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格”人生

2022-05-30 07:45颜克存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中宫出格平竖直

颜克存

半年前,我给儿子报了个书法兴趣班,当时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他把字练好。好到什么程度呢,我的期望值不高,标准就一个,横平竖直写规范字,能让我看明白他写的究竟是什么字就行。刚开始的时候,儿子有些不情愿,吵着闹着非说我给他增加课业负担,老是埋怨我。可上了几节书法课后,他忽然就不说了,还来了个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反而对那“九宫格”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有事没事总爱自己躲在书房里研究一番,写一写,看看哪个字写的漂亮好看。有时为了显摆,也不忘双手捧着作品要我过目,让我陪他一起鉴赏。而我呢,也落个欣慰,既挑挑毛病,也给给鼓励,点点赞,乐得陪他在“九宫格”里慢慢成长。

看儿子练习书法进步挺快,前后差不多半年时间,写的字就明显与之前判若两人,有一次,我实在是没忍住内心的好奇,就试着问他“飞速进步”的原因,想知道他是不是掌握了什么秘密诀窍。谁知我的问题一出,儿子就笑嘻嘻地回答我说:“哪有啥秘密诀窍,就是懂得了‘九宫格里的规矩,每个字都老老实实按规矩写,横、竖、撇、捺都按格子填,不偏不倚,不贪格,不占格,字自然就能写好。”之后,儿子还给我讲了讲他口中的“九宫格”规矩:“上下结构的字左边见撇当左舒,右边捺钩宜展放,上下相同上写小,下部放宽要书胖,横若写长撇必短,横若短时恰相反;左右结构的字右竖左横横写高,左竖右横竖到腰,左右有竖右边长,隹字在时长写单人旁;包围结构的字全包围时写中间,左三包围下横长,下三包围包一半,上三包围要靠上,左右半包偏对向。”听了儿子的话,我不禁深有感触,写字确如做人,只有讲规矩,手下方可妙笔生花。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小“九宫格”,“格小天地宽”,小到练习书法写好字,大到做人处世、安身立命,人生道理尽在一纸“格子”中。细细思之,人“入格”,不就是为了遵照正确的方法去训练,将规矩之“法”深刻大脑,拴住那颗信马由缰、不受约束的心吗?初学书法者如此,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格,可谓就是我们每个人必须要遵守的规矩。欲“出格”,必先“入格”。人生只有入了“格”,才能真正弄明白什么是横平竖直,最终“出格”之后,也才能如咱们的中国字一样,“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

“九宫格”里有规矩。这于我来说,其实并不比儿子知道的晚。练习过书法的人都知道,“九宫格”是一种临帖写仿的界格,相传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创。据说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严谨峭劲,享有“天下第一楷书”之美誉,就连唐高祖都赞其“不意询之书名,远播夷狄,彼观其迹,固谓其形魁梧耶!”故此,时人都争先恐后向欧阳询学书法,他为了方便后来者仿学,便创制了“九宫格”练字法,用纵横三条线段对正方形进行均分,从而形成九个小格子,以便初习者练字时对照碑帖的字形给点画安排合适的部位,规规矩矩一笔一划写,将字写得酷似法帖。

我小的时候,爷爷还在世,他虽然是父亲的养父,但却待我如自己的亲孙子一样好。尤其是在识字断文上,他算是用尽了心思。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山乡农村条件普遍不好,多数家庭的孩子上学都艰难,根本没有谁能请得起专业師傅教书法,老一辈人也多数不识字,甚至有人根本就不知道所谓的“书法”究竟是什么。好在那时爷爷是个文化人,十里八乡闻名,人送称号“地理先生”,干的是专门给逝去的人寻找墓地、为建房造屋的人看风水的工作,天天钻研他的“风水罗盘”,据说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天上的事知一半,地下的事全晓得。那时候,爷爷每逢休息的时间都会给我讲他的一本“风水罗盘经”,可怎奈我脑子实在太笨,怎么都学不会,终是没能学会他的“家传绝学”。也是在那时候,爷爷看我实在不是块可以塑造的料,就只好退而求其次,教我练习书法。就这样,在爷爷的手把手教学下,我知道了“九宫格”,也知晓了那里面蕴藏着的人生规矩。

现在我依然清晰记得,因为那时候没有现成的“九宫格练字纸”,爷爷就买一些纸亲手制作“九宫格”,让我临摹他的字。期间,他把“九宫格”里的正中一格叫作“中宫”,上面三格称为“上三宫”,下面三格称为“下三宫”,左右两格分别叫作“左宫”和“右宫”,还给我讲书法要点,讲“松紧原则”和“视觉平衡”。现在想来,爷爷的“九宫格”规矩,大致可归纳为“上紧下松、左紧右松、内紧外松”,它们分别是利用“上大下小、左轻右重、中心最稳”的视觉错觉来维持视觉平衡的。按爷爷的话说,就是这样写出来的字漂亮好看,拥有美感,不会让人一入眼就觉得它长得“丑”。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爷爷在我写字的时候说的那些话,不仅蕴含了许多的人生道理,也让我一生受益匪浅。那时候,他总说“中宫收紧”“八宫拱心”“内紧外松”“上瘦下胖”“围而不赌”这些词,有时看我不明白,还特意解释,说“中宫”就是代表写字的人,必须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如若不内敛收紧,无视规矩贪格占格,那外“八宫”就会有样学样,定会“越线出格”,最终不仅毁一副好字,也毁一张好纸;他还说写字“内紧外松”、“上瘦下胖”,就是要紧缚自身,待他人宽,不论自己强壮与否,都要让“三分天地”与别人,这样别人才会“补台”不“拆台”,从而扎牢自己的根基;对于“围而不赌”,爷爷说这主要是针对包围结构的字,还告诉我千万不要在写的时候“围死”,要想办法制造“生机”,这样写出来的字,才能显现出“字框”对“字心”的统摄力。凡此种种,儿时的我不甚理解,直到多年后的今天,再次回忆起来,才知其学问满满,值得我细细品味。

“九宫格”里有规矩,九宫格里也藏着生活和人生。现如今,在手机里,输入法是“九宫格”;微信发朋友圈,图片最多九张,也是“九宫格”;吃火锅,火候不同,口味各异,为满足食人喜好,锅也做成“九宫格”;到医院看医生,当我们说不清腹部具体位置,医生还是以肚脐为“中宫”,画个“九宫格”;更有人直接把事业、爱情、金钱、名誉、健康等各算作人生的一个格,直接把人生比喻成“九宫格”,想要一格一格填满,如此视为十全十美的“九宫格人生”。

小小“九宫格”,格里规矩多。书法如人生,人生亦如书法。入格者非富即贵,不入格者非贫即夭。“入格”,有“法”可依,“入格”后“出格”,“法”在脑海,“格”左右人的行止,轻步向前天地宽。“不入格”,目无规矩,行无法止,行不出万里路便如过街老鼠,遭人人喊打,逃不出法网,也逃不出一个“格格不入”的可悲结局,一生空叹息。

猜你喜欢
中宫出格平竖直
拼拼摆摆一个字
苏少版六上《中宫收紧》教学课例
基于视知觉理论的屏幕端老年人易读性汉字字体设计研究
浅谈书法教学中汉字结构把握的研究
导视空间境域下汉字字体设计研究
夏日橙皮
紧扣“横平竖直”求面积
敢“破格” 不“出格”
机关忌说出格话
铅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