节则更需要教师增强沟通,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也能更准确地掌握整堂课的授课情况。每个环节都需要语文教师精心准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提前设立每个环节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减少应对教学突发状况时的紧张感,使古诗教学有效性更有保障。

以《己亥杂诗》这首古诗为例,考虑到步入五年级后的学生对古诗已有一定基础,教师可设计学生自主预习活动和小组汇报课前导入两个更具自主创新性的学习活动,为学生们自行读、背古诗提供充足的时间,锻炼学生读古诗的能力。课中由于学生在理解爱国精神时较为困难,教师可设计两段教学活动形成对比,前一段是学生自行理解并翻译古诗,总结诗中表现的情感,后一段是由教师向学生们介绍写作背景,组织学生们观看历史纪录片片段后再去让学生们理解诗意,总结其中的情感。两段教学活动使学生自我感受形成对比,从而促进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诗意情感。

课后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几篇相似的爱国古诗或鼓励学生自行查阅类似古诗词句,课后找时间师生们一起分享自己阅读后的感受。语文教师可事先预设几个爱国古诗的讨论话题,提前准备好爱国古诗及作者生平故事,在交流会上适时地向学生们讲解课外知识,丰富学生见闻使其对古诗词更感兴趣。

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不光体现在有所准备,还要能够灵活应对及时处理,这不仅考验教师的教育机制水平,更考验的是教师对于学生学好古诗的责任心与耐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唯有用心才是提高小学古诗教学有效性的不竭动力之源。

(二)优化教学手段,构建高效古诗课堂

教学手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优化古诗课堂。以多媒体教学为例,它的优势在于可以灵活融入视频、音频、图像等课外教学素材,能够有效增强古诗课堂的感官刺激。但其短板在于稍有不慎就會主次颠倒,形式过于花哨反而遮盖了本应是重点的古诗知识,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容易被素材中的其他元素所吸引。因此,语文教师在应用时先要选好使用环节,尽可能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课堂的重难点内容,其余课堂教学内容避免使用多媒体以确保课堂主次分明。其次是注意使用频率,以低频使用避免学生被素材中的无关内容所干扰,将多媒体教学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夜书所见》此篇古诗的教学重难点在于现在的学生很难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那么教师就可以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古诗生字词等基础知识后借助多媒体素材进行课堂升华,通过增加背景音乐烘托、朗读人语气的变换、图片实景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再一次深入体会整首古诗。有了前期已经掌握的古诗生字词基础为依托,加上多媒体整体氛围渲染,学生对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感受更深,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随之升高。

古诗词承载着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学好古诗不光是能丰富学生见识,还有助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文化底蕴。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依据实际学情优化教学手段,提升古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苗金龙,江苏省东海县桃林镇第二中心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古诗古诗词有效性
踏青古诗词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