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学具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鸡肋”

2022-05-30 10:48陈映红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鸡肋研发学具

陈映红

摘  要:小学数学配套学具使用率不高的原因是学具规格不合理,质量不过关和使用起来不方便。其改进方法,除了提高学具质量外,还可以寻找生活中的学具,作为对配套学具的补充和完善。

关键词:思维特征;学具;研发;循环使用

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发展起来,学生的思维形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就是必须以客观存在的物体作载体帮助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模式的顺利过渡?第一,笔者将数学教材配套的学具,作为一个重要抓手,帮助低年段学生去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第二,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借助学具,可以在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象与交流等活动中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实现知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三,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借助学具,可以帮助他们突破重难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一、小学数学配套学具使用的现状及原因

笔者在教学研究中发现,各个年段的数学教师课堂上对学具的使用率都很低。态度积极的教师,课堂上学具的使用率不怎么高,当需要增加感知认识,或操作经验的时候,就会用一用。态度消极的教师,对于学生是否使用学具这一块没有要求,课堂上时间允许就让学生玩一玩,没时间就放一边。为什么多数教师会把学具当嚼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第一,多媒体的大量使用,代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随着电脑的普及,互联网的全覆盖,直观生动的课件随手可得,与学生的动手操作相比较,这些课件既生动形象、吸引眼球,又节省了课堂授课时间,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怎么能不受师生的欢迎?久而久之,学具在课堂上就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了。

第二,学具本身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影响学生的使用。首先,学具品种少,规格小,制作粗糙,容易损坏丢失。就以一年级的学具为例,几个立体图形,塑料杯子,做工粗糙不说,规格小,不小心掉在地上就很难找回来,使用起来也不方便;其次,品种也不齐。长方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六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个种是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它四个面是长方形的。第二种情况在生活中比较少见,容易跟正方体混淆,而学具盒里就缺了这种模型。同时,学具设计也有问题,操作难度大。如有拉杆的学具没有设置卡板,稍一用力就拉出来,学生重新插进去要花费大量时间。这些都是导致教师课堂上不愿意使用学具的主要因素。

二、小学数学学具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及运用策略

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曾说:“我听见了,我就忘记了;我看见了,我就记住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这个道理人们都明白:体验式的学习模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模式,无论什么事情,亲自体验过了才记得更清楚,理解得更透彻。所以,学具的重要性是任何课件无法代替的,离开了学具,离开了操作性体验,过度依赖课件,只会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停留在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的水平上。

以六年级为例,在讲授“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关系”时,尽管教师反复强调:圆锥体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学生还是要打个问号,为什么是三分之一,而不是二分之一?从直观上看,好像是二分之一?就是因为缺少亲身体验,学生无法透彻的理解这个知识点。这时候最简单的方法,是给学生提供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各一个,再提供一些沙子或水进行测量,一切就不言而喻了,而且经过这次操作体验后,学生再也不会分不清圆锥体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二分之一还是三分之一了,理解和记忆同样深刻。

又如在学习“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性质”时,学生通过转动带竹棒的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纸片,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成规律,实验生动形象,让学生产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大大提升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而在新课标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

对于还处在感性思维模式的低年段学生,学具的作用更大。例如:一年级学生在探究“平面图形”的特征时,在已认识的几个立体图形上,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的活动,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平面图形都是附在立体图形之上的,即“面在体上”;再通过描一描,印一印等操作活动,体验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转换,进一步感受到体和面之间的关系,最后达到理解掌握几个平面图形的边和角的特征。

由于充分认识了学具的重要性,有经验的数学教师会更好地使用学具辅助教学。针对现行配套学具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的方法就是寻找生活中的学具,去弥补它,完善它,有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跟学生一起动手设计,制作学具,使学具能跟课件一起,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好帮手。

笔者曾经带学生去参观一些校外机构,他们制作的学具品质很高,甚至一些学前的数学网课,也有配套的类似玩具的学具,设计新款巧妙,制作精美,小朋友很喜欢,玩得爱不释手。例如10以内的加减法,就有一副像扑克牌一样的卡片,上面写着苹果3元,另一张写着桔子2元等,另外还有一组卡片,卡片上写着类似“买一个桔子和一个苹果需要多少钱?”等问题,学生可以一起玩,抽一张卡片,算出得数,就算赢。配套的还有类似飞行棋棋盘纸,赢了就可以掷骰子走棋,所用的骰子还是平面图形,要孩子自己折起来,这个过程又可以让孩子体验到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见识到這类的学具后笔者真的非常感叹,这些像玩具一样的学具,既让学生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数感,还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真的一举多得!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当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挖掘数学学具。受校外学具启发,笔者不再一味抱怨配套学具质量如何的差,如何的不好用,而是想办法,根据课程内容,发动学生就地取材,跟生活要学具。例如,在学习“克和千克”这个知识点时,笔者要求学生从家里带来两包盐,每包500克,还有大概一克重的黄豆十来颗,带到课堂上。首先用手掂一掂两包盐的质量,去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接着,一只手放黄豆,另一只手放两包盐,两手同时掂一掂,感受一下一千克和一克的区别。通过这次体验,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避免了以后填写单位名称时的张冠李戴。食盐和黄豆是学生熟悉的物品,又容易获取,拿它们当学具使用,再合适不过。

在高年段,在学习“立体图形”时,笔者就带领学生一起用硬卡纸制作正方体、长方体、棱锥等,制作学具要花很多时间,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在小学阶段,有真实的物体给学生进行观察、学习,想象,帮助他们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辅助方式。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文化科技知识的需求量日益增长,旧教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改编旧教材的呼声日益高涨,也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组织了大批教育专家和教学骨干对旧教材进行全面改编,近十几年来,新版本教材就有北师大版、苏教版、现代小学数学版、新编人教版等十几种。随着教材的改版,与教材配套的学具也应该一样得到重视,做得更好!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认识到学具的重要性,组织一批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教辅人员,研发制作出既好玩又好用,深受学生喜爱的学具,在数学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当然,加大学具的研发,制作高品质的学具,需要更多的资金,为了节约成本,一是可以使用二次材料进行制作,二是学具可以循环利用。

三、结语

单调刻板的学具受到生动有趣课件的冲击,再加上本身存在的质量问题,大大影响教师和学生使用学具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希望教育部门重视学具的研发,督促相关厂家严把质量关,生产出品种更多、质量更好,操作方便,学生喜欢的学具,让它实实在在地为课堂教学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郭念锋,虞积生.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2]玛丽娅·蒙台梭利. 童年的秘密[M].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淳  洁)

猜你喜欢
鸡肋研发学具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鸡肋再好还是鸡肋
鸡肋再好,还是鸡肋
小水电高周高压保护装置研发
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试验仪探讨与实践
浅谈供电企业工签证审计系统研发的必要性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技术管理在化妆品研发中的应用探析
这功能是不是“鸡肋”——话说“飞行模式”
“退可守”没错,但也别忘了“进可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