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象表述中感受文本蕴含的美

2022-05-30 10:48郭韵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2年8期
关键词:兄妹俩贝多芬姑娘

郭韵

《月光曲》(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具体叙述了贝多芬因同情穷兄妹俩而为他们弹琴,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激发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生动的描述,真情的表达,让酷爱音乐、善解人意的盲姑娘和真诚善良、才华卓越的贝多芬的形象跃然纸上。教师在教学时要依托文本、凭借想象,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亲近人物,去感受语言文字中蕴含的美。

一、初读梳理,了解传说的美

为让学生对课文叙述的美丽传说有个整体的认识,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努力读正确、读流畅。接着引导学生找出统领全文的一句话——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继而抓住“传说”一词,找出叙述传说的部分(课文第2自然段至第10自然段)让学生默读课文,清晰叙述顺序,理清事情过程(漫步小道,传来熟悉的琴声→走近茅屋,听见兄妹的对话→走进茅屋,弹奏难弹的曲子→偶遇知音,弹奏即兴的创作→回到客店,记录创作的曲子),紧接着让学生用几句话概述美丽的传说,做到意思完整,内容连贯。在学生在对传说有了整体的认识后,要让学生说说文中人物给自己留下的初步印象。要求各抒己见,有理有据,教师相机引导,适当点拨:兄妹俩家境贫困,相依为命;盲姑娘酷爱音乐,善解人意;贝多芬真诚善良,才华卓越。

二、想象描述,感受美的情感

盲姑娘的酷爱音乐、善解人意和贝多芬的真诚善良、卓越才华,都蕴含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之中。教师在学生整体把握故事、初步感受人物后要引导学生借助朗读显化情境、凭借想象走进现场,亲近人物,感受人物情感的美。

1.在语言品味中感受。熟悉的曲子,让贝多芬走近了小茅屋;感人的话语,让贝多芬走近了盲姑娘,知道她不仅酷爱音乐,而且善解人意,令人感动。教师要抓住盲姑娘与哥哥的对话,引导学生在情境想象、语言品味中感受人物美的情感。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象兄妹俩说话的场景、感受话语的意思、揣摩说话的语气。接着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比谁读得就像兄妹俩在对话。接着出示下列句子,指名让学生朗读,教师学生共同评议,帮助学生理解句子要表达的意思,体会该怎样通过合适的朗读来表达人物的情感。

出示:

“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通过朗读评价,让学生明白:第一句要读出姑娘的无限渴望,“总是”表现了她内心的焦急;“要是”表现了她强烈的愿望。第二句要读出哥哥的无奈、难过、内疚。哥哥深知妹妹的心思,但因生活所迫,难以让她如愿以偿。一个“太贵”,一个“太穷”,表现了哥哥的无能为力,他感到对不起妹妹。第三句要读出妹妹的善解人意,体谅哥哥。“随便说说”,看起来轻描淡写,其实绝非如此,要不她对听贝多芬亲自弹奏的愿望也不会那么强烈,只是生活贫困使她不能如愿。为了不让哥哥伤心,她才以“随便说说”安慰哥哥,让他别放在心上。

在学生对人物的情感有了具体而真切的感受后,可以让学生同桌分角色朗读,要求显化情境,表达情感,有声有色,情真意切,让家境贫寒而又相依为命的兄妹俩的形象活现眼前。然后教师学生共同配合进行交流(指名让学生朗读最后一句,教师根据朗读给予回应):

生读:“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师说:“妹妹,你真是善解人意呀!”

生读:“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师说:“妹妹,我知道你这是在安慰我。”

生读:“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师说:“妹妹,你真懂事!谢谢你能体谅哥哥。”

生读:“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师说:“妹妹,听你这么一说,我心里宽慰多了。”

通过这样的引导,就能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玩味,透视其形象的、意义的、情感的内涵,让学生对盲姑娘的酷爱音乐、善解人意,对兄妹俩互相关心、相依为命的美好而质朴的情感有具体、形象而真切的感受。

2.在角色揣摩中感受。简陋的茅屋与熟悉的琴声,引起了贝多芬的关注;兄妹的不幸与他们的纯真,唤起了贝多芬的同情。也正因为如此,贝多芬才能走近盲姑娘、了解盲姑娘、回饋盲姑娘。为了让学生走进情境,扮演角色,显化内心,以感受贝多芬情感的美,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第3自然段到第6自然段,边读边思,读后交流,显化人物语言:①如果你是贝多芬,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自己的曲子,你会想些什么?(显化贝多芬的奇怪,关联走近茅屋的决定)②如果你是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对话,你会想些什么呢?(显化贝多芬的感动,关联走进茅屋的决定)③贝多芬弹了那首曲子后,盲姑娘是怎么说的?如果你是贝多芬,你从盲姑娘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什么?(显化贝多芬的惊喜,关联再弹一曲的决定)对问题③,教师可相机点拨:盲姑娘看不见、也不认识贝多芬,居然能从琴声中判断弹琴人就是贝多芬先生。在她看来,只有贝多芬才能弹得这么纯熟,才能把感情表达得如此深刻,她可真是贝多芬的知音啊。而贝多芬对盲姑娘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一个盲姑娘,竟然能凭着钢琴声认识弹奏的人,说明她不仅酷爱音乐,而且理解音乐,是自己的知音。接着,让学生深情地朗读贝多芬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朗读后,还可让学生联系课文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促使学生真切地感受贝多芬对穷苦人民深切的同情和无限的热爱。

三、想象画面,感受美的音乐

课文第9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皮鞋匠由贝多芬的琴声产生的美的想象,联想的三个画面借助月亮、月光、大海等反映了乐曲的跌宕起伏和情感的不断变化,形成了画面、音乐、情感的紧密联系和自然融合。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凭借语言,通过想象还原形象,进而走进美的画面,去感受画面反映的音乐的美、情感的美。

1.读出语言与画面的感觉。要通过自由朗读、同桌比赛、指读评议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展开想象,还原画面,以感受情景的美妙。学生读得不到位,不要在方法上过多指导,而是在画面的呈现上点拨,让学生读出感觉。第一句可这样提示:多么清幽的画面,朗读时要能把人带进安静祥和的环境中;第二句可这样提示:月亮在云朵中穿行呢,多么活泼的月亮,多么美好的画面,请你借助朗读带人走进这样的画面;第三句可这样提示:此刻的海面,不再风平浪静,而是波翻浪涌,你能读出这种情景吗?

2.清晰画面与音乐的联系。贝多芬弹奏的是乐曲,皮鞋匠联想的是画面,画面、音乐到底有怎样的联系呢?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清晰联想的三个画面,由此对音乐和表达的情感进行揣摩,促使学生联系眼前的景、眼前的人,对音乐的旋律和人物的情感进行显化: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表明此时的音乐温柔而舒缓;“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表明此时的音乐跳跃而活泼;“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表明此时的音乐激情而高亢。随后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此时此刻,学生眼前呈现的是画面,耳边回响的则是音乐,也就构成了画面与音乐的自然联系。

3.显化音乐与情感的内涵。音乐是借助旋律来表达情感的。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第二首曲子,实际是在借助音乐叙说今天自己遇到的故事,表达自己与盲姑娘相遇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教师可让学生默读思考:由画面的美好、旋律的变化,联系贝多芬今天的所见所闻,想一想他的情感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接着引导学生交流,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心情平静”联系幽静的小路、清幽的茅屋、屋内的月光、可爱的兄妹等表述贝多芬内心的平静而喜悦;“激动不已”联系家境贫寒的兄妹俩,是如此相依为命、互相体谅、是如此酷爱音乐、懂得音乐等,表达贝多芬的感动和兴奋;“心中不平”联系酷爱音乐、懂得音乐却连一张音乐会的入场券也买不起等,表达贝多芬的不解和不平。

四、扮演角色,尝试美的表达

贝多芬是音乐家,因此他就借助音乐这一特殊的语言,来展示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说话写作是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最基本方法。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后可这样引导:如果你是作家,你走進了茅屋、走近了兄妹俩,你会怎样借助语言描述上面的情境、表达真切的情感呢?让学生从“心情平静”“激动不已”“心中不平”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情感的描述、情感的表达。当然,还可鼓励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写,即把贝多芬置于情境的描述和情感的表达之中。

猜你喜欢
兄妹俩贝多芬姑娘
动人的谜底
亦远亦近贝多芬
秋姑娘的信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Horse Riding*
泥姑娘
你是不是故意的
谨防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