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视域下的长篇小说教学

2022-05-30 14:33向远平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11期
关键词:林黛玉整本书红楼梦

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语言能力,引发激烈的思维碰撞,引导他们参与到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分享中,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因此这是一种能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阅读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生本理论,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阅读平台,让他们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自主阅读活动中,这样他们能更好地体会长篇小说丰富的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挖掘出语言中蕴藏的深意,从而提升阅读能力。

一、基于生本理论,创新长篇小说阅读方式

(一)任务阅读,发展思维能力

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学生阅读兴趣弱,教师引导不足等问题,为了提升学生阅读水平,教师要基于以生为本的理念,优化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开展延伸活动,强化他们的交流能力。在设计阅读任务的时候,教师要基于生本理论,采用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方法,设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先自主完成,再通过课堂讨论交流想法,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如在阅读《红楼梦》时笔者设计了初读、研读、细读、感悟这几个不同的任务。在初读中学生要运用批注法,标注整理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在研读中,他们要围绕贾府盛衰、宝黛爱情等主要叙事线索,探索文章的结构特点。在细读中,学生要围绕林黛玉、王熙凤等具体人物,深入解析其精神世界,分析作品的写作手法,感受其精神内涵。在感悟中,学生要整合此前任务中的各种收获,并撰写评论文,和他人分享阅读成果。这样的阅读任务由浅入深,能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逐步提升思维能力,围绕家庭悲剧、爱情悲剧等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对比阅读,分析艺术特点

对比阅读也是一种提升思维能力的好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同一人物的变化性对比,不同人物的异同点对比中,并思考作者通过何种方法生动地展现各种人物的特点,从而探究作品的艺术特点,并提升对人物的赏析和解读能力。

《红楼梦》中有不少人物值得对比分析,笔者让学生采用纵横对比法,进行分析。如可以围绕某个人物,如林黛玉,分析她刚进贾府的时候,行为举止具有怎样的特点,再分析她和贾宝玉相爱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探究其不同之处。此外还可以对不同人物,如分析林黛玉和王熙凤的不同,她们同是女性,但是在性格和行为举止上都有明显不同,学生可以分析一下这种差异出现是否有一定的社会根源。学生还可以总结对比所得,交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进一步深入感悟人物。

生本课堂的特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教学过程中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探究。在对比分析中,如果学生能自主找到对比点,并进行深入分析,则能让他们通过对比获得知识,形成阅读能力,提升自主性。

二、走进文本世界,探析长篇小说阅读内容

(一)捕捉细节,把握人物形象

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常常忽略了其中的一些细节,所以教师要结合长篇小说的特点,组织他们参与到精读和泛读结合的阅读活动中,在初步了解文意的基础上捕捉细节,分析人物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等细节描写,从而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继而把握好人物形象。

在《红楼梦》中有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笔者组织学生抓住主要人物,找出相关的细节描写,并分析从中能否看出主人公的心理特点。如在分析林黛玉的时候,学生发现了不少行为动作的细节描写,都展现了她善于观察、揣摩其他人的内心活动,并谨慎调整自己的行事方法。学生分析后认为这不仅体现了林黛玉有着小心谨慎、多愁善感的心理特点,而且还证明了当时社会对妇女的思想和行为有一定的要求,体现了对女性个性的压抑和控制。但是由于林黛玉有一定的叛逆性格,所以才让她显得更容易伤感。

人物的容貌、穿着、形态、动作举止等常常有暗示其内心想法的作用,学生可以深入把握这些细节,展开探究。分析人物的内心独白则能感受到其心理变化过程,从而体会人物情感。若能整合各种细节,综合分析,则能全面而多元化地理解人物。

(二)多元解读,思考社会意义

在整本书阅读中,由于不同的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思考的角度各不一样,所以对作品的理解也各有不同,教师要基于生本主义思想,尊重他们的个性化见解,鼓励其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学习者试着解读《红楼梦》的社会意义的时候,笔者让他们试着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如果从社会角度来分析,则能看出该作品展现了封建伦理制度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反思。如果从封建王朝的兴衰角度来分析,则可以发现作者用封建家族的兴衰暗示了封建王朝的发展,表达作者认为思想封闭顽固的封建王朝必将走向衰亡。除了从社会角度思考,笔者还让学生从心理角度分析,如作品中有很多女性,可以分析她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作者对女性的评价。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在多元解读的时候要立足于文本,而不是漫无边际地自由发挥。学生除了从社会历史角度入手思考以外,还可以从文化视角、心理学视角、现实视角等各种其他的角度入手揣摩。

(三)揣摩情感,探求复杂人性

体会作者的情感也是整本书阅读的重点,作者的每一句话往往都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所以可以深入品味文字,揣摩作者的情感,探究其内心深处。这样就能挖掘出隱匿在文字背后的复杂人性,深入浅出地解读作品。

体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这是《红楼梦》的特点之一,笔者在教学中也让学生细细揣摩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如当林黛玉第一次见到贾宝玉的时候,她的情感十分复杂,她从其他人口中听到的贾宝玉是冥顽不灵的形象,而她眼中看到的也验证了她的想法,但是她却感觉自己内心暗自和其有些契合。笔者让学生深入分析林黛玉为何厌恶贾宝玉,但是又有一种亲近感。学生认识到这是因为他们两人都有一种反抗精神,所以在无形中有相互亲近的情感。这样的解读就能更好地体会林黛玉内心的复杂心情。

在阅读作品的时候,教师要启发学生激发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这样能调动自己各方面的感知力。学生可以将各自的解读记录下来,并在小组互动探讨中交流分享。这样他们能互通有无,进而获得更深的情感体会。

三、开展研讨活动,提升长篇小说阅读境界

(一)专题展示,融入个性体验

高中学生常常有展示个性风采的强烈欲望,在以生为本的课堂中,教师不会压抑他们的这种想法,而是会组织丰富的专题展示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个性体验活动中。这样能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并提升其学习成就感。

在解读《红楼梦》的时候,学生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探究主题多样化,笔者组织学生各自寻找一个感兴趣的话题,然后深入探究,最后将分析所得整理成展示作品,用多样化的形式体现自己的分析结果。学生各自深入分析,如有的探究的是《红楼梦》中的建筑艺术,他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了大观园的结构,并分析了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中国园林的典型特点。还有的学生分析的是《红楼梦》的诗文,他将作品中的诗歌和人物的性格结合在一起,分析了如何从诗文中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专题展示的形式要多样化,除了通过课堂活动诵读自己创作的文章以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图文展览、录制视频等方式进行专题展示。

(二)撰写论文,深化思想认知

由于高中學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高度发展,所以教师要给他们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引导其撰写论文,深化思想认识。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学生的认识是否深入,并给予明晰、全面、科学的评价。

在完成整本书阅读后,不同的学生对《红楼梦》有不同的感悟,笔者因此而组织他们参与到论文创作活动中,并交流互动。在评价中,笔者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让他们分析文章的写作角度是否有新意,论证是否完整,是否能结合《红楼梦》中的具体例子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还引导他们反思彼此的作品,提升认知能力,如有的学生虽然论证比较有条理,但是在立论方面缺乏新意,给人人云亦云的感觉,笔者便鼓励他阅读其他人的文章,看看是否能得到启迪。该学生发现有同学从社会的角度入手分析,显得更有深度,这样就得到了启发。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长篇小说的时候,要避免直接灌输阅读知识,而要基于生本理论,高度尊重学生,引导他们自主参与到整本书阅读活动中,通过自主阅读、互动交流、探究分析等一系列活动,学生能深入解读文本,提升综合阅读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向远平,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林黛玉整本书红楼梦
《论语》整本书阅读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别样解读《红楼梦》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