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理解目标下如何开展文言文教学

2022-05-30 14:33鄂钰佳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11期
关键词:民俗文言文意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在语文学习中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提升文化自觉意识,增强文化自信。文言文指中国古代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在统编版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经典的文言文作品,教师要从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从民俗视域、人物视域、精神视域入手,展开自主探究活动,不仅掌握文言文语言特点,更要继承并发展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民俗視域,浸染家国观念

(一)物质民俗,了解传统技艺

在文言文中蕴藏着不少民俗文化方面的信息,了解它们能促使学生体会到古人的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物质民俗入手,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感的、有形的文化传承,如建筑物、饮食、传统工艺品制作等,都属于这个范畴。

如在学习《核舟记》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围绕“微雕”技艺展开自主探究活动。首先要从课文入手,找到文章中形容核舟的词句,说说作者如何展现核舟制作工艺之精巧,从中能否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其次,学生要拓展开来,了解中国古代微雕技艺的发展状况。他们可以搜索历史资料,了解微雕技术产生于哪个朝代,后来又如何得到发展。他们也可以寻找其他微雕的经典作品,并试着模仿《核舟记》的语言特点,描述该微雕作品。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试着写文言文片段,能力弱的学生也可以用白话文创作。如有学生发现清朝的鼻烟壶技术,古代的工匠采用微雕技术,在方寸之间展现山水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在层层递进的主题活动中,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还了解了独树一帜的古代微雕艺术,为祖国感到自豪。

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学生了解古人的匠人精神,体会到传统技艺的精湛之处,这样他们就产生了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家国情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自主寻找相关的作品,并分门别类地整理,全面了解中国物质民俗。

(二)信仰民俗,分析乡土意象

信仰民俗指的是人类在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习俗,它包括了信奉的宗教和与之有关的风俗活动。在不同的地区,人们的生活状态不一样,所以产生的信仰民俗也可能不同,挖掘信仰民俗有助于学生分析乡土意象。

如在《游山西村》中,展现了“腊酒”这个乡土意象,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民间活动,但是如果深挖下去,则能看到古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了解民众的精神期盼。笔者组织学生参与到和“腊酒”有关的主题探究中,首先结合这首诗歌,猜测一下该祭祀活动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举行,有哪些相关的风俗活动。学生从“箫鼓追随春社近”等词句中认识到该活动在春天展开,人们要演奏箫鼓等乐器,展开一系列的祭祀活动。此后再让学生探究其中的隐藏意义,了解人们为何要祭祀。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农民渴望得到好的收成,所以会参与到祭祀活动中。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认识到古代祭祀活动实际上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最后,学生还可以整合自己收集的经验,围绕“腊酒”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从民间信仰活动、信奉的神祇等入手,能挖掘出隐藏其中的乡土意象。教师要避免让学生单纯地以“迷信”来批判各种信仰民俗,而要引导他们探究其形成的根源,这样他们能更深刻地了解乡土文化。

(三)社会民俗,推测生活环境

社会民俗包括社会组织民俗、社会制度民俗、节令风俗活动、民间娱乐活动等,在文言文作品中有不少社会民俗方面的信息。教师可以让学生挖掘这些资料,并尝试探究古人的生活环境。若学生感兴趣,他们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演绎古人的生活状态。

在阅读《咏雪》时,大部分学生的关注重点都在女主人公的聪慧上,但是却忽略了其中隐藏的社会民俗信息。笔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要分析一下一家人在一起赏雪,从中能否感受到家庭氛围,体会到古人的家庭结构状态。二是要了解古人除了赏雪以外,还有哪些不同的民间娱乐活动。结合问题一,学生了解到古代比较讲究家庭和谐、美满,所以大家族比较多,一家人在一起生活的情况比较普遍,常常体现出兄友弟恭的和谐状态。结合问题二,学生发现古人虽然不像现代人一样能上网、看电视,但是他们的娱乐生活却依然十分丰富,除了在冬季赏雪以外,他们还会参与到六博、双陆等棋牌类活动中,参与蹴鞠、相扑、打马球等体育活动,参加踏青、曲水流觞等户外文化活动。在这番探究中,古人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逐步丰满起来。

部分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常常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故事情节或者人物形象上,但是对其中隐藏的社会民俗信息却了解甚少。教师要把握住契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通过推测古人生活环境等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二、人物视域,影响审美形态

(一)榜样类,形成积极人格

文言文中常常有丰满的人物形象,深入了解他们的特点,挖掘他们身上美丑善恶,有助于学生提升对审美形态的感悟。美学包括若干种不同的审美形态,优美、崇高就是其中重要的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文言文中的优秀榜样,学习他们身上的精神,感受其积极人格。

在学习《孙权劝学》时,笔者让学生重点分析吕蒙和孙权这两个人物,说说他们身上有哪些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不管面对怎样的人,自己都要有吕蒙一样的精神,要积极奋进,努力改变自己现在的面貌,这样才能让其他人对自己刮目相看。从榜样的身上,学生得到了启迪,认识到对于学习,不进则退,要吸取他人的意见,用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学生认识了机智聪明的人物形象、好学上进的形象、超然物外的人物形象、热爱祖国的人物等,他们各自有值得人学习的地方。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发现美,还要让他们结合自己的行为反思,说说能否得到启迪。

(二)反面类,渗透反思意识

丑和荒诞也属于美学审美形态。从反面人物的身上,学生认识到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对人生造成困扰,这样他们就形成了反思精神,认识到要引以为戒,避免像文言文的主人公一样,陷入人生的困境中。

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时,笔者组织学生参与辩论活动,说说陈太丘和其朋友孰对孰错。学生可以探讨一下陈太丘没有和朋友一起走,这种行为是否属于言而无信。学生发现陈太丘一直等到约定的时间,所以并不存在失信的情况,但是他的朋友,没有在约定的时间赶到,缺乏时间观念,在发现陈太丘离开后还试图转移责任,这更是缺乏责任感的现象。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說说自己和他人约定后,是否会迟到,在迟到后,是否也会找借口。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讨论,如有人非但没有意识到迟到是一种失信现象,反而还认为让别人等待能彰显自己的重要性。如果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很容易失去他人的尊重,所以这是反面典型,需要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在文言文作品中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反面人物,有的人物缺乏诚信意识,在为人处世方面没有做出好的表率。有的则情绪容易低落,容易受到负面情绪影响,最终做出对自己或他人不利的事情。此外还有不懂得如何为人处世的人,如忘恩负义的人,面对他人困境雪上加霜的人等。这些反面人物都能让学生得到启迪,认识到要如何为人处世。

(三)悲剧类,审视时代环境

悲剧也是审美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言文中也有一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他们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要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就要结合当时特定的时间段来思考,结合社会背景分析,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批判意识。

结合《卖炭翁》,笔者组织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赏析主人公形象。首先从学生默写错误的一句话入手,该学生将“心忧炭贱愿天寒”写成了“心忧炭贱怨天寒”,笔者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何用“愿”,在冰天雪地行走,如此辛苦,为何他不怨恨,反而还希望天更冷一些呢。学生认识到因为卖炭翁认为天冷的话,自己的炭就能卖一个好价钱。其次,笔者让学生阅读史书,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思考让卖炭翁痛苦的源头是什么。学生了解当时是元和初年,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作者对宫市十分了解,深深体会到封建统治者对普通老百姓的压迫,所以才写了这样的作品。最后笔者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创作中展现真实的社会生活,从“真”入手,体现出“美”,引发人们对“善”的思考。这样学生的审美赏析水平就会进一步提高,能从悲剧人物的身上感受到真实美。

在结合时代进行分析后,学生认识到悲剧人物之所以命运多舛,很可能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原因引起的。古代民众受到了封建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所以他们的生存面临了巨大压力。结合悲剧人物,学生也能更好地了解真实的历史。

三、精神视域,提升人格修养

(一)赞美山水,抽离苦闷心情

在文言文走还包含着各种精神价值,所以教师还要从精神视域入手,引导学生探究文言文作品,提升他们的人格修养。在古诗文作品中有不少展现唯美自然风光的作品,作者常常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些作品,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借助山水的力量,摆脱苦闷心情的人生状态。

《醉翁亭记》的最后一段耐人寻味,笔者组织学生深刻感悟,让他们说说游人之乐和太守之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学生认识到游人之乐只是觉得山水美,感到好玩,而太守乐则是因为感受到民众的安居乐业,是一种高雅之乐。笔者继而又让学生思考太守心中一直都有百姓,那么,他是否在国家建设中展现出了自己的重要性呢。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到作者当时实际上遭受了贬谪,内心十分抑郁,他无法在政界展示自己全部的能力。但是虽然作者的生活很不如意,他还是没有忘记百姓,所以在融入山水后,他不仅感受到山水之美,而且还体会到了百姓的安定生活,因此从苦闷中抽离出来,心情也舒适了。结合这样的解读,学生体会到了作者高洁的思想。

在阅读写景文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作者不仅写的是唯美的山水风景,他们实际上在抒发自己心中的苦闷之情。在山水的怀抱中,他们苦恼的内心暂时得到了缓解,这让他们从现实的苦闷中抽离出来,体会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哲理。

(二)豁达人生,体会深邃哲理

在不少文言文中都展现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人生不可能一直都尽如人意,所以在面对困扰的时候,要怀着豁达的心态应对人生,并从中得到启迪,以更饱满的姿态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教师要让学生挖掘出作品的核心思想,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在学生解读《岳阳楼记》时,笔者安排学生两步走,先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启迪。学生首先拓展阅读各种背景资料,他们了解到作者并不只是在写岳阳楼,而是将自己的政治理想融入到其中,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们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词句中体会到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同时,他们也体会到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个人的荣辱得失而感到痛苦,他用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最后,笔者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岳阳楼记》让自己领悟了什么人生哲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的豁达,体会作品中的人生哲理。

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知人论世的方式辅助阅读,要了解一下作者的生活状态,然后思考从文章中能否看出他对人生的感悟。此后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深入感悟,说说自己能否结合新的时代,体会到新的思想。

(三)乡土情怀,寄寓无限相思

思乡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主题,古代交通不便,远离家乡后很难回归故里,所以这种空间上的距离感让人产生了无限思念之情。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作品中的乡土情怀,感受古人对家乡的深刻情感,从而激发学生自己的家国情怀。

结合《天净沙·秋思》,笔者让学生找出作品中各种意象,说说它们分别蕴含了怎样的含义,这些意象是否都体现了孤独寂寞,是否有展现温馨情感的意象,作者运用它们的意图是什么。学生认识到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等凄凉的意象,烘托所处的场景,展现旅途的寂寞和无奈,这样就更加显得家乡弥足珍贵。作者也用了“小桥流水人家”等展现烟火生活的意象,但是温馨和团圆都是他人的,对于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伴随他的只有“古道西风瘦马”。在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意象后,笔者又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思考,看看班级中是否有远离家乡的人,让他们说说对家乡是否有深厚的情感,将来是否想回到家乡,造福乡里。这样学生既体会了相思之情,又激发了家国情怀。

作者常常将自己对家乡的深厚情感融入到作品中,表达思念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古思今,在激发家国情怀的同时,思考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特点,自己能为家乡做哪些事情。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丰富其精神世界。

文言文作品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古人的生活状态,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挖掘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素材,激发家国情怀,提升自己的审美感悟能力和个人修养,更全面地了解传统文化,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

鄂钰佳,江苏省靖江市新桥城实验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民俗文言文意象
冬季民俗节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