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师大版、人教版、苏教版教材中“认识钟表”的比较、整合研究

2022-05-30 10:48徐丽丽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比较整合教材

徐丽丽

摘  要:自“国培计划(2018)项目县”落户枝江以来,宜昌市教研室及我校一直致力于多版本教材的整合研究,力求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加工。文章以“认识钟表”教材内容为例,对三个版本教材进行比较、整合研究。

关键词:教材;认识钟表;比较;整合

一、“认识钟表”知识点对比

三个版本的教材都将“认识钟表”放在一年级上册较后部分的学习内容里,均只设计一个课时。根据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已经知晓钟表可以计时,为本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的内容差别在于:

二、“认识钟表”知识引入的方式

北师大版和人教版都是由具体情境引入,合情合理,较之苏教版直接给出一个钟表,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产生代入感,更好地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学习,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与此同时,能够体现出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钟表知识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去诸多便利,数学也是实用的。

思考:由具体情境导入,或者说一说生活中不同样式的钟表并且通过欣赏图片引入新课。

三、“认识钟表”新授的对比

苏教版开门见山介绍指针及其特点,并提到“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是7时”这类总结性的语句,教会学生认识整时的方法,但是忽略了学生自我探究的过程,更像是去死记硬背认读方法,不是师生共同总结得来。

人教版在情景图中用线条简单地介绍了指针,并将两种钟表的表示方法自然地融入情境之中,学习目标轻而易举地就达成了,但是也缺少学生自主探究认识整时方法的过程。

北师大版则不是单纯从钟表上去观察、发现钟表的表面有什么,而是呈现了6幅情境图,即小明一天的主要活动时间表,目的在于将学生所熟悉的事件与时刻建立对应关系,将“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但放在新授第一个环节难免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很高,即要求学生在课前就已经对钟面熟知并清楚结构,若学生课前不了解,教师不做详细的介绍,学习目标很难达到,1个课时也不可能学完。

北师大版教材中电子钟首次出现是在课后习题第二题,编者的考虑是它在生活中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我所在的农村学校,学生家庭条件参差不齐,不会认读电子钟时间的学生较多,所以可以像人教版一样,设置在内容开头,有直观的认识。

思考:学生先从情景图直观了解到钟表的两种表示方法,再给出钟面示意图观察其结构,最后根据生活经验或教师引导共同总结出认读方法,应用到“小明的一天”中,将时间与事件建立联系。

四、“认识钟表”探究过程的方式

北师大版采用两人小组合作式探究,在活动中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怎么认的、怎么拨的,进一步巩固整时和半时,分针时针位置特点,要求同桌两人需要提前准备好学具。该环节重心放在会交流、会应用上,但教师很难检查学生交流后的成果以及学习效果,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力差,不能绝对保证课堂上认真完成探究活动,而采取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效率也极低。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教师也省略了一环节。

苏教版则直接用三个钟面帮助学生总结、巩固认读整时方法,再用两个钟表教会学生认识不满整时的情况。设计思路平铺直叙,清晰明了,顺利交代完全部知识点,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容易将教学变成一种“灌溉”,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值得肯定的是对于“不满整时”的知识点是其他两个版本没有涉及的,可在平时的练习、生活中又会经常遇到,是值得放在教材中去的。

而人教版就给出两种形式表示下的六个钟面,引导学生发现两者的关系,自主探究、总结认读钟表的方法,已然完成学习目标。接着再用“小明的一天”具体的情境图与钟表相结合,给学生具体化“时间”的概念。最具亮点的是在最后“你知道吗”板块中为学生提供了有益的阅读材料,简单介绍了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丰富数学知识,也充分体现出教材设计的弹性。对于该不该在数学书中加入数学史、数学故事、数学家小记等阅读材料,笔者认为是值得加入。从小培养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能力以及从心底激发学生认真学习成为数学家的愿望,也是每位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思考:在具体的“小明的一天”情景图中巩固钟面的特点、钟表的两种表示方法以及总结认读方法,其中渗透“不满整时”的情况。再进行小组活动或师生互动,将我说你拨、我拨你说应用起来。对于相关的阅读材料可以放在课前或者练习课上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升华课堂学习内容。

五、“认识钟表”练习的类型

(一)清楚钟面结构

苏教版第五题要求根据时间画出指针,考察指针特点。知晓时间画指针,也与一般的题目考察方式不太一样,既可以巩固指针特点,也可以培养逆向思维,这也是另外两个版本没有涉及的。

(二)认读时间

可以结合钟表两种表现形式、不满整时考察。

北师大版和人教版都是用连线题目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时间的认读方法,相较之下,北师大版更优,第二题不仅有钟表的两种表现形式,还考察了时间的读法。人教版第一题只要求将钟表与电子钟对应。结合苏教版的第二题,笔者认为可以结合情境去考察该知识点,虽然只是简单的图片,却可以在潜移默化种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时间在做什么”。

(三)用时间描述活动

这类题目充分展现的是“学以致用”,知识不是书上的符号,而是可以应用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三个版本教材均有涉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要么忽略要么自己去完成,教师可以在专门的活动课上生生交流,师生互动,最后落脚于“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不仅具有良好的实践效果,也对低年级孩子进行了必要的德育教育。也可以把它布置成亲子作业,加强学生与家长对数学学习的沟通。

(四)拓展延伸

北师大版第三题是通过观察大树的影子长短判断时间,知道其他的計时方法,从而拓宽知识面。苏教版第六题则是引入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区别。这类题型可作为思考拓展题,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对比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三个版本的教材各有千秋。苏教版要求简单,对中等及学困的孩子学习帮助极大;人教版教材难度适中,更能适应绝大多数的学生;北师大版则给教师大量留白,需要细心钻研,创造出无限可能。在教学中教师要不为教材所束缚,立足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生实际学情,敢于对教材大胆整合,以求获得更加高效、扎实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召琴. 探索有效整合小学数学教材的途径[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4):128.

[2]庞金兰. 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平面图形”内容的编排比较[J]. 华夏教师,2018(02):56.

(责任编辑:淳  洁)

猜你喜欢
比较整合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