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骚体赋题材内容的复与变

2022-05-30 17:05王双景红录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屈原题材内容

王双 景红录

摘要:宋代骚体赋在题材内容上,既有对前代的模拟和学习,也有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特点,这种既继承又创新的创作现象,即所谓的“复”与“变”。宋代骚体赋题材内容上的“复”,体现在前代骚体赋中的悼骚、言志、咏怀、咏物、述行等题材,在宋代骚体赋创作中都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而宋代骚体赋题材内容上的“变”,则是宋人以骚体赋论政、论史、论学。这种新变扩大了骚体赋的表现范围,拓展了其表现功能,但也存在着忽略骚体赋本身的文学特性和美感功能的缺陷和不足,这体现了复与变之间的矛盾对立性。

关键词:宋代骚体赋题材内容复与变

根据《宋代辞赋全编》所录统计,宋代骚体赋约有二百四十多篇,数量可观,而且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受时代和文学创作风气的影响,宋代骚体赋在题材内容上,既有对前代的模拟和学习,也有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特点。这种既继承又创新的创作现象,即所谓“复”与“变”的问题。“复”,即复古,侧重于对传统的模拟和继承;“变”,即新变,侧重于对传统的颠覆和突破。本文即围绕“复”与“变”这两个方面,梳理宋代骚体赋的题材内容,对其创作内涵进行一定的分析、总结。

一、宋代骚体赋在题材内容上的“复”

宋代骚体赋作者承续汉唐以来骚体赋的创作传统,凡前代骚体赋所涉及的题材,如悼骚、言志、咏怀、咏物、述行等,在宋代的骚体赋创作中都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可谓能复古人之能事。

首先,骚体赋自产生以来,就与屈原有着不解之缘。贾谊《吊屈原赋》,因其遭受贬谪,情似屈原,故作赋相吊,兼以自伤,开了悼骚赋的先河。这种以悼骚为主的创作在宋代骚体赋中也有,如苏轼、苏辙的《屈原庙赋》即为前代之继响。苏轼从屈原庙经过,有感于屈原被放逐、远离故国之遭遇,认为“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a,抒写屈原被贬时心中徘徊矛盾之情状。这里说的是屈原,其实反映的是苏轼在仕隐之间、报国与独善之间的矛盾心理。苏辙的《屈原庙赋》是同时之作,但描写内容和思想立意却有所不同。前半部分想象屈原之神灵遨游天地,与古圣先贤相往来,由此感悟人生命运之艰难:“古固有是兮,予又何怪乎当今?”b 后半部分申述屈原为国而死的高尚情操:“宗国陨而不救兮,夫予舍是安去?”c 文笔空灵而飘逸,不同于苏轼的深刻峻切。这样的悼骚赋还有邹浩《愤古赋》、周紫芝《哀湘累赋》、王灼《吊屈原赋》等,大多赞美屈原的品格和才华,为他忠贞报国却不为世俗所容而感叹。

其次,宋代骚体赋作家学习屈原《离骚》等作,用骚体赋的形式来书写自己的人生遭遇,倾吐生平志向和现实感慨。如晁补之的《求志赋》,自叙仕宦经历和求学问道的心路历程。作者希望寻访四方,得遂志向:“揽九州而顾怀兮,夫安知余力之不足?”但是“悲世俗之近市兮,余安能忍而与之皆往”d,于是只能安守乡里,感时光之变迁。但他最终明白“士生各有遇兮,吾何为侘傺乎此时”,遂决定“修忠信以抑躁兮,夫安知余时之后”e,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为依归。全文洋洋洒洒,跌宕起伏,学习《离骚》之迹显然。陆游《自闵赋》,抒发自己空有报国壮志却无处施展的悲愤情怀,中间叙及散关之戍、蜀中之游的经历,结果“登高以望兮,慷慨涕流。画策不见用兮,宁钟釜之是求”f,自己不能如贱丈夫阿谀趋势,最终只能归返故里,守节而死,全篇词气慷慨,笔力雄壮。张耒《遣忧赋》先抒发世无知己、仕途坎坷的感慨,再写乡居生活的安闲清淡,最后说:“惟达观其超忽兮,等废兴于一视”g,表现出达观忘忧的乐观心态。这种拟骚赋还有郑獬的《励志赋》、刘黼的《遂志赋》、刘攽的《写忧赋》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屈原及汉唐同类赋作的影响。

再次,宋代许多骚体赋作者往往借助于对山水田园景物的描述来表白心迹、寄托情感。如毛滂《拟秋兴赋》追拟潘岳之赋作,借秋天之景象抒写人生之牢骚,寄托用世之情怀。张嵲《续囚山赋》接续柳宗元《囚山赋》而作,抒写自己困局山林而难有作为的幽愤,所谓“仰天俯地了不见其隆宽兮,怀壹郁而增忧。嗟余生之不辰兮,偶托迹而淹留”h 是也。相比于这些对个人穷通得失的感叹,身当南宋亡国之际的郑思肖《泣秋赋》则侧重抒写国破家亡的深悲剧痛,激荡着爱国志士的血泪呼号:“每泣血涟如兮,为大耻未报;誓挺空拳兮,当四方驱驰!”i表现出慷慨不屈、至死不渝的报国志向和人格品质,堪称屈原爱国精神的真正传承。

与侧重借景抒写忧愁牢骚不同,宋代有些骚体赋则是在写景叙事中表现自我闲适悠然之情,有一种安于现状、忘怀得失、恬淡自适的情调。如朱熹《感春赋》叙写自己归返田园的闲静生活,自言:“乐吾之乐兮,诚不可以终极;忧子之忧兮,孰知吾心之永伤!”j 忧喜自在,随意无碍。崔敦礼《闲居赋》,写自己乡居生活的闲淡平静:“余矫首而徜徉兮,欲飘飘而俱仙。”k 颇有田园诗悠然恬淡的情趣。类似情趣,还体现在杨万里《归欤赋》、张侃《春风赋》等作品中。

还有,汉唐骚体赋中多有咏物之作,如曹丕《柳赋》、曹植《蝉赋》、杨炯《幽兰赋》、宋之问《秋莲赋》等,所咏之物從自然之花草虫禽、风霜雨雪到生活所用之器物装饰,种类繁多,不一而足。宋代骚体咏物多学习贾谊《鵩鸟赋》,借所咏叹之物寄寓自我品格、人生性情或某种思想情感。如朱熹《梅花赋》模拟宋玉《高唐赋》,假托宋玉因楚襄王爱梅而进谏。文中赞美梅花“洁清姱而不淫兮,专精皎其无瑕”l ,虽生长于瘴疠肆虐之南国,但“专皎洁而未衰”“静窈窕而自持”m,表现出在困境中坚守自我节操的君子风范。而“君性好而弗取兮,亦吾命其何伤”n的感叹,暗含着对君王好名而无实的讽刺。其他如杨万里《中秋月赋》、刘黼《梅花赋》、李洪《双鹤赋》、文同《莲赋》等,或以物自比,或借物喻人,都侧重于突显其人品格之高洁脱俗。

前代咏物骚体赋中还有一种以讽刺警世为主要目的,类似于寓言的借物讽世说理,如阮籍《猕猴赋》、罗隐《秋虫赋》。宋代这方面的代表作是刘克庄《诘猫赋》《劾鼠赋》《谴蠹鱼赋》。这三篇赋作发扬了韩愈《毛颖传》、柳宗元《三戒》等的创作精神,以游戏之笔发郑重其事之论,于嬉笑无稽之中寓愤世嫉恶之心。

最后,前代骚体赋中有行旅赋,以作者的远游行旅为主线,铺写路途所见所闻,抒发心中之思绪,感叹人生之遭遇。如班彪《北征赋》、蔡邕《述行赋》、白居易《伤远行赋》、杜牧《望故园赋》等,或写离乡远游的见闻和心境,或写滞留他乡对故园的思念和悲伤,皆从游子自身境况而生发感慨。宋代骚体赋继承了这类创作,有写远游行旅的,如邢居实《南征赋》、李纲《续远游赋》、李洪《适越赋》等;有写身在他乡、登高望远的,如苏辙《巫山赋》、秦观《黄楼赋》、连文凤《登高赋》等。邢居实的《南征赋》展现“历崎岖之九邑兮,涉川路之千里”o的行程,赋中叙述自己随父南行途中所见各地的景物,感怀曾经的人事变化,最后申述自己的人生志向,以静心养志为旨归。

以上所述言志、咏怀、咏物、述行等题材内容,都可看出宋代骚体赋与前代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虽然因为时代和文人境况变化,宋人在这些赋作中描写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情感与前人多有不同,但总体而言,并没有超出前人的创作范围。

二、宋代骚体赋在题材内容上的“变”

宋代骚体赋作家也并非一味模拟前人,他们在学习前代创作的基础上,又结合当前的社会和生活现实,对题材内容作出了新的开拓,表现出复古之外的新变趋势。这种新变,不仅开拓了一些前人未涉及的新的题材领域,而且即使相同的题材内容,其所表达的思想立意、情感指向也多有不同,体现出宋人的文化性格和思想价值倾向。

首先,传统的言志咏怀类骚体赋虽多涉及时政,但抒写的内容与情感则多集中于个人的仕途失意或怀才不遇的悲愤,而并非对具体的朝廷政事进行评判或针砭。有些虽写到朝廷的某些政治经济活动,如潘岳《藉田赋》、韩休《驾幸华清宫赋》、徐寅《均田赋》,但不过寥寥几篇,且寡淡无味。而议论时事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喜好和擅长。在骚体赋中,他们也要议论国家治乱、朝政得失,表现出强烈的关心天下、忧国忧民、以兼济苍生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意识。这是宋代政治环境下文人参政议政热情高涨、政治意识强化反映在文学领域的必然结果。

胡寅《原乱赋》先叙自己宦游他方,欲归而未得,于是“泝颓波以讨源兮,我有云君其听之”p 。然后历数前代史实,系统分析了帝王宠信女色导致朝纲混乱,大兴土木造成百姓流离等致乱之因由,进而又探讨了宋代朝政混乱的原因。刘黼《明堂赋》铺写明堂的作用、宋代明堂的演变、今祭明堂的盛况,最终表达的是希望朝廷早立太子以安定国家、承继祖先基业。曹彦约《尽心堂赋》对宋以前历代刑法典章的优劣得失、经验教训进行了系统论述,而其根本目的则在于以史为鉴,对当朝典章制度的构建形成启示,周必大评此赋“及汉、唐本末,用意尤远,倍深降叹”q (《与曹检法彦约书》),即着眼于其借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秦观《浮山堰赋》借浮山堰成而复溃,表达对违反自然规律之举的反对。张榘《吊丛塚赋》针对民间停棺于寺、久而不葬之弊发表议论,希望当政者能体恤民情,祛弊扬仁。以上骚体赋作品,都针对宋代社会政治、百姓民生中的问题构思立意、发表见解,是宋代士大夫关注民生、关心时政的体现,具有现实意义。

其次,除了直接议论现实政治外,有些宋代骚体赋还借古讽今,在对古人古事的议论中引出对现实政治以及世道人心的某种希望或借鉴,这种咏史怀古类的骚体赋也是宋人在题材内容上的一种新开拓。如苏过《思子台赋》认为汉武帝杀戾太子是前智后愚,又引曹操杀杨修等史实,以警醒后代统治者。全文引经据典,是典型的史论作品。刘敞《在陈赋》对孔子当年困于陈蔡之事发表议论,以为孔子正道直行,非智不足以知危险,而是坚持信念,不惧危险。赋中写道:“所贵松柏之特操兮,非以其在春夏而青青。必将历岁寒而后凋兮,斯可以见天地之炳灵。”!8指出困境中才能更见人的精神品格。其他如周紫芝《酹三贤赋》赞美曾居西湖边的白居易、苏轼和林逋三人品格高洁。张耒《涉淮赋》则感慨比较宽泛,作者有感于五代时南北割据而终归统一的历史往事,说:“嗟百年之几时兮,山川俨其如新。忽人事之几变兮,抚墟庙而湮沦。”s 感慨历史兴亡、盛衰无常,富有怀古诗的思绪和情韵。

再次,宋人在骚体赋中不仅议论时政、评说史事,还要论学说理,阐发道学思想。宋代学术思想发达,理学体系的构建更是将宋代学术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宋代文人不仅从事文学创作,也普遍具有学者化倾向。他们用散文、诗歌阐述自己的学术思想之外,也会用到骚体赋这种文学形式。尽管汉代扬雄《太玄赋》、班固《幽通赋》、张衡《思玄赋》已开了玄理骚赋的先河,但都不如宋人做得普遍而透彻。他们摘取经传术语,阐释深言奥义。

如高似孙《读易赋》写自己读《易经》的心得体会,认为内容深奥,妙义无穷,“知之精之者,在玄之而又玄”t 。时少章《征玄修赋》阐述遵从仁义,养性保真的道理,则是融合了儒、道两家思想于一体。晁补之《是是堂赋》针对“是是非非谓之智”@1之言,探求是非判断的依据,然而“物各骛其所知兮,孰为是而正汝”@2,是非殊为难断。张栻《遂初堂赋》探求人之本心,表达去欲存理、保持初心的理念。周孚《归愚堂赋》写自己鉴于往昔竞进之艰难,遂退守故园,以守愚退缩为人生之归宿。王迈《六野堂赋》阐述“野”的内涵,认为“穷则以野善其身兮,如养生者之珍稻粱。达则以野救斯世兮,如大医之治膏肓”@3。陈仁子《求初堂赋》写自己难容于世,于是筑室山中,回返初心,抱朴守真。杨简《南园赋》于自然万物变化中感悟其道理,以为“斯妙兮可言而不可语,惟可弄明月兮歌清風”x 。这四篇骚体赋虽亦言理,但颇多叙事与写景之言,有一定的文学性,不似专谈性理之类枯燥乏味。

总的来说,宋代骚体赋在题材内容上对于前代创作既有复,亦有变,既继承和发扬了前代已有的题材类型,同时又开拓和创造了不同于传统的新的创作领域,体现着宋代文学的某些基本特征。这种新变扩大了骚体赋的表现范围,拓展了其表现功能,使得骚体赋既可以抒情言志、写景状物,又可以论政说理、咏史怀古,成为宋代文学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所以,从扩大骚体赋的题材内容、增强其表现功能的角度来说,宋代骚体赋的复与变是相得益彰的。有复无有变,难以超越传统题材的局限,获得大的发展;有变无有复,则失去了骚体赋的传统文学功能和本质特性。复变结合,才大大丰富和拓展了骚体赋的题材领域和表现功能。但是,从骚体赋的文学特性而言,传统的抒情言志、写景咏物是适合其文体特性的题材范围,而宋代论政、论史、论学则是对传统的一种破坏,这种题材新变和功能增强,并没有加强骚体赋的文学色彩。祝尧《古赋辩体》卷八曰:“尝谓自汉以来,赋者知赋之当丽,而不知赋之当则。自宋以来,赋者虽知赋之当则,而又不知赋之当丽。”y 宋人以骚体赋论政、论史、论学,做到了思想内容的新颖、充实,但却忽略了骚体赋本身的文学特性和美感功能,所以这些赋作无论议论多么深切,道理多么正确,逻辑多么严谨,却不能给读者以情感的激发和心灵的触动。因此,宋代骚体赋在题材内容上的新变既有一定的优长之处,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这体现出复与变之间的矛盾对立性。

abcdefghijklmnop!8st@1@2@3x曾枣庄、吴洪泽主编:《宋代辞赋全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526页,第2528页,第2528页,第2924页,第2926页,第2949页,第2944页,第1072页,第982页,第931页,第3027页,第2698页,第2699页,第2699页,第2995页,第1436页,第2525页,第1197页,第1724页,第1978页,第1979页,第2004页,第2140页。

q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第229册)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45页。

y祝尧:《古赋辩体》,载《影音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6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825页。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元骚体赋文献整理与研究”(HB18WX024)阶段性成果

作者:王双,唐山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辞赋;景红录,唐山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编辑:康慧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屈原题材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梦见屈原
端午思屈原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主要内容
屈原送米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